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熱帶雨林發現新物種,取名「中華瞼虎」丨Science 活物誌

2021-01-09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 王祝華

近日,海南省林業工作者在海南省中西部地區發現並採集到1種新的瞼虎,在將其與海南省現有的其他3種瞼虎——周氏瞼虎、海南瞼虎、霸王嶺瞼虎,還有瞼虎屬其他已知物種進行了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比對後發現,其差異已達種級,確定為新種。

隱藏在熱帶雨林中的中華瞼虎 周潤邦 攝

發現此瞼虎新種的是海南省林業局80後年輕幹部周潤邦,同時,他也是發現並研究周氏瞼虎第一人。

周潤邦聯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副教授彭霄鵬、四川師範大學兩棲爬行動物專家侯勉,對新種進行仔細研究後,選擇在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將這個新種定名為「中華瞼虎」,並通過科技日報首次向世人揭示了中華瞼虎科考過程中的諸多細節。

周潤邦對中華瞼虎進行觀察研究 巖罕 攝

周潤邦在工作室內對中華瞼虎進行研究 巖罕 攝

與周氏瞼虎、海南瞼虎

存在顯著差異

瞼虎,一種小小的形似壁虎的爬行動物,因其光鮮的體表吸引著眾多爬行動物愛好者和研究者。

根據資料顯示,瞼虎隸屬爬行綱蜥蜴亞目瞼虎科,分布於琉球群島、我國華南地區及越南東北部。目前已知的19種瞼虎分別是蛛紋瞼虎、霸王嶺瞼虎、吉婆島瞼虎、海南瞼虎、友蓮瞼虎、嘉道理瞼虎、琉球瞼虎、廣西瞼虎、荔波瞼虎、裡氏瞼虎、憑祥瞼虎、東方瞼虎、仙石瞼虎、美麗瞼虎、伊平屋瞼虎、久米島瞼虎、英德瞼虎、蟄龍瞼虎、周氏瞼虎。其中,海南瞼虎、霸王嶺瞼虎和周氏瞼虎這3種為海南省特有種。

周潤邦進行了大量比對發現,中華瞼虎與分布於海南省的周氏瞼虎、海南瞼虎、霸王嶺瞼虎存在顯著差異。中華瞼虎的吻肛長度大約98.64~105.7毫米 ,環鼻孔有8枚鱗片;鼻間鱗1枚;上睫鱗50~57枚;環體中段鱗115~123枚;環背部疣鱗有11~12枚小鱗;雄性具肛前孔23~27個;爪為4枚鱗片包裹;卵比起海南瞼虎更大更重。

通過周潤邦的介紹,科技日報記者觀察到,中華瞼虎最明顯的特徵是成體背部棕褐色,有斑駁分布的不規則黑褐斑點,有4條前後鑲黑邊的黃色橫帶紋,從股部至腹部有金斑,這個金斑是目前全球已知所有種瞼虎中唯中華瞼虎所特有,非常奇特。可以說,在呆萌、溫順的瞼虎一族中,中華瞼虎氣質顯得尤為「尊貴」「霸氣」。

「我第一眼看到它,就感覺應該是新種。」周潤邦說。通過進一步分子檢測得到的結果證明,果不其然。海南省林業局的同事們告訴記者,周潤邦對野生動物別有情懷,特別是對瞼虎屬物種更是潛心研究多年,對瞼虎的感覺相當敏銳。

1中華瞼虎、2霸王嶺瞼虎、3周氏瞼虎、4海南瞼虎在一起。 周潤邦 攝

海南島的瞼虎物種間

有最近的親緣關係

瞼虎屬物種為夜行性物種,通常棲息於火山巖或石灰巖森林中,多營巖棲生活。海南瞼虎常棲息於火山巖或苔蘚山地森林,霸王嶺瞼虎和周氏瞼虎棲息於高海拔森林中的花崗巖或石灰巖環境中。

