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海南大多數珍稀保護植物具有多種用途

2020-11-24 南海網

  本期海南周刊主要內容:

  海南周刊| 探秘萬寧75歲「記憶爺爺」 用100組10位數字記住一生

  海南周刊| 瓊臺書院名師眾生相 你知道其中幾人?

  海南周刊| 大咖建言三亞西島民宿發展:有情懷也要有標準

  海南周刊| 三亞推廣蘭花新奇種法:用曬乾的椰子殼種蘭花

  海南周刊| 作家祝勇談《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新書緣起博鰲一次演講

  海南周刊| 海南科研團隊開展111種珍稀植物調查並出版成書

  海南周刊|憶瓊劇名師蘇炎娣:印尼歸僑痴迷地方戲 潛心創作瓊劇音樂

  海南周刊| 剪紙藝人歷時7個多月創作巨幅剪紙 展現美好新樂東

  海南大多數珍稀保護植物具有多種用途

  植物王國裡的古老精靈

  海南蕨類植物。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單憬崗

  所謂珍稀植物,一是珍奇而有用,二是稀有而獨特。海南的珍稀保護植物大多符合這些要求。

  海南大學教授、博導楊小波介紹說,《海南珍稀保護植物圖鑑與分布特徵研究》(以下簡稱《海南珍稀保護植物》)所收錄的111種珍稀保護植物中,每一種植物都有一個「保護價值」的選項。《海南珍稀保護植物》收錄的植物,均為海南生態環境保護指示種或重要的建群種,或是重要木材、食物、藥用、觀賞等經濟栽培作物或生態景觀觀賞植物的野生近緣種,或是具有重要的植物進化研究價值種類等。

  水蕨

  黑桫欏

  窺蕨類植物而知全貌

  海南的珍稀植物,從蕨類植物中,可窺一斑而知全貌。

  去年底,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與進化研究組在國際綜合性期刊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對蕨類植物孢子囊這個獨特的器官進行了祖先性狀重建,重溯了蕨類植物孢子囊的演化路線,構建了蕨類植物的「生命之樹」。據記者了解,該研究組曾多次到海南調查蕨類植物的分布,並發現了多種新的記錄。

  「蕨類植物被稱為地球自然史上的奇蹟,一經出現,蒼茫大地即現綠色生機。」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嚴嶽鴻介紹說,現存種子植物是蕨類植物的姊妹群。3.6億年來,蕨類植物歷經地質史上數次生物滅絕與興盛一直延續至今,其對於人類的意義非常重大。

  在《海南珍稀保護植物》中,蕨類植物被列為第一類進行了介紹,一共選入了11種,其中桫欏科植物共6種。這是一類樹形舒展而優美的蕨類植物,是現今僅存木本蕨類植物,均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打開《海南珍稀保護植物》,楊小波等人歷時數年才標註成功的五張桫欏屬植物分布圖顯示,這種3億多年前從第四紀冰川孑遺的古老植物,目前只分布在海南中部山區及周邊幾個市縣的交界處。但也很遺憾,在歷史記錄的6種植物中,始終沒有找到中華桫欏,也許是當年鑑定錯誤,也許在海南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

  2005年11月和2006年7月,楊小波教授和他的學生龍文興(現海南大學副教授)等人深入到五指山的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中,在茂密而潮溼的雨林中,一呆就是多日,目的是要揭示黑桫欏與海南熱帶雨林的關係與奧秘。他們調查發現,黑桫欏都是集群分布;位於山地的黑桫欏種群已經穩定,而低地的黑桫欏種群則為增長型。科研報告比較枯燥,但正是這一個個調查和年復一年的積累,才最後形成了《海南珍稀保護植物》。

