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特立獨行」的光葉蕨: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 總數量不足100株

2021-01-10 上遊新聞

峨眉山發現的光葉蕨。

前不久,一則峨眉後山發現光葉蕨的消息躥紅網絡。這個被稱作「二郎山神草」的物種牽動了很多人的心。

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縣二郎山,此次在峨眉後山被發現,刷新了學界的認識,也讓很多人心生好奇:光葉蕨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草?它有何神奇之處?

神秘的「草」曾「銷聲匿跡」30多年

1963年,光葉蕨首次被發現。當時,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學家王文採來到雅安市天全縣二郎山的團牛坪一帶,在潮溼的溪邊陡崖石頭上,找到了這種地表只有一片葉子、根深不到兩釐米的植物。1966年,中科院院士、中國蕨類植物學的奠基人秦仁昌根據這株模式標本,發表了新屬新種,將其命名為光葉蕨。

此後的30多年時間裡,光葉蕨幾乎處於「隱身」狀態。「山上都翻了一遍,人能去的地方基本都去了,總是見不到光葉蕨的影子。」天全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楊洪忠回憶,王文採當年發現光葉蕨的地方,「二郎山神草」消失了。

1992年出版的《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冊中,光葉蕨被列為瀕臨絕滅。1999年9月9日起施行的《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中,光葉蕨被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直到本世紀初,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邢公俠才在二郎山區域重新發現光葉蕨。此時,距離它首次被人類記錄,已過去了30多年。

一直被認為是二郎山獨有的光葉蕨,在前不久,又一次刷新了植物學家的認知。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工程師李策宏等人在峨眉後山發現了光葉蕨的小種群,「我們也很意外,剛開始都不敢相信。」6月,李策宏和團隊來到峨眉後山進行植物多樣性考察,偶然發現一株形態奇特的蕨類植物。通過反覆查閱植物志,對其形態特徵進行詳細的比較觀察,並邀請北京蕨類專家進行室內分析,經過多方求證後才於7月發布了消息。

業界專家認為,此次在峨眉後山發現光葉蕨,極大地豐富了對該物種分布規律和演化歷史的認識,對深入探討東亞與北美植物區系的聯繫和區別,揭示東亞-北美間斷分布模式的形成和對光葉蕨物種種質的遷地移栽和資源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挑剔的「草」對於雨水有著偏執的喜愛

光葉蕨「長相」十分特殊:它通常只有一片葉子,很薄,長約40釐米,上面密密麻麻布滿10多對對稱的羽片,羽片最寬處只有8釐米。它的盛放種子的地方——孢子囊,就長在羽片上。可以說,一片葉子,幾乎就是一株光葉蕨的全部。依據它的形態,王文採曾判斷,光葉蕨的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

光葉蕨的珍貴不僅是因為它年代久遠,還因為數量太少接近瀕危。光葉蕨是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和《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劃》的頭號物種。2013年9月,科研人員在二郎山找到一個殘存的種群,全部只有103個片葉;2020年6月,又在峨眉後山發現幾株光葉蕨。但是,光葉蕨的人工繁育難題一直沒有解決。物種總面積不到20平方米,總數量不足100株的現實沒能改變。

由於光葉蕨的根系不是很發達,所以棲息地陽光基本照射不到。目前已發現的光葉蕨三處種群所在地,均位於背陰坡的水邊,溼度常年維持在65%以上。光葉蕨對環境要求極為苛刻:海拔分布相對較高,大致為海拔2300-2500米之間,分布幅度極其狹窄;潮溼、多霧、無直射光;「盤踞」於溪溝邊附近的巖壁上,多有苔蘚伴生,土壤為弱酸性土。「太特殊了。它對生存環境過於『挑剔』。」省林科院林研所相關負責人說。

此次峨眉後山發現光葉蕨的區域小氣候環境與二郎山相似。李策宏認為,「可能這裡以前也有,但是沒有被發現。」不過,他也不排除從峨眉山到二郎山有光葉蕨分布帶的可能性,但這有待進一步科考結果證實。

