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2021-01-15 南海網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地球上從沒有任何生物能像爬行動物一樣,一度稱霸整個海陸空世界。它們曾統治地球長達數億年之久,不料卻於「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中慘遭滅頂之災,僅剩一些小型且堅強的爬行動物存活至今——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有三分之一的爬行動物被登記為易危、瀕危,甚至極度瀕危。

  與軟萌可愛的哺乳動物相比,爬行動物得到的關注和保護真是少得可憐。好在生態系統完整、人類幹擾程度小的海南熱帶雨林,總算能為它們提供一方繁衍棲息的生態樂園。

周氏瞼虎。《秘境尋蹤》攝影組供圖

  海南爬行動物種類豐富

  「海南兩爬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世界實在太豐富、太迷人了,我申請做個海南人,長期在這裡從事兩爬動物的調查研究。」幾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爾宓在一次關於中國兩棲爬行動物繁育與保護的學術研討會上,發出如此感慨。而我國著名動物學家黃正一也曾驚嘆:「在(海南)這個面積不大的島嶼上,兩爬動物種類竟如此之多。」

  能讓諸多專家學者嘖嘖稱奇,海南爬行動物的世界究竟有多豐富?根據最新分類及新種研究統計,僅在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便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這佔到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

霸王嶺瞼虎。姜恩宇 攝

  海南爬行動物的研究與標本採集工作始於英國博物學家Robert Swinhoe(羅伯特·斯文豪),自19世紀後半葉開始,廣袤而神秘的海南熱帶雨林便吸引一代代中外科學家慕名而來,他們在這裡發現大量珍稀爬行動物,如蟒蛇、圓鼻巨蜥,不少更是世界獨有,如海南脆蛇蜥、海南脊蛇、粉鏈蛇、海南頸槽蛇、周氏瞼虎、霸王嶺瞼虎、海南瞼虎等。

  「海南過去與大陸相連,後來斷裂與大陸分開,在其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很多與大陸兩爬動物有親緣關係的物種獨立進化,慢慢進化成新種。」在趙爾宓看來,海南爬行動物的珍稀性、特有性之所以如此高,離不開這裡優良的生態環境和島嶼性的地理特徵。

  獨佔四種特有瞼虎

  圓凸的大眼睛,短小靈活的爪子,褐色表皮上規則分布著4條金色橫紋,看起來「顏值」頗高。2019年4月的一天,趁著夜幕低垂,隱於巖石裂縫中的這隻中華瞼虎,拖著長長的尾巴正準備外出覓食,不料卻撞進了海南林業工作者周潤邦的視野裡。

  「那是位於海南島中西部的一片熱帶常綠闊葉林,四周覆蓋有花崗巖石堆或與喀斯特斜坡相連的大型石堆,是瞼虎生存的絕佳地帶。」周潤邦說,當時他一眼就看出這隻瞼虎的不同,經過形態學和分子學分析鑑定後,最終確定為瞼虎屬新種。

  這意味著,繼霸王嶺瞼虎、海南瞼虎、周氏瞼虎後,海南再添一個瞼虎屬海南特有種,一躍成為我國瞼虎種類第二多的省份,僅次於廣西壯族自治區(5種)。

  瞼虎,隸屬爬行綱有鱗目蜥蜴亞目瞼虎科,因擁有可活動的眼瞼而得名。這種善於捕食昆蟲的夜行性動物,大多棲息於喀斯特地貌、熱帶雨林或季雨林的地面、溪流河岸邊的石縫或洞穴中,因四肢沒有攀瓣,故而並不能像真正的壁虎一樣快速攀爬陡峭巖壁。

  遇到天敵時,瞼虎會先靜止不動「裝死」,倘若這招失敗了,小傢伙們會立即豎起尾巴進行「恐嚇」。要是來者並不吃這套,瞼虎便會使出終極大招——斷尾逃生,外表氣勢洶洶、內心極「慫」的樣子簡直就像個「紙老虎」。

  儘管「本領」不大,瞼虎卻憑藉其豐富的體色、驚豔的虹膜與倨傲的神情,成為當前寵物市場的「網紅」新寵。幸運的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的推進,正為瞼虎們構築起一道保護屏障。

