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徵祥:弱國無外交,籤署《21條》是民族英雄,還是賣國賊?

2020-12-06 萬象歷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劍指蒼穹)

陸徵祥:弱國無外交,籤署《21條》是民族英雄,還是賣國賊?

陸徵祥,1872年6月12日出生在上海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父親非常開明和務實。8歲時,母親去世,父子二人相依為命。

陸徵祥13歲考入培養外語人才的上海廣方言館,21歲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推薦入北京的同文館深造,尤精俄文。1894年(22歲),陸徵祥被任命為駐俄國聖彼得堡使館的四等秘書兼翻譯。

由於他外文水平好,很得公使許景澄的賞識。從此,陸徵祥拜在許景澄門下,「學習外交禮儀,聯絡外交使團,講求公法,研究條約」,很快升到二等參贊。

1899年2月(28歲),陸徵祥和大他16歲的比利時女子培德結婚,並相愛一生。1905年(34歲),陸徵祥升為駐荷蘭公使。

1911年,陸徵祥又奉命赴俄任特使,後任駐俄公使。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陸徵祥聯合一些駐外使臣,電請清帝退位。

(陸徵祥)

1912年民國建立,袁世凱成為臨時大總統。陸徵祥應邀回國,擔任臨時政府總理唐紹儀內閣的外交總長。陸徵祥走馬上任後,改外務部為外交部,並按照西方國家外交機構模式擬訂外交部組織法,制定了《外交部官制》。

6月,總理唐紹儀辭職,陸徵祥短暫任國務總理,不久辭職,仍任外長。此後,內閣數次更迭,陸徵祥也數次被「請」入閣復又出閣,幾度沉浮。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對德宣戰,出兵佔領了德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山東半島。袁世凱政府向日本提出撤軍要求。1915年2月2日,日本秘密向袁世凱提出了五號共計二十一個條款的要求,簡稱《二十一條》。

其中部分條款非常苛刻,如要求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擔任軍事和財政顧問;中國警察聘用日本顧問;中國軍隊武器從向日本採購等等。如果籤訂的話,將導致中國稱為日本附庸。陸徵祥臨危受命,被袁世凱起用為外交總長,負責對日談判。

(中日談判現場)

陸徵祥採用拖延戰術與日本人周旋,對條款中的每一條每一個字都全力爭取。同時,他還把條約的內容有意地透露出去,讓英美國家對日本施壓,迫使日本放棄了最「無恥」的第5號條款。

5月7日,日本發出最後通牒,並召回日本公民,軍艦遊弋東海,擺出一副大戰姿態。袁世凱政府無力抗爭,只好被迫同意,並定5月9日為國恥日。

5月25日(44歲),陸徵祥代表中國政府與日本籤訂了《二十一條》。其實最後籤訂的是《中日民四條約》,只接受了一至四號的部分要求,與《二十一條》原案比較,中國損失已儘可能減小到最低程度。

胡適稱這是弱國外交的勝利,日本內閣也因此而下臺。但隨著袁世凱稱帝,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陸徵祥也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

(前右為陸徵祥)

1917年8月14日,中國加入協約國,對德、奧宣戰,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一戰結束,協約國獲勝,陸徵祥以外交總長的身份,率團代表中國出席巴黎和會。

巴黎和會期中,列強無視中國要求,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消息傳回國內,立刻引起全國反對,由此爆發了五四運動。留法學生也每天成群結隊地向中國代表團請願。

1919年6月28日(48歲),以陸徵祥為首的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巴黎和會》籤字,成為戰勝國中唯一未籤字者。

巴黎和會後,陸徵祥辭去外交部長職務,留在比利時,照料生病的妻子。1926年4月26日,妻子培德在瑞士去世。陸徵祥傷心欲絕,看破紅塵。1927年10月(55歲),陸徵祥進入比利時聖安德魯修道院,出家為「洋和尚」,成為一名修道士。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陸徵祥主編《益世報海外通訊》,介紹中國軍民浴血抗戰的情況。1940年,修道院被德軍充做軍營,陸徵祥被迫雲遊四方,到各地演說進行反對納粹。

1944年,盟軍解放比利時,陸徵祥才回到修道院。

(陸徵祥夫人培德女士)