  在保護的蕨類植物中,水蕨也是其中之一。「水蕨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是很典型的水生植物,離開溼地便無法生長,只有在具備溼地和較清潔的水源條件下才能良好的生長。在海口羊山地區的沙坡水庫、羊山水庫、美涯水庫、玉龍泉、坡訓村、博片村、昌學村、昌榮村、白水塘、龍橋立交、那央村、蓮塘村、礦泉、36道灣等有分布,但種群數量較小,處在瀕危狀態。」全球環境基金(GEF)海南溼地保護體系項目宣教專家盧剛告訴記者。楊小波補充說,除海口羊山地區外,水蕨在文昌、瓊海也有分布,今年還發現東方也有分布。在上個月,楊小波、李東海副教授及北京林業大學的張志翔教授在文昌龍樓寶陵河北側1公裡多處的農田裡發現了水蕨集中分布的區域。

  《海南珍稀保護植物》中對類似桫欏屬、水蕨等植物的介紹,能讓讀者對珍稀蕨類植物在海南的分布有清晰的了解,但也有一份憂愁,在11種珍稀保護的蕨類植物中,除了中華桫欏找不到外,單葉貫眾、七指蕨和蘇鐵蕨等種群數量極小,我們有必要加強保護它們。

  海南油杉

  海南羅漢松

  葫蘆蘇鐵

  四藥門花

  粘木

  蘭科:植保中的「旗艦」類群

  《海南珍稀保護植物》的「單子葉植物」一節中,總共選錄了29種珍稀保護植物,其中17種是蘭花。如海南石豆蘭、墨蘭、海南石斛、五唇蘭、海南大苞蘭等等。這充分說明,蘭花在海南保護植物中的地位。

  2006年七八月間,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在國家資金的幫助下進行了一次為期20天的「海南島訪蘭之旅」,足跡幾乎遍及海南的熱帶雨林。他們從中西部的霸王嶺開始,一路考察了尖峰嶺、五指山、三亞、陵水等地;其中包括熱帶雨林、石灰巖、乾熱河谷等不同生境,以期全面了解海南島的蘭花分布狀況。這次考察,因為發現的蘭花非常豐富,被邢福武稱為「蘭花盛宴」。

  在尖峰嶺的第二天,他們去一個低海拔的乾熱河谷,大家決定比賽一下,看看誰找到的蘭花最多。「多花脆蘭」「火焰蘭」「流蘇金石斛」「流蘇貝母」「白綿毛蘭」……大家爭先恐後地宣布著找到的蘭花。

  當他們從另一條路走出河谷的時候,找到了第18種蘭花——五唇蘭。五唇蘭屬蘭花唇瓣5裂,其屬名即由此而來;世界產2種,中國產1種,僅分布於海南。現在五唇蘭野生的種群已經難得再找到了。「我們相當幸運!七八月正是五唇蘭的花期,我們拍到了它們在野外開花的珍貴生態照。」邢福武說,也正是在這個河谷中,他們還找到了海南石斛等其他蘭花珍稀保護植物。

  「但很多珍稀的蘭花很難再找到,種群數量很少,如海南石豆蘭只能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標本館看到它,在野外再也找不到,紫紋兜蘭、海南大苞蘭近10年有人拍到照片,但目前也難於找到,過去分布很多的墨蘭、象牙白野外也不多見,找到都不敢採標本。在國家120種極小種群中,海南有24種,其中蘭科植物有14種。」楊小波說。在調查的基礎上,楊小波及其團隊開展了保護植物與環境的關係研究,在國內外著名的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多篇,基本揭示了珍稀保護植物、極小種群瀕危機制,為保護與恢復提供了科學依據。

  「蘭科是顯花植物中的一個大類群,全世界所有野生蘭科植物均被列入《野生動植物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範圍,是植物保護中的『旗艦』類群。」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博士生導師金志強研究員說,海南島野生蘭科植物種質資源豐富,多個種在葉型和花色上變異較大,可作為優良育種材料。

  用途廣泛的珍稀植物

  現在許多野菜逐漸進入百姓的食譜,水蕨就是其中之一。在我省的部分地方,水蕨早就端上了人們的餐桌。楊小波認為,水蕨可以作為我省對野菜進行保護與開發的示範類型。在文昌龍樓的水田裡自然發育很好的水蕨群落,如果加上管理會長得更好,是一個不錯的資源。

