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瓊島雨林生萬物

2020-12-01 網易新聞

2020-11-30 08:19:45 來源: 南海網海南新聞

舉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於偉慧

  一棵樹,想怎麼長就怎麼長,它將數條龐大的根系牢牢扎入地下,然後痛痛快快地向上伸展。

  一朵花,想怎麼開就怎麼開,它頂著奇異的形態或難聞的味道,才不管別人喜歡還是不喜歡。

  一隻鳥,想怎麼叫就怎麼叫,它扯著嗓子一陣高過一陣,引得更多的鳴囀如風暴般急速翻滾。

  這就是熱帶雨林,這就是生物的天堂。

  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熱帶季風的吹拂讓海南島終年高溫多雨,孕育出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茂密枝椏縱橫成網,構成複雜的植物群落結構與豐富的食物來源,也為雨林精靈們創造出絕佳的生態位。

  「嗚,嗚,嗚……」清晨,幾隻海南長臂猿用超長的手臂在樹枝之間蕩來蕩去,嬉鬧中發出口哨般的長鳴,頓時響徹整片山谷。它們是海南島真正的原住「居民」,也是海南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完整性和原真性的指示物種。

  和著海南長臂猿的歌聲,數百種鳥兒聚集在枝叢中張開嗓子叫喚,深一聲,淺一聲,其中自然不乏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鷓鴣、海南柳鶯、緋胸鸚鵡等珍稀及海南特有種鳥類的身影。

  聲聲鳥鳴紛揚如雨落,在雨林裡掀起窸窸窣窣的響動。瞧,一隻雲豹蹲在樹幹上等候獵物,幾隻海南豹貓伏於細長的樹枝和棕櫚葉上如履平地,海南新毛蝟從灌木叢中探出頭,海南水獺、圓鼻巨蜥、海南疣螈也輪番登場,它們和自在穿梭於丘陵、臺地間的海南坡鹿一起,共同成為瓊島的一抹別樣景致。

  動物之間構成複雜的生物鏈與食物網,每一種植物同樣也在為活著而努力拼搏。青梅、雞毛松、海南油杉、海南粗榧、坡壘……這些動輒二三十米高的喬木是海南熱帶雨林裡的「明星物種」,它們肆意地往上開枝散葉,搶奪最充沛的陽光與雨露。

  但沒有哪一種植物能在雨林成為霸主,既然爬高能力不行,那就見縫插針,利用每一個空間生根發芽。在幽暗曲折的雨林溝谷,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桫欏成片生長;光線充足的開闊疏林裡,海南蘇鐵與其他灌木相依相偎;哪怕是最不起眼的雨林底層,也滋養出尖峰黴草、尖峰馬兜鈴、樂東馬兜鈴等諸多僅見於海南的特有植物種類。

  3577種野生維管植物,627種脊椎動物,在海南熱帶雨林這個立體的綠色世界裡,不同物種緊密關聯、相互依賴,正釋放出參差百態的勃勃生機。

  海南熱帶雨林小名片

  面積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總面積4403.00平方公裡,擁有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

  類型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熱帶雨林和季風常綠闊葉林交錯帶上唯一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具備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質地貌類型,孕育多種熱帶特有、中國特有、海南特有的珍稀動植物種類,是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的寶庫。

  資源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已記錄有野生維管植物3577種,隸屬220科1142屬;記錄脊椎動物5綱38目145科414屬627種。

