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海南|《秘境尋蹤雨林》第十集:海南瞼虎

2020-12-05 瀟湘晨報

《這裡是海南》是新海南客戶端上線後全新推出的一檔短視頻欄目,旨在打造海南首個反映海南生態、人文地理的微紀錄片欄目,通過挖掘海南的人文地理,記錄海南的生態自然資源,用適合在移動端傳播的微紀錄片形式,向世界展示海南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

《秘境尋蹤》第一季以海南自然環境展示為基底,展現海南的物種多樣性生態資源以及科研保護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成果。從宏觀到微觀的視角,帶你探秘雨林中的精靈,尋找更多海島生機。

海南瞼虎。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周氏瞼虎。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夜幕降臨,海南瞼虎爬到離洞穴不遠的地方守候並捕食經過的小昆蟲,這是它們常用的守株待兔的策略。在《秘境尋蹤雨林》第十集中,攝製組拍攝到了海南已知的4種瞼虎中的霸王嶺瞼虎、周氏瞼虎和海南瞼虎,詳細記錄了海南瞼虎捕食的整個過程。

瞼虎擁有可活動的眼瞼並因此得名。它們的腳趾沒有攀瓣,攀爬能力比壁虎弱。截至目前,全球一共發現了19個獨立種,我國目前共發現11種,海南島目前有 4種瞼虎,是我國瞼虎種類第二多的省份,僅次於廣西壯族自治區(5種)。瞼虎大多分布於火山巖地區,喀斯特地區也有發現,它們的棲息地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靠捕食小型節肢動物為生。常常可以發現相鄰的兩座山一座有瞼虎分布,而另一座沒有。

周氏瞼虎。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夜幕降臨,瞼虎正在覓食。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瞼虎的蹤跡並不難尋,但如何記錄下瞼虎捕食的完整過程是個難題。對《秘境尋蹤》攝製組而言,「等待是我們最常做的事情。」《秘境尋蹤》攝製組成員劉孫謀介紹道,由於瞼虎習慣在夜間進行捕食,在拍攝的過程中,攝製組常常從晚上7點多開始在瞼虎生活的地方開始守候,一直守到夜裡11點多。經歷了4次拍攝後,終於記錄到海南瞼虎捕食的完整過程。

霸王嶺瞼虎。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海南瞼虎。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近年來,外表靚麗的瞼虎特別受寵物市場的追捧,成為寵物貿易的常客,尤其海南瞼虎和霸王嶺瞼虎,是目前寵物貿易種數量最多的瞼虎。而野採和棲息地被破壞也導致瞼虎數量快速減少。據了解,所有中國分布的洞穴瞼虎屬都已經是CITES附錄II和進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物種名錄》,私人交易及飼養違法。

海南瞼虎。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海南瞼虎。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鸚哥嶺的熱帶雨林連片面積大且保存完好,周邊社區的生態觀念也正逐步轉變,為瞼虎這種特殊的動物類群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樂土,隨著調查的深入,瞼虎的神秘面紗正被漸漸揭開。

