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陸徵祥籤下不平等條約:為何被罵賣國賊,也不為國據理力爭?

2020-12-08 騰訊網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包括承認日本在山東的一切權益,旅順、大連的租界期限延長至99年,中國政府的公職人員必須聘用日本人等。

而面對如此不平等的條約,1915年中國外交官陸徵祥為何會在條約上簽字?寧願被人罵賣國賊漢奸走狗,也不為國家利益據理力爭,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加上國內袁世凱當政,時局錯綜複雜,內部沒有形成一致對外的力量。陸徵祥作為外交使者前往巴黎,在談判會議上已經盡所能為中國爭取最大利益,不過他深知弱國無外交的法則,最後還是籤訂了《二十一條》。

至此,中國近代外交史上又多了一個汙點。這個汙點不僅是當時中國人民心中的痛,也成為了中國歷史抹不去的傷痕。

陸徵祥只是不太圓滑,接下了這個爛攤子,讓自己一生背負賣國的罪名。

他汲取西方外交管理經驗,建立外交部,廢除了外交封建官僚制度,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他的這些改革,對中國外交發展影響深遠。

1915年,日本駐華使者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剛看完條約的袁世凱,也被其中內容震驚了。他當即召開會議,準備派外交官和日本談判,本選定孫寶琦為外交使者,奈何他能力太弱,不足以擔此大任。

袁世凱深知中國的軍事實力,如果和日本開戰,國家很有可能面臨被滅亡的風險。當時百姓已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加上內戰,內憂外患的環境已經讓袁世凱退無可退。

日本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擺出《二十一條》,讓陸徵祥籤字,他本來堅定拒絕。可當時袁世凱為不斷對其施壓,加上日本步步緊逼,陸徵祥以一己之力無法和他們對抗,最終在條約上簽了字。

陸徵祥有一顆愛國之心,卻沒有救國的能力。他籤訂喪權辱國的條約,百姓批他罵他,這些陸徵祥都獨自承受。

當時中國仍然保留著科舉制度,一般父母都會送孩子學堂,學習科考知識。通過科舉進入仕途,在當時也能改變一家人的命運。

1863年,上海開辦廣方言館,致力培養外語人才。陸雲峰本想讓陸徵祥學習一門外語,方便出國學些本領,回國上海可以進入郵局工作,一家人的生活也可以穩定下來。

由於在俄期間陸徵祥在外交事務上建樹頗豐,後受邀出任民國外交總長。陸徵祥主掌外交期間,推動外交制度改革,說服袁世凱廢除清代保舉制的任用方法,並明令禁止外交部任人唯親。

到此時為止,陸徵祥本來前途一片大好。如果不考慮民國混亂、腐敗的背景,或許陸徵祥在外交事務上的建樹會更大。不過時局不可更改,當時袁世凱一心想稱帝,復闢封建主義制度,這無疑和陸徵祥先進思想相違背。

後來國外時局也不太平,希特勒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比利時深受其害。比利時淪陷之時,陸徵祥年事已高。但他堅持在在比利時各地發表演說,揭露納粹的殘酷行徑。

而陸徵祥直至死亡之際,也沒能得到中國人民的原諒。如今中國早已走出落後挨打的陰霾,那段屈辱歷史成為了烙印在中國人心裡的痛。

中國近代史上簽訂了不少喪權辱國的條約,這其中尤以《二十一條》最為荒誕。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中國本是戰勝國,在與日本籤訂的合約中,卻出現了許多利益轉讓條款。

日本通過《二十一條》,在中國進行資源、經濟掠奪。助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囂張氣焰,為以後日軍發動侵略戰爭埋下了伏筆。

實際上,條約籤訂主要是受當時國內外政局環境影響。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屬於勝利一方,卻沒有實地參與戰爭,國家政治、軍事實力和西方差距非常大。

《二十一條》籤訂的消息傳到國內,陸徵祥首當其衝成為了被攻擊的對象。百姓不知道的是,陸徵祥其實只是個外交代理人,沒有實際權力。當時中國無論派誰去巴黎,得到的都是同樣的結果。

