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海南周刊主要內容:
海南周刊| 探秘萬寧75歲「記憶爺爺」 用100組10位數字記住一生
海南周刊| 瓊臺書院名師眾生相 你知道其中幾人?
海南周刊| 大咖建言三亞西島民宿發展:有情懷也要有標準
海南周刊| 三亞推廣蘭花新奇種法:用曬乾的椰子殼種蘭花
海南周刊| 作家祝勇談《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新書緣起博鰲一次演講
海南周刊| 海南科研團隊開展111種珍稀植物調查並出版成書
海南周刊|憶瓊劇名師蘇炎娣:印尼歸僑痴迷地方戲 潛心創作瓊劇音樂
海南周刊| 剪紙藝人歷時7個多月創作巨幅剪紙 展現美好新樂東
海南大多數珍稀保護植物具有多種用途
植物王國裡的古老精靈
海南蕨類植物。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單憬崗
所謂珍稀植物,一是珍奇而有用,二是稀有而獨特。海南的珍稀保護植物大多符合這些要求。
海南大學教授、博導楊小波介紹說,《海南珍稀保護植物圖鑑與分布特徵研究》(以下簡稱《海南珍稀保護植物》)所收錄的111種珍稀保護植物中,每一種植物都有一個「保護價值」的選項。《海南珍稀保護植物》收錄的植物,均為海南生態環境保護指示種或重要的建群種,或是重要木材、食物、藥用、觀賞等經濟栽培作物或生態景觀觀賞植物的野生近緣種,或是具有重要的植物進化研究價值種類等。
水蕨
黑桫欏
窺蕨類植物而知全貌
海南的珍稀植物,從蕨類植物中,可窺一斑而知全貌。
去年底,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與進化研究組在國際綜合性期刊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對蕨類植物孢子囊這個獨特的器官進行了祖先性狀重建,重溯了蕨類植物孢子囊的演化路線,構建了蕨類植物的「生命之樹」。據記者了解,該研究組曾多次到海南調查蕨類植物的分布,並發現了多種新的記錄。
「蕨類植物被稱為地球自然史上的奇蹟,一經出現,蒼茫大地即現綠色生機。」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嚴嶽鴻介紹說,現存種子植物是蕨類植物的姊妹群。3.6億年來,蕨類植物歷經地質史上數次生物滅絕與興盛一直延續至今,其對於人類的意義非常重大。
在《海南珍稀保護植物》中,蕨類植物被列為第一類進行了介紹,一共選入了11種,其中桫欏科植物共6種。這是一類樹形舒展而優美的蕨類植物,是現今僅存木本蕨類植物,均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打開《海南珍稀保護植物》,楊小波等人歷時數年才標註成功的五張桫欏屬植物分布圖顯示,這種3億多年前從第四紀冰川孑遺的古老植物,目前只分布在海南中部山區及周邊幾個市縣的交界處。但也很遺憾,在歷史記錄的6種植物中,始終沒有找到中華桫欏,也許是當年鑑定錯誤,也許在海南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
2005年11月和2006年7月,楊小波教授和他的學生龍文興(現海南大學副教授)等人深入到五指山的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中,在茂密而潮溼的雨林中,一呆就是多日,目的是要揭示黑桫欏與海南熱帶雨林的關係與奧秘。他們調查發現,黑桫欏都是集群分布;位於山地的黑桫欏種群已經穩定,而低地的黑桫欏種群則為增長型。科研報告比較枯燥,但正是這一個個調查和年復一年的積累,才最後形成了《海南珍稀保護植物》。
在保護的蕨類植物中,水蕨也是其中之一。「水蕨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是很典型的水生植物,離開溼地便無法生長,只有在具備溼地和較清潔的水源條件下才能良好的生長。在海口羊山地區的沙坡水庫、羊山水庫、美涯水庫、玉龍泉、坡訓村、博片村、昌學村、昌榮村、白水塘、龍橋立交、那央村、蓮塘村、礦泉、36道灣等有分布,但種群數量較小,處在瀕危狀態。」全球環境基金(GEF)海南溼地保護體系項目宣教專家盧剛告訴記者。楊小波補充說,除海口羊山地區外,水蕨在文昌、瓊海也有分布,今年還發現東方也有分布。在上個月,楊小波、李東海副教授及北京林業大學的張志翔教授在文昌龍樓寶陵河北側1公裡多處的農田裡發現了水蕨集中分布的區域。
《海南珍稀保護植物》中對類似桫欏屬、水蕨等植物的介紹,能讓讀者對珍稀蕨類植物在海南的分布有清晰的了解,但也有一份憂愁,在11種珍稀保護的蕨類植物中,除了中華桫欏找不到外,單葉貫眾、七指蕨和蘇鐵蕨等種群數量極小,我們有必要加強保護它們。
海南油杉
海南羅漢松
葫蘆蘇鐵
四藥門花
粘木
蘭科:植保中的「旗艦」類群
《海南珍稀保護植物》的「單子葉植物」一節中,總共選錄了29種珍稀保護植物,其中17種是蘭花。如海南石豆蘭、墨蘭、海南石斛、五唇蘭、海南大苞蘭等等。這充分說明,蘭花在海南保護植物中的地位。
2006年七八月間,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在國家資金的幫助下進行了一次為期20天的「海南島訪蘭之旅」,足跡幾乎遍及海南的熱帶雨林。他們從中西部的霸王嶺開始,一路考察了尖峰嶺、五指山、三亞、陵水等地;其中包括熱帶雨林、石灰巖、乾熱河谷等不同生境,以期全面了解海南島的蘭花分布狀況。這次考察,因為發現的蘭花非常豐富,被邢福武稱為「蘭花盛宴」。