  地位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面積佔全國國土面積的比例不足0.046%,但擁有全國約20%的兩棲類、20.3%的爬行類、20.5%的鳥類和20%的獸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瓊島雨林生萬物
    原標題:瓊島雨林生萬物   一棵樹,想怎麼長就怎麼長   「嗚,嗚,嗚……」清晨,幾隻海南長臂猿用超長的手臂在樹枝之間蕩來蕩去,嬉鬧中發出口哨般的長鳴,頓時響徹整片山谷。它們是海南島真正的原住「居民」,也是海南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完整性和原真性的指示物種。   和著海南長臂猿的歌聲,數百種鳥兒聚集在枝叢中張開嗓子叫喚,深一聲,淺一聲,其中自然不乏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鷓鴣、海南柳鶯、緋胸鸚鵡等珍稀及海南特有種鳥類的身影。
  • 什麼叫「海南特有種」?看完刷新你的認知!
    今天(11月30日)海南日報海南周刊以10個版面的篇幅推出特別報導海南雨林特有種以下是版面圖和報導瓊島雨林生萬物海南特有種·長臂猿一棵樹,想怎麼長就怎麼長我國17種鹿類動物中,尤以海南坡鹿最為珍貴。它們輕靈的身姿曾自在穿梭於丘陵、臺地間,成為瓊島動物界的「顏值擔當」,也曾因人類活動影響而數量急劇減少,一度只剩下44頭,好在人類隨即採取一系列保護措施,幫助其種群逐步繁衍恢復至1000餘頭。這是一個從瀕危走向新生的故事,也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益啟示。
  • 海南周刊| 福建與海南的移民之緣:「先祖遷自福建莆田」
    在11月26日舉行的「人文點亮海之南——海南周刊10周年紀念」分會場活動「源遠流長——瓊閩文化對話」學術沙龍上,福建海南兩地學者就移民文化議題展開了廣泛交流,對證兩地史料及眾多族譜家譜記載,清晰呈現出閩瓊遷徙中的人群類型劃分,以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呈現出的不同特質。  那一句「先祖遷自福建莆田」,從歷史深處傳來,將移民文化中的閩瓊兩地,牽繫得愈發緊密。
  • 海南周刊 | 好萊塢效應攪熱海島遊 海南借力打造天然攝影棚
    文\海南日報記者林詩婷  《巨齒鯊》是首次在海南取景拍攝的好萊塢電影。不過,對於風光旖旎、景色怡人的海南來說,這並非是其首次「觸電」。近年來,隨著《非誠勿擾Ⅱ》《私人訂製》《芳華》等一系列影片在瓊取景拍攝的電影熱映,借力影視劇作品及綜藝節目等文化資源,海南積極打造天然攝影棚,瓊島曼妙風光與特色文化聲名遠揚,海南形象逐漸深入人心,有力推動國際旅遊知名度不斷提升。  「三亞灣是什麼地方?」  「沒什麼特別的,無非就是遊客密度在全球數一數二的海灘而已。」
  • 海南周刊 呦呦鹿鳴林深處
    我國17種鹿類動物中,尤以海南坡鹿最為珍貴。它們輕靈的身姿曾自在穿梭於丘陵、臺地間,成為瓊島動物界的「顏值擔當」,也曾因人類活動影響而數量急劇減少,一度只剩下44頭,好在人類隨即採取一系列保護措施,幫助其種群逐步繁衍恢復至1000餘頭。這是一個從瀕危走向新生的故事,也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益啟示。
  • 林草科普|瓊島蕨跡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的論文,宣布在海口羊山溼地發現水蕨新物種——邢氏水蕨,海南豐富的蕨類植物再次引發關注。海南究竟有多少種蕨類植物?海南的蕨類植物都有些什麼特點?植物學家們又是怎麼研究它們的?請跟隨本期《海南周刊》一起去探尋瓊島「蕨」跡。
  • 海南周刊 | 海南大多數珍稀保護植物具有多種用途
    本期海南周刊主要內容:  海南周刊| 探秘萬寧75歲「記憶爺爺」 用100組10位數字記住一生  海南周刊| 瓊臺書院名師眾生相 你知道其中幾人?  海南周刊| 大咖建言三亞西島民宿發展:有情懷也要有標準  海南周刊| 三亞推廣蘭花新奇種法:用曬乾的椰子殼種蘭花  海南周刊| 作家祝勇談《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新書緣起博鰲一次演講  海南周刊| 海南科研團隊開展111種珍稀植物調查並出版成書
  • 海南多地乾旱喊「渴」!8月將有1~2個熱帶氣旋影響瓊島
    海南多地乾旱喊「渴」!8月將有1~2個熱帶氣旋影響瓊島 2020-07-29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通訊:瓊島疍家人生活煥發新生機
    中新社海口10月3日電 題:瓊島疍家人生活煥發新生機中新社記者 洪堅鵬 王曉斌疍家是一個古老的群體,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廣西、海南等區域。他們以舟為室、以海為路、以漁為業。楊愛娥說,小時候和家人都在船上居住,在廣東、海南沿海東奔西走捕魚,直到海南島解放後,才在鋪前上岸,逐漸形成了現在近兩千人的鋪漁村。「鋪前人多知書達理、民風好,我們將船拋錨後可以一覺睡到天亮。鋪前港離漁場也很近。」楊愛娥這樣講述選在鋪前「上岸」的原因。鋪漁村90%的村民以捕魚謀生,但也正在發生著變化。