  「我省可將其作為野菜邊保護邊開發的示範基地。在保護好水蕨原生境的前提下,保護開發好這種風味獨特的野菜。」楊小波認為,野菜畢竟也是生態環境的組成部分,如果開發過度,就可能對這種野菜的原生境造成破壞。通過設立保護區並在保護區周邊進行開發種植的辦法,可以一舉多得,一方面可以保護它,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水蕨這種植物的人工馴化和農業生產提供源源不絕的種質資源。「野菜生產也要農業產業化,不能光靠挖野菜來解決。規模化、標準化的農業生產是野菜生產的必由之路,這樣一來就可以形成一個新產業。」楊小波說。

  水蕨的作用不止於此。《海南珍稀保護植物》中,除了提到水蕨嫩葉可以作蔬菜,還認為其莖葉可以用藥。

  中醫認為,水蕨可以全草入藥,能消炎活血,可治跌打損傷。由於水蕨是性別分化植物,因生活史短,具有明顯的世代交替現象,也是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等學科研究的理想對象。

  此外,水蕨還可以淨化水體,可種植在水缸、花壇等一些大型的水景容器中,又可將水蕨種植在景觀水池用來營造美麗的景觀。所以,水蕨是一種集觀賞和淨化水體為一體的經濟環保型植物。

  其實,類似水蕨這樣一種品種多種用途的珍稀植物還有很多。「木材適用於梁柱、車板、造船等;荔枝果為熱帶、亞熱帶最優質的水果之一,荔枝蜜糖是品質優良的蜜糖之一。海南分布有較多的野生荔枝樹,為荔枝最重要的原產地之一。」這是《海南珍稀保護植物》一書中,對被列入《中國稀有瀕危保護植物名錄》的野荔枝的保護價值的部分描述。

  記者統計了一下,《海南珍稀保護植物》中大多數珍稀保護植物都具有多種用途。例如,海南梧桐的保護價值一欄中就提到,「本種樹皮富於纖維,材質優良;還可用於科學研究」。省農業科學院園林花卉研究所園藝師王春梅在其論文《瀕危藥用植物——海南梧桐野生資源調查初報》中提到,研究表明海南梧桐具有抗癌活性因子;同時,海南梧桐盛花期滿樹繁花,觀賞效果極佳,是極有發展潛力的鄉土景觀綠化樹種。

  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是高等植物的一大類群。同時也是高等植物中較低級的一類。現代蕨類植物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和亞熱帶最為豐富,它們大都喜生於溫暖陰溼的森林環境,成為森林植被中草本層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森林的生長發育有著重大影響,同時可以作為敏感地反映環境條件的指示植物。

  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既是頸卵器植物,又是種子植物,它們有胚珠(不同於蕨類植物門),但心皮不包成子房,且胚珠裸露,胚乳(即雌性原葉體)在受精前已形成(不同於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

  雙子葉植物指一般其種子有兩個子葉之開花植物的總稱。雙子葉植物(綱)是植物界種類最多、適應性最強的類群。全世界約有20—25萬種,超過植物界總種數的一半。

  單子葉植物

  單子葉植物大約有59300個物種。當中最大的科是蘭科,有超過2萬個物種。本類植物葉脈常為平行脈,花葉基本上為3數,種子以具1枚子葉為特徵。通常農作物都為單子葉植物。

  

