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發現海南獨有物種——邢氏水蕨 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2020-12-05 瀟湘晨報

邢氏水蕨。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供圖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2日消息(記者 譚琦)近日,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和進化研究組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人員,在Phytotaxa期刊上發表中國水蕨屬橫走莖新物種——邢氏水蕨。此次發現的地點為海口羊山溼地,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基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等級評估標準被列為易危物種。據了解,邢氏水蕨目前為海南獨有物種,數量較少,對海南生物的多樣性和生態環境有重要的意義。

邢氏水蕨為橫走莖。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供圖

採樣中發現新物種

逐一比對進行基因測序

邢氏水蕨。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供圖

2019年年初,上海辰山植物園正在開展全國範圍內的水蕨植物研究,副研究員鄭希龍在海口羊山溼地對水蕨植物進行了採樣。「經過觀察發現,在海口採樣的水蕨和其他水蕨有明顯的不同。」上海辰山植物園研究員嚴嶽鴻說,水蕨屬系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隸屬於鳳尾蕨科水蕨亞科,常成片漂浮於湖沼、池塘、河溝中。「目前發現的水蕨均為根狀莖直立,邢氏水蕨的根莖是橫向的,這是最大的不同。」嚴嶽鴻介紹道,水蕨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淡水溼地環境,一般生長周期為一年,進入繁殖期幾個月就會枯萎,而邢氏水蕨為多年生植物,生長周期較長。

上海辰山植物園蕨類植物研究團隊發現邢氏水蕨,右為嚴嶽鴻。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

面對邢氏水蕨的不同點,嚴嶽鴻和團隊成員認為其是新物種的可能性很高。目前已知全世界約有水蕨屬植物6種,其中我國有記錄的為水蕨和粗梗水蕨兩個種,在海南均有分布。「確認其為新物種,最難的是將其進行分子生物學的基因測序,我們對國外的水蕨樣本並不了解。」嚴嶽鴻和研究團隊花了一年的時間,通過對全世界6種水蕨屬植物樣本的基因測序和對比,發現邢氏水蕨的染色體數目約154或156,為四倍體。通過葉綠體基因片段測序與世界其他水蕨屬物種進行比較、構建系統親緣關係後發現,邢氏水蕨樣本為於水蕨屬植物基部的獨立分支,與水蕨屬其他所有類群構成姐妹類群,確認其是尚未發表的水蕨屬新物種。

僅在流水習性的溼地生長

對環境敏感屬易危物種

水蕨是一種水生的蕨類植物,由於水陸兩棲的特性,形態特徵變化大,從10釐米到70釐米不等,葉片多種形狀,但總體來說可分為營養葉和生殖葉兩種。此次發現的邢氏水蕨長度為30至40釐米,成片生長但數量並不多。其中邢氏水蕨生殖葉的葉片較寬,能產生孢子進行繁殖,營養葉的葉片為直立細長狀,能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

邢氏水蕨的生殖葉(右)和營養葉(左)。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供圖

「和一般的水蕨不一樣,邢氏水蕨只生長在流水水源的溼地環境下,且對環境很敏感。」嚴嶽鴻說,新發現的水蕨被命名為「邢氏水蕨」(Ceratopteris shingii),是為了紀念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過去數十年間對海南植物調查研究的貢獻。邢氏水蕨目前已知分布在海口市羊山溼地的娘娘廟、將軍山及定安久溫塘等少數具有流水習性的淡水溼地,產地面積較小,並面臨著嚴峻的人為幹擾現狀和滅絕風險,基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等級評估標準,將該物種列為易危物種(VU)。

「目前邢氏水蕨僅在海南被發現。」嚴嶽鴻稱,海口羊山溼地為獨特的熱帶火山口湖泊溼地類型,其水質條件、土壤成分條件和其他溼地類型的環境條件有明顯的差異,在獨特的生境條件下極易形成新的物種。此次邢氏水蕨的發現也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增添新成員。

將對習性和繁殖進行研究

為溼地植物保護提供科學保障

水蕨是蕨類植物生物學研究的模式植物。「後續我們將對邢氏水蕨進行習性和繁殖方向的研究,使其得到更好的保護。」嚴嶽鴻和團隊將繼續通過對海口羊山溼地的植物進行種群遺傳學的研究,深入開展種群分化分析,為進一步保護海口溼地植物提供科學依據。