海南瞼虎。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海南瞼虎。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周氏瞼虎。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這裡是海南|《秘境尋蹤》第十三集:密林蛇影
    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竹葉青亮出鋒利的毒牙。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海南鸚哥嶺保護區的夜晚,露水帶來的清涼讓這裡的「居民」活躍了起來,蛇穿梭在茂密的叢林裡,危機四伏。這裡是海南——《秘境尋蹤•雨林》第十三集,攝製團隊的鏡頭聚焦密林深處,記錄了過樹蛇、白環蛇、銀環蛇、竹葉青的生活。
  • 這裡是海南|《秘境尋蹤》第一季第三集:蟻界「魯班」的奇妙織巢
    《秘境尋蹤》第三集。攝影:秘境尋蹤攝製組毗鄰森林公園、朝陽、高層、自建房。密林中,成千上萬隻棕紅色的小傢伙,在樹幹上快速爬行,進行著奇妙的織巢。《秘境尋蹤》第三集。攝影:秘境尋蹤攝製組這些小傢伙叫黃猄蟻,是樹棲蟻種,喜歡在闊葉喬木向陽枝幹上築巢。
  • 海南周刊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好在生態系統完整、人類幹擾程度小的海南熱帶雨林,總算能為它們提供一方繁衍棲息的生態樂園。周氏瞼虎。《秘境尋蹤》攝影組供圖海南爬行動物種類豐富「海南兩爬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世界實在太豐富、太迷人了,我申請做個海南人,長期在這裡從事兩爬動物的調查研究。」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秘境尋蹤》攝影組供圖  海南爬行動物種類豐富  「海南兩爬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世界實在太豐富、太迷人了,我申請做個海南人,長期在這裡從事兩爬動物的調查研究。」幾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爾宓在一次關於中國兩棲爬行動物繁育與保護的學術研討會上,發出如此感慨。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好在生態系統完整、人類幹擾程度小的海南熱帶雨林,總算能為它們提供一方繁衍棲息的生態樂園。周氏瞼虎。《秘境尋蹤》攝影組供圖  海南爬行動物種類豐富  「海南兩爬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世界實在太豐富、太迷人了,我申請做個海南人,長期在這裡從事兩爬動物的調查研究。」
  • 雨林裡的「豪宅」長什麼樣?來看看這些「建築師」的絕招
    溼熱氣流不斷匯集 雨季即將來臨 《秘境尋蹤雨林》第十一集 讓我們跟隨攝製組的鏡頭 走進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內的 南湖溪流域和南益河流域 看黑枕王鶲、胡蜂 蝦虎、橫紋南鰍 在雨季來臨之前的生活 南湖溪流域水量還小
  • 海南日報數字報-周氏瞼虎隱含的生物密碼
    這裡怎麼會有瞼虎?不是說好瞼虎在大山裡頭嗎!不假思索,已一把將它按在手心……心弦緊繃,深怕它瞬間遁去,那一刻,仿佛覺得自己『掌握』了整個世界。」  捧著手心裡的瞼虎,周潤邦三步並作兩步,趕回住所「細細研究」。這份突如其來的「驚喜」,讓他心中一時之間盈滿期待,喚醒從童年時期就深埋的生態保育夢想,但同時也將諸多疑惑和好奇塞入他的腦海之中。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雨林「上新」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啟動體制試點建設,成效如何?雨林中不斷出現的新物種,就用「腳」投出了自己的「一票」。  圓凸的大眼睛,短小靈活的爪子,褐色表皮上規則分布著4條金色橫紋,看起來「顏值」頗高,2019年4月的一天,趁著夜幕低垂,隱於巖縫中的一隻中華瞼虎,正準備外出覓食,不料卻撞進了海南林業工作者周潤邦的視野。
  • 海南熱帶雨林發現兩棲爬行新物種,定名「中華瞼虎」
    近日,海南省林業工作者在海南省中西部地區發現並採集到1種新的瞼虎,在將其與海南省現有的其他3種瞼虎——周氏瞼虎、海南瞼虎、霸王嶺瞼虎,還有瞼虎屬其他已知物種進行了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比對後發現,其差異已達種級,確定為新種。發現此瞼虎新種的是海南省林業局80後年輕幹部周潤邦,同時,他也是發現並研究周氏瞼虎第一人。
  • 海南熱帶雨林發現新物種,取名「中華瞼虎」丨Science 活物誌
    科技日報 王祝華近日,海南省林業工作者在海南省中西部地區發現並採集到1種新的瞼虎,在將其與海南省現有的其他3種瞼虎——周氏瞼虎、海南瞼虎、霸王嶺瞼虎,還有瞼虎屬其他已知物種進行了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比對後發現,其差異已達種級,確定為新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親水運動季打造雨林探險特色賽事