  生性好鬥的「五爪金龍」

  「誰知道下一次小行星撞擊是什麼時候,說不定到時巨蜥將統治地球。」在發現巨蜥擁有像鳥類一樣的單程循環呼吸系統,而這一獨特生理系統能在極度缺氧的環境下保證生理需求後,美國生物學家馬修·威德爾作出如上猜測。

  巨蜥,屬爬行綱有鱗目蜥蜴亞目巨蜥科。儘管和誕生於三疊紀早期的祖先古巨蜥相比體型嬌小了不少,它依舊是現存蜥蜴類中體形最大的種類。

  中國境內的巨蜥家族「人丁單薄」,目前得到學界廣泛認可的僅有圓鼻巨蜥和伊江巨蜥兩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圓鼻巨蜥在海南有分布。20世紀60年代,海南進行野生動物普查時曾記錄到圓鼻巨蜥,然而在隨後近半個世紀裡,我省野外再沒發現和記錄到這種珍貴的爬行動物。

  圓鼻巨蜥難道在海南滅絕了?好在2008年6月,鸚哥嶺保護區工作人員和當地村民在保護區昌化江支流流域發現6隻長約50釐米的圓鼻巨蜥幼仔,這才讓眾人鬆了一口氣。此後,圓鼻巨蜥在海南各地頻頻現身。

圓鼻巨蜥。姜恩宇 攝

  圓鼻巨蜥的成年個體最長可是能長到2米多,因全身覆蓋有黑色鱗甲,背上有金黃色的小斑點,每肢5趾,趾端有利爪,又被稱為「五爪金龍」。「五爪金龍」「蜥」如其名,生性好鬥,兇猛異常,不僅會潛入水中吃魚、爬到樹上吃鳥,甚至還會溜至居民區偷吃家禽。

  與它的「近親」瞼虎不同,當圓鼻巨蜥遇到危險時多半不會退縮,而是會選擇用牙齒和爪子進行攻擊,並將自己鋼鞭一樣的尾巴甩向對方。有些時候它還會選擇遠程攻擊——把吃進去不久的食物液體吐出來,射到對方身上。這時候可得小心了,因為圓鼻巨蜥的口腔內有大量的高危細菌,敬而遠之才是上策。

  海南熱帶雨林特有種爬行動物

  海南脆蛇蜥

  爬行綱有鱗目蛇蜥科脆蛇屬,海南特有種,僅見於模式標本產地海南島吊羅山新安林場。四肢退化,通身細長如蛇。

  海南脊蛇

  爬行綱有鱗目遊蛇科脊蛇屬,海南特有種,分布於海南島尖峰嶺。體背面藍灰色,上下唇緣棕灰色,腹基部色較深,有金屬光澤。

  粉鏈蛇

  爬行綱有鱗目遊蛇科鏈蛇屬,海南特有種,分布於海南島吊羅山。頭較寬扁,頭與頸界限明顯,吻端圓而寬,瞳孔圓形。

  海南頸槽蛇

  爬行綱有鱗目遊蛇科頸槽蛇屬,海南特有種,廣泛分布於海南島上海拔500米—700米的平原、丘陵或低山。背面橄欖綠或橄欖棕色,有兩行淡黃色短橫斑,頸背具淺槽。

  爬行動物小數據

  在僅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佔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

