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為日本人牽線搭橋,被罵賣國賊,卻少有人知道他的民族大義

2021-01-08 小宋古事匯

今天,筆者就跟大家聊一聊杜月笙的智慧。

抗日時期的上海各方勢力雲集,杜月笙卻能在其中如魚得水,其中有何訣竅?

三方勢力的生存者

我們一說起杜月笙,第一個想到的地方就是上海。

杜月笙從一個小混混做起,幾年內成為上海的風雲人物,其中所依靠的便是他那左右逢源的本事。中國的社會本質是人情社會,而人情靠什麼維持,無非就是利益而已。

而杜月笙便是其中的好手,當年杜月笙剛有錢的時候,只要有人來問他借錢他向來是來者不拒,甚至會多給一點,「不存錢,存人情」是當時杜月笙的準則。

很快這個準則就給了杜月笙帶來了好處。

上海淪陷,杜月笙只能前往重慶避難。離開自己地盤的杜月笙卻沒有就此失勢,相反他依靠自己此前所積累的人脈,上靠蔣介石等政治人物,下面結交以前的幫會人員,在重慶黑白之間遊走可謂風生水起。

但是,杜月笙自己心裡清楚,這樣龐大的關係網的維護需要很多錢,雖然他在重慶依靠關係做起生意,但是單靠這些生意卻難以維持,於是杜月笙打起了暴利生意的念頭。

戰爭時期,什麼行業最暴利?物資必然是其中之一。

此時正值1942年,正是戰爭打到僵持的時候,國軍物資都已經出現緊缺,所以物資的價格開始飛漲,重慶棉紗的價格已經是上海的幾倍甚至數十倍,如此高的暴利足以讓任何人心動。只需要把上海的資源運送至重慶賣給國軍,不僅能夠大賺一筆,更是能增加國軍的作戰能力。

可這種物價差距不止杜月笙知道,其他人也知道,別人之所以沒有做,是因為這個生意太難做了。

當時上海已經被日本人佔領,而從上海到重慶的運輸路也有不少落於日本人之手,其他路線則盤踞各種強盜,實為兇險至極。

只有能為別人所不為,才能賺錢。

杜月笙做生意的秘密

此番生意關鍵之處在於日本方面,只有日本人點頭棉紗才能從上海出來。

可難點也就在此處,因為棉紗屬於戰略物資,當時日本的資源也非常稀缺,日本人可不會輕易將這種東西賣出去,更別提杜月笙是為了運回重慶賣給國軍。

日本人怎麼可能為了賺這點錢而去助長自己的對手呢?

杜月笙對此心知肚明——用錢,肯定買不到。

那麼就需要找到一個日本人想要的東西,然後用以交換。

杜月笙心中早有答案,這個交換,就是他自己。

前面提到,杜月笙對於人脈非常重視,不僅黑白兩道通吃,連敵對方日本內部的人脈他就早有布局,再加上杜月笙與戴笠為多年好友,對於日本的情況,杜月笙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日本有一個「大東亞共榮圈」計劃,他們同時進攻的可不止有中國,僅在亞洲就有好幾個國家對其宣戰。戰爭打到這個時候日本已經明顯疲憊了,他們的主要戰場並不在中國,因此不想被中國拖住,早就有了「和談」的打算。

當然,日本所謂的和談並不是罷兵休戰,而是緩兵之計,意在先將全部兵力放在國際戰場上,等回過頭來再來侵犯中國。

為此,日本很希望與中國軍方進行「和談」。

既然日本打著這樣的如意算盤,那麼杜月笙也不妨利用起來。

他準備從特務機關「松」入手,當時日本設有「梅蘭竹松」四個機關,其中松機關的設立時間最短,實力也相對薄弱。對此很多人有疑惑,這種灰色生意不是靠山越大越好嗎?杜月笙為什麼要找實力最弱的松機關合作呢?

