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校長撤退時帶走了多少黃金?臺灣學者李敖直言:對不起大陸同胞
數量之大,就連臺灣學者李敖都曾放話直言:對不起大陸同胞。蔣介石退守臺灣一事,早就有了謀劃。他知道國民黨敗局已定,提前就給自己找了後路。當時陳誠是蔣介石的心腹,任臺灣省主席,蔣介石屢次聯繫陳誠,讓他在那邊做好準備。有了地方之後,蔣介石開始搶人。蔣介石從大陸帶走了很多的專家、人才、將領軍官,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一舉動,無數家庭支離破碎,這麼多的同胞分隔兩岸。
-
黃綱存從臺灣駕駛戰機回歸大陸,祖國獎給他黃金,他卻婉言謝絕了
蔣介石在臨走前不但把大陸的大量古董黃金運到了臺灣,還遷走了大陸的許多高校。蔣介石執掌軍事時,非常重視空軍力量,所以他在臨走前遷走了多個航空學院。那些航空學院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土生土長的大陸人,但是迫於無奈只能隨著學校前往臺灣,從此與大陸分別,離開了自己的故鄉。這些遷往臺灣的航空生中有一位學生叫黃綱存,他於1919年出生在山東德州。
-
建國後,此人駕機叛逃臺灣,獲賞黃金千兩,30年後回大陸探親被抓
建國後,此人駕機叛逃臺灣,獲賞黃金千兩,30年後回大陸探親被抓 自蔣介石敗退臺灣以後,臺灣和大陸就就陷入了對立關係。由於蔣介石從大陸撤退期間,帶走了大量黃金,這使得臺灣經濟迅速發展起來。臺灣人民早就過上了不愁溫飽的小康生活。相比大陸連續幾年的自然災害,人民生活十分疾苦。
-
蔣介石創造中國臺灣經濟奇蹟史(下)
日記云:我臺灣實行三民主義,乃以土地為其建立三民主義模範省之資本,先使人民耕者有其田,獎勵其生產,發展交通以開闢土地,今日將實行都市平均地權,增加地價與稅收以為建設資本之基礎,而以人民福利與均富為宗旨,故臺灣建設今日之稍有成就者,實以總理平均地權之遺教所賜也。為了臺灣貫徹孫中山的有關「遺教」,蔣介石很用心。1969年1月30日日記云:「都市平均地權執行不力,應加強責任心」。
-
西南易守難攻還有45萬大軍駐紮, 蔣介石為什麼還是逃往了臺灣?
渡江戰役後,蔣介石其實有兩個地方可以去一個是臺灣一個是大西南。這兩個地方其實都很好,如果看地理位置西南應該比臺灣好,那蔣介石為什麼最後逃到了一個孤島上?而放棄了肥沃的巴蜀之地?渡江戰役失敗後,國民黨其實還有150萬的軍隊遍布在全國各地。
-
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我帶同胞與黃金回大陸
中國臺灣網3月4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力推所謂「轉型正義」,欲清算國民黨黨產,臺灣「三立新聞」(臺灣深綠媒體)2日報導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說「把黃金、國寶(指北京故宮文物)還國民黨」。
-
臺灣黃金純度高?大陸遊客成主要購買力
華夏經緯網11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金價飛漲,屢創歷史新高,昨天台北市銀樓黃金賣出價每臺錢5290元天價。島內旅行社業者說,黃金是華人最愛,許多赴臺旅遊大陸遊客看上臺灣黃金純度高、價格好,設計又精美,詢問度大增,常忍不住買些小金飾。未來若開放大陸遊客自由行,赴臺買金的商機無限。
-
蔣介石去臺灣前,黃金古董不要,卻偏偏要拿走這些東西
歷史上有這樣的一句話是我們應該知道,就是在一個繁華盛世的時候,古董是非常的值錢的,如果這個時代不是很穩定的話,黃金是非常值錢的。因為黃金無論在什麼時候價格都是非常穩定,不會不值錢的。除了這些優點以外,黃金相對於現金來說還是非常的容易保存,不過無論是古董還是黃金,哪個更值錢的話,這只是我們這些平民老百姓的一個認知。但是在我們國家一些歷史上的人物,他們的目光就不是停留在古董和黃金上面了。那個時候國民黨失敗,蔣介石在逃跑的時候,不拿古董也不拿黃金,不過他卻帶走這樣的一件東西,而這個東西就是內閣大庫檔案。
-
這三人堪比國之重寶,蔣介石去臺灣時強行帶走,稱:不帶走不行
在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就已經為自己考慮以後要走的路了。在他的精心思考和手下人的建議下,他終於下決定要去臺灣,他之所以要去臺灣,主要是張其昀提議的。臺灣海峽海闊浪高,只有它才能暫時阻止沒有海、空軍優勢的共產黨軍隊的乘勝追擊。
-
蔣介石和宋美齡去臺灣時都帶了些什麼
在1949年底,蔣介石和宋美齡去了臺灣。他們把臺灣當作第一退守地,並且提前派人在臺灣進行了布置和建設。比如在他走之前,他就提前把張學良囚禁到了臺灣。而且蔣介石還為自己找另外的出路,萬一臺灣不保,他還為自己可能流亡海外做準備。
-
"大躍進"饑荒三年, 蔣介石用氫氣球向大陸空投糧
韓戰爆發後見解放軍揮師北上,退居臺灣的蔣介石便想接機反攻,但是跟美國人提出這個想法後,卻被美國無情的拒絕了。因為當時美軍在朝鮮戰場已被志願軍打的焦頭爛額,根本沒有精力在再南邊幫蔣介石開闢一個戰場,於是無奈的蔣介石只好作罷。
-
假若臺灣守不住,蔣介石將會流亡到哪裡,答案讓人出乎意料
解放軍如此迅速擊潰長江防線,這讓蔣介石大吃一驚。雖然此後蔣介石多次企圖挽救頹勢,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1949年12月9日,蔣介石從四川鳳凰山機場逃離了大陸。 據有關資料顯示,蔣介石在大陸期間總共出國四次,有2次都是在1949年下半年。其中有一次他出訪菲律賓引人關注。
-
日本殖民臺灣50年,留下了近百萬後裔,蔣介石為此做了哪些措施?