蕨類植物研究團隊發現邢氏水蕨,左為嚴嶽鴻。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

「邢氏水蕨的發現也是海南溼地環境改善和生物多樣性的體現。」海口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綜合科副科長吳淑邦說,近年來,隨著海口溼地生態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珍稀瀕危的溼地植物種群得以恢復,對包括尖葉滷蕨、水菜花、水角、野生稻、金銀蓮花、延藥睡蓮等植物開展生物學、生境類型、種群等相關的研究,並使其得到良好的保護。此外,海口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還通過加強規劃設計、制定了《海口市溼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 年)》、計劃建設譚中洋、白水河、新舊溝溼地鄉村公園等措施,保護海口的溼地資源。

據了解,邢氏水蕨的發現和研究論文的發表,上海辰山植物園蕨類植物研究團隊助理研究員張銳為論文第一作者,研究員嚴嶽鴻、副研究員鄭希龍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海口市林業局、上海市綠化局科技攻關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項目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的共同資助。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海南獨有!這片溼地發現水蕨新物種,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近日,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和進化研究組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人員,在Phytotaxa期刊上發表中國水蕨屬橫走莖新物種——邢氏水蕨。此次發現的地點為海南海口羊山溼地蕨類植物研究團隊發現邢氏水蕨,左為嚴嶽鴻。
  • 今年在海南發現的新物種有不少!這些罕見的「小精靈」你見過嗎?
    許涵研究員供圖尖峰水玉杯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植物多樣性資源,而且也間接證明了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的森林生態環境優良,自然保護成效顯著,為許多有特色、特有、稀有、瀕危植物種類的保護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條件。近日,中山大學科學家宣布在海南西沙群島發現新物種,並命名為石嶼海澤甲。
  •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天星蕨
    天星蕨 (學名:Christensenia assamica (Griff.) Ching)陸生植物。根狀莖橫走,肉質粗肥,葉疏生或近生。多汁;葉片廣卵形,有短柄。側生一對羽片較小,葉草質,上面光滑,平行,稍彎弓。聚合孢子囊群散生於側脈之間,孢子囊腹面有一縱裂口,向缽內放出孢子。
  • 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玉龍蕨
    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玉龍蕨文:花木君我國有四大高原,分別為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其中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 青海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玉龍蕨
    url:https://m.gmw.cn/2020-09/02/content_1301520291.htm,id:1301520291  近日青海山水自然資源調查規劃設計研究院在青海互助北山林場野生植物考察中,發現一種分布於海拔3700至3800米的高山巖縫中的特殊蕨類植物,經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鑑定
  •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珍稀蕨類植物:單葉貫眾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珍稀蕨類植物:單葉貫眾花木君我國現有已知蕨類植物有2500餘種,佔世界種數的20%左右,是世界蕨類植物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由於近些年來對蕨類植物的過度開發利用,我國蕨類植物數量不斷減少,不少種類已處於瀕危狀態,其中近300種蕨類植物處於受威脅狀況。
  • 珍稀蕨類植物光葉蕨的保護和現狀
    國家Ⅰ級瀕危珍稀蕨類植物:光葉蕨花木君在1999年8月4日國務院批准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中,蕨類植物中有4種(屬)被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分別為光葉蕨、玉龍蕨和水韭屬全屬,而在1984年作為8種Ⅰ級(瀕危)珍稀物種之一的蕨類植物中的桫欏,退居成
  • 峨眉後山發現一級保護植物光葉蕨
    7月17日,記者從省林草局獲悉,今年6月初,省自然資源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李策宏工程師,在溫帶闊葉林下一陰溼處採集到奇異的蕨類植物。經過反覆比對和研究,確認其為光葉蕨。起初,李策宏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將標本和照片等資料發給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所進一步甄別。
  • 海南周刊 | 海南大多數珍稀保護植物具有多種用途
    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嚴嶽鴻介紹說,現存種子植物是蕨類植物的姊妹群。3.6億年來,蕨類植物歷經地質史上數次生物滅絕與興盛一直延續至今,其對於人類的意義非常重大。  在《海南珍稀保護植物》中,蕨類植物被列為第一類進行了介紹,一共選入了11種,其中桫欏科植物共6種。這是一類樹形舒展而優美的蕨類植物,是現今僅存木本蕨類植物,均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 文山市首次發現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蘇鐵蕨