挑弱的夥伴合作,一直是杜月笙做生意的秘訣,若是合作夥伴實力雄厚,那麼利潤自然是夥伴佔大頭,而他自己也沒有拒絕的餘地。相反如果是與實力相近的夥伴,那麼就有很多迴旋的餘地,縱使不與其合作了也可以換其他機構一起合作。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弱者欲望更強,松機關成立不久,急需立功表現,人的欲望越大,就越給人可乘之機。

杜月笙是個行動派,有了打算之後,馬上就派出自己的心腹徐採丞前往上海接觸松機關,通過旁敲側擊等眾多游離方式,誘導松機關聯繫杜月笙,讓杜月笙出面給日本與國軍之間牽線搭橋,促成和談之事。

果然,松機關很是心動。主動提出:我們先支付給杜先生六千卷棉紗,倘若杜先生幫助我們達成此事,後續我們會繼續給杜先生六千卷。

最後經過一番敲竹竿之後,最終定為先支付九千卷,事成之後再支付九千卷。

最終,杜月笙將這九千卷棉紗,還有這次行動中杜月笙旁敲側擊得到的機密,統統交給了蔣介石。

因為這些棉紗不是用錢買的,杜月笙賣給國軍的時候也很是便宜。這批從上海運來的棉紗解決了前線士兵冬寒的燃眉之急,蔣介石很是高興下令獎勵杜月笙,親筆手題「後方功臣」四字給他。

而杜月笙也確實是做了做樣子,聯繫了國軍的高層,與日本進行的一次談判,結果自然是沒有談成。對於後續的九千卷棉紗,杜月笙本來也沒打算要。

杜月笙為日本人「牽線搭橋」的行為受到很多不明真相的國民的謾罵,很多人都罵他「賣國賊」,卻少人有知他的民族大義。

杜月笙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而他的智慧,很可能就是來源於《智囊全集》這本書。這本書被譽為「四大智書」之一,裡面有上千條古人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因為杜月笙識字不多,得到此書後,杜月笙就讓人讀給他聽,每篇故事都進行仔細分析,學以致用。

本文中杜月笙所用的手段,就是杜月笙從《智囊全集》中學來的。

《智囊全集》記載道:

「高皇修長城,沈萬三與牧民通商,以賤價賣棉,贈以布匹。······與高皇曰帖木兒人口、地位,高皇得以攻之。」

這篇故事講到,當時的明朝剛剛建立,外界遊牧民族對明朝的騷擾非常頻繁,為此朱元璋花費大量人力修建長城。而此刻的沈萬三卻以非常低的價格賣給塞外的遊牧民族棉花,同時還贈送他們布匹。

這讓很多人都不滿。

不過沈萬三卻以此摸清了遊牧民族的大致人口數量與所在位置,將此重要情報交給朱元璋,朱元璋也藉以有效打擊了這些遊牧民族。

沈萬三以足夠大的誘惑讓遊牧民族放鬆警惕,從而暴露自己的位置,導致明朝大軍精確打擊。同理,杜月笙也是通過《智囊全集》中沈萬三的這件事,並將其改良,利用日本人的欲望進行交易,最終獲得巨大收穫。