他自稱是民族的罪人,年過七旬給全中國人民道歉,可見他心裡一直沒有放下這段屈辱歷史。陸徵祥人性本善,才懂愧疚,會反思,是中國人錯把他當成漢奸了。

臨時外交總長,籤訂屈辱條約

如果不是籤訂了《二十一條》,陸徵祥的外交風評是非常不錯的。當時陸徵祥從駐俄公使升任民國臨時外交總長,剛上任,就開始大刀闊斧改革。

在當時不良的政治環境裡,陸徵祥始終堅守信念,完成好自己的工作職責,他的這些行為與許多官員格格不入。加上陸徵祥生性天真、善良,很容易被野心家利用。

袁世凱政府在和日本斡旋之時,始終沒有爭取到具體條約談判的機會。袁世凱想盡辦法拖延時間,可是日本方面絲毫不退讓。

後來,袁世凱決定啟用陸徵祥為外交史者,前往巴黎和日本做最後談判。陸徵祥心中一直懷有治國救國的理想,知道國家需要他的時候,他義不容辭接受了袁世凱的任命。

陸徵祥早前一直對甲午戰爭之後的條約極為不滿,對日本也非常敵視。可是袁世凱是親日派,此次前往巴黎,陸徵祥並不知道袁世凱也是推動籤訂《二十一條》的幫兇。

《二十一條》蓋棺定論後,陸徵祥知道已經無力回天。他身心俱疲,內心充滿了痛苦和無奈,他愧對中國百姓,無法對他們做交代。

這之後,陸徵祥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他申請駐瑞士公使,此後再沒有返回國內。陸徵祥一片赤子之心被野心家利用,還因此斷送了外交工作上的美好前程。

身處在腐敗不堪的年代,陸徵祥的遺世獨立本就不受人歡迎。從接受袁世凱任命那一刻起,陸徵祥就該知道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外交人才,致力外交革新

陸徵祥能夠走上外交之路,和他父親陸雲峰有很大關係。陸雲峰本是名基督傳教士,為人通達,務實,對兒子陸徵祥的教育也頗為自己的想法。

不過陸雲峰另闢蹊徑,他生性厭惡官場惡習,自然不想讓孩子走上科舉之路。於是他選擇自己在家教孩子,課本就是《新約福音》。

陸雲峰沒想到的是,陸徵祥後來走上了外交之路。當時駐俄公使許景澄非常欣賞陸徵祥,引領他進入外交部,隨後便留在了俄國擔任外交官員。

此外,他還對外交部人員重新考核,凡不是外語專業的人員,都不得從事外交工作。袁世凱侄兒本在外交部當閒職,陸徵祥考核要求發布之後,他隨之離任。

許多世家子弟想進入外交部工作,都被陸徵祥阻斷了路。陸徵祥也因此得罪了不少官員。

外交部經過陸徵祥的改革,整體面貌煥然一新。他創建的外交人才培養體系,為民國輸送了不少優秀人才,他們在外交舞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陸徵祥在外交部付出再多努力,僅僅因為一紙《二十一條》,他所有改革的功就瞬間化為泡影。身處亂世,陸徵祥無法和政府,無法和腐敗勢力抗衡。