挑剔的光葉蕨自帶一份「特立獨行」,是無數植物學家為之傾倒的對象。在楊洪忠看來,它身上承載了太多的生態學、生物學價值。作為中國特有種,光葉蕨介於蹄蓋蕨屬和冷蕨屬之間,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在研究蕨類植物雜交和蹄蓋蕨科的系統發育上具有關鍵性作用。

光葉蕨人工繁育過程。

光葉蕨人工繁育過程。

人工繁育

葉片上不起眼的小突起藏著光葉蕨的大秘密

意外識珠芽三部曲

2015年,陳小紅再上二郎山尋找光葉蕨,她注意到葉片上一個不起眼的突起解剖小突起,發現橫截面上有類似莖的結構,猜想這個東西應該能長成小苗2018年,認定學界「性質尚不明的小突起」就是珠芽,可生長形成新的植株

光葉蕨野外種群不過百餘株,讓它們徹底擺脫瀕危狀態,首要思路是開展人工繁育。從2013年開始,四川啟動了極小種群保護與拯救行動,光葉蕨等14個極小種群植物被首批納入保護與拯救範圍。但多年來,人工繁育工作一直困難重重。

近日,好消息傳來,經過5年探索,四川農業大學副教授陳小紅破解了光葉蕨人工繁育難題,向光葉蕨人工種群的建立和野外回歸邁出新的一步。

探索

常規孢子繁殖方法困難重重

蕨類植物的繁殖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有性繁殖又稱孢子繁殖,是蕨類植物主要的繁殖手段。

野生狀態下的光葉蕨自我繁殖,主要靠孢子囊。據了解,此前的大多數研究,也主要聚焦於孢子繁殖。每年五六月間,孢子囊開始形成,至9月底孢子囊成熟炸開,孢子彈出並散落於地表。當遇到適宜的萌發條件後,孢子才能萌發產生配子體,配子體上再產生頸卵器和精子器,二者結合形成受精卵,再形成胚而產生新植株個體。但孢子要萌發成苗必須具備合適的繁殖條件。

多年的人工繁育實驗表明,光葉蕨的孢子繁殖比較困難,其孢子萌發時間長達60天,且只進行到配子體階段,並未真正成苗。野外種群觀察也發現,每年光葉蕨植株數量增長極為有限,表明野外孢子繁殖受到明顯限制,孢子萌發率極低,對光照、氣溫、溼度、土壤等的要求極苛刻。孢子繁殖成苗困難,也就使得人工繁育困難重重。

新路

意外發現光葉蕨的珠芽繁殖

陳小紅破解光葉蕨人工繁育難題並不是從孢子入手,而是無意間找到一條新路。

2013年,陳小紅承擔了「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雅安市範圍的調查任務。在二郎山,她第一次遇到光葉蕨。「在一個小水溝的兩塊石頭上,光葉蕨從巖石縫隙裡伸出葉子,在風中搖擺,好像在衝我招手。」此後的調查中,陳小紅再也沒有在別的地方看到過光葉蕨。越是稀有,越是好奇。從事木本植物研究的她,被這株「神草」迷住了。

2015年,陳小紅再上二郎山尋找光葉蕨。這次,她注意到葉片上一個不起眼的突起。《中國植物志》記述光葉蕨屬「在分類位置上是介於蹄蓋蕨和冷蕨屬之間,不同的是中部羽片的羽軸頂部下側具有性質尚不明的小突起。」

好奇心的驅使下,陳小紅想要解開小突起的未解之謎。由於光葉蕨是瀕危植物,不能隨便採集,她在秋季撿拾了幾片枯落葉,此時上面的小突起還沒有完全枯萎。

開始,她懷疑小突起是病害,直接把樣本送到病理檢驗室,但檢驗結果一切正常。陳小紅不死心,又做了解剖,橫切小突起之後,驚訝地發現,橫截面上有類似莖的結構。「當時就猜想,這個東西應該能長成小苗。」根據她的觀察,葉片枯萎後,小突起還在生長,看起來像在發芽。