在籤署條約的時候,日本獅子大開口直接找清政府索要了幾億兩白銀,還試圖侵佔中國的遼東半島和臺灣。後來因為其他國家的幹涉,清政府收回了遼東半島的主權,但是臺灣這個寶島,卻淪落到日本人手裡,成為一塊殖民地。在這之後,日本進行了50多年的殖民統治,同時還進行了大量的移民,簡直把臺灣地區當成了自己的土地,那時候,日本強行對臺灣百姓實施奴化教育,希望當地人徹底臣服於日本,為他們的戰爭服務,有很多不願意屈服的臺灣百姓,直接站起來反抗日本侵略者,結果卻被日本侵略者多次鎮壓。直到1945年8月,日本才因為投降的緣故,放棄了對臺灣的殖民統治。
-
舊臺灣小學課本裡的蔣介石:很多"雷人"光環
資料圖:蔣介石 推薦小學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小學課文往往會牢牢銘刻在人們的記憶之中,以至影響一生。據光明網消息,大陸知名作家葉永烈最近撰文稱,在臺灣,我很偶然看到蔣介石時代的小學「國文課本」——在大陸叫語文課本。
-
揭秘:臺灣小學課本裡被「神化」的蔣介石
據光明網刊載,大陸知名作家葉永烈最近撰文稱,在臺灣,我很偶然看到蔣介石時代的小學「國文課本」——在大陸叫語文課本。幾乎在每一冊國文課本裡,都有頌揚蔣介石總統的課文。今天看來,這些課文早已落滿歷史的灰塵,但是透過這些課文,卻形象地勾勒出在蔣介石的「威權時代」,臺灣的小學生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
老照片裡的故事:從青年到暮年,從大陸到臺灣,蔣介石的這一生(多圖不易)
感謝您點擊上方 鐵軍文化 加關注老照片裡的故事:從青年到暮年,從大陸到臺灣,蔣介石的這一生(多圖不易)1954年臺灣1960年6月18日艾森豪訪問臺灣臺北時與蔣介石搭敞篷車前往圓山行館途中接受熱情群眾夾道歡迎
-
臺灣的蔣介石行宮曝光,引出了一段驚天秘密...
但蔣介石和自己最後一任夫人宋美齡,倒是人前人後秀恩愛:蔣宋在人前這麼恩愛,又是年紀輕輕就結婚,為什麼一直沒有兒女呢?最近解密的蔣介石行宮——臺灣「陽明書屋」,正好揭示了這一段改變中國歷史的宮廷八卦!陽明書院原名叫做「羽園」,是日本強佔臺灣期間,日本大土豪山本義信的產業後來日本戰敗、臺灣光復,臺灣本地的財主們就把這個園子買下來,獻給蔣介石。這裡風景如畫,蔣介石非常喜歡,就在這裡住了下來,作為夏季避暑行宮。陽明書院坐落於臺北陽明山。
-
三十功名塵與土: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30年
儘管前者比後者大47歲,且兩首詩的創作時間前者比後者早9年,但兩位詩人當時的生活和他們的創作背景卻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1949年蔣介石當局戰敗後而隨遷到的臺灣,而一道淺淺的海峽阻斷了他們的回鄉路,讓這兩位遊子對母親的愛只能成為一種空落落的掛念。
-
蔣介石唯一回大陸掃墓的孫子,跪拜時道出心酸5字,字字戳心
蔣介石是國民黨最高領袖者,他曾經和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爭奪過中央政權,但最終敗北,故而只能逃到臺灣並在臺灣建立政權。自此之後,兩岸關係至今都沒有完全和解。蔣介石可謂是歷史的有功者,也是有罪者。他對後世造成的影響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消散,但中國不會因為兩岸關係冷淡而分割,也不可能因為任何國家的幹預,而捨棄掉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蔣介石帶領著一眾的追隨者,定居臺灣後,就沒有再回過大陸了。連帶著臺灣的一眾大陸士兵都無法再返回到大陸,他們中很多人臨終都沒有見到自己的親人。對於蔣介石,這些人懷著又愛又恨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