周潤邦說,中華瞼虎的棲息地位於海南島中西部海拔800m以上的山區,有巨大的花崗巖石堆,覆蓋著溼潤的熱帶常綠闊葉林,或與喀斯特斜坡相連的大型石堆,周圍滿布桫欏等熱帶蕨類植物,均是無汙染的天然環境。

經過系統研究,周潤邦還發現,海南島分布的瞼虎物種比分布在大陸的瞼虎屬其他成員擁有更多的肛前孔和股孔,如憑祥瞼虎有16~29 個,琉球瞼虎種組則無肛前孔和股孔。這說明了海南島的瞼虎物種間可能有最近的親緣關係,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的分子生物學實驗來驗證。

侯勉表示,中華瞼虎的發現說明海南省的爬行動物的多樣性,尤其是瞼虎的多樣性很高,這對進一步揭示瞼虎種組的系統發育規律,加深了解和保護海南省豐富的動植物種資源將是有力的推動。

中華瞼虎 周潤邦 攝

加強科普和科研,

讓物種多樣性健康延續

為何堅持把這次新發現的瞼虎命名為中華瞼虎?周潤邦解釋,「中華,是一個地域概念、國家概念,更是一個文明概念。此次在海南島再次發現新物種,印證了中華民族地大物博,中華文明深久流長,也意味著海南島瞼虎屬物種的棲息地跨越了寬廣的範圍,以『中華』命名最能深入闡釋大陸性島嶼在物種多樣性形成中的重要促進作用。」

儘管瞼虎屬物種有較強的攀援能力,但是瞼虎的活動範圍是非常有限的,通常局限於獨立成片的石灰巖或火山巖地帶,是熱帶雨林中的「弱勢群體」。另外,瞼虎性格溫順,而且色彩鮮豔,在寵物市場上很受歡迎。其實,對瞼虎的保護,更需要人類的積極參與和投入。以往不少先例顯示,新發表的科學文獻對某個新物種做了披露和描述後,這個新物種很容易成為偷獵和抓捕行為的對象。周潤邦表示,海南正在建設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這對於保護海南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質資源具有裡程碑意義。

中華瞼虎亞成體 周潤邦 攝

「物種的保護基礎是保護其棲息地,中華瞼虎也不例外。對它的棲息地進行深入的調研和保護是確保這一狹域物種能健康延續的最佳手段。」侯勉建議,海南是我國完全處於熱帶區域的唯一省份,有著獨特的物種區系。瓊中山脈的熱帶雨林是我國無可替代的物種資源寶庫,盡力保存連片的、健康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高標準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勘測、保持、擴大並維護好連接瓊中山脈現有各保護區的物種遷徙走廊,才能讓海南省的物種多樣性健康延續。

侯勉還建議,應該依託海南省林業局、海南師範大學、海南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和三亞自然博物館等單位,考慮建設海南省自然博物館和海南省物種種質資源中心,通過加強科普和科研兩種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並認識到海南的物種多樣性及保護的重要性,使各方力量投入並能有力、有效的保障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文中照片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版權人)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李俊霞