此後,陳小紅團隊持續跟蹤研究。到2018年,初步完成光葉蕨瀕危機制的研究,認定學界「性質尚不明的小突起」就是珠芽。光葉蕨的珠芽位於成年植株羽片頂端的小脈中部,每個羽片頂端著生1至4粒珠芽,1個葉片可結出近80粒珠芽。團隊觀察發現,珠芽成熟後掉落到土壤,可生長形成新的植株,得出珠芽繁殖是光葉蕨的一種新繁殖方式。

如今,陳小紅團隊已經在實驗室利用珠芽培育出光葉蕨小苗。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認為,其研究成果不僅填補了分類學上對光葉蕨的認知,而且為光葉蕨的人工繁育找到經濟、快捷而又有效的技術方法。光葉蕨在走過了發現難、繁殖難後,野外回歸建立新的人工種群已指日可待。

四川草木有哪些「活化石」?

物種盤點

四川地形複雜、高差大,土壤氣候和植物的垂直地帶變化和水平地帶變化都很明顯,為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生物種類多樣性創造了良好條件。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植物學家高信芬介紹,尤其是橫斷山脈和盆周山地山高谷深有效地抵禦了第四紀冰川的入侵和影響,使得四川成為古老動植物的「避難所」,保存了不少古老孑遺種和特有種。

來看看四川都有哪些獨特而稀有的植物?

稀有篇

珙桐生長地:寶興、天全、峨眉、馬邊、峨邊等它是落葉喬木,喜歡生長在海拔1500-2200米的溼潤的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中,可長到25米高,葉子廣卵形,邊緣有鋸齒。

珙桐也稱「鴿子花」,是距今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孑遺種,在第四紀冰川時期,大部分地區的珙桐相繼滅絕,只有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地區倖存下來,有植物界「活化石」之譽。

攀枝花蘇鐵生長地:攀枝花金沙江中段蘇鐵亦稱鐵樹,棕澗狀常綠植物,高1米至2.5米。最早出現在距今約2億8千萬年前的地球古生代二疊紀蘇鐵類植物,被譽為植物的「活化石」,對植物地理區系和古氣候古地理研究有重要價值。

攀枝花蘇鐵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中國的特有種。它地處金沙江中段,地勢陡峭,海拔在1100米—2000米左右,喜歡冬季溫和、日照充足、熱量豐富的氣候。生長良好的雄株可年年開花,雌株亦可兩年開花一次。

星葉草生長地:九寨溝、康定、瀘定、稻城聽上去很像幸運草,不過它不只有四瓣,它的葉瓣拼起來很像星星。它是稀有種,一年生小草本,莖細弱,高3-10釐米,根直伸,支根纖細。花期5-6月,果期7-9月。

大王杜鵑生長地:四川西南部馬邊、石棉等地大王杜鵑是漸危植物。它屬常綠小喬木科,高3—7米,大多生於海拔2500-3100米的亞高山針葉、針闊混交林下盛高山苔蘚杜鵑林和杜鵑灌叢中。每年4月、5月開花,10月果熟,為杜鵑屬中較原始種類。

名角篇

石斛蘭生長地:四川南部長寧、峨眉山、樂山漂亮的石斛蘭,因其外觀和養生作用,價格曾經堪比黃金,可謂最貴的花兒了。由於具有秉性剛強、祥和可親的氣質,被譽為「父親之花」。許多品種的瓣邊均為紫色,瓣心為白色,也有少數品種為黃色、橙色。

岷江百合生長地:岷江流域岷江百合,一百多年前由著名的英國「植物獵人」歐內斯特·亨利·威爾遜引入,因為其高貴美麗的氣質,被人們贊為「帝王百合」,並普遍種植在歐洲的庭院裡,裝飾著他們的夏天。

它主要生長於山脊中下部坡度較大的草叢,可以長到2.5米,所以才被稱為帝王百合。它的鱗莖可藥用,補中益氣、治邪氣腹脹、支氣管擴張等。當地農民將百合鱗莖直接蒸食或提取澱粉食用,營養價值較高。它的花朵潔白、芳香,可以將它種植於假山、林苑、庭院中,主要用以布置自然式的風景。

