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蕨類植物類群的印象(五)——雙扇蕨科

2021-03-04 蕨美世界


      由於前段時間去了川西尋找高寒水韭(我覺的可以寫一篇遊記)和浙江採東方水韭,再加之自己開學報到的事情,總之有點忙,導致文章更新推遲,表示抱歉。感謝各位的不離不棄,也繼續歡迎轉發轉載!

      今天的主角雙扇蕨科(Dipteridaceae),看名字就可以想像該科的名字來源,葉如兩把扇子,很是形象。但是並非該科所有的種類都如此,該科歸併了原來秦仁昌系統中的燕尾蕨科(Cheiropleuriaceae)(名字也是非常的形象,葉子形如燕尾)而成為燕尾蕨屬(Cheiropleuria)。雖然兩者均生於熱帶地區,但在形態上卻有很大差距,生境也有所不同。

中華雙扇蕨(左)和全緣燕尾蕨(右,圖片來自網絡)

(1)葉子形如兩把扇子的雙扇蕨屬(Dipteris)。該屬生於較為乾旱的林下或林緣,葉子硬革質或近革質,葉片先深裂而形成扇狀的兩半,每一裂又有多個二歧分叉(這樣的扇子貌似會漏風)。該屬在中國記錄有三種,分別為雙扇蕨(Dipteris conjugata)、中華雙扇蕨(Dipteris chinensis)和喜馬拉雅雙扇蕨(Dipteris wallichii)(最後一種沒有見過實體,只看到過其照片)。區別這三個種還是比較容易的。首先從分布上來看,雙扇蕨分布在雲南、海南和臺灣,中華雙扇蕨分布在雲南、廣西和貴州,喜馬拉雅雙扇蕨分布在西藏(墨脫),只要不是在雲南看到了雙扇蕨,基本上就能知道是哪個;但有人還是會去雲南或者看到雲南的標本,或者根本不知道分布來源的照片等等,這個時候就需要看它們的特徵了。

       ①葉緣無鋸齒,裂片長(裂深)而漸尖,這是喜馬拉雅雙扇蕨的特徵;

喜馬拉也雙扇蕨(圖片來自於網絡)

       ②葉緣有鋸齒,裂片僅達葉的1/2,株高不足1米(90釐米左右),這是

          中華雙扇蕨的特徵;

中華雙扇蕨

       ③葉緣有鋸齒,裂片達葉的4/5,株高可達2米,這是雙扇蕨。

雙扇蕨(圖片來自於網絡)

       也就是說,雙扇蕨要比中華雙扇蕨高大很多(侏儒和巨人的感覺)。

      (2)單葉開叉形如燕尾的燕尾蕨屬。該屬在中國植物志中僅記錄了燕尾蕨(Cheiropleuria bicuspis)一種,有學者認為應該分為兩種,因為有的葉子二叉,有的葉子是單葉,分子生物學也證明兩者確實有區別,在Flora of China(FOC)中將兩者分開為兩個種,即增加了全緣燕尾蕨(C. integrifolia )。那麼二者的區別看似一目了然了,實則沒那麼簡單,因為燕尾蕨也常有不為二叉狀的葉子,全緣燕尾蕨偶有帶有淺裂的葉子(是不是有點暈了,又開始傻傻分不清了),這個時候又要到看氣質的時候了,燕尾蕨的主脈在葉基部6-8根,比全緣燕尾蕨的3-4根要多;此外,全緣燕尾蕨的尾部要更尖(角度更小,30度左右),燕尾蕨的尾部較鈍(角度大,70度左右)(豁然開朗還是要崩潰了),還是上圖吧。

燕尾蕨(葉基部主脈6根。圖片來自網絡)

全緣燕尾蕨(葉基部主脈4根。圖片來自網絡)

