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杜月笙寧可去香港,也不敢跟蔣介石去臺灣,這是為何?

2020-12-02 讀天下史

上海灘大佬杜月笙,寧可去香港,也不跟蔣介石去臺灣,這是為何?

文│小先生

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市已經是遠東第一大城市,當時的上海市是一個移民的城市,是有租界發展而來的,也俗稱舊上海,由於第一塊英租界建立於原上海縣城東門外的荒灘,所以舊上海也叫上海灘,在這裡發生了許多故事,其中最讓人津津稱道的就是上海灘青幫的故事,而作為青幫老大的杜月笙,更是有著無數的傳奇。

杜月笙從一個賣水果的小販,到叱吒風雲的上海灘大佬,除了運氣外,還有著過人的投機沾營本領與玩弄權術的狡詐,杜月笙所交際的朋友,從清朝遺老、軍閥政客、黨國高層、社會名流到金融工商巨子等,無不執禮甚恭,傾力結交,像蔣介石、戴笠、宋子文更是杜月笙的豪門密友。

解放戰爭爆發後,短短三年時間,蔣介石就不得不敗退到臺灣,在蔣介石前往臺灣時,不僅帶走了大量的儲備黃金,還帶走了許多有影響力的人物,甚至在1949年4月時,蔣介石親自單獨召見杜月笙,希望杜月笙和他一起前往臺灣,杜月笙寧可去了香港,也沒去臺灣,今天筆者就來講述講述原因。

在抗日戰爭時,杜月笙為蔣介石賣命賣力的籌集錢糧,他更是以青幫老大的身份為蔣介石衝鋒陷陣,等抗日勝利後,杜月笙在回到上海之前,他覺得自己抗戰效忠國府和蔣介石勞苦功高,最起碼蔣介石也得封他個上海市長的官,退其次副市長也行,他把這一想法告訴給戴笠,戴笠心領神會轉告給了蔣介石。

於是杜月笙滿心歡喜的坐上了回上海的火車,可還不等杜月笙回到上海,蔣介石就搶先把上海市長、副市長的官位安排給了別人,等杜月笙下了火車後更為生氣,原先安排好的歡迎儀式取消不說,還在火車站貼出了打倒杜月笙、杜月笙是黑社會的標語,杜月笙從一個水果小販到上海灘大佬,那是極為聰明,他立刻明白了這一切,於是他憤怒又悽涼的說道,蔣介石拿他當夜壺,到頭來杜月笙什麼官也沒當上。

還有一個原因據說是,在蔣介石早年未發跡之前,曾經在上海有旁人引薦,拜在了杜月笙的門下,成為其門生,更是遞過拜門生的帖子,雖說杜月笙比蔣介石還小一歲,但是在杜月笙20多歲時早已成為青幫重要頭領,而此時的蔣介石還比較落魄,只好拜在了杜月笙的門下,後來在抗戰時,杜月笙離開上海,這個拜門帖子就放在了保險箱,交給管家保管,等他回到上海後,保險箱裡除了帖子別的東西都在。

杜月笙原本準備把這個帖子退回去的,沒想到給丟失了,最終也不了了之,但是杜月笙從這些種種事跡來考慮,最後沒有選擇跟蔣介石前往臺灣,而是去了當時有著自由港之稱的香港。

