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小學課文往往會牢牢銘刻在人們的記憶之中,以至影響一生。據光明網消息,大陸知名作家葉永烈最近撰文稱,在臺灣,我很偶然看到蔣介石時代的小學「國文課本」——在大陸叫語文課本。幾乎在每一冊「國文課本」裡,都有頌揚蔣介石的課文。今天看來,這些課文早已落滿歷史的灰塵,但是透過這些課文,卻形象地勾勒出在蔣介石的「威權時代」,臺灣的小學生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文章稱,在臺灣小學二年級的課本裡,有一篇課文《蔣總統小的時候》——需要說明的是,原文中為了表達對蔣介石的敬意,在「蔣總統」之前都空了一格:
「蔣總統」從小就不怕勞苦。他每天都要灑水掃地,幫著母親到園裡去種菜。母親織布的時候,他就在旁邊讀書。
有一天,他到河邊去玩,看見河裡有許多小魚,向水的上流遊。因為水太急,幾次都被衝下來,但是小魚還是用力向上遊。
「蔣總統」看了,心裡想:「小魚都有這樣大的勇氣,我們做人,能不如小魚嗎?」
「蔣總統」小的時候,不怕勞苦,又很有勇氣,所以長大了,能為國家做許多事。
這個「逆水小魚」的故事,我在走訪蔣介石故鄉奉化溪口的時候就聽說過,想不到居然被寫進臺灣的小學課本。
關於蔣介石小時候的另一個故事「泥土與寄生蟲」,也被收入臺灣小學三年級的課本,標題為《愛國的蔣總統》:
「蔣總統」從小就很勇敢,又很愛國。所以他在年輕的時候,就進了陸軍學校,預備將來保護國家。
蔣總統在陸軍學校求學的時候,有一天,有一個教衛生學的日本教官,拿了一塊泥土,放在桌子上,對學生說:「這一塊泥土裡面,有四萬萬個微生蟲。」這句話引起了「蔣總統」的注意。
日本教官又說:「這塊泥土,好比中國。中國有四萬萬人,好像是四萬萬個微生蟲,寄生在這塊泥土裡一樣。」
「蔣總統」聽了,非常氣憤。他走到桌子前面,把那塊泥土分成八塊,然後向日本教官說:「日本有五千萬人,是不是也像五千萬個微生蟲一樣,寄生在這一小塊泥土裡呢?」
日本教官沒有想到中國學生裡面,會有這樣勇敢愛國的青年。一時面紅耳赤,說不出話來。
這樣的關於蔣介石小時候的故事,寫進臺灣小學課本,使小學生從小就敬佩蔣介石。
在臺灣小學五年級的國語課本裡,那篇《忠勇的蔣總統》,令小學生對蔣介石肅然起敬:
民國十一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廣州的時候,他的部將陳炯明叛變了。「國父」就到永豐軍艦上去避難。
這時候,「蔣總統」正在上海,聽到「國父」蒙難的消息,就決心趕到廣州去幫助「國父」平亂。許多人勸阻「蔣總統」說:「現在你到廣州去,好像是走進虎口裡一樣,這是非常危險的。」
「蔣總統」回答說:「我到廣州去,是為了幫總理完成革命事業,怎麼能夠顧到自己的危險呢?」
他就立刻啟程,到了廣州,登上永豐軍艦,來保衛「國父」。「國父」看到「蔣總統」來了,非常歡喜,對新聞記者說:「他來了,好像增加了兩萬援軍。」
這篇課文不僅表現了蔣介石對孫中山的無限忠誠,而且還通過孫中山之口,讚揚蔣介石一人頂「兩萬援軍」。
這一篇篇頌揚蔣介石的課文,可以說是珍貴的歷史文獻,是蔣介石時代臺灣進行個人崇拜教育的縮影。蔣介石被披上「愛國」、「忠勇」、「自強不息」、「不怕勞苦」、「偉大」等種種光環,成了神明的化身。
今天看來,這些課文有點可笑,然而當年的臺灣小學生正是讀著這樣的小學課文成長起來的。
本文來源:網易軍事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