藥用篇

懸鉤子生長地:遍布四川懸鉤子就是山莓,根、莖、葉、果實均可入藥。根性味微苦、辛、平,具有祛風除溼、活血化瘀、解毒斂瘡的功效,主治風溼腰痛、痢疾、遺精、毒蛇咬傷、閉經痛經、溼疹、小兒疳積等症,是一種民間常用藥。

馬先蒿生長地:四川草地及林緣馬先蒿適合在土壤較厚及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向東的坡地是它喜歡的棲息地。高20-25釐米,葉子輪生,羽狀淺列,紙質。有祛風、勝溼、利水功效。

峨眉山花佩菊生長地:峨眉山、屏山、都江堰花佩菊生長在山坡林緣、林下以及巖下潮溼處,海拔大約600米。可用作草藥。

紅花綠絨蒿生長地:四川西北部花是紅色的,綠色的莖,有金黃色的長毛,因此被稱為紅花綠絨蒿再恰當不過。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1米,生於海拔2800-4300米的山坡草地、高山草甸、林緣、溝邊、山坡草地。它的花期為6-9月,花瓣為深紅色,狹長橢圓形。可以治療神經性頭疼和腸炎。

原標題:揭秘「特立獨行」的光葉蕨: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 總數量不足100株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特立獨行」的光葉蕨: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
    原標題:「特立獨行」的光葉蕨前不久,一則峨眉後山發現光葉蕨的消息躥紅網絡。這個被稱作「二郎山神草」的物種牽動了很多人的心。挑剔的「草」對於雨水有著偏執的喜愛光葉蕨「長相」十分特殊:它通常只有一片葉子,很薄,長約40釐米,上面密密麻麻布滿10多對對稱的羽片,羽片最寬處只有8釐米。它的盛放種子的地方——孢子囊,就長在羽片上。可以說,一片葉子,幾乎就是一株光葉蕨的全部。依據它的形態,王文採曾判斷,光葉蕨的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
  • 林草科普|「特立獨行」的光葉蕨
    前不久,一則峨眉後山發現光葉蕨的消息躥紅網絡。這個被稱作「二郎山神草」的物種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縣二郎山,此次在峨眉後山被發現,刷新了學界的認識,也讓很多人心生好奇:光葉蕨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草?它有何神奇之處?
  • 數量極為稀少 「二郎山神草」光葉蕨首現峨眉山
    在峨眉山發現的光葉蕨。被稱為「二郎山神草」的光葉蕨,日前被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科研人員在峨眉山發現。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二郎山,這也是峨眉山首次發現該植物。
  • 峨眉山發現四川特有極危珍稀蕨類植物「二郎山神草」——光葉蕨
    光葉蕨是中國、四川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二郎山,這也是峨眉山首次發現該植物。1963年,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學家王文採在雅安市天全縣二郎山團牛坪一帶的潮溼溪邊陡崖石頭上,第一次發現了這種特殊形態的植物,根據植物形態,王文採曾判斷,光葉蕨的形成年代,比大熊貓出現還久遠。1966年,中科院院士、中國蕨類植物學的奠基人秦仁昌根據這株模式標本,發表了新屬新種,將其命名為光葉蕨。
  • 「神草」光葉蕨 首次現身峨眉山 曾消失30多年
    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二郎山,這也是峨眉山首次發現該植物。光葉蕨的奇特之處在於,一片葉子,幾乎就是一株光葉蕨的全部。它通常只有一片葉子,很薄,長約40公分,上面密密麻麻布滿了10多對對稱的羽片,羽片最寬處只有8釐米。它的盛放種子的地方——孢子囊,就長在羽片上。依據它的形態,王文採曾判斷,光葉蕨的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
  • 「二郎山神草」——光葉蕨,你了解嗎?
