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古蹟尋蹤——陸徵祥家族墓廬考察散記

2020-12-06 嗨舞蹈

北京,是舉世矚目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新中國成立後,北京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隨著城市的現代化發展,舊北京的歷史遺存和標識也在逐漸地消逝著。有許多與歷史文化有關的地點與建築,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過眼煙雲,只能在文獻中尋找一些輪廓和痕跡了。所以小編整理了一些資料,從一些不見經傳的故事和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史料來向大家介紹北京城,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陸徵祥家族墓廬考察散記。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北京,人文芸萃,古蹟眾多。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重要文物沒有被發現,特別是一些近現代優秀建築物,以及近現代史上有影響的人物活動地、紀念地,往往被人們忽略。不久前發現的陸徵祥家族基廬,就是一處具有重要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文物保護地。尤其是在基室內壁上鑲嵌的北洋政界要員以及當時社會名流的題詞石刻,可以稱得上是一座石刻博物館了!能集四十多位名人題刻於一基室,可堪稱北京之最了!

今年春夏之季,位於馬尾溝一家工廠準備拆除圍牆內一些舊建築,翻修工廠大門。市規劃局薄天興在審查時,發現其中被拆的一處墓室造型很特別,室內壁上還充滿了名人題刻,就將這一發現通告了文物部門。經文物工作者現場勘察、驗證,證實這一墓室即是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外交總長陸徵祥的家族墓廬。

據工廠負責人和老職工介紹說,自50年代中期工廠遷到這裡後,這房子就一直被當作庫房鎖著。原來裡邊還有個銅人,1958年大煉鋼鐵時化銅了。「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破四舊」將屋頂上的十字架和地穴中的三口棺材都給砸了,只留下這個墓室,因為是花崗巖建的,倖存下來。後來一直作倉庫,也無人過問。

陸徵祥是近現代史上與重大歷史事件有關聯的重要人物。生於1871年,字子欣,亦字子興,祖籍上海。幼年隨父入基督教,家境貧寒。13歲入上海廣方言館學法文,21歲考入北京同文館學外文,1906年起歷任駐荷蘭、俄國、瑞士公使,後任外交總長、國務總理、總統府顧問。1915年作為外交總長參加與日談判,在袁世凱授意下簽定了「二十一條」賣國條約;1919年作為巴黎和會中國總代表,拒絕了籤字:1920年回國後受到全國各界人士和群眾的歡迎。

就是在這一背景下,他辭去外長職務。退出政界後從事賑災救濟事業。他花巨款在西城馬尾溝購置了一塊基地,修築了這所中西合璧的墓廬,將他祖母和父母親的遺骸從上海遷葬到這裡。1927年他加入布魯日本篤會最古老的聖安德修道院作修士,後升任司鋒(神父)、修道院榮譽院長。1949年1月病死。

這次發現的陸氏墓廬為中西合璧式,融會了中國古建築和羅馬式天主教建築的特點。造型獨特,前方後圓、下方上圓,墓廬座東南朝西北一一朝向羅馬教廷方向。建築分上下兩層,上為基室,下為墓穴。整個建築為磚石結構,磨磚對縫,梁柱均為花崗巖雕琢,屋頂為起脊,黑琉璃瓦。後室及內棚頂卻呈半圓形穹廬狀,彩繪有仙女、天使、藍天、星辰。建築面積,地上約18平米,地下略小,基室內有供桌、祭臺等。當時他曾請義大利雕塑家專門鑄了一座「孝子救親」銅像,是依據古希臘神話故事而來的;還雕有一座他本人的「哭親像」,代他常跪在墓前。

除墓廬建築外,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的,則是前後墓室四周牆壁上鑲嵌漢白玉石的名人題詞石刻,集中了北洋時期各界政府首腦、同僚舊屬、各界名流的題字,如:袁世凱、馮國璋、段棋瑞黎元洪、徐世昌、徐世襄、伍廷芳等四十多位。其中較為珍貴的有康有為所題條幅:「至孝能營萬家豕」,「陰德予大駟馬間」;溥儀御筆題額:「孝思維則」;還有同治狀元陸潤庠題輓聯:「道貌嚴凝中外鹹仰」,「家風宣振先後同符」及光緒狀元、教育家張謇題詞等。

