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去臺灣前,黃金古董不要,卻偏偏要拿走這些東西

2020-12-06 小魚仔仔說歷史

歷史上有這樣的一句話是我們應該知道,就是在一個繁華盛世的時候,古董是非常的值錢的,如果這個時代不是很穩定的話,黃金是非常值錢的。因為黃金無論在什麼時候價格都是非常穩定,不會不值錢的。除了這些優點以外,黃金相對於現金來說還是非常的容易保存,不過無論是古董還是黃金,哪個更值錢的話,這只是我們這些平民老百姓的一個認知。但是在我們國家一些歷史上的人物,他們的目光就不是停留在古董和黃金上面了。

那個時候國民黨失敗,蔣介石在逃跑的時候,不拿古董也不拿黃金,不過他卻帶走這樣的一件東西,而這個東西就是內閣大庫檔案。如果沒有錢了以後,那並不可怕,可怕的事情就是一個國家的文化沒有了,而在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只剩下了我們國家和歷史是沒有發生斷層。

大家對於這件事情可能是沒有那麼的了解,不過這個東西確實也是一個寶貝。這個東西是分成了兩個庫房,而這裡面的東西就是古代一些朝代的文檔,其中主要還是明朝和清朝。這個裡面是有關於這兩個朝代的圖冊、史書、詔書以及表章等等的一些關於他們朝代的一些東西。

這些東西雖然只是紙張,不過珍貴的事情就是這些書籍裡面的內容,這裡面是記載了中國近幾百年來的一個歷史,是對於這幾百年的研究一個最為權威一個物品。不過在當時的那個時刻, 當時人們都不認為這個東西值錢,只是當做是一些沒有用的書籍,在經過了好幾次的倒賣以後, 這個東西回到了故宮。

當時的北平國軍輸給了解放軍以後,蔣介石也是知道自己的實力沒有了,所以開始準備撤退了。而在撤退的這個時期,蔣介石在國內搜刮大量金錢,除此之外還要點名要把這個檔案給帶走。

而他走的時候也是帶走這些檔案,也正是因為他們帶走了這些檔案,使得臺灣這個城市有了不錯的文化底蘊。除此之外如果現在一些人想要明清那個時候的歷史,想要看到一些比較權威資料,也是只能去臺灣。