    近日,一則《數量極為稀少「二郎山神草」光葉蕨首現峨眉山》的相關報導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不僅刷新了學界的認識,也讓很多人心生好奇:「二郎山神草」光葉蕨到底是什麼稀有寶貝呢?小編這就為你細細道來。二郎山光葉蕨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二郎山,被稱作「二郎山神草」。光葉蕨通常只有一片葉子,葉片薄,長約40釐米,上面密密麻麻布滿了10多對對稱的羽片,羽片最寬處只有8釐米,它盛放種子的孢子囊就長在羽片上。
  • 「二郎山神草」光葉蕨首次現身峨眉山 曾消失30多年,僅在二郎山...
    光葉蕨是1963年首次被發現的。當時,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學家王文採來到雅安市天全縣二郎山的團牛坪一帶,在潮溼的溪邊陡崖石頭上,找到了這種地表只有一片葉子、根深不到兩釐米的植物。1966年,中科院院士、中國蕨類植物學的奠基人秦仁昌根據這株模式標本,發表了新屬新種,將其命名為光葉蕨。光葉蕨的奇特之處在於,一片葉子,幾乎就是一株光葉蕨的全部。
  • 瀕危物種拯救②丨拯救"二郎山神草"光葉蕨!有人為其追蹤了30年
    8月23日上午,副所長餘凌帆翻著手中的資料,那是光葉蕨孢子的採集方案。如果天氣沒有出現大的變化,9月底,就可以採收今年的光葉蕨孢子囊——那是光葉蕨的種子。作為四川特有瀕危物種,有關於它的風吹草動,始終牽動著餘凌帆的科研團隊的心。2013年,四川啟動極小種群拯救與保護行動,光葉蕨被納入其中。
  • 四川特有極危珍稀蕨類植物 光葉蕨首現峨眉山
    日前,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工程師李策宏終於等到了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專家發回的消息,一個月前,李策宏和團隊在峨眉山發現的蕨類植物,被確定為「二郎山神草」——光葉蕨。光葉蕨是中國、四川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中僅分布於天全二郎山,這也是峨眉山首次發現該植物。李策宏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6月的一天,他在一處陡峭的懸崖上無意間發現了光葉蕨的存在,隨即用手機拍攝了照片,並小心翼翼地採集了植物葉片材料,送往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進行室內分析。
  •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光葉蕨人工繁育取得成功
    新華社成都7月22日電(記者張海磊)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光葉蕨於1963年首次在四川天全縣二郎山團牛坪被發現。目前,數量不足100株,均為野生植株。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經過多年探索,近日科研人員依靠其珠芽成功實現光葉蕨人工繁育。  此前,有機構開展了光葉蕨的孢子繁殖研究,但只進行到配子體階段,未真正成苗。
  • 珍稀蕨類植物光葉蕨的保護和現狀
    從頒布的情況來看,從中可以看出光葉蕨等三種屬植物的珍稀程度,以前我們已經介紹過世界上最耐寒的高山蕨類植物玉龍蕨,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光葉蕨。光葉蕨(學名:Cystoathyrium chinense Ching),為我國特有物種,屬於蹄蓋蕨科、光葉蕨屬常綠蕨類植物。
  • 峨眉後山發現一級保護植物光葉蕨
    經過反覆比對和研究,確認其為光葉蕨。起初,李策宏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將標本和照片等資料發給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所進一步甄別。北京植物所張憲春教授經過近一個月嚴謹的研究和檢測得出結論,李策宏發現的就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光葉蕨。光葉蕨是1963年在四川天全縣二郎山團牛坪被首次發現,之後數十年未見。
  • 這隻「特立獨行」的白頭海雕走紅 飼養員:你是猛禽不是狗
