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杜月笙想必大家不陌生吧?舊上海灘呼風喚雨的土皇上,民國時期上海灘黑白兩道通吃的流氓三大亨之一(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
有人說他是電視劇《上海灘》許文強的原型,也有人說他是馬永貞的原型。
我認為他是這兩個人物的「合體」,也就是說這三個人身上都有「俠肝義膽」的精神,同時難免帶有黑社會的打打殺殺的暴力色彩。
常言道「拳打少壯,英雄美人怕遲暮」,杜月笙再怎麼能打,蔣介石敗逃臺灣,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老杜成了蔣介石的一個棄子,他只好帶著一家人去了香港。
杜月笙在香港的日子並不好過,人生地不熟,他又沒有當地的勢力,靠著之前積攢下來的錢財支撐著一大家子的花銷。
從前過慣了呼風喚雨的日子,現憋屈在這裡,可想而知杜月笙的心情多麼鬱悶,各種打擊加上年老體衰,1951年8月1日杜月笙一病不起,他心中明白自己大限來了。
經過一番折騰,香港維多利亞醫院的醫生也無力回天,8月16日下午,杜月笙終於走完了他的一生。
此刻距他64歲的生日還有不到24小時。
杜月笙生前的遺願是:死後不要大操大辦,一律從簡,棺木暫時放在香港,在臺灣找到墓地後葬到臺灣。
假如以後有機會再從臺灣葬回上海浦東高橋鎮,高橋是他出生的地方。
杜月笙想曲線葉落歸根,他的願望能實現嗎?
杜月笙去世後,家人和他的弟子們遵照他的遺囑,為他買了一口價值15,000港幣的楠木棺材。
在陰陽先生指點下,於8月19日上午10點入殮,下午兩點十五分,杜月笙的靈柩在1000多位親人和朋友的護送下,從萬國殯儀館大禮堂發引,暫時停放到了香港東華醫院義莊。
一年以後,杜月笙的弟子們在臺灣選擇了一塊墓地,這塊墓地雖然不大,據陰陽先生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墓址位於臺北縣汐止鎮大尖山麓西邊百米處,與北部的名剎靜修禪院比鄰而居,坐東南面西北,遙遙相對黃浦灘。
1953年6月,杜月笙的墓地竣工,28日正式落葬,一切塵埃落地,杜月笙總算入土為安了。
時光如水流逝,杜月笙早已被歷史所淹沒,人們早已淡忘了這個民國牛人,他的墓地幾近破敗。
然而卻有一個非親非故的老人,默默為他掃了三年墓。
據有關資料記載,這個老人名叫李開明,臺北縣汐止鎮人。
當時曾有人問老人,你為什麼給一個素不相識的幫會頭子掃墓?
李開明說:我曾讀過有關杜先生的書籍,了解杜先生的一些俠義之舉,很佩服杜先生的做人原則,尤其是他扶助弱者的行為讓人尊敬,我盡微薄之力表達我對杜先生的敬意。老人的話樸實無華,透著濃濃的人情味。
李開明老人掃了三年墓,直到去世。
綜上所述,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人無完人,己無足赤」,杜月笙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假如一個人明大義、知善惡,有俠義精神,我覺得都應該受到尊重,你說是不?
文/秉燭讀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