  • 海南周刊丨海南紅樹植物迎來花季 它們開花啥樣子?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紮根於陸地與海洋之間,紅樹林幾乎算得上是植物界性格最剛強的角色之一。它們手牽手、臂挽臂,如同一張巨型的「網」,將風暴浪潮的力量巧妙消解。從角果木到紅欖李再到海桑,林中「花事」一場接一場,在紅樹林「家底」豐厚的海南,總歸是要趕上一場。欖李開花。 眾裡尋花千百度數十條強有力的扭曲樹根彼此交錯,互織互繞著插入淤泥中,作為一種典型而常見的真紅樹植物,正紅樹廣泛分布於瓊島各地的海岸潮間帶,算得上是紅樹林生態系統裡的絕對主角。
  • 慢讀丨將地貌與氣候鮮明分割,海南這道天然分界線咋來的?
    撥開籠罩其間的雲霧才發現這座其貌不揚的山嶺伏延千裡如草蛇灰線一般貫穿於瓊島民族文化與風土人情之中俯瞰牛嶺。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山海終相逢自海南島腹地往東南,五指山山脈一路起伏連綿,至海岸線附近時已然式微。
  • 組圖丨盤點近十年颱風肆虐海南的驚險瞬間,哪次最讓你刻骨銘心?
    當天,受熱帶風暴「天鵝」外圍環流持續影響,瓊島北部和西部地區已接連兩天出現強降雨天氣。截至當天下午3時,海南省氣象局於當天15時啟動暴雨Ⅱ級應急響應。據了解,南海北部海面的低壓雲團於當天20時在海南文昌市以東海面上加強成為熱帶低壓,17日23時發展為熱帶風暴。
  • 大熊貓「貢貢」和「舜舜」與海南民眾見面 (5/5)
    大熊貓「貢貢」和「舜舜」與海南民眾見面 (5/5) "← →"翻頁
  • 海南周刊| 海南有芳香植物124科610種 一起來看看
    為此,海南周刊推出「芳香植物」報導,展示海南島上的芳香植物,追溯國人利用芳香植物的歷史,介紹芳香植物的神奇功效。海南香物知多少文海南日報記者單憬崗 圖海南日報記者袁琛 實習生陳斯華芳香的氣味,總帶給人無限遐想空間。我國從古至今,從宮廷到民間,都有焚香淨氣、焚香撫琴、吟詩作畫和焚香靜坐的習俗。
  • 纈花黎布 衣被海南
    日前,「衣被海南——海南黎族紡織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開幕。甄選出的150件黎族紡織品及相關文物向大眾普及黎族紡織技藝,展示海南多彩黎錦,傳播獨具特色的黎錦文化。經緯之間,穿越的是歷史長河,記錄的是紡織文明。松江美布衣被天下的盛譽背後,也有海南黎族先進紡織技藝的浸潤。縱觀海南幾千年的紡織文化,可探中國紡織之源,可明其流傳,更可現其歷史地位。
  • 海南周刊 |「食蟲植物」—— 我們不是吃素的
    全球環境資金(GEF)海南溼地保護體系項目專家盧剛等人,一次不經意地對5種「食蟲植物」的發現,激發了熱愛自然科學者的極大興趣。為此,海南周刊也特邀從事自然教育的「松鼠學堂」的創始人高高女士,撰文講述那些「肉食」植物的冷常識。  ——編者  一直以來,植物都處於食物鏈的底端,免不了被踐踏,被掠食,被漠視以及被歧視的命運。
  • 海南周刊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好在生態系統完整、人類幹擾程度小的海南熱帶雨林,總算能為它們提供一方繁衍棲息的生態樂園。周氏瞼虎。《秘境尋蹤》攝影組供圖海南爬行動物種類豐富「海南兩爬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世界實在太豐富、太迷人了,我申請做個海南人,長期在這裡從事兩爬動物的調查研究。」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秘境尋蹤》攝影組供圖  海南爬行動物種類豐富  「海南兩爬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世界實在太豐富、太迷人了,我申請做個海南人,長期在這裡從事兩爬動物的調查研究。」幾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爾宓在一次關於中國兩棲爬行動物繁育與保護的學術研討會上,發出如此感慨。
  • 海南核電公司:昌江核電廠運行對周圍環境無影響
    海南昌江核電廠外景。中新社記者 付美斌 攝  中新社昌江11月25日電 題:海南核電公司:昌江核電廠運行對周圍環境無影響  中新社記者 付美斌  「海南昌江核電廠輻射環境監督性監測系統已正常投用並有效實施,陸地、海洋介質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樣品取樣測量工作有序開展。」海南核電有限公司核安全處處長韓春林自信地說,「監測結果表明電廠運行對周圍環境無影響。」
  • 海南豐富三角梅品系 多彩「省花」綻放瓊島
    海南日報海口3月12日訊(記者傅人意 通訊員王延平 楊珺)三角梅是海南「省花」。近年來,三角梅在科技的助力下綻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花色。海南日報記者3月12日從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獲悉,截至2019年底,該院已從國內外收集三角梅種質資源共316種1264份,包括紫色、紅色、粉色、橙色、黃色、白色以及漸變色等多個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