  五唇蘭

  芳香白點蘭

  箭根薯

責任編輯:張紅霞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海南大學教授楊小波研究後認為,海南珍稀瀕危植物共有512種,隸屬於86科254屬。其中,海南特有植物137種,佔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總數的26.9%。  2012年,國家林業局公布的極小種群植物中,海南有24種,經過楊小波等人努力查找,迄今只找到其中的20種。
  • 國家Ⅰ級瀕危物種|我國海南特有的珍稀植物——海南蝴蝶蘭
    國家Ⅰ級瀕危物種|我國海南特有的珍稀植物——海南蝴蝶蘭文:花木君蝴蝶蘭是世界著名觀賞花卉,同卡特蘭、大花蕙蘭、石斛蘭並稱「四大洋蘭」。蝴蝶蘭花葶細長,花朵色彩豔麗,排列有序,猶如蝴蝶翩翩飛舞,因而享譽世界。事實上,我國除了卡特蘭以外,其他三大「洋蘭」都有分布,並且不少都是世界珍稀名貴品種的重要親本之一。
  • 《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這是我國第一部較完整收錄海南植物的彩色圖鑑,對植物學、林學、園藝、中藥等各個相關專業的人員都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華南農業大學副教授張榮京博士對這本書有著高度評價。植物學界人士都認為,這是一本鑑別海南植物的工具書,能夠激發普通讀者對於認知和保護海南植物的興趣。這本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曬出了海南植物「家底」。
  • 海南周刊|海漂植物「物語」:西沙植物從何而來?
    通過西沙群島的植物來源、洋流與中國最北的熱帶(臺灣島南部)、3種海南的珍稀紅樹的故事,融匯地理學、生物學、氣象學、海洋學、林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或許可對海漂植物有著更為感性和理性的了解。  遠海小島:  西沙植物的來源  遠海小島的植物從何而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近年來,多位植物學家相繼編著出版《海南及廣東沿海島嶼植物名錄》、《南沙群島及其鄰近島嶼植物志》、《海南植物物種多樣性編目》、《海南植物名錄》等書,對《海南植物志》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但都囿於無圖或少圖。《走進神秘的海南呀諾達———熱帶雨林植物本草圖鑑》和《海南吊羅山野生植物彩色圖鑑》,填補了海南野生植物彩色圖鑑的空白,但這兩本書區域性很強,收載的種類不多。
  • 海南周刊|瓊島雨林生萬物
    它們是海南島真正的原住「居民」,也是海南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完整性和原真性的指示物種。  和著海南長臂猿的歌聲,數百種鳥兒聚集在枝叢中張開嗓子叫喚,深一聲,淺一聲,其中自然不乏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鷓鴣、海南柳鶯、緋胸鸚鵡等珍稀及海南特有種鳥類的身影。  聲聲鳥鳴紛揚如雨落,在雨林裡掀起窸窸窣窣的響動。
  • 海南周刊| 海南有芳香植物124科610種 一起來看看
    為此,海南周刊推出「芳香植物」報導,展示海南島上的芳香植物,追溯國人利用芳香植物的歷史,介紹芳香植物的神奇功效。海南香物知多少文海南日報記者單憬崗 圖海南日報記者袁琛 實習生陳斯華芳香的氣味,總帶給人無限遐想空間。我國從古至今,從宮廷到民間,都有焚香淨氣、焚香撫琴、吟詩作畫和焚香靜坐的習俗。
  • 海南周刊 |「食蟲植物」—— 我們不是吃素的
    能吃動物的植物,說真的,編者也只是在紀錄片裡見過,不曾想在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就有此類植物。  全球環境資金(GEF)海南溼地保護體系項目專家盧剛等人,一次不經意地對5種「食蟲植物」的發現,激發了熱愛自然科學者的極大興趣。
  • 海南又發現一個新植物種類【附圖】
    40多種,主要分布在泛熱帶地區,此前中國有5種:臺灣水玉杯、三絲水玉杯、貢山水玉杯、香港水玉杯和黃金水玉杯,其中臺灣水玉杯僅見於臺灣高雄地區,為僅見於臺灣省的特有植物。,通過60公頃大樣地及網格樣地的長期監測工作的成果,它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植物多樣性資源,而且也間接證明了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的森林生態環境優良,自然保護成效顯著,為許多有特色、特有、稀有、瀕危植物種類的保護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條件。
  • 絕處逢生的溼地「精靈」 探秘海南珍稀水生動植物
    事實上,保護海南珍稀動植物的警鐘早已經敲響,需要被關注的物種除了在高山深海裡,還有許多也許就近在咫尺。  「白花草」——水菜花  「這種花就浮在水上長,根細細長長的,以前在我們這很常見,現在到水清一點的池塘溝渠中還能找得到。」看著葉片如薄紙片漂在水面上、白色花瓣中藏著淡黃色花蕊的植物,家住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雲庵村的村民林清並無多大興趣。
  • 大自然巡禮 | 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海南...
    保護對象  海南長臂猿及其棲息地、熱帶雨林及其生態系統。 資源狀況 動物資源 植物資源 保護區類別 野生動物系統類型植物資源 截至2007年,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20科967屬2213種,其中包括蕨類植物36科73屬131種; 裸子植物5科8屬13種;被子植物179科886屬2069種。