原標題:爬行動物棲樂園

責任編輯:吳嬋

相關焦點

  • 海南周刊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與軟萌可愛的哺乳動物相比,爬行動物得到的關注和保護真是少得可憐。好在生態系統完整、人類幹擾程度小的海南熱帶雨林,總算能為它們提供一方繁衍棲息的生態樂園。周氏瞼虎。《秘境尋蹤》攝影組供圖海南爬行動物種類豐富「海南兩爬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世界實在太豐富、太迷人了,我申請做個海南人,長期在這裡從事兩爬動物的調查研究。」幾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爾宓在一次關於中國兩棲爬行動物繁育與保護的學術研討會上,發出如此感慨。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與軟萌可愛的哺乳動物相比,爬行動物得到的關注和保護真是少得可憐。好在生態系統完整、人類幹擾程度小的海南熱帶雨林,總算能為它們提供一方繁衍棲息的生態樂園。周氏瞼虎。《秘境尋蹤》攝影組供圖  海南爬行動物種類豐富  「海南兩爬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世界實在太豐富、太迷人了,我申請做個海南人,長期在這裡從事兩爬動物的調查研究。」幾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爾宓在一次關於中國兩棲爬行動物繁育與保護的學術研討會上,發出如此感慨。
  • 什麼叫「海南特有種」?看完刷新你的認知!
    今天(11月30日)海南日報海南周刊以10個版面的篇幅推出特別報導海南雨林特有種以下是版面圖和報導瓊島雨林生萬物海南特有種·長臂猿一棵樹,想怎麼長就怎麼長在擁有全國約20.5%種鳥類的海南熱帶雨林,甚至都難以從同一陣「鳥浪」裡找出兩隻同屬同種的鳥。
  • 海南周刊 | 海南大多數珍稀保護植物具有多種用途
    本期海南周刊主要內容:  海南周刊| 探秘萬寧75歲「記憶爺爺」 用100組10位數字記住一生  海南周刊| 瓊臺書院名師眾生相 你知道其中幾人?  海南周刊| 大咖建言三亞西島民宿發展:有情懷也要有標準  海南周刊| 三亞推廣蘭花新奇種法:用曬乾的椰子殼種蘭花  海南周刊| 作家祝勇談《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新書緣起博鰲一次演講  海南周刊| 海南科研團隊開展111種珍稀植物調查並出版成書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猿家趣事多
    擇偶也看「房」,兩個家族群常走親戚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猿家趣事多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斧頭嶺一帶活動的海南長臂猿 記者 李天平攝「見到了幾隻長臂猿?」「每次見到都是一公一母嗎?」「雌猿背部的毛色變黑了沒?」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生態名片
    海南擁有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和眾多特有的動植物種類        2019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規劃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7。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不僅保護熱帶雨林動植物資源,推進熱帶雨林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也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打造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        圖:海南吊羅山熱帶雨林。
  • 海南熱帶雨林發現兩棲爬行新物種,定名「中華瞼虎」
    周潤邦聯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副教授彭霄鵬、四川師範大學兩棲爬行動物專家侯勉,對新種進行仔細研究後,選擇在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將這個新種定名為「中華瞼虎」,並通過科技日報首次向世人揭示了中華瞼虎科考過程中的諸多細節。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帶雨林的山地「土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往高處生長,是熱帶雨林中生物開展「軍備競賽」的核心守則。囿於體型的先天不足,成千上萬的兩棲動物們與灌木、苔蘚一道,構成叢林生物鏈的最底層,卻憑藉著滿身絕活,在一次次生死搏鬥中安然脫險。
  • 海南熱帶雨林發現新物種,取名「中華瞼虎」丨Science 活物誌
    隱藏在熱帶雨林中的中華瞼虎 周潤邦 攝發現此瞼虎新種的是海南省林業局80後年輕幹部周潤邦,同時,他也是發現並研究周氏瞼虎第一人。周潤邦聯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副教授彭霄鵬、四川師範大學兩棲爬行動物專家侯勉,對新種進行仔細研究後,選擇在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將這個新種定名為「中華瞼虎」,並通過科技日報首次向世人揭示了中華瞼虎科考過程中的諸多細節。
  • 海南周刊|瓊島雨林生萬物
    「嗚,嗚,嗚……」清晨,幾隻海南長臂猿用超長的手臂在樹枝之間蕩來蕩去,嬉鬧中發出口哨般的長鳴,頓時響徹整片山谷。它們是海南島真正的原住「居民」,也是海南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完整性和原真性的指示物種。  和著海南長臂猿的歌聲,數百種鳥兒聚集在枝叢中張開嗓子叫喚,深一聲,淺一聲,其中自然不乏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鷓鴣、海南柳鶯、緋胸鸚鵡等珍稀及海南特有種鳥類的身影。
  • 海南周刊 呦呦鹿鳴林深處