他雖然心中始終懷有救國大義,可惜個人力量太過渺小,導致他這一生都無法實現救國的理想。

遠赴國外,病危之際仍心繫國家

陸徵祥去瑞士之後,沒多久他的妻子佩德因病逝世。第二年,陸徵祥帶著妻子的靈柩前往比利時,心中已經了無牽掛的他,選擇進入修道院,成為了一名修道士。

1945年,二戰取得了勝利,當時陸徵祥已經年近70。得知戰爭勝利的消息,陸徵祥雖然遠在比利時,他心中卻始終牽掛著祖國。

病危之際,他寫了一封信,給全中國道歉,自稱是民族的罪人。此時的中國人民正享受勝利的喜悅,他們暫時忘記了過去的屈辱。

人們不能忘記痛苦,否則會重走被欺凌的老路。對於陸徵祥的所作所為,今天的人無法發表意見。只是陸徵祥和他的那個時代,中國人不願意正視,也不想認同。

作為陸徵祥個人來說,他已經盡己所能保全國家,就不該過分自我苛責,能夠選擇自我原諒的人,才會被他人原諒。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陸徵祥:弱國無外交,籤署《21條》是民族英雄,還是賣國賊?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劍指蒼穹)陸徵祥:弱國無外交,籤署《21條》是民族英雄,還是賣國賊?陸徵祥,1872年6月12日出生在上海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父親非常開明和務實。8歲時,母親去世,父子二人相依為命。
  • 籤賣國條約後萬念俱灰,陸徵祥到歐洲遁入空門,死前伸三指念故國
    二十一條籤約現場提起陸徵祥,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籤訂的喪權辱國《二十一條》,更有甚者還將其稱為「賣國賊」「漢奸走狗」。但其實當時的情況錯綜複雜,袁世凱當政,政局混亂,陸徵祥被臨時啟用(臨時叫出去頂缸),在談判會議上盡己所能為中國爭取最大利益,但時局所致,又怎能撼動大樹?
  • 陸徵祥 從民國總理到青袍修士
    作為一名弱國外交官,在外不能為國家爭得平等權利,在內又不為國人所諒解。那種滋味,無時無刻不在噬咬著陸徵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有中國記者到達比利時採訪陸徵祥,他再次表達了「在有生之年得見祖國一雪前恥」的由衷喜悅,並對當年籤署「二十一條」向國人表示懺悔。
  • 他顫動著雙手替清政府在賣國條約上簽了字 從此背負千古罵名
    晚清重臣李鴻章一生褒貶不一,對於清政府他是絕對的忠誠,但是對於國人來說,他替清政府籤訂了一個又一個的賣國條約,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賣國賊」。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李鴻章每次籤訂條約的時候都是顫抖著雙手,因為他知道一旦他寫下了這個字,他就將背負千古罵名。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跟列強展開談判。此時的李鴻章已經病入膏肓,不停地咳血。他只想儘早結束談判,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時日已經不多了,這也是他最後一次替清政府做擋箭牌。
  • 「蒼井空被評賣國賊」的真相
    再比如,其寫道「(矢野浩二)曾參與大量中國抗日片而名聲大噪,但日本右翼大肆攻擊其為『賣國賊』」。實際上,矢野浩二至多也就是在中國「名聲大噪」,在日本默默無聞,更談不上什麼「日本右翼對其大肆攻擊」。這篇《五位「背叛日本」的日本人》幾乎沒有得到什麼轉載。
  • 比利時女婿陸徵祥
    布魯日至今仍保留著古老的城牆、城門、市政廳和教堂等鱗次櫛比的中世紀建築,說它是一座「活著的建築博物館」一點都不為過。就是因為這些古老別致的建築,布魯日市中心於2000年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她被稱為原子彈之母,成就了兩位諾獎得主,其家族卻被罵成賣國賊
    二戰不結束,中國就會繼續在日本的踐踏下不斷死人。而她,作為華夏兒女,她被稱為東方的居裡夫人,曾幫助並成就了李政道和楊振寧兩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項,並被稱為原子彈之母。至今仍有很多人為之鳴不平,為何她到死都沒能獲得諾獎呢?而她明明是原子彈之母,為何家族又被稱為賣國賊呢?看完她這一生的遭遇,多少人會為之嘆息。
  • 許景澄與陸徵祥
    許景澄成為首位為庚子事變殉難的外交官。 陸徵祥,同治十年(1871)生於上海,字子欣,或子興。父子都屬倫敦教會。十三歲進入上海廣方言館。二十一歲考取北京同文館,繼續學習法語和法國文學。光緒十八年(1892),許景澄呈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調派學員陸徵祥,以四等翻譯官身份駐聖彼得堡公使團。陸徵祥初到俄國時,並無意於外交,許景澄願收他為徒。
  • 印人民黨立法委員:泰姬陵是賣國賊所建,是印度歷史汙點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雲天明】「泰姬陵是賣國賊所建,是印度的歷史汙點!」據印度媒體報導,該國北方邦人民黨立法委員桑吉特·索姆日前在一場集會上對泰姬陵在印度歷史上的地位提出質疑,表示政府應該擦去這處「汙點」。
  • 福田敏男:幫中國發展科技,卻在日本被罵賣國賊,如今他怎樣了?
    中國社會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曾經的我們在科技方面是領先於世界的存在。四大發明一直以來都在影響著整個世界和人類文明的前進步伐。而在新中國的發展歷程中,也有很多的國外科學家為我們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像烏克蘭專家巴比奇就是帶領著航母科研團隊指導我們國家的造航母工程,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就是在其的指導和參與下完成的,而除了這位巴比奇之外,還有不少的其他國外科學家對中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 杜月笙為日本人牽線搭橋,被罵賣國賊,卻少有人知道他的民族大義