相關焦點

  • 蔣介石從大陸運百萬兩黃金成建設臺灣資本
    沒錯,臺幣是有新舊之分,但是目前臺灣市面上只流通新臺幣,舊臺幣早在1949年回收停用。假如您到臺灣,能見到「舊臺幣」,那些舊鈔都已成了古董文物,反而更值錢哩。基本上,市面已完全看不見「舊臺幣」流通,大家不用擔心會發生魚目混珠的事情。  臺灣光復之前,使用的是日本殖民當局發行的貨幣,叫作「臺灣銀行券」。日偽政權發行的這種貨幣,在臺灣通行了 47年(從1900年使用到1946年初)。
  • 1949年,杜月笙寧可去香港,也不敢跟蔣介石去臺灣,這是為何?
    上海灘大佬杜月笙,寧可去香港,也不跟蔣介石去臺灣,這是為何?解放戰爭爆發後,短短三年時間,蔣介石就不得不敗退到臺灣,在蔣介石前往臺灣時,不僅帶走了大量的儲備黃金,還帶走了許多有影響力的人物,甚至在1949年4月時,蔣介石親自單獨召見杜月笙,希望杜月笙和他一起前往臺灣,杜月笙寧可去了香港,也沒去臺灣,今天筆者就來講述講述原因。
  • 蔣介石和宋美齡去臺灣時都帶了些什麼
    在1949年底,蔣介石和宋美齡去了臺灣。他們把臺灣當作第一退守地,並且提前派人在臺灣進行了布置和建設。比如在他走之前,他就提前把張學良囚禁到了臺灣。而且蔣介石還為自己找另外的出路,萬一臺灣不保,他還為自己可能流亡海外做準備。
  • 這三人堪比國之重寶,蔣介石去臺灣時強行帶走,稱:不帶走不行
    在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就已經為自己考慮以後要走的路了。在他的精心思考和手下人的建議下,他終於下決定要去臺灣,他之所以要去臺灣,主要是張其昀提議的。臺灣海峽海闊浪高,只有它才能暫時阻止沒有海、空軍優勢的共產黨軍隊的乘勝追擊。
  • 西南易守難攻還有45萬大軍駐紮, 蔣介石為什麼還是逃往了臺灣?
    渡江戰役後,蔣介石其實有兩個地方可以去一個是臺灣一個是大西南。這兩個地方其實都很好,如果看地理位置西南應該比臺灣好,那蔣介石為什麼最後逃到了一個孤島上?而放棄了肥沃的巴蜀之地?渡江戰役失敗後,國民黨其實還有150萬的軍隊遍布在全國各地。
  • 黃綱存從臺灣駕駛戰機回歸大陸,祖國獎給他黃金,他卻婉言謝絕了
    黃綱存從臺灣駕駛戰機回歸大陸,祖國獎給他黃金,他卻婉言謝絕了文/觀心通史1949年,中國解放軍解放南京後,國民黨高層見狀不妙,紛紛逃往臺灣。蔣介石在臨走前不但把大陸的大量古董黃金運到了臺灣,還遷走了大陸的許多高校。蔣介石執掌軍事時,非常重視空軍力量,所以他在臨走前遷走了多個航空學院。那些航空學院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土生土長的大陸人,但是迫於無奈只能隨著學校前往臺灣,從此與大陸分別,離開了自己的故鄉。這些遷往臺灣的航空生中有一位學生叫黃綱存,他於1919年出生在山東德州。
  • 蔣校長撤退時帶走了多少黃金?臺灣學者李敖直言:對不起大陸同胞
    數量之大,就連臺灣學者李敖都曾放話直言:對不起大陸同胞。蔣介石退守臺灣一事,早就有了謀劃。他知道國民黨敗局已定,提前就給自己找了後路。當時陳誠是蔣介石的心腹,任臺灣省主席,蔣介石屢次聯繫陳誠,讓他在那邊做好準備。有了地方之後,蔣介石開始搶人。蔣介石從大陸帶走了很多的專家、人才、將領軍官,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一舉動,無數家庭支離破碎,這麼多的同胞分隔兩岸。
  • 他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因為有這個缺點,兵敗後不敢去臺灣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分別是: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這些人不但打仗都有一手,而且都曾經深得蔣介石的信任。這五人中有一人因為有這個缺點,兵敗之後都不敢去臺灣。此人就是劉峙。1920年,劉峙任援贛軍第四軍四支隊一名營長,在跟廣西軍閥陸榮廷部隊作戰時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得到蔣介石的賞識。1924年6月,國民黨建立黃埔軍校,急需大批教官,蔣介石邀請劉峙到校當了一名戰術教官,不久又調他為校本部參謀處科長。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劉峙有「擁戴」之功,更得蔣的信任。
  • 蔣介石夢碎西南曾想自殺 為何最終選擇去臺灣?
    1949年,蔣介石決定將國民黨及政府機構遷移臺灣,自此,臺灣歷史開啟了一個新的階段。蔣介石作出這一決定,有一個逐漸醞釀並成熟的過程。【蔣介石與臺灣的因緣】1894年,清政府在與日本的戰爭中失敗。次年訂立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當年,蔣介石9歲。
  • 蔣介石創造中國臺灣經濟奇蹟史(下)