相關焦點

  • 1915年陸徵祥籤下不平等條約:為何被罵賣國賊,也不為國據理力爭?
    寧願被人罵賣國賊漢奸走狗,也不為國家利益據理力爭,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加上國內袁世凱當政,時局錯綜複雜,內部沒有形成一致對外的力量。陸徵祥作為外交使者前往巴黎,在談判會議上已經盡所能為中國爭取最大利益,不過他深知弱國無外交的法則,最後還是籤訂了《二十一條》。 至此,中國近代外交史上又多了一個汙點。
  • 看了杜月笙不為人知的四個側面,才明白,民國最流氓的的人不是他
    杜月笙這個人實在難說,做過的惡事不少,但也並非惡毒到底,在民族大義,大是大非上面,他又拿得準,看得明白,上海三大亨裡,他的境界要高出另外兩人許多,比當漢奸的張嘯林更是高出一大截。其實杜月笙為抗日戰爭也出了作為中國人的一份力:抗戰之始,杜月笙就發動就籌集了救國捐款150餘萬元,除此以外還籌集了大量毛巾、罐頭食品等軍用物資。影潘漢年的要求,他將從荷蘭進口的一千套防毒面具,贈送給晉北前線的八路軍將士使用。上海淪陷後,杜月笙拒絕當日本人的走狗,於1937年11月憤而逃到香港。
  • 「蒼井空被評賣國賊」的真相
    最初,大陸軍事論壇上有人總結「五大背叛日本的日本人」今年8月8日,中國大陸軍事網站《鐵血網》上有網友寫了一篇帖子,總結了「五大背叛日本的日本人」。當然所謂「日本右翼對蒼井空不買帳」就更無從說起了。再比如,其寫道「(矢野浩二)曾參與大量中國抗日片而名聲大噪,但日本右翼大肆攻擊其為『賣國賊』」。實際上,矢野浩二至多也就是在中國「名聲大噪」,在日本默默無聞,更談不上什麼「日本右翼對其大肆攻擊」。
  • 日本人才紛紛來華搞科研,被罵賣國賊也在所不惜
    山東大學空間天氣物理與探測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員野和田基晴表示,「在日本真的找不到工作,因為我們來中國工作,甚至有人因此遭遇到了網絡攻擊,被認為是來掙錢的,『賣國賊』的聲音比比皆是
  • 福田敏男:幫中國發展科技,卻在日本被罵賣國賊,如今他怎樣了?
    而在新中國的發展歷程中,也有很多的國外科學家為我們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福田敏男,這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日本人,一直以來都在從事於納米科技的研究和開發但是在日本國內的業界當中,福田敏男並不是很受國家的看中。在中國向他拋出橄欖枝之後,福田敏男毅然決然的來到了中國,並且帶領著團隊研製了首個納米機器人。
  • 觀點:「賣國賊」孫正義和「壞分子」蒂姆庫克
    文/王登科今天不知道為什麼,不大睡得著,於是半夜爬起來打開電腦,準備寫一篇文章,聊聊一下全國人民很頭痛的兩個問題: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日本人孫正義,那麼在淘寶買東西是不是幫日本賺錢,成了賣國賊?
  • 青幫三大亨,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和瘋狗有一拼、杜月笙有如諸葛!
    後勾結帝國主義、官僚、政客發展封建幫會勢力,成為上海青幫最大的頭目,門徒達1000餘人,操縱賭博等罪惡勾當。  在上海灘權勢燻天的黃金榮卻因為一個女人失去了上海灘頭把交椅的地位,黃金榮有個相好的叫露蘭春,黃金榮初識露蘭春就對其一見傾心,於是下大力氣捧紅她。有一天黃金榮去聽露蘭春唱戲,露蘭春一不留神將一段戲文唱走了板,結果觀眾席有人喝倒彩,黃金榮二話不說就派手下教訓了喝倒彩之人。
  • 西方對他感激不盡,國人視他為賣國賊!
    大家應該都知道近現代的世界秩序和一些國際獎項多半都是由西方國家控制的,就比如:與今天內容有關的諾貝爾和平獎!這個獎項一般情況下是絕對不會頒發給予自己為敵的國家領導人,尤其是美國痛恨的國家,所以諾貝爾和平獎對蘇聯的大部分領導人來說是這輩子都無法觸碰到的東西!但是偏偏就有一個蘇聯領導人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並且被大部分的西方國家讚頌。這個人就是蘇聯的最後一位總統戈巴契夫!
  • 在日本哪些人最容易挨罵:日語「罵倒語」大盤點
    「唯女人與小人難養」,罵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罵子路「不得其死」,罵原壤「老而不死是為賊」,還罵「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他的傳人孟子青出於藍,罵人更是煞根,如他罵張儀「妾婦」、「下作」(張儀回罵他如「處子娼婦」),罵楊、墨「禽獸」,罵許行「南蠻鴃舌之人」。其他如墨子罵「口稱湯文」的儒者為「行則譬於狗豨」,莊子罵出使秦國、歸而炫耀的宋人曹商為「舐痔者」等等,都非常刻薄。孔孟諸子的重口罵人,開創了罵女人、小人、罵禽獸畜生、罵「老不死」和「絕子絕孫」系列詈詞的先河。
  • 她被稱為原子彈之母,成就了兩位諾獎得主,其家族卻被罵成賣國賊
    如果不是「小男孩」和「胖子」這兩顆原子彈光顧了日本,二戰也不會那麼快結束。二戰不結束,中國就會繼續在日本的踐踏下不斷死人。而她,作為華夏兒女,她被稱為東方的居裡夫人,曾幫助並成就了李政道和楊振寧兩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項,並被稱為原子彈之母。至今仍有很多人為之鳴不平,為何她到死都沒能獲得諾獎呢?而她明明是原子彈之母,為何家族又被稱為賣國賊呢?
  • 杜月笙死後葬在臺北,陵墓無人問津,為何不相識的老人掃墓三年?
