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前段時間去了川西尋找高寒水韭(我覺的可以寫一篇遊記)和浙江採東方水韭,再加之自己開學報到的事情,總之有點忙,導致文章更新推遲,表示抱歉。感謝各位的不離不棄,也繼續歡迎轉發轉載!
今天的主角雙扇蕨科(Dipteridaceae),看名字就可以想像該科的名字來源,葉如兩把扇子,很是形象。但是並非該科所有的種類都如此,該科歸併了原來秦仁昌系統中的燕尾蕨科(Cheiropleuriaceae)(名字也是非常的形象,葉子形如燕尾)而成為燕尾蕨屬(Cheiropleuria)。雖然兩者均生於熱帶地區,但在形態上卻有很大差距,生境也有所不同。
中華雙扇蕨(左)和全緣燕尾蕨(右,圖片來自網絡)
(1)葉子形如兩把扇子的雙扇蕨屬(Dipteris)。該屬生於較為乾旱的林下或林緣,葉子硬革質或近革質,葉片先深裂而形成扇狀的兩半,每一裂又有多個二歧分叉(這樣的扇子貌似會漏風)。該屬在中國記錄有三種,分別為雙扇蕨(Dipteris conjugata)、中華雙扇蕨(Dipteris chinensis)和喜馬拉雅雙扇蕨(Dipteris wallichii)(最後一種沒有見過實體,只看到過其照片)。區別這三個種還是比較容易的。首先從分布上來看,雙扇蕨分布在雲南、海南和臺灣,中華雙扇蕨分布在雲南、廣西和貴州,喜馬拉雅雙扇蕨分布在西藏(墨脫),只要不是在雲南看到了雙扇蕨,基本上就能知道是哪個;但有人還是會去雲南或者看到雲南的標本,或者根本不知道分布來源的照片等等,這個時候就需要看它們的特徵了。
①葉緣無鋸齒,裂片長(裂深)而漸尖,這是喜馬拉雅雙扇蕨的特徵;
喜馬拉也雙扇蕨(圖片來自於網絡)
②葉緣有鋸齒,裂片僅達葉的1/2,株高不足1米(90釐米左右),這是
中華雙扇蕨的特徵;
中華雙扇蕨
③葉緣有鋸齒,裂片達葉的4/5,株高可達2米,這是雙扇蕨。
雙扇蕨(圖片來自於網絡)
也就是說,雙扇蕨要比中華雙扇蕨高大很多(侏儒和巨人的感覺)。
(2)單葉開叉形如燕尾的燕尾蕨屬。該屬在中國植物志中僅記錄了燕尾蕨(Cheiropleuria bicuspis)一種,有學者認為應該分為兩種,因為有的葉子二叉,有的葉子是單葉,分子生物學也證明兩者確實有區別,在Flora of China(FOC)中將兩者分開為兩個種,即增加了全緣燕尾蕨(C. integrifolia )。那麼二者的區別看似一目了然了,實則沒那麼簡單,因為燕尾蕨也常有不為二叉狀的葉子,全緣燕尾蕨偶有帶有淺裂的葉子(是不是有點暈了,又開始傻傻分不清了),這個時候又要到看氣質的時候了,燕尾蕨的主脈在葉基部6-8根,比全緣燕尾蕨的3-4根要多;此外,全緣燕尾蕨的尾部要更尖(角度更小,30度左右),燕尾蕨的尾部較鈍(角度大,70度左右)(豁然開朗還是要崩潰了),還是上圖吧。
燕尾蕨(葉基部主脈6根。圖片來自網絡)
全緣燕尾蕨(葉基部主脈4根。圖片來自網絡)
識蕨路漫漫,唯有心意專。
蕨美有氣質,自然勝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