在尖峰嶺的第二天,他們去一個低海拔的乾熱河谷,大家決定比賽一下,看看誰找到的蘭花最多。「多花脆蘭」「火焰蘭」「流蘇金石斛」「流蘇貝母」「白綿毛蘭」……大家爭先恐後地宣布著找到的蘭花。
當他們從另一條路走出河谷的時候,找到了第18種蘭花——五唇蘭。五唇蘭屬蘭花唇瓣5裂,其屬名即由此而來;世界產2種,中國產1種,僅分布於海南。現在五唇蘭野生的種群已經難得再找到了。「我們相當幸運!七八月正是五唇蘭的花期,我們拍到了它們在野外開花的珍貴生態照。」邢福武說,也正是在這個河谷中,他們還找到了海南石斛等其他蘭花珍稀保護植物。
「但很多珍稀的蘭花很難再找到,種群數量很少,如海南石豆蘭只能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標本館看到它,在野外再也找不到,紫紋兜蘭、海南大苞蘭近10年有人拍到照片,但目前也難於找到,過去分布很多的墨蘭、象牙白野外也不多見,找到都不敢採標本。在國家120種極小種群中,海南有24種,其中蘭科植物有14種。」楊小波說。在調查的基礎上,楊小波及其團隊開展了保護植物與環境的關係研究,在國內外著名的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多篇,基本揭示了珍稀保護植物、極小種群瀕危機制,為保護與恢復提供了科學依據。
「蘭科是顯花植物中的一個大類群,全世界所有野生蘭科植物均被列入《野生動植物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範圍,是植物保護中的『旗艦』類群。」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博士生導師金志強研究員說,海南島野生蘭科植物種質資源豐富,多個種在葉型和花色上變異較大,可作為優良育種材料。
用途廣泛的珍稀植物
現在許多野菜逐漸進入百姓的食譜,水蕨就是其中之一。在我省的部分地方,水蕨早就端上了人們的餐桌。楊小波認為,水蕨可以作為我省對野菜進行保護與開發的示範類型。在文昌龍樓的水田裡自然發育很好的水蕨群落,如果加上管理會長得更好,是一個不錯的資源。
「我省可將其作為野菜邊保護邊開發的示範基地。在保護好水蕨原生境的前提下,保護開發好這種風味獨特的野菜。」楊小波認為,野菜畢竟也是生態環境的組成部分,如果開發過度,就可能對這種野菜的原生境造成破壞。通過設立保護區並在保護區周邊進行開發種植的辦法,可以一舉多得,一方面可以保護它,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水蕨這種植物的人工馴化和農業生產提供源源不絕的種質資源。「野菜生產也要農業產業化,不能光靠挖野菜來解決。規模化、標準化的農業生產是野菜生產的必由之路,這樣一來就可以形成一個新產業。」楊小波說。
水蕨的作用不止於此。《海南珍稀保護植物》中,除了提到水蕨嫩葉可以作蔬菜,還認為其莖葉可以用藥。
中醫認為,水蕨可以全草入藥,能消炎活血,可治跌打損傷。由於水蕨是性別分化植物,因生活史短,具有明顯的世代交替現象,也是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等學科研究的理想對象。
此外,水蕨還可以淨化水體,可種植在水缸、花壇等一些大型的水景容器中,又可將水蕨種植在景觀水池用來營造美麗的景觀。所以,水蕨是一種集觀賞和淨化水體為一體的經濟環保型植物。
其實,類似水蕨這樣一種品種多種用途的珍稀植物還有很多。「木材適用於梁柱、車板、造船等;荔枝果為熱帶、亞熱帶最優質的水果之一,荔枝蜜糖是品質優良的蜜糖之一。海南分布有較多的野生荔枝樹,為荔枝最重要的原產地之一。」這是《海南珍稀保護植物》一書中,對被列入《中國稀有瀕危保護植物名錄》的野荔枝的保護價值的部分描述。
記者統計了一下,《海南珍稀保護植物》中大多數珍稀保護植物都具有多種用途。例如,海南梧桐的保護價值一欄中就提到,「本種樹皮富於纖維,材質優良;還可用於科學研究」。省農業科學院園林花卉研究所園藝師王春梅在其論文《瀕危藥用植物——海南梧桐野生資源調查初報》中提到,研究表明海南梧桐具有抗癌活性因子;同時,海南梧桐盛花期滿樹繁花,觀賞效果極佳,是極有發展潛力的鄉土景觀綠化樹種。
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是高等植物的一大類群。同時也是高等植物中較低級的一類。現代蕨類植物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和亞熱帶最為豐富,它們大都喜生於溫暖陰溼的森林環境,成為森林植被中草本層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森林的生長發育有著重大影響,同時可以作為敏感地反映環境條件的指示植物。
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既是頸卵器植物,又是種子植物,它們有胚珠(不同於蕨類植物門),但心皮不包成子房,且胚珠裸露,胚乳(即雌性原葉體)在受精前已形成(不同於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
雙子葉植物指一般其種子有兩個子葉之開花植物的總稱。雙子葉植物(綱)是植物界種類最多、適應性最強的類群。全世界約有20—25萬種,超過植物界總種數的一半。
單子葉植物
單子葉植物大約有59300個物種。當中最大的科是蘭科,有超過2萬個物種。本類植物葉脈常為平行脈,花葉基本上為3數,種子以具1枚子葉為特徵。通常農作物都為單子葉植物。
五唇蘭
芳香白點蘭
箭根薯
責任編輯:張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