    對於杜月笙想必大家不陌生吧?舊上海灘呼風喚雨的土皇上,民國時期上海灘黑白兩道通吃的流氓三大亨之一(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有人說他是電視劇《上海灘》許文強的原型,也有人說他是馬永貞的原型。我認為他是這兩個人物的「合體」,也就是說這三個人身上都有「俠肝義膽」的精神,同時難免帶有黑社會的打打殺殺的暴力色彩。常言道「拳打少壯,英雄美人怕遲暮」,杜月笙再怎麼能打,蔣介石敗逃臺灣,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老杜成了蔣介石的一個棄子,他只好帶著一家人去了香港。
  • 陸徵祥:弱國無外交,籤署《21條》是民族英雄,還是賣國賊?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劍指蒼穹)陸徵祥:弱國無外交,籤署《21條》是民族英雄,還是賣國賊?陸徵祥,1872年6月12日出生在上海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父親非常開明和務實。8歲時,母親去世,父子二人相依為命。
  • 直系軍閥吳佩孚,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中國人,落魄不當賣國賊
    按照蓬萊人迷信的說法,吳佩孚具有克兄命,他不甘為人之下,要做老大。後來的事情也證明,吳佩孚不是一般人。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本人需要漢奸、傀儡來掩人耳目,建造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而吳佩孚這種曾在中國政治舞臺上煊赫一時的人物,正是他們重點拉攏的對象。
  • 博爾頓新書內容曝光後,蓬佩奧痛罵:賣國賊
    6月18日晚,同樣因這本書面臨「人設崩塌」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坐不住了,他發了一則簡短聲明,怒斥博爾頓是「賣國賊」(traitor)。美國國務院網站發布的這則聲明題為「我也在這屋裡」,明顯與博爾頓的新書書名相呼應。
  • 印人民黨立法委員:泰姬陵是賣國賊所建,是印度歷史汙點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雲天明】「泰姬陵是賣國賊所建,是印度的歷史汙點!」據印度媒體報導,該國北方邦人民黨立法委員桑吉特·索姆日前在一場集會上對泰姬陵在印度歷史上的地位提出質疑,表示政府應該擦去這處「汙點」。
  • 上海灘名言:做人要做杜月笙,其實還有後半句,被奉為人生經典!
    在民國時期的上海灘,有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這個人就是杜月笙。杜月笙本來是一個小混混,但是後來一躍成為了上海的幫會老大。而能夠有如此成就的他,自然是非常有個人魅力的人。所以才會有人說:做人要做土月生,其實這句話的後面還有下半句,更加是人生經典。
  • 楊振寧為祖國做了什麼貢獻?我們應該少一些謾罵,多一些尊敬!
    而迎接楊振寧先生的不是大家的歡迎,而是網絡上無休止的謾罵,其中大多都是「賣國賊」。那這個罵名真的成立嗎?我們應該這樣去罵他嗎?楊振寧又為中國做了什麼呢?楊振寧為中國做了什麼? 在我們給楊振寧先生扣上「賣國賊」這項帽子前,我們應該先去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沒錯,楊振寧確實沒有像錢學森先生一般克服千辛萬難回到新中國,也沒有在最需要建設的時候回到國家來參與建設。反而在在那個時候選擇了加入美國國籍,寒了當時很多國人的心。但是我們並不能只看到這些表面上的,而沒有看到楊振寧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
  • 杜月笙臨死前要把欠條燒掉,家人不捨得,他說:我是在救你們的命
    相信各位親們對於杜月笙這個人都並不陌生,畢竟現在有很多電影、電視劇都專門有拍他的人生傳記。 人人都知道杜月笙是老上海灘的「地下皇帝」,那麼他當時有多厲害呢? 金融界有一句話,巴菲特跺一下腳,華爾街都要「抖三抖」。
  • 稱霸上海灘的杜月笙,63歲去世時說的七個字,讓人心痛
    歷史不時表現為一團烏七八糟的偶然事件,像急轉的洪流一樣。——雅斯貝爾斯(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572,閱讀約2分鐘杜月笙估計是20世紀上半葉上海最具傳奇色彩的大人物。他建立了龐大的青幫集團,在中國近代史上刻下了獨特的印記,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雪中送炭的事我只做,錦上添花的事留給別人",寥寥數語足以展現這位瘦子一生的傳奇。14歲那年,他帶著餘生的簡單包裹,獨自走進繁華的上海。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想在這裡立足談何容易?
  • 他本是小賭棍,出千贏10萬大洋卻被杜月笙收留,不料成他心腹大患
    1924年,張宗昌在山東濟南混得風生水起,不少人過來投靠他,吳家元就是其中一個,張宗昌是個愛才之人,來者不拒,之後吳家元便在張宗昌的府上混吃混喝。張宗昌很喜歡打麻將,但是他的牌技一般,每次都會輸,基本上是給人送錢,所以大家都很樂意和他打麻將。吳家元看他輸得太慘,也為了在他面前表現自己,於是決定幫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