    海南坡鹿。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海南坡鹿曾遍布瓊島濃長的睫毛輕輕閃動,一雙眸子如秋水般澄澈,當與一隻海南坡鹿對視時,幾乎沒有人不會被眼前的這個可愛生靈所俘獲。海南坡鹿幼崽。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據海南省林業部門數據,到2007年,海南坡鹿已恢復至 1785頭,種群數量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遞增。「坡鹿數量越來越多,但現有棲息地遠遠不能滿足它們的種群恢復需求。」
  • 海南熱帶雨林是天然的資源「博物館」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熱帶雨林資源「博物館」,生物資源非常豐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據統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已記錄有野生維管植物3577種,隸屬220科1142屬,有各類保護植物43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坡壘(Hopea hainanensis)、伯樂樹(Bretschneidera sinensis)、海南蘇鐵(Cycas hainanensis)、葫蘆蘇鐵(Cycas
  • 《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近年來,多位植物學家相繼編著出版《海南及廣東沿海島嶼植物名錄》、《南沙群島及其鄰近島嶼植物志》、《海南植物物種多樣性編目》、《海南植物名錄》等書,對《海南植物志》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但都囿於無圖或少圖。《走進神秘的海南呀諾達———熱帶雨林植物本草圖鑑》和《海南吊羅山野生植物彩色圖鑑》,填補了海南野生植物彩色圖鑑的空白,但這兩本書區域性很強,收載的種類不多。
  • 海南周刊| 福建與海南的移民之緣:「先祖遷自福建莆田」
    在11月26日舉行的「人文點亮海之南——海南周刊10周年紀念」分會場活動「源遠流長——瓊閩文化對話」學術沙龍上,福建海南兩地學者就移民文化議題展開了廣泛交流,對證兩地史料及眾多族譜家譜記載,清晰呈現出閩瓊遷徙中的人群類型劃分,以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呈現出的不同特質。  那一句「先祖遷自福建莆田」,從歷史深處傳來,將移民文化中的閩瓊兩地,牽繫得愈發緊密。
  • 走進國家公園丨熱帶雨林 海南的自然珍藏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
  • 海南熱帶雨林滋養傳奇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 已記錄有野生維管植物3577種 隸屬220科1142屬 有各類保護植物432種 其中不乏 一批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 8月底以來,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陸續走進海南吊羅山、尖峰嶺、百花嶺,不時可遇見參天古樹,它們或是突破荊棘與藤蔓的束縛,肆意地往上開枝散葉,向世人展現著雨林秘境的深幽與精彩;又或是孤傲地挺直著軀幹,靜默無語地俯視著腳下的山澗
  • 海南周刊 | 好萊塢效應攪熱海島遊 海南借力打造天然攝影棚
    文\海南日報記者林詩婷  《巨齒鯊》是首次在海南取景拍攝的好萊塢電影。不過,對於風光旖旎、景色怡人的海南來說,這並非是其首次「觸電」。;此外,還有《Hold住愛》《101次求婚》等電影,展示出海南熱帶雨林、濱海風光等豐富形象。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現新特有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植物新種尖峰水玉杯被發現 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五指山4月1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海南省林業局4月1日向媒體發布,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屬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本物種為海南島首次報導的新記錄科、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
  • 物種保護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發現19個新物種
    2019年4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掛牌成立,我省理順管理體制,加強對熱帶雨林資源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及研究,類似的驚喜正頻頻上演。 海南疣螈 通訊員 米紅旭攝(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提供) 它們用「腳」給國家公園「投票」 在熱帶雨林,新生命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像桃花水母這類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的生物,往往被人們稱作是最公正的「環境評價師」——生態好不好,它們知道答案。
  • 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旅遊超級吸引物
    根據日前出臺的《海南省旅遊業疫後重振計劃——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2020—2021年)》(下稱《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3月24日下午,海南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夏斐向媒體發布了落實重點:「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為海南旅遊新的超級吸引物,加快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加強對國家公園的推介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