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記者從省林草局獲悉,今年6月初,省自然資源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李策宏工程師,在溫帶闊葉林下一陰溼處採集到奇異的蕨類植物。經過反覆比對和研究,確認其為光葉蕨。
起初,李策宏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將標本和照片等資料發給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所進一步甄別。北京植物所張憲春教授經過近一個月嚴謹的研究和檢測得出結論,李策宏發現的就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光葉蕨。
光葉蕨是1963年在四川天全縣二郎山團牛坪被首次發現,之後數十年未見。1999年原國家林業局和四川省將其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同時列入「第一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的重要物種。
2012年,原國家林業局再次將其列入「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的主要物種。同年,經原四川省林業廳請求,原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林業局將其列入了《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劃》,開展野外保護。在野外調查和實施拯救保護工程過程中,四川省、雅安市和天全縣及喇叭河自然保護區又將其列入「蘆山地震」災後重建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內容,進行棲息地保護。2013年9月,科研人員曾在二郎山找到一個殘存的種群,全部只有103個片葉。
近年來,在各級林草部門高度重視下,經過科研人員,特別是雅安市當地野外工作者的精心呵護,光葉蕨種群得到了保存,葉片數量也增長了一倍。但是,種群全部佔地不到20平方米,加之其獨特的生存環境,隨時都有被山洪毀滅的可能。世界蕨類植物權威人士張憲春教授曾指出,「中國當今第一可能滅絕的物種就是光葉蕨。」
在峨眉後山發現光葉蕨,打破了「二郎山是光葉蕨唯一棲息地」的魔咒。既證實了科研人員幾年來對光葉蕨生境要求的推斷,又為光葉蕨野外生境相似性選擇和修復提供了新的借鑑,為這一物種的保護生物學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選擇和實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