在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就已經為自己考慮以後要走的路了。在他的精心思考和手下人的建議下,他終於下決定要去臺灣,他之所以要去臺灣,主要是張其昀提議的。臺灣海峽海闊浪高,只有它才能暫時阻止沒有海、空軍優勢的共產黨軍隊的乘勝追擊。還有就是,臺灣有著大陸所沒有的好處,而且物產也豐富,能夠滿足軍民所需。臺島內部交通便利,工業等也有很好的基礎,在軍事方面容易防守,與美國的遠東防線銜接,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美國不會棄之不顧。若得美援,臺灣防守將萬無一失。
但是是蔣介石去往臺灣的時候,他有許多的黃金和文物都沒有帶走,卻唯獨把這三個人先帶走了,這什麼人究竟是誰呢?他們在蔣介石的眼中竟然比黃金還要貴重。他們分別是孔德成、張恩溥和章嘉活佛。
孔德成,他是孔子第77代子孫,從古至今,孔子的儒家文化,在中國人的心中和教養方面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幾年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影響著每一代人。包括現在的社會,還是有很多人在學習儒家文化。所以在當時孔德成出後,蔣介石就派人重兵把守孔府,就是為了防止有人把孔子的這個後裔給調換了,蔣介石當初不管孔德成同不同意便將其帶走了,可以看出蔣介石對他是有多麼的重視。
張恩溥,為天師道第六十二代天師張元旭之長子,他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誦習道教經典,並習道教之齋醮、符籙。之後成為了第六十三代天師。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張恩溥可謂是富甲一方,擁有十多處莊園還有五千多畝良田,而且還都不用交稅,所以他在錢這一方面從來都不侷促,為此還有人專門統計過他一年的消費,大概是銀元八萬六千五百多塊。張恩溥他是道家正一派掌門。張恩溥當時也算是一方人物,且對道教的意義重大,張恩溥的存在,也必定會對臺灣的文化有所發展。所以在蔣介石退去臺灣時,把他也帶走了。
佛家,章嘉活佛。蔣介石把道家、儒家的掌門人都帶到了臺灣,若是不把佛家掌門人加進去怕是不妥。在清代曾主管內蒙古的藏傳佛教。作為古代流傳至今的宗教信仰,對社會具有很大影響,蔣介石自然要帶走。他出生於青海省一藏族家庭,他所管轄的寺廟,在蒙旗達300多所。七世章嘉赴臺後,當選為「中佛會」理事長。七世章嘉大師晚年在臺省常常思念大陸蒙藏同胞,思念青海故鄉。恐怕蔣介石拋棄了財寶也要帶走這三個人,也是想這三個人已經分別代表了三大思想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