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隨處都可以看到蕨類植物
但是沒想到在它們之中
居然發現了個「寶貝」
它到底是個啥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被稱為「二郎山神草」的光葉蕨,日前被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科研人員在峨眉山發現。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二郎山,這也是峨眉山首次發現該植物。
光葉蕨有何特別之處?
光葉蕨是1963年首次被發現的。當時,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學家王文採來到雅安市天全縣二郎山的團牛坪一帶,在潮溼的溪邊陡崖石頭上,找到了這種地表只有一片葉子、根深不到兩釐米的植物。1966年,中科院院士、中國蕨類植物學的奠基人秦仁昌根據這株模式標本,發表了新屬新種,將其命名為光葉蕨。
光葉蕨的奇特之處在於,一片葉子,幾乎就是一株光葉蕨的全部。它通常只有一片葉子,很薄,長約40公分,上面密密麻麻布滿了10多對對稱的羽片,羽片最寬處只有8釐米。它的盛放種子的地方——孢子囊,就長在羽片上。依據它的形態,王文採曾判斷,光葉蕨的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
神秘的光葉蕨自1963年被發現後,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銷聲匿跡」,天全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楊洪忠記得,上世紀60——80年代,天全縣正處於大規模採伐森林階段。也正是在此期間,王文採當年發現光葉蕨的地方,「二郎山神草」消失了。1992年出版的《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冊中,光葉蕨被列為瀕臨絕滅。到了1999年,中國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名錄中,光葉蕨被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全國極小種群物種。
「二郎山神草」為什麼到了峨眉山?
光葉蕨因在前人記載中,僅分布於天全二郎山,因此被稱作「二郎山神草」。
根據四川省林科院林研所副所長餘凌帆的研究,光葉蕨棲息地有這樣的特徵:海拔分布相對較高,大致為海拔2300-2500米之間,分布幅度極其狹窄;喜潮溼、多霧、無直射光的環境條件。主要分布於溪溝邊附近的巖壁上,多有苔蘚伴生,土壤為弱酸性土。「太特殊了。特別是它對生存環境要求很嚴格,在二郎山之外,很難找到第二個。」
一直以來,二郎山都被認為是光葉蕨的唯一棲息地,這次為何會出現在峨眉山?
「我們也很意外,剛開始都不敢相信」 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工程師李策宏介紹,6月,他和團隊來到峨眉後山進行植物多樣性考察中,偶然發現了一株形態奇特的蕨類植物。通過反覆查閱植物志,對其形態特徵進行了詳細的比較觀察,並邀請北京植物所蕨類專家進行室內分析,經過多方求證後才發布了消息。距離發現日已經過去了一個月。
此次峨眉山發現光葉蕨的區域雖然距離二郎山較遠,但卻有著相似的小環境氣候。除了海外略低之外,其他的氣候環境條件與二郎山基本一致。李策宏認為,能在距離二郎山100多公裡之外的峨眉山發現光葉蕨,跟氣候環境有很大關係。「可能這裡以前也有,但是因為沒有被發現。」不過,他也不排除從峨眉山到二郎山有光葉蕨分布帶的可能性,但這有待進一步科考結果證實。
此次峨眉後山發現了光葉蕨,極大的豐富了對該物種分布規律和演化歷史的認識,對深入探討東亞與北美植物區系的聯繫和區別,揭示東亞-北美間斷分布模式的形成和對光葉蕨物種種質的遷地移栽和資源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峨眉山被發現後,將做些什麼?
2013年,四川啟動極小種群拯救與保護行動,光葉蕨被納入其中。通過資源調查和野外拯救性保護,光葉蕨的種群數量不斷增長。
此次峨眉山發現光葉蕨分布,豐富了物種種群,但光葉蕨依然稀有。根據此次野外實地考察和相關數據統計,峨眉後山的光葉蕨目前僅僅零星分布在溫帶落葉闊葉林下的灌從中和蔭潮巖石上,目前只發現兩個小居群,僅有幾株成年個體,但能夠產生孢子的個體更少。
下一步,我省將繼續加大對光葉蕨的保護力度。李策宏表示,將向國家和省上申請相關科研項目,開展人工繁育工作,進一步擴大野外種群數量。
- END -
來源/川報觀察
圖片/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
峨眉山生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