經過初步考察,現已將這一處文物列為西城區指定保護單位。

好了,今天給大家的講述就到此結束了,小編所講述的雖然沒有一定的系統性,但都與古都的歷史文化有關,將這座歷史名城的文化承傳介紹給大家。喜歡小編的可以點擊關注,小編會及時更新,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陸徵祥 從民國總理到青袍修士
    那種滋味,無時無刻不在噬咬著陸徵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有中國記者到達比利時採訪陸徵祥,他再次表達了「在有生之年得見祖國一雪前恥」的由衷喜悅,並對當年籤署「二十一條」向國人表示懺悔。
  • 許景澄與陸徵祥
    這個中央機構可謂人才輩出,例如郭嵩燾、曾紀澤、薛福成等人,其中許景澄和陸徵祥師徒的命運最坎坷。 許景澄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變前,上書力陳驅散義和團,保護各國駐京使館。與太常寺卿袁昶兩人,於當年七月初三被處斬。監斬官見二公尚衣冠齊楚,叱手下去之。許景澄說:「某等雖奉旨處斬,然未奉旨革職,況照例亦應穿戴衣冠,豈汝作官多年,此例尚然未諳耶!」監斬官面紅耳赤,一時無語。
  • 比利時女婿陸徵祥
    陸徵祥生於1871年,可以說是洋務運動的受益者。為了培養外語人才辦洋務,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體上相當於今天的外交部)在北京和上海開辦了外語學校。北京的叫「同文館」,上海的叫「廣方言館」。陸徵祥在這兩所學校都學習過,主修的是法語。    1893年,年僅22歲的陸徵祥被選派到中國駐俄羅斯使館當翻譯。在那個年代,使館叫公使館,不叫大使館。
  • 經論講堂:汪世顯家族墓出土文物鑑賞
    明代時,他的後人投降明朝,整個家族稱霸隴西370年,共計14代。汪世顯家族墓是現存發現最集中,且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墓葬。 汪世顯家族的族屬目前眾說紛紜,有學者主張他是蒙古族汪古部,也有學者認為他是藏族或漢族,目前尚未定論。我們藉由這次的經綸講堂,一同認識這位蒙古大將以及他的家族墓葬精品。
  • 陸徵祥檔案與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重估
    幾經琢磨後,認為合理的猜測,應該是該批檔案於1920年初隨陸徵祥回到北京,因為其中有許多陸徵祥不希望別人看到的機密文電,反映了巴黎和會期間列強在華的競爭激烈,與中國黨派政爭及南北之爭的互相牽引,北京政府內部外交政策的多次變化。加以五四運動爆發,國人民族意識強烈,許多外交機密無法明說,而當時國內環境也無法講道理,陸徵祥為了明哲保身,只能把這批檔案藏起來。
  • 袁崇煥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去世,生前曾為保護袁崇煥墓奔走
    2020年8月12日,袁崇煥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袁崇煥墓位於東城區東花市斜街一座四合院內,如今這裡是修葺一新,包括墓、祠堂等一系列紀念建築。
  • 京華古蹟尋蹤——銀山鐵壁湧塔群
  • 陸徵祥:弱國無外交,籤署《21條》是民族英雄,還是賣國賊?
    陸徵祥13歲考入培養外語人才的上海廣方言館,21歲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推薦入北京的同文館深造,尤精俄文。1894年(22歲),陸徵祥被任命為駐俄國聖彼得堡使館的四等秘書兼翻譯。由於他外文水平好,很得公使許景澄的賞識。從此,陸徵祥拜在許景澄門下,「學習外交禮儀,聯絡外交使團,講求公法,研究條約」,很快升到二等參贊。
  • 1915年陸徵祥籤下不平等條約:為何被罵賣國賊,也不為國據理力爭?
    日本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擺出《二十一條》,讓陸徵祥籤字,他本來堅定拒絕。可當時袁世凱為不斷對其施壓,加上日本步步緊逼,陸徵祥以一己之力無法和他們對抗,最終在條約上簽了字。 陸徵祥有一顆愛國之心,卻沒有救國的能力。他籤訂喪權辱國的條約,百姓批他罵他,這些陸徵祥都獨自承受。
  • 籤賣國條約後萬念俱灰,陸徵祥到歐洲遁入空門,死前伸三指念故國
    被臨危受命的陸徵祥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大麻煩,而這一籤也成為了他一生最大的汙點。陸徵祥其人書生氣十足,有些不合時宜的天真和善良,這種性格的人在民國那個政治混亂的年代註定是要演悲劇的。在一個不良的政治環境裡,這樣的書卷氣只能使他成為野心家的炮灰,成為派系傾軋的最大受害者。