    也還應該指出的是,蔣介石的這些說法和做法,其終極目的則都在於爭取民心,鞏固其在中國臺灣的統治。1954年7月7日,蔣介石到國民黨中常會聽取相關報告,其後所寫日記將這一點講得很清楚:「到中央常會,聽取立法委員對《都市平均地權法》審議之報告,其質難甚多,討論二小時半乃作結論與決議,並增加漲價歸公,供應社會福利之用一章,此於社會福利政策之宣示,對民心亦可鼓勵其擁擠政府之措施也」。
  • 揭秘:臺灣小學課本裡被「神化」的蔣介石
    據光明網刊載,大陸知名作家葉永烈最近撰文稱,在臺灣,我很偶然看到蔣介石時代的小學「國文課本」——在大陸叫語文課本。幾乎在每一冊國文課本裡,都有頌揚蔣介石總統的課文。今天看來,這些課文早已落滿歷史的灰塵,但是透過這些課文,卻形象地勾勒出在蔣介石的「威權時代」,臺灣的小學生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 臺北古董市場「一瞥」
    臺灣旅遊,自然惦記這一方的古董市場,然行色匆匆,無暇做深入考察,只能是「一瞥」而已。最先觸到臺灣「古董市場」的話題,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與一位在陶瓷館工作的朋友聊起市場瓷器的價格,他搖頭輕嘆:「今天的臺灣市場,已經找不到像樣的東西,除了有熟人帶領到賣家看貨,價錢也高不可攀。」承他熱心指點,我先到了臺北「大路貨」集中的八德路。
  • 舊臺灣小學課本裡的蔣介石:很多"雷人"光環
    幾乎在每一冊「國文課本」裡,都有頌揚蔣介石的課文。今天看來,這些課文早已落滿歷史的灰塵,但是透過這些課文,卻形象地勾勒出在蔣介石的「威權時代」,臺灣的小學生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文章稱,在臺灣小學二年級的課本裡,有一篇課文《蔣總統小的時候》——需要說明的是,原文中為了表達對蔣介石的敬意,在「蔣總統」之前都空了一格: 「蔣總統」從小就不怕勞苦。
  • 臺灣的蔣介石行宮曝光,引出了一段驚天秘密...
    但蔣介石和自己最後一任夫人宋美齡,倒是人前人後秀恩愛:蔣宋在人前這麼恩愛,又是年紀輕輕就結婚,為什麼一直沒有兒女呢?最近解密的蔣介石行宮——臺灣「陽明書屋」,正好揭示了這一段改變中國歷史的宮廷八卦!陽明書院原名叫做「羽園」,是日本強佔臺灣期間,日本大土豪山本義信的產業後來日本戰敗、臺灣光復,臺灣本地的財主們就把這個園子買下來,獻給蔣介石。這裡風景如畫,蔣介石非常喜歡,就在這裡住了下來,作為夏季避暑行宮。陽明書院坐落於臺北陽明山。
  • 蔣介石到了臺灣每天都吃什麼呢?廚師說「有什麼吃什麼」
    每個人都有好有壞,對一個人的評價不能僅僅局限於自身的閱歷,要將這個人,這件事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內去評價,任何人都會有好的一方面,也會有壞的一方面,看待一個人不能光看他的優點,也不能光看他的缺點,而蔣介石就是一位毀譽參半的人。
  • 蔣介石一聲令下陳誠就地上任
    國民黨一路潰敗,眼看大勢已去。就像秋後的螞蚱,已經蹦躂不了幾下。這些天,蔣介石一直睡不好覺,眼看即將潰敗,想想今後的日子,不禁愁容滿面。下一站,去哪兒啊?他要為國民黨想後路了,解放軍已經解放了海南島和舟山群島,下一步就是臺灣島嶼。臺灣島嶼是他最後一根稻草,抓住了可以再掙扎一番,抓不住就是徹底潰敗。
  • 一周侃:"去蔣""去孔"又"去中" 蔡英文要做歷史好裁縫!
    不但要掘蔣家老底兒,甚至要拆了孔子的臺。已經被「綠色」意識形態衝昏頭腦的綠營大小妖怪,就像是吃了興奮劑的瘋狗,凡是嗅到一絲一毫的「中國味兒」都要撲上前去瘋咬一通。  「去蔣」玩套路,「轉型」為「臺獨」  一直以來,被咬得最狠的非蔣介石莫屬。
  • 毛澤東與蔣介石:相同和不同(圖)
    一些老人曾經回憶,說蔣介石小的時候如何不聽母親的話,如何頂撞老師,別人要打他手板的時候,還沒有打上,他就哭開了,邊哭還邊在地上打滾。過節的時候,孩子排隊等長輩發給糖果,他偏偏不排隊,去加塞兒,孩子們把他擠出去後,他就跑到外面去弄上一身泥,再來加塞兒,大家看他髒兮兮的只好讓他。這些老人的回憶可能有點兒演義的成分,但太過頑劣不服管教的個性,蔣介石自己也是承認的。
  • 假若臺灣守不住,蔣介石將會流亡到哪裡,答案讓人出乎意料
    戰後,解放軍充分吸取經驗,繼續攻取東南沿海島嶼; 1950年4月16號,解放軍發起海南戰役,開始大規模渡海進攻,在島上瓊崖縱隊的有力配合下,經過15天的激戰,解放了海南島……蔣介石逃到臺灣後,驚魂未定,因為他知道中共方面不會讓臺灣孤懸海外很久的。那麼他有沒有想過如果臺灣守不住,最後逃往哪個國家呢?
  • 臺灣政大學生罷唱校歌噴漆蔣介石銅像 抵制「黨國意識」
    據環球時報引述臺媒《自由時報》10月27日報導,臺灣政治大學學生罷唱校歌事件持續發酵。臺灣政大學生因不滿現行校歌中存有與原國民黨相關的內容,罷唱校歌。學生通過自創校歌活動,選出《領航》一曲,希望與原校歌一樣作為該校新生合唱比賽「文化杯」指定曲。 但校歌事件遭到校方反對,導致該校學生社團「政大野火陣線」在校內蔣介石銅像上噴漆,並發起連署廢除校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