    此時正值1942年,正是戰爭打到僵持的時候,國軍物資都已經出現緊缺,所以物資的價格開始飛漲,重慶棉紗的價格已經是上海的幾倍甚至數十倍,如此高的暴利足以讓任何人心動。只需要把上海的資源運送至重慶賣給國軍,不僅能夠大賺一筆,更是能增加國軍的作戰能力。可這種物價差距不止杜月笙知道,其他人也知道,別人之所以沒有做,是因為這個生意太難做了。
  • 博爾頓新書內容曝光後,蓬佩奧痛罵:賣國賊
    6月18日晚,同樣因這本書面臨「人設崩塌」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坐不住了,他發了一則簡短聲明,怒斥博爾頓是「賣國賊」(traitor)。美國國務院網站發布的這則聲明題為「我也在這屋裡」,明顯與博爾頓的新書書名相呼應。
  • 日本人才紛紛來華搞科研,被罵賣國賊也在所不惜
    山東大學空間天氣物理與探測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員野和田基晴表示,「在日本真的找不到工作,因為我們來中國工作,甚至有人因此遭遇到了網絡攻擊,被認為是來掙錢的,『賣國賊』的聲音比比皆是
  • 此非洲窮國野心勃勃,曾強迫清朝籤訂不平等條約,還想在中國駐軍
    肯定不是老佛爺,也不是各位中堂大人,而是咱們的大清外交官,這老哥幾個不是在籤條約,就是在去籤條約的路上。晚清時期,中國籤了無數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歐洲列強幾乎輪流和中國發生關係。可是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個非洲國家,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非洲弱國,一個非洲窮國,都曾經強迫滿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甚至還想在中國駐軍,這個國家就是剛果(金)。這個事情意不意外?驚不驚喜?可是這僅在我們後人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情確確實實發生了,這個條約全稱就是中剛天津專章!
  • 她被稱為原子彈之母,成就了李政道和楊振寧,家族卻被罵成賣國賊
    二戰不結束,中國就會繼續在日本的踐踏下不斷死人。而她,作為華夏兒女,她被稱為東方的居裡夫人,曾幫助並成就了李政道和楊振寧兩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項,並被稱為原子彈之母。至今仍有很多人為之鳴不平,為何她到死都沒能獲得諾獎呢?而她明明是原子彈之母,為何家族又被稱為賣國賊呢?看完她這一生的遭遇,多少人會為之嘆息。
  • 觀點:「賣國賊」孫正義和「壞分子」蒂姆庫克
    文/王登科今天不知道為什麼,不大睡得著,於是半夜爬起來打開電腦,準備寫一篇文章,聊聊一下全國人民很頭痛的兩個問題: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日本人孫正義,那麼在淘寶買東西是不是幫日本賺錢,成了賣國賊?
  • 西方對他感激不盡,國人視他為賣國賊!
    這個獎項一般情況下是絕對不會頒發給予自己為敵的國家領導人,尤其是美國痛恨的國家,所以諾貝爾和平獎對蘇聯的大部分領導人來說是這輩子都無法觸碰到的東西!但是偏偏就有一個蘇聯領導人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並且被大部分的西方國家讚頌。這個人就是蘇聯的最後一位總統戈巴契夫!
  • 祖國培養兩個無恥天才,一個讓祖國損失7000億,一個成賣國賊
    今天要說的這兩個天才擁有超高的智商,他們是祖國培養的兩個無恥的天才,一個讓祖國損失七千億,一個成賣國賊。 在胡士泰整整四年的努力下,他成功取得了學校的公費留學機會,胡士泰借著這個機會去往了澳大利亞。
  • 剛果(金)為何會成為唯一與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的非洲國家
    《南京條約》作為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籤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開啟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序幕。《南京條約》籤訂後列強紛至沓來與清政府陸續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自1842年《南京條約》籤訂到1912年清朝滅亡的72年間清政府同外國政府或外商、國際組織籤訂了各種不平等條約、契約、協約和合約一共1175件。
  • 剛果金當年強迫清朝籤署不平等條約,還要駐軍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非洲窮國,在19世紀末,大清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時候,曾經讓中國政府跟它籤下不平等條約,還想在中國駐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剛果(金)地處非洲,距離歐洲較遠,所以在19世紀中期以前,當列強在全世界大肆發展殖民地的時候,它得以倖免,因為列強還不知道有剛果(金)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