審核:朱麗

相關焦點

  • 海南熱帶雨林發現兩棲爬行新物種,定名「中華瞼虎」
    近日,海南省林業工作者在海南省中西部地區發現並採集到1種新的瞼虎,在將其與海南省現有的其他3種瞼虎——周氏瞼虎、海南瞼虎、霸王嶺瞼虎,還有瞼虎屬其他已知物種進行了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比對後發現,其差異已達種級,確定為新種。發現此瞼虎新種的是海南省林業局80後年輕幹部周潤邦,同時,他也是發現並研究周氏瞼虎第一人。
  • 時隔111年壁虎近親裡氏瞼虎種組新物種在海南發現
    新華社海口12月9日電(記者陳凱姿)近日,壁虎的近親,新的瞼虎科物種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被科研人員發現,取名中華瞼虎,屬裡氏瞼虎種組。這也是時隔111年後,該種組家族首次發現的新成員。包括此次發現的中華瞼虎在內,全球已知20種。此前,海南已發現海南瞼虎、霸王嶺瞼虎和周氏瞼虎3種,均為當地特有物種。中華瞼虎的吻肛長度大約98.64~105.7毫米,環鼻孔有8枚鱗片,爪為4枚鱗片包裹,卵比起海南瞼虎更大更重。
  • 物種保護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發現19個新物種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啟動體制試點建設,成效如何?雨林中不斷出現的新物種,就用「腳」投出了自己的「一票」。 圓凸的大眼睛,短小靈活的爪子,褐色表皮上規則分布著4條金色橫紋,看起來「顏值」頗高,2019年4月的一天,趁著夜幕低垂,隱於巖縫中的一隻中華瞼虎,正準備外出覓食,不料卻撞進了海南林業工作者周潤邦的視野。
  • 壁虎科瞼虎屬再添新種「周氏瞼虎」,中國人獨立在海南島發現
    過去20年,海南島周邊及越南北部與中國廣西交界地帶的喀斯特地區瞼虎屬的新物種及新分布記錄被頻繁報導,已經揭示的瞼虎屬物種數量不斷增加。A-D,周氏瞼虎成年正模標本的頭部、吻部背側、下頜以及洩殖腔區域的顏色和鱗序。E-F,周氏瞼虎成年副模標本前足和後足的鱗序和顏色。「瞼虎屬的物種全球之前發現17種,周氏瞼虎是第18種。
  • 海南周刊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而我國著名動物學家黃正一也曾驚嘆:「在(海南)這個面積不大的島嶼上,兩爬動物種類竟如此之多。」能讓諸多專家學者嘖嘖稱奇,海南爬行動物的世界究竟有多豐富?根據最新分類及新種研究統計,僅在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便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這佔到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而我國著名動物學家黃正一也曾驚嘆:「在(海南)這個面積不大的島嶼上,兩爬動物種類竟如此之多。」  能讓諸多專家學者嘖嘖稱奇,海南爬行動物的世界究竟有多豐富?根據最新分類及新種研究統計,僅在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便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這佔到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而我國著名動物學家黃正一也曾驚嘆:「在(海南)這個面積不大的島嶼上,兩爬動物種類竟如此之多。」  能讓諸多專家學者嘖嘖稱奇,海南爬行動物的世界究竟有多豐富?根據最新分類及新種研究統計,僅在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便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這佔到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
  • 這裡是海南|《秘境尋蹤雨林》第十集:海南瞼虎
    《這裡是海南》是新海南客戶端上線後全新推出的一檔短視頻欄目,旨在打造海南首個反映海南生態、人文地理的微紀錄片欄目,通過挖掘海南的人文地理,記錄海南的生態自然資源,用適合在移動端傳播的微紀錄片形式,向世界展示海南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
  • 海南島發現新的瞼虎屬物種
    原標題:海南島發現新的瞼虎屬物種   我國林業工作者在海南島發現了一個瞼虎屬新種——周氏瞼虎。近日,關於這一成果的論文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動物分類學》上正式發表。   瞼虎隸屬爬行綱,蜥蜴目,壁虎科,四足爪尖無吸盤,因此不能像壁虎一樣吸附攀援,只能爬行。
  • 海南發現瞼虎屬新種 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
    本報8月2日訊(記者龍易強)記者從省林業廳獲悉,近日,海南島喀斯特地區發現生存有一種以前從未被記載過的瞼虎屬新種,這個新的瞼虎屬新種日前經過形態學和分子學分析鑑定確認,在國際權威分類學雜誌《ZOOTAXA》發布,並被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拉丁學名「Goniurosaurus zhoui」。
  • 海南島首個由中國人獨立發現的瞼虎屬物種 被命名周氏瞼虎
