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收藏的一片蕨葉化石。
讀中學時,一天,生物老師亮出一片薄石塊,上面的印痕是蕨類植物形成的化石,他讓我們小心傳觀。那次,與億萬年前的生物聚首,我感慨不已。
我收藏的這片化石,是後來我到雲山旅遊時撿到的。它側身於一條乾涸的水溝邊,我一眼瞥見它,就如邂逅老朋友。我激動地捧起它,細細觀賞,只見它竟和記憶中在課堂上看到的那一片化石大小、形狀差不多,圖像也幾乎一樣。回家後我把它擱在書架上,沒事的時候就捧下來玩賞。
我這樣想像:那天早晨,沼澤邊一大片蕨葉在鮮嫩的陽光、淳洌的甘露的撫慰、滋潤下,煥發著盎然生機。它們感激地接受大自然的饋贈,享受著生命的美好,葉面上的水珠炫耀著七彩的光。可是突然,天崩地裂,那一大片蕨葉就壓在地底深處了。
它們有的附著在頁巖上,經歷時光地老天荒般的蝕刻,涅槃成化石,生命便垂而不朽了。
蕨類植物是最古老的高等植物,正是蕨類化石,給人們提供了追溯它們歷史的依據。它們的「先祖」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藻類,經過漫長而又漫長的年代,原始藻類逐漸進化成為原始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這兩種植物是適應陸地生活的,它們不斷擴展地盤,給裸露的地面綴上一片片綠色。一部分原始蕨類植物不滿足於現狀,又進化,再進化,終於進化成為原始種子植物,於是地球的陸地逐漸草生樹長,葉綠花豔。
我知道,這片化石是幸運者,因為它更多的同類並沒有成為永垂不朽的化石,而是腐爛並不知所終;即使成為永垂不朽的化石的,能重見天日者也微乎其微,與腐爛和不知所終沒有區別。
這正如人與人所創造的一切。
歷史上的偉人,如凱撒大帝、孔子、牛頓……他們的業績和貢獻永被傳頌,他們是永垂不朽的「化石」。歷史上的一些偉大工程、建築,如都江堰、金字塔、萬裡長城……至今還在造福人類,或給人類提供精神享受,它們也是永垂不朽的「化石」。但更多的人,更多的事物,卻就湮沒在荒煙蔓草中了。在這個星球上生活過的絕大多數人、歷代打造的勞動工具、建造的普通房舍、一年一年生產的食物、春夏秋冬縫製的衣服、甚至一些精美絕倫的物件……不都隨著時光煙消雲散麼?哪裡還有什麼「化石」?
悲哀嗎?不!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說:「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可以反其意而這樣說:任何人的榮耀我都可以分享,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沒有成為化石的蕨類植物也曾經像成為化石的蕨類植物一樣,優雅地生長過;普通平凡的人們,也曾像那些偉人一樣,經歷過生老病死,擁有過夢想追求,感受過歡喜悲愁,展現過生命的美好,迸發過生命的力量,奉獻過體力與智力,他們也是歷史與光陰的一部分。
是的,愛過、奮鬥過、努力過、享受過,如此,就夠了!是否變成了一枚化石,又有什麼重要呢?
因此,我常常勉勵自己:勞動吧,創造吧,追求吧,在過程中享受幸福和榮耀,感受生命存在的價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