相關焦點

  • 杜月笙死後葬在臺北,陵墓無人問津,為何不相識的老人掃墓三年?
    對於杜月笙想必大家不陌生吧?舊上海灘呼風喚雨的土皇上,民國時期上海灘黑白兩道通吃的流氓三大亨之一(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有人說他是電視劇《上海灘》許文強的原型,也有人說他是馬永貞的原型。我認為他是這兩個人物的「合體」,也就是說這三個人身上都有「俠肝義膽」的精神,同時難免帶有黑社會的打打殺殺的暴力色彩。常言道「拳打少壯,英雄美人怕遲暮」,杜月笙再怎麼能打,蔣介石敗逃臺灣,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老杜成了蔣介石的一個棄子,他只好帶著一家人去了香港。
  • 他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因為有這個缺點,兵敗後不敢去臺灣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分別是: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這些人不但打仗都有一手,而且都曾經深得蔣介石的信任。這五人中有一人因為有這個缺點,兵敗之後都不敢去臺灣。此人就是劉峙。1920年,劉峙任援贛軍第四軍四支隊一名營長,在跟廣西軍閥陸榮廷部隊作戰時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得到蔣介石的賞識。1924年6月,國民黨建立黃埔軍校,急需大批教官,蔣介石邀請劉峙到校當了一名戰術教官,不久又調他為校本部參謀處科長。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劉峙有「擁戴」之功,更得蔣的信任。
  • 蔣介石都曾在這個人面前下跪!!!
    黃金榮的應對方式就是大面積撒網,寧可薄收也要廣種。寧可錯看巴結一千,絕不任性得罪一個。這一點,他的門生杜月笙比他做得更加徹底。1910年,黃金榮通過陳其美結識了孫中山,他敏感地意識到此人大有可為。不但著意接納,更提供3000銀元的贊助。不到一年時間,武昌起義爆發,孫中山在眾望所歸之下由海外歸國,入住上海寶昌路408號。
  • 戴笠的死,為何會對杜月笙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作為近代上海青幫「三大亨」之一,杜月笙之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他得以發家的秘訣就是「會做人」,「錢財用的光,交情用不光」,這是杜月笙的人生信條,憑著海量的人脈,杜月笙終於「曲鱔修成了龍」,成為中國近代史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 看了杜月笙不為人知的四個側面,才明白,民國最流氓的的人不是他
    1949年,杜月笙想去法國,請求蔣介石給他辦護照。蔣介石說,護照可以辦,先交15萬美元手續費。杜月笙無可奈何,終於明白天下最流氓的原來不是他杜月笙。他雖然識字不多,但勤練書法,一手籤名寫得瀟灑漂亮。杜月笙還非常敬重文化人,章太炎、章士釗、鄭毓秀等等文化名流都是他的座上賓,連名震天下的黃炎培也與他稱兄道弟。從他的面相我們很難看出這是一個叱吒風雲的黑幫老大,沒有兇神惡煞,甚至還有幾分斯文的書生氣。
  • 他曾是隻手遮天的大佬,5個老婆、10個子女,後逃到香港63歲病逝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一塊黑布上滴上了一滴白點,就去讚美這滴白點而忽視整體的黑布。如果好人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成佛,那麼當惡魔偶爾行善、放下屠刀時,我們選擇鼓勵這種行為但是不原諒他的罪惡。正如孔子所言:「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人性是複雜的。杜月笙,近代綠林,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
  • 蔣介石和宋美齡去臺灣時都帶了些什麼
    那麼,蔣介石和宋美齡去美國都帶了些什麼呢?蔣介石首先帶去的臺灣的是財,他搜集了很多金銀財寶:珍珠、瑪瑙、翡翠等等通過飛機運到了臺灣。看一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館,就可以只看到那些琳琳琅滿目的寶貝。她人雞胸駝背,長相非常一般,光緒皇帝也不喜歡她。蔣介石其次帶去臺灣的是人。蔣介石比較喜歡的人,他通通的勸說跟隨他去臺灣。比如一些軍閥就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當然大多數並沒有得到重用。蔣介石感覺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他也會動員去臺灣。我們知道胡適當年就跟蔣介石去了。當然,如果個人不願意,蔣介石也沒有辦法。
  • 蔣介石夢碎西南曾想自殺 為何最終選擇去臺灣?
    1949年,蔣介石決定將國民黨及政府機構遷移臺灣,自此,臺灣歷史開啟了一個新的階段。蔣介石作出這一決定,有一個逐漸醞釀並成熟的過程。【蔣介石與臺灣的因緣】1894年,清政府在與日本的戰爭中失敗。次年訂立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當年,蔣介石9歲。
  • 這三人堪比國之重寶,蔣介石去臺灣時強行帶走,稱:不帶走不行