  • 民國奇女子鄭毓秀,玫瑰枝嚇退陸徵祥,人稱民國第一女殺手
    在巴黎和會籤字的前一天晚上,300多名留學生和華工包圍了陸徵祥的住所,要求他不要在合約上簽字。但是,陸徵祥已經接到北京政府的命令,準備在合約上簽字了。與陸徵祥談判的一位學生代表急中生智,在花園裡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袖子裡,頂住陸徵祥,聲色俱厲地說:「你要是敢籤字,我這支槍可不會放過你。」陸徵祥被嚇得不敢去籤字,就這樣保留了中國收回山東的權利。而這位以玫瑰為槍,嚇退陸徵祥的奇女子就是鄭毓秀。鄭毓秀出身於清末官宦之家,父親在戶部當差。
  • 明代成化年間外戚萬氏家族墓出土的金玉文物
    今天分享的是在北京出土的明成化外戚萬貴、萬通墓出土的金玉文物。萬氏家族,這名聽著就霸氣,莫不是要流芳「萬世」?可這萬氏家族是哪個家族?一時半會還真想不起來。但要說那流傳了近700年,上過電視的皇家姐弟戀。八卦泛濫的人估計能有點印象了。沒錯,這姐弟戀的女主萬貴妃(萬貞兒)就是萬氏家族的掌上明珠。男主是誰?
  • 臨安考古發現一座大型石室墓,刻著神秘天文圖,研究價值極高
    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我國現存而且遺址保留完整的皇陵並不多,考古學家歷盡千辛萬苦在尋找皇陵古蹟,就想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當時社會的文化。在江浙一帶,五代吳越國康陵是最重要的一次考古發現,根據上面的墓志銘,考古隊員確認在康陵裡埋藏的是吳越國二世王錢元瓘之妻馬氏。
  • 《京華煙雲》:林語堂的道家人生哲學——人生唯有一「痴」字
    而《京華煙雲》的影響之大,從以下國外學者的評論中就可見一斑,一位西方讀者說:「要想了解中國近代史,《京華煙雲》是最好的詮釋」,也有外國讀者說,「《京華煙雲》是最地道最能夠反映近代中國歷史背景的書籍」。其實,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國內對林語堂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
  • 南京鐵心橋荒山現無頭龜趺 系守衛明代太監墓
    兩通神道碑分別毀於抗戰和「文革」時期,只剩下琉璃瓦殘片、墓磚、無頭龜趺等。1984年,「碑亭軼名墓」被列為雨花臺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鄭和研究專家、鄭和後裔鄭自海告訴記者,「碑亭軼名墓」的墓主其實能夠考證出來,他就是明代弘治時期的司禮監太監、南京守備鄭強。上世紀70年代,位於高家庫小龍山的鄭強墓曾遭到盜掘。
  • 程咬金墓發掘後,專家發現一塊石頭,家族秘密重現於世,顛覆認知
    程咬金墓被發掘後,專家發現了一塊石頭,程咬金家族的秘密重現於世。1986年,考古人員對程咬金墓進行了發掘工作,雖然程咬金的墓已經被盜賊光顧過,但專家還是發現了一塊非常有價值的石頭。 這塊石頭就是程咬金的墓志銘,明確記載了程咬金的身世、家族,顛覆了以往人們對程咬金的認知,墓志銘中記載:「曾祖興,齊兗州司馬;祖哲,齊黃州司馬」,講的是程咬金的曾祖在北齊任職兗州司馬,而祖父也在北齊任職黃州司馬,都屬於地方上的中高居官員。
  • 讀書散記 7:清華新版《近代物理實驗》
    清華科學館清華大學「實驗物理教學中心」是大學一級實驗室,也是國家級示範中心。現在書稿已經排版,這裡把目錄和列入「讀書散記」,與各位分享。
  • 這裡是海南|《秘境尋蹤雨林》第十集:海南瞼虎
    《秘境尋蹤》第一季以海南自然環境展示為基底,展現海南的物種多樣性生態資源以及科研保護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成果。從宏觀到微觀的視角,帶你探秘雨林中的精靈,尋找更多海島生機。海南瞼虎。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周氏瞼虎。
  • 這裡是海南|《秘境尋蹤》第十三集:密林蛇影
    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竹葉青亮出鋒利的毒牙。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海南鸚哥嶺保護區的夜晚,露水帶來的清涼讓這裡的「居民」活躍了起來,蛇穿梭在茂密的叢林裡,危機四伏。這裡是海南——《秘境尋蹤•雨林》第十三集,攝製團隊的鏡頭聚焦密林深處,記錄了過樹蛇、白環蛇、銀環蛇、竹葉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