    蕨類植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過你聽說過蘇鐵蕨嗎?這是一種國家重點保護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它在文山市首次被發現近日,文山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分局應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邀請,聯合開展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與評估項目,根據植物區系地理分布特徵,調查隊有選擇性地篩選了植被保存相對完好的重點區域進行調查。
  •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珍稀蕨類植物:造型奇特的鹿角蕨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珍稀蕨類植物:造型奇特的鹿角蕨花木君在蕨類植物裡面,鹿角蕨的名氣非常響亮,雖然在稀缺性和保護級別上,相比有「蕨類植物之王」的桫欏級別要低,然而,鹿角蕨以其奇特的造型,優美的姿態,贏得了廣大植物愛好者的青睞,而且也是市場最為普及的蕨類植物之一。
  • 文山市首次發現國家重點保護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蘇鐵蕨
    近日,文山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分局應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邀請,聯合開展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與評估項目,根據植物區系地理分布特徵
  •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哪些?真人秀節目嘉賓「誤摘」珍惜植物引熱議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和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在昨晚播出的《極限挑戰寶藏行》中,劉宇寧摘了一朵雪蓮花,被網友指出是國家二級珍稀植物水母雪兔子。目前,水母雪兔子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已新增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哪些?排行前十名是哪些珍貴的植物?
  • 國家Ⅱ級保護瀕危珍稀蕨類植物:對開蕨
    國家Ⅱ級保護瀕危珍稀蕨類植物:對開蕨文:花木君#科學了不起#在1999國家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名單中,有一種稀有的蕨類植物,並非生在蕨類眾多熱帶亞熱帶的南方地區,而是生活在北溫帶的吉林地區,這就是對開蕨。
  • 物種保護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發現19個新物種
    翻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分布圖會發現,被列為「極危」和「瀕危」動物的蟒蛇、綠皇鳩的棲息地,與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高峰村幾乎是「咫尺之遙」。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令人擔憂。 為最大程度減少人類活動帶來的幹擾,高峰村下轄5個自然村被納入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繼2017年完成首輪搬遷後,於2019年9月啟動第二輪搬遷。
  • 蕨類植物|松葉蕨是不是瀕危物種?如何栽培養護?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陸續介紹了許多國家級珍稀瀕危蕨類,比如桫欏、玉龍蕨、光葉蕨、水蕨等國家Ⅰ級保護珍稀瀕危蕨類植物,還有對開蕨、天星蕨、蘇鐵蕨、七指蕨、扇蕨、貫眾、中國蕨、鹿角蕨等國家Ⅱ級保護珍稀蕨類植物,並對其分布和保護現狀作了簡單介紹。前不久有花友諮詢,松葉蕨屬不屬於瀕危物種?有何價值?
  • 海口查獲大壁虎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可以藥用
    原標題:海口海關查獲 547隻野生幹制大壁虎  本報海口3月28日訊(記者 楊藝華 通訊員 周楊)今天記者從海口海關了解到,3月26日該關依法向省林業廳移交查獲的547隻野生幹制大壁虎。  據了解,大壁虎,俗稱蛤蚧、又稱仙蟾,是一類體型中小型的蜥蜴。
  •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光葉蕨人工繁育取得成功
    新華社成都7月22日電(記者張海磊)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光葉蕨於1963年首次在四川天全縣二郎山團牛坪被發現。目前,數量不足100株,均為野生植株。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經過多年探索,近日科研人員依靠其珠芽成功實現光葉蕨人工繁育。  此前,有機構開展了光葉蕨的孢子繁殖研究,但只進行到配子體階段,未真正成苗。
  •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蕨類植物:中國蕨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蕨類植物|中國蕨花木君關於蕨類植物,我們前面介紹了很多種類,其中有高大如樹的桫欏和鐵樹,有幼小的翠雲草石松,有葉片優美的鐵線蕨,有形態奇特的鹿角蕨等等,今天我們給花友介紹一種以我國國家命名的珍稀蕨類植物,那就是——中國蕨。
  •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瀕危種-海南蘇鐵
    海南蘇鐵(Cycas hainanensis C. J. Chen)蘇鐵科植物。羽狀葉長約1米,葉柄長約20釐米;羽狀裂片近對生,條形,革質,斜上伸展,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產於中國海南島萬寧及海口等地,作園林觀賞植物。海南蘇鐵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為特有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瀕危(EN)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