1945年(74歲),抗戰勝利後,兩名中國記者採訪了陸徵祥。陸徵祥公開向全體中國人道歉,說:「我當年籤訂《二十一條》,雖是被迫,也是罪人。現在日本戰敗了,中國收回了主權,我極為高興。」

他提出了著名的警語:「弱國無外交,弱國無公義!」

1949年1月15日(78歲),解放戰爭正酣之際,陸徵祥走到了生命盡頭。臨終前,他仍然掛念著戰亂中的祖國,用力說出了兩個字——「中國」!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719篇作品,營員「劍指蒼穹」的第9篇作品)

相關焦點

  • 1915年陸徵祥籤下不平等條約:為何被罵賣國賊,也不為國據理力爭?
    而面對如此不平等的條約,1915年中國外交官陸徵祥為何會在條約上簽字?寧願被人罵賣國賊漢奸走狗,也不為國家利益據理力爭,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加上國內袁世凱當政,時局錯綜複雜,內部沒有形成一致對外的力量。
  • 陸徵祥 從民國總理到青袍修士
    曾經先後出任過九次外長的他,對「弱國無外交」有著切膚之痛。作為一名弱國外交官,在外不能為國家爭得平等權利,在內又不為國人所諒解。那種滋味,無時無刻不在噬咬著陸徵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 籤賣國條約後萬念俱灰,陸徵祥到歐洲遁入空門,死前伸三指念故國
    二十一條籤約現場提起陸徵祥,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籤訂的喪權辱國《二十一條》,更有甚者還將其稱為「賣國賊」「漢奸走狗」。但其實當時的情況錯綜複雜,袁世凱當政,政局混亂,陸徵祥被臨時啟用(臨時叫出去頂缸),在談判會議上盡己所能為中國爭取最大利益,但時局所致,又怎能撼動大樹?
  • 比利時女婿陸徵祥
    一個人則是以配角面貌出現的陸徵祥。    在巴黎和會上,陸徵祥是民國外交總長兼中國代表團團長。他給我的印象之所以深,不是因為他位高權重,而是因為他有個洋媳婦。需要說明的是,我這麼說,絕不是出於「低級趣味」,而是有感於民國的風氣開放。試設想一下:剛剛脫胎於大清國封建統治的中華民國,怎麼能接受一位娶了洋媳婦的外長呢?
  • 許景澄與陸徵祥
    監斬官面紅耳赤,一時無語。既而袁昶說:「吾二人死固不足惜,然究竟所獲何罪,而受此大闢,請即見告。」監斬官怒叱。袁昶說:「爾何必如此作態。吾二人雖死,留得清名於後世,他日自有公論。但洋兵不久必來。」於是二人遂從容就刑。許景澄成為首位為庚子事變殉難的外交官。 陸徵祥,同治十年(1871)生於上海,字子欣,或子興。父子都屬倫敦教會。十三歲進入上海廣方言館。
  • 陸徵祥檔案與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重估
    幾經琢磨後,認為合理的猜測,應該是該批檔案於1920年初隨陸徵祥回到北京,因為其中有許多陸徵祥不希望別人看到的機密文電,反映了巴黎和會期間列強在華的競爭激烈,與中國黨派政爭及南北之爭的互相牽引,北京政府內部外交政策的多次變化。加以五四運動爆發,國人民族意識強烈,許多外交機密無法明說,而當時國內環境也無法講道理,陸徵祥為了明哲保身,只能把這批檔案藏起來。
  • 孤軍背後是弱國的悲涼,只因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
    孤軍背後是弱國的悲涼,只因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電影《八佰》上映後,中國紀檢監察報對此作出評價,「這支孤軍的悲壯,是當年弱小的中國的悲涼」。實際上從真實層面反映出來的,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 塞爾維亞徹底墮落了,坐小板凳圖片,向世界再次展示:弱國無外交
    武契奇本周訪問了美國首都華盛頓,並在美國政府的斡旋下與科索沃總理籤署了一份協議。這份協議被吹捧是美國一次重大外交成功,美國政府認為這為了兩個巴爾幹半島競爭對手走的更近了。自此,穆斯林佔大多數的科索沃同意承認以色列,而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則是追隨美國的步伐,同意將以色列大使館搬至耶路撒冷地區。可是,塞爾維亞總統對這一聲明的反應,致使一些外界人士懷疑他是否知道籤署的協議裡面有關細節。
  • 「蒼井空被評賣國賊」的真相