  • 海南擁有陸生植物約5860種 海洋魚類2321種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5月22日消息(記者 譚琦 通訊員 周海燕)每年5月22日為世界生物多樣性日,記者從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據統計海南的生態系統共擁有陸生植物約5860種,陸生動物603種,海洋魚類2321種。
  •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實現生態保護與協調發展和諧統一
    海南在海洋環境下建設海島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以保護生態系統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為目標的。我國的熱帶雨林多為熱帶季雨林,是在熱帶季風氣候條件下發育的植被,主要分布在雲南南部、海南和臺灣南部,在西藏東南部、廣西、廣東也有少量分布。海南熱帶雨林區域作為海島型熱帶雨林,既有極其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又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科學內涵,為全國人民高度認同,在全國範圍內具有特殊意義。
  • 海口發現海南獨有物種——邢氏水蕨 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供圖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2日消息(記者 譚琦)近日,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和進化研究組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人員,在Phytotaxa期刊上發表中國水蕨屬橫走莖新物種——邢氏水蕨。
  • 海南周刊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與軟萌可愛的哺乳動物相比,爬行動物得到的關注和保護真是少得可憐。好在生態系統完整、人類幹擾程度小的海南熱帶雨林,總算能為它們提供一方繁衍棲息的生態樂園。周氏瞼虎。《秘境尋蹤》攝影組供圖海南爬行動物種類豐富「海南兩爬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世界實在太豐富、太迷人了,我申請做個海南人,長期在這裡從事兩爬動物的調查研究。」幾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爾宓在一次關於中國兩棲爬行動物繁育與保護的學術研討會上,發出如此感慨。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周氏瞼虎。《秘境尋蹤》攝影組供圖  海南爬行動物種類豐富  「海南兩爬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世界實在太豐富、太迷人了,我申請做個海南人,長期在這裡從事兩爬動物的調查研究。」幾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爾宓在一次關於中國兩棲爬行動物繁育與保護的學術研討會上,發出如此感慨。
  • 探尋海南最全熱帶植物寶庫,你見過幾種?
    位於海南省陵水縣境內的吊羅山是我國十分珍稀的原始熱帶雨林之一,在吊羅山幾十萬畝的林區中,遍布著眾多熱帶植物,如與侏羅紀恐龍同年代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吊羅神樹陸均松、以及許多叫不出名字的野生植物等,植物種群多達
  • 海南陸地珍稀動物:四不象
    四不象,就是麋鹿,它是目前世界上最珍稀的鹿類,可與大熊貓媲美,被稱作國寶,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它體型很奇特,角似鹿非鹿,頸似駝非駝,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故稱「四不象」。《封神演義》中武王伐紂大軍元帥姜子牙的坐騎就叫「四不象」。轉自搜狐  四不象原是我國獨有的特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省將建四個植物原生境保護小區
    )》,我省將在全省首次建立四個國家級原生境保護小區,以加強四種瀕危植物在其原生境地域的保護。  據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海南水菜花原生境保護小區位於海口市美蘭區龍泉鎮,主要保護水菜花及其原生境;海南水蕨原生境保護小區位於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七仙嶺,主要保護水蕨及其原生境;海南茅膏菜原生境保護小區位於文昌市昌灑鎮,主要保護茅膏菜及其原生境;海南野生獼猴桃原生境保護小區主要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中平鎮,主要保護野生獼猴桃及其原生境。
  •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珍稀蕨類植物:單葉貫眾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珍稀蕨類植物:單葉貫眾花木君我國現有已知蕨類植物有2500餘種,佔世界種數的20%左右,是世界蕨類植物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由於近些年來對蕨類植物的過度開發利用,我國蕨類植物數量不斷減少,不少種類已處於瀕危狀態,其中近300種蕨類植物處於受威脅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