    近日,海南島喀斯特地區發現生存有一種以前從未被記載過的瞼虎屬新種,這個新的瞼虎屬新種日前經過形態學和分子學分析鑑定確認,在國際權威分類學雜誌《ZOOTAXA》發布,並被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拉丁學名「Goniurosaurus zhoui」。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些瞼虎特「海南」
    文\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據科學家推測,地球上約有870萬種物種,但很多同屬類物種之間差別極其細微,對科研者而言,發現新物種是可遇不可求的幸運。譬如說,瞼虎。
  • 海南已連續5年發現新物種~
    新物種:周氏瞼虎 2018年8月,海南島喀斯特地區發現生存有一種以前從未被記載過的瞼虎屬新種,這個瞼虎屬新種被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周氏瞼虎最早被發現棲息於海南島中部地區一處海拔220-300米的典型喀斯特地貌區,四周環繞著溼潤的熱帶常 今天,海南物種界又有新發現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周氏瞼虎隱含的生物密碼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孫慧  這是一場可遇不可求的幸運——於成千上萬年之後,剛好趕上時空的站點,發現物種新紀錄,為之命名,證明其與人類共同存在於此時此刻的地球上。  80後周潤邦撞上了這份幸運。
  • 海南發現新瞼虎,身上條紋如同虎紋,霸氣外表下有顆溫順的心
    生物學家統計全世界的壁虎科動物大約有80屬750種,可謂是種類繁多,近日生物學家們在海南熱帶雨林中還發現一種新的壁虎物種——中華瞼虎。瞼虎屬於壁虎科中較為特殊的一種,因為具有可以活動的眼瞼,雙眼瞼可以閉合,瞼虎大多生活在熱帶地區,全世界已發現19種,近日海南省的林業工作人員周潤邦在海南省中西部地區發現並採集到1種新的瞼虎,體表顏色黑黃相間如同虎紋,長度在13~20釐米之間,在將其與海南省現有的其他3種瞼虎(周氏瞼虎、海南瞼虎、霸王嶺瞼虎)等進行了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比對後發現存在明顯差異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雨林「上新」
    圓凸的大眼睛,短小靈活的爪子,褐色表皮上規則分布著4條金色橫紋,看起來「顏值」頗高,2019年4月的一天,趁著夜幕低垂,隱於巖縫中的一隻中華瞼虎,正準備外出覓食,不料卻撞進了海南林業工作者周潤邦的視野。  「當時我一眼就看出這隻瞼虎與其它種類有點不同,經過形態學和分子生物學分析鑑定後,確定這是一個瞼虎屬新種。」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 人和大山、雨林續寫新故事
    原標題:大山深處無人家,雨林內外一家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見聞新華社2020年4月21日訊 3D地圖上,海南熱帶雨林就像一隻南飛的蝴蝶。隨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提速建設,人和大山、雨林將續寫新的故事。喊山「嘣」,一記沉悶的聲音划過雨林。這是梁宜文在2016年聽到的海南吊羅山最後的槍響。年過五旬、跟熱帶雨林打了30年交道的他心如刀絞,對著隱藏在大山裡的盜獵分子呼喊:「不要再打了!」
  • 走進國家公園丨熱帶雨林 海南的自然珍藏
    海南坡鹿 海南坡鹿是一種傳奇且珍貴的動物,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標誌性物種。講座的主講人、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站長王合升用一個半小時詳細講述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特有物種——海南坡鹿的前世今生。新誕生的長臂猿寶寶趴在媽媽身上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建設以來,多次舉辦公益講座。宣傳國家公園理念,開展科普宣傳。
  • 海南發現11個特有新物種 一起來認識它們!
    11月14日下午,位於海口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下稱熱科院)召開「海南特有新物種發布會」,向外界宣布發現海南新記錄種85個,其中海南特有新物種11個。這11個新物種是:尖峰薹草、凹果薹草、伏臥薹草、吊羅山薹草、長柄薹草;盾葉胡椒、尖峰嶺胡椒;莫氏曲唇蘭、黎氏蘭、昌江盆距蘭;定安耳草。其中,五種新物種的名稱使用了海南發現地的地名。
  • 植物新種尖峰水玉杯被發現 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發現於海南尖峰嶺的新物種尖峰水玉杯。許涵研究員供圖  該物種是由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科研監測人員發現的。尖峰水玉杯已完成拉丁命名:Thismia jianfenglingensis Han Xu, H.J. Yang and S.Q. 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