    在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就已經為自己考慮以後要走的路了。在他的精心思考和手下人的建議下,他終於下決定要去臺灣,他之所以要去臺灣,主要是張其昀提議的。臺灣海峽海闊浪高,只有它才能暫時阻止沒有海、空軍優勢的共產黨軍隊的乘勝追擊。
  • 杜月笙離世後,獨自一人的孟小冬,在香港是靠什麼來謀生的
    1950年,對於62歲的杜月笙來說,是重要的一年。雖說他已病得起不了床,但他卻還是堅持做了一次新郎官。在家人的攙扶下,和42歲的孟小冬在香港的寓所裡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遺憾的是,婚後僅過了一年,杜月笙便因病去世。只拋下無兒無女的孟小冬獨自一人活在這世上。而且,杜月笙並沒有給她留有多少遺產。
  • 範紹增輸給杜月笙八十萬大洋,杜月笙點了根煙,慢悠悠的說了句話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指的是軍事人才的重要性,這句話用在川軍將領範紹增的身上十分貼切,範紹增一生戎馬,指揮著部隊在各地跟日軍血戰,擊斃過一位侵華日軍的中將師團長,這樣一位抗戰的傳奇人物跟上海灘大佬杜月笙不僅有過交集,兩個人還發生過一些有趣的故事。
  • 臺灣失守後,蔣介石選擇的避難所是哪,義和團為何只殺231個洋人
    臺灣失守後,蔣介石選擇的避難所是哪,義和團為何只殺231個洋人 蔣介石在中國近代歷史當中,可謂是風雲人物。蔣介石在最終的大決戰當中,無奈輸給共產黨,最終只能夠敗守臺灣。
  • 蔣經國奉蔣介石之命去「打虎」,卻莫名其妙打到繼母宋美齡頭上
    蔣介石清楚,治病先治本,要增強實力,必須解決好經濟危機,增加軍事實力的物質基礎,鞏固其行將垮臺的統治。8月19日,蔣介石正式頒布了《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進行所謂的「經濟改革」。上海市長吳國楨向蔣介石獻計:「幣制改革成敗要看京滬,京滬好壞要看上海,以上海為重點,請中央派員坐鎮上海。」蔣介石問道:「你想要誰去?」
  • 杜月笙的大女兒,2017年回國時才知道,父親早就預言了丈夫名字
    杜月笙共有五房太太,一共給他孕育了十幾個兒女,其中京劇名伶姚玉蘭為他育有一長女,名叫杜美如,作為長女的杜美如,可是深受杜月笙的寵愛和喜歡,為了彰顯他對長女的喜愛,還將上海的一條大路命名為杜美如路。杜月笙在杜美如滿月時,舉辦了一場隆重的宴會,當時上海所有達官貴人都被邀參加,其中張學良的妻子于鳳至也替丈夫出席了這次滿月。
  • 杜月笙一生五妻八子兩女,如今遍布世界,他們現在過的如何?
    當年叱吒風雲的杜月笙,在1951年8月16日這一天,度過了他精彩而又圓滿的一生。享年62歲的杜月笙,活著的時候年消費高達200萬大洋。在他臨死前僅僅留給他的後人11萬美元的資產。他的錢都花哪裡去了?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這也是為什麼同為上海黑幫老大,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在他們死後多年的今天,我們對他們有著迥然不同的的評論,歷史是掩蓋不住的。
  • 稱霸上海灘的杜月笙,63歲去世時說的七個字,讓人心痛
    ——雅斯貝爾斯(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572,閱讀約2分鐘杜月笙估計是20世紀上半葉上海最具傳奇色彩的大人物。他建立了龐大的青幫集團,在中國近代史上刻下了獨特的印記,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雪中送炭的事我只做,錦上添花的事留給別人",寥寥數語足以展現這位瘦子一生的傳奇。14歲那年,他帶著餘生的簡單包裹,獨自走進繁華的上海。
  • 青幫三大亨,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和瘋狗有一拼、杜月笙有如諸葛!
    張嘯林跟杜月笙結識後湊在一塊想法佔地盤。不久杜月笙與另一派黑幫火拼,被打個半死,躺在街上。張嘯林獨自背杜月笙回家,為杜月笙療傷把家底全部給花光了。這種兄弟之情把性格內斂的杜月笙感動得五體投地,誓言旦旦永生不忘恩情。
  • 蔣介石去臺灣前,黃金古董不要,卻偏偏要拿走這些東西
    因為黃金無論在什麼時候價格都是非常穩定,不會不值錢的。除了這些優點以外,黃金相對於現金來說還是非常的容易保存,不過無論是古董還是黃金,哪個更值錢的話,這只是我們這些平民老百姓的一個認知。但是在我們國家一些歷史上的人物,他們的目光就不是停留在古董和黃金上面了。
  • 臺灣的蔣介石行宮曝光,引出了一段驚天秘密...
    但蔣介石和自己最後一任夫人宋美齡,倒是人前人後秀恩愛:蔣宋在人前這麼恩愛,又是年紀輕輕就結婚,為什麼一直沒有兒女呢?最近解密的蔣介石行宮——臺灣「陽明書屋」,正好揭示了這一段改變中國歷史的宮廷八卦!陽明書院原名叫做「羽園」,是日本強佔臺灣期間,日本大土豪山本義信的產業後來日本戰敗、臺灣光復,臺灣本地的財主們就把這個園子買下來,獻給蔣介石。這裡風景如畫,蔣介石非常喜歡,就在這裡住了下來,作為夏季避暑行宮。陽明書院坐落於臺北陽明山。
  • 杜月笙為日本人牽線搭橋,被罵賣國賊,卻少有人知道他的民族大義
    今天,筆者就跟大家聊一聊杜月笙的智慧。抗日時期的上海各方勢力雲集,杜月笙卻能在其中如魚得水,其中有何訣竅?三方勢力的生存者我們一說起杜月笙,第一個想到的地方就是上海。杜月笙從一個小混混做起,幾年內成為上海的風雲人物,其中所依靠的便是他那左右逢源的本事。中國的社會本質是人情社會,而人情靠什麼維持,無非就是利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