    再比如,其寫道「(矢野浩二)曾參與大量中國抗日片而名聲大噪,但日本右翼大肆攻擊其為『賣國賊』」。實際上,矢野浩二至多也就是在中國「名聲大噪」,在日本默默無聞,更談不上什麼「日本右翼對其大肆攻擊」。這篇《五位「背叛日本」的日本人》幾乎沒有得到什麼轉載。
  • 博爾頓新書內容曝光後,蓬佩奧痛罵:賣國賊
    6月18日晚,同樣因這本書面臨「人設崩塌」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坐不住了,他發了一則簡短聲明,怒斥博爾頓是「賣國賊」(traitor)。美國國務院網站發布的這則聲明題為「我也在這屋裡」,明顯與博爾頓的新書書名相呼應。
  • 京華古蹟尋蹤——陸徵祥家族墓廬考察散記
    所以小編整理了一些資料,從一些不見經傳的故事和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史料來向大家介紹北京城,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陸徵祥家族墓廬考察散記。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北京,人文芸萃,古蹟眾多。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重要文物沒有被發現,特別是一些近現代優秀建築物,以及近現代史上有影響的人物活動地、紀念地,往往被人們忽略。
  • 印人民黨立法委員:泰姬陵是賣國賊所建,是印度歷史汙點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雲天明】「泰姬陵是賣國賊所建,是印度的歷史汙點!」據印度媒體報導,該國北方邦人民黨立法委員桑吉特·索姆日前在一場集會上對泰姬陵在印度歷史上的地位提出質疑,表示政府應該擦去這處「汙點」。
  • 侯中軍:中國外交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提到一戰時期的中國,學界更多關注的是北洋軍閥、「二十一條」、五四運動等幾個歷史概念或節點。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國內學界針對一戰所進行的研究基本上已經涉及了這些節點,但主要是以政爭切入外交,在外交史自有脈絡中的一戰研究相對薄弱。外交是內政的延續,所有的外交都有其相對應的國內政治背景,但這種背景是一種合力的作用還是競爭的關係,不能一概而論。政爭是否當然對外交產生了負面的影響,仍然需要具體的案例分析。
  • 中國已經崛起,不再是從前的弱國,為何還是被西方世界歧視?
    一直以來,中國無論是科技,經濟,還是文化都是領先於世界的。做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不僅歷史悠久,更是唯一一個原住民主導國家事務的古國。可以說,中國人在世界上是最厲害的民族之一。而在近代以來,清政府的無能腐敗導致華夏大地四分五裂,被西方列強步步蠶食。鴉片的傾銷也讓中國人被外國譏嘲為「東亞病夫」。
  • 自認為萬國來朝的清代是如何搞平等外交,各國又是什麼態度
    外交三個字可以說是國際政壇的風雲人物,體面,紳士,有腔調,作為一個國家的面面俱到的外交使節,更代表了國家的形象和影響力。不管是「弱國無外交」,還是「清淨如家」,這些關於外交的名言國人都耳熟能詳,但是到了一百多年前的晚清,作為我國現代化外交的起步階段,大清外交官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卻是舉步維艱。
  • 她被稱為原子彈之母,成就了兩位諾獎得主,其家族卻被罵成賣國賊
    而她明明是原子彈之母,為何家族又被稱為賣國賊呢?看完她這一生的遭遇,多少人會為之嘆息。雖然吳健雄對袁家的背景很反感,但在美式教育的思維下,最終吳健雄還是被袁家騮的真誠所打動嫁給了這位才子加帥哥。正因這個身份,吳健雄遭到了很多無緣無故的非議,並被極少數腦子有問題的人罵為「賣國賊」。
  • 觀點:「賣國賊」孫正義和「壞分子」蒂姆庫克
    文/王登科今天不知道為什麼,不大睡得著,於是半夜爬起來打開電腦,準備寫一篇文章,聊聊一下全國人民很頭痛的兩個問題: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日本人孫正義,那麼在淘寶買東西是不是幫日本賺錢,成了賣國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