    比如咱們的大熊貓,印度的孟加拉虎,澳大利亞的考拉,美國的白頭海雕等等。說到白頭海雕,那可是一種大型猛禽,它們外形雄壯,爪牙鋒利。因為喜歡搶奪其他海雕的食物,還被稱為「海盜鳥」。最近,網上有一隻白頭海雕火了,因為它只是看起來像一隻海雕。近日,在國外的一檔節目裡,出現了一隻「謎一般」的白頭海雕。千萬不要被它帥氣的出場給迷惑,因為它並不覺得自己是一隻雕,不信您瞧!
  • 蕨類植物|松葉蕨是不是瀕危物種?如何栽培養護?
    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變遷,如今現存的蕨類植物約有12000種,而我國有61科223屬,約2600種,主要分布在華南及西南地區,僅雲南一省就有1000多種,所以在我國有"蕨類王國"之稱。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陸續介紹了許多國家級珍稀瀕危蕨類,比如桫欏、玉龍蕨、光葉蕨、水蕨等國家Ⅰ級保護珍稀瀕危蕨類植物,還有對開蕨、天星蕨、蘇鐵蕨、七指蕨、扇蕨、貫眾、中國蕨、鹿角蕨等國家Ⅱ級保護珍稀蕨類植物,並對其分布和保護現狀作了簡單介紹。前不久有花友諮詢,松葉蕨屬不屬於瀕危物種?有何價值?
  • 亞坤夜讀丨蕨葉化石(有聲)
    這是我收藏的一片蕨葉化石。讀中學時,一天,生物老師亮出一片薄石塊,上面的印痕是蕨類植物形成的化石,他讓我們小心傳觀。那次,與億萬年前的生物聚首,我感慨不已。我收藏的這片化石,是後來我到雲山旅遊時撿到的。它側身於一條乾涸的水溝邊,我一眼瞥見它,就如邂逅老朋友。
  • 常見蕨類植物類群的印象(五)——雙扇蕨科
    今天的主角雙扇蕨科(Dipteridaceae),看名字就可以想像該科的名字來源,葉如兩把扇子,很是形象。但是並非該科所有的種類都如此,該科歸併了原來秦仁昌系統中的燕尾蕨科(Cheiropleuriaceae)(名字也是非常的形象,葉子形如燕尾)而成為燕尾蕨屬(Cheiropleuria)。雖然兩者均生於熱帶地區,但在形態上卻有很大差距,生境也有所不同。
  • 腎蕨葉片青翠秀麗,常作為插花的配葉材料,是優良的切葉觀賞植物
    其羽片草綠、造型別致,是優良的切葉觀賞植物,常作為插花的配葉材料。亦可在園林中栽植,應用十分廣泛。腎蕨又稱劍蕨。葉長常見的栽培種及品種有:高大腎蕨強壯直立。目前世界各地大量栽培的和我國近年從國外引進栽培的腎蕨類植物絕大多數是其突變品種。如著名的波斯頓蕨葉長約1米,稍下垂,觀賞價值更高。尖葉腎蕨,大型蕨,有簇生彎曲或下垂的羽葉,長0.6~0.9米。長葉腎蕨,又稱圓蓋腎蕨。
  • 碳納米管:「特立獨行」的神奇材料
    事實上,碳納米管還有著許多堪稱「特立獨行」的神奇特性。作為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碳納米管有著極高的拉伸強度、楊氏模量和斷裂應變。與型號ASTMA228的高強度鋼相比,碳納米管的強度是它的270倍,彈性約為它的5倍,密度卻只有它的1/6。此外,碳納米管在電學、熱學和光學等方面也有著超越傳統導電、導熱材料的優異表現。
  • 室內常見盆栽觀葉蕨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
    但是很多人對於觀葉植物的習性不太了解,不知道怎麼養好這些植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小編選出幾十種觀葉植物,從形態特徵、適生環境、栽培技術、繁殖方法、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內容豐富,簡明易懂,一定能夠滿足廣大花卉愛好者的需要。今天呢,給大家介紹的植物種類是鳳尾蕨。鳳尾蕨( Pteris multifida)別名袋帶蕨。屬鳳尾蕨科,鳳尾蕨屬。
  • 花藝:關于波葉蕨的養護知識匯總,滿滿的都是乾貨,趕快收藏吧!
    關于波葉蕨的養護知識匯總,滿滿的都是乾貨,趕快收藏吧!要是說到咱們室內養殖的花卉,那不用說,大多數的花卉都是能夠放到室內進行養殖的,哪怕是喬木類的植物,在經過品種改良以後啊,也是能夠放在室內養護的呢!當然很好養哦,因為蕨類植物一般都很好養的,這跟它自己的耐受性有很大的關係呢,在大自然裡它是長在森林的樹底下的,所以說對光照上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什麼要求了,因此,如果花友們覺得家裡的陰涼,或者說像衛生間這樣的地方沒有什麼植物可以擺的話,就可以擺上那麼幾株蕨類植模,又可以淨化空氣,而且還很好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