    本報海口10月24日訊 (記者 王黎剛)昌江熱帶雨林穿越挑戰賽、瓊中熱帶雨林穿越挑戰賽、樂東尖峰嶺熱帶雨林登山大會……今年的海南親水運動季雨林探險活動巧用雨林資源
  • 海南發現瞼虎屬新種 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
    本報8月2日訊(記者龍易強)記者從省林業廳獲悉,近日,海南島喀斯特地區發現生存有一種以前從未被記載過的瞼虎屬新種,這個新的瞼虎屬新種日前經過形態學和分子學分析鑑定確認,在國際權威分類學雜誌《ZOOTAXA》發布,並被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拉丁學名「Goniurosaurus zhoui」。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 人和大山、雨林續寫新故事
    原標題:大山深處無人家,雨林內外一家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見聞新華社2020年4月21日訊 3D地圖上,海南熱帶雨林就像一隻南飛的蝴蝶。海南熱帶雨林也有幸被圈在一個個分離的保護區內,得到喘息。2019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熱帶雨林保護邁出新的步伐。吊羅山、黎母山、尖峰嶺、霸王嶺等國家公園片區,開始了電子圍欄和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試點建設;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建成立;立法工作啟動……這讓中國監測長臂猿時間最長的陳慶發自內心感慨:「雨林有救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些瞼虎特「海南」
    他在2018年發現瞼虎屬新種「周氏瞼虎」後,今年再次發現一個瞼虎屬新種「中華瞼虎」,這是繼霸王嶺瞼虎、海南瞼虎、周氏瞼虎後第四個瞼虎類海南特有種。  夜觀發現瞼虎新物種  圓凸的褐色大眼睛,短小靈活的爪子,從脖子到尾根分布著4條金色橫紋,看起來頗為霸氣,粗壯的尾巴遇到外敵侵襲時,會斷尾逃跑求生。
  • 寒假帶孩子去海南,徵服海浪,探秘雨林,尋亞特蘭蒂斯失落的秘密
    海南島的三亞素有「東方夏威夷」的美譽,椰影搖曳、陽光沙灘的模樣也將我們冬天的避寒旅行地具象化,但海南不僅有三亞的海洋,也有保亭的七仙嶺溫泉雨林。孩子們將在亞特蘭蒂斯水世界暢玩,即使是冬天,這裡的水溫也恆定在28℃左右,不用擔心著涼。我們可以挑戰8層樓高的海神之躍水滑道,也可以和家人一同飄蕩在舒緩的鯊魚池隧道中。
  • 什麼叫「海南特有種」?看完刷新你的認知!
    幫助海南長臂猿跨越深谷的繩索是生態廊道的一種,旨在連通雨林間的「孤島」,進一步擴大這群雨林精靈的活動覓食區域,而這只是人類為了恢復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所採取的保育措施之一。從不足10隻到5群33隻,過去的幾十年間,海南林業部門、保育組織及周邊社區通過成立監測隊、栽種猿食植物、強化科研力量等一系列努力,幫助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實現穩定增長,也讓這群雨林精靈在霸王嶺雨林的居住空間變得愈發寬敞。
  • 海南島首個由中國人獨立發現的瞼虎屬物種 被命名周氏瞼虎
    圖為「周氏瞼虎」  2015年11月,這個新的瞼虎屬物種發現棲息於海南島中部地區一處海拔220-300米的典型喀斯特地貌區,四周環繞著溼潤的熱帶常綠闊葉林。通過與海南島之前已知的兩個瞼虎物種海南瞼虎、霸王嶺瞼虎的形態和卵大小的定量比較,以及與所有已知的瞼虎屬物種的形態比較,證實了周氏瞼虎的獨特性。  瞼虎隸屬爬行綱,蜥蜴目,壁虎科,四足爪尖無吸盤,因此不能像壁虎一樣吸附攀援,只能爬行。
  • 海南島發現新的瞼虎屬物種
    原標題:海南島發現新的瞼虎屬物種   我國林業工作者在海南島發現了一個瞼虎屬新種——周氏瞼虎。近日,關於這一成果的論文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動物分類學》上正式發表。   瞼虎隸屬爬行綱,蜥蜴目,壁虎科,四足爪尖無吸盤,因此不能像壁虎一樣吸附攀援,只能爬行。
  • 這周周報還介紹了海南第三種瞼虎 |...
    一番討價還價後,雨林蠍成為了我第一隻爬寵。可惜它並不像龜那樣可以「養的好它送你」 。可憐的雨林蠍在後來的一次生產後,還是離開了,留下了一些悲傷和回憶。多年後,即使新添了其他各式各樣的爬寵,每當看到蠍子還是忍不住會想起:那個午後,在花鳥市場的一個角落,一隻雨林蠍在玻璃缸裡張牙舞爪,一個小男孩臉上露出驚恐又喜悅的表情。
  • 物種保護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發現19個新物種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啟動體制試點建設,成效如何?雨林中不斷出現的新物種,就用「腳」投出了自己的「一票」。 圓凸的大眼睛,短小靈活的爪子,褐色表皮上規則分布著4條金色橫紋,看起來「顏值」頗高,2019年4月的一天,趁著夜幕低垂,隱於巖縫中的一隻中華瞼虎,正準備外出覓食,不料卻撞進了海南林業工作者周潤邦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