識蕨路漫漫,唯有心意專。

蕨美有氣質,自然勝坦然。

相關焦點

  • 常見蕨類植物類群的印象(三)——碗蕨科
    應該是有關係的吧,當我們看到碗蕨屬如碗狀的孢子囊群,孢子囊宛如一粒粒的米裝在其中,或許這就是該科名字的來源(個人猜測,佩服分類學家的想像力)。先來看看碗蕨科各成員的形態。碗蕨科各屬的代表植物。該科的特徵為:通體沒有鱗片存在(慄蕨屬Histiopteris 除外),而是布滿了單列細胞的毛,有些類群的毛頂端還有腺體(膨大為球狀,裡面有黏液);此外,該科成員為橫走的根狀莖,上面有棕色毛;孢子囊群除了有碗形之外,還有杯形或腎形,也或者是沒有囊群蓋(是不是又開始凌亂了)。       接下來就把每一個屬的主要識別特徵來扒一扒,看看怎樣認識它們。
  • 蕨類植物PPG I分類系統和中國蕨類植物分類
    摘要:本文介紹了廣義蕨類植物PPG I分類系統並與《中國植物志》英文版(Flora of China, FOC)(蕨類)進行了比較。根據PPG I,我國有蕨類植物共39科165屬。對PPG I增加的類群新擬了中文名。  應JSE編輯部主任梁燕女士之邀,很榮幸有這個機會跟國內的同行交流。
  • 黑木蕨:草缸中最常見的蕨類植物
    黑木蕨,學名「Bolbotis heudelotii」,一種在草缸造景中比較常見的熱帶蕨類植物,水上草和水中草兩種形態都有出色的觀賞價值,水上草一般用於水陸缸造景,不過需要高溫高溼的環境才容易育成。黑木蕨在水下生長時葉長一般在20到30公分之間,喜歡偏酸性的水質環境,當處於偏鹼性的硬水中時葉片上會出現黑色斑點,甚至完全變黑。黑木蕨的栽種方法類似於水榕,如果栽在泥沙中極易爛根,直接綁在沉木或巖石上即可,綠色的葉片有一種非常美麗的通透感,生長周期緩慢,但是成景後的黑木蕨葉片隨著水流波動會營造出陰影的感覺,為造景增添幾分引人目光的神秘氛圍。
  • 【園林植物】蕨類植物:金釵鳳尾蕨
    上一期小編給大家推薦了盆栽蕨類植物金毛狗,不知道大家是否還喜歡?這一期小編繼續給大家推薦一種常見的蕨類植物——金釵鳳尾蕨。
  • 國家Ⅱ級保護瀕危珍稀蕨類植物:對開蕨
    國家Ⅱ級保護瀕危珍稀蕨類植物:對開蕨文:花木君#科學了不起#在1999國家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名單中,有一種稀有的蕨類植物,並非生在蕨類眾多熱帶亞熱帶的南方地區,而是生活在北溫帶的吉林地區,這就是對開蕨。
  • 海南蕨類植物大揭秘!
    《海南島蕨類植物的分類、區系地理與保育》中統計有439種及種下分類群;2013嚴嶽鴻等在《中國蕨類植物多樣性與地理分布》一書中記錄有450種及種下分類群;同年出版的《 Flora of china》(FOC)也記載了451種及種下分類群;2012年,邢福武等主編的《海南植物物種多樣性編目》書中記載了539種及種下分類群;2015年,楊小波等出版的《海南蕨類植物圖志》記載了516種及種下分類群。
  • 科學繪畫||來自泥盆紀時期的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照片(引自網絡)蕨類植物是擁有維管束的孢子植物,其擁有一個世代交替的生命周期,由雙套的孢子體和單套的配子體的兩者進行循環。配子體是一個游離的器官。松葉蕨形態與生長結構科學繪畫解析圖蕨類植物基本都是生長在比較陰暗潮溼的林地角落裡,但有的蕨類植物也可以有更多的生長棲息棲地,有的可以生長在高海拔的山區,有的生長在乾燥的沙漠和巖地有的生長在水裡或者原野等地區
  • 2020年蕨類植物年度記錄
    2020年蕨類年度總結,各種各樣的蕨類供大家一起欣賞一起學習高等植物是陸地植物的進化類群,包括
  • 你知道嗎,這類植物竟蘊藏著宇宙的神秘秩序
    ——《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圖片來源:pinterestTA們是最早登上陸地的植物類群,TA們是生命的進化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TA們的每一個葉片中都蘊藏著宇宙的神秘秩序。。。TA們是誰?至此,蕨類植物的神奇魅力也逐漸展現開來。+ 古 老 的 蕨 類 +
  • 蕨類圖譜|奧託手繪植物圖譜中的蕨類植物之美
    蕨類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較原始的一大類群,也是最早的陸生植物。
  •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蕨類植物:中國蕨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蕨類植物|中國蕨花木君關於蕨類植物,我們前面介紹了很多種類,其中有高大如樹的桫欏和鐵樹,有幼小的翠雲草石松,有葉片優美的鐵線蕨,有形態奇特的鹿角蕨等等,今天我們給花友介紹一種以我國國家命名的珍稀蕨類植物,那就是——中國蕨。
  • 珍稀蕨類植物光葉蕨的保護和現狀
    國家Ⅰ級瀕危珍稀蕨類植物:光葉蕨花木君在1999年8月4日國務院批准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中,蕨類植物中有4種(屬)被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分別為光葉蕨、玉龍蕨和水韭屬全屬,而在1984年作為8種Ⅰ級(瀕危)珍稀物種之一的蕨類植物中的桫欏,退居成
  • 浙江溫州常見蕨類篇 中
    erythrosora 京鶴鱗毛蕨  Dryopteris kinkiensis  鱗毛蕨屬作為蕨類中分類難度最高的屬之一下面以幾個常見種,平鱗亞屬的粗莖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和泡鱗亞屬的紅蓋鱗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黑足鱗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為例,更好地展示上述區別。
  • 常見植物知識普及——金星蕨
    金星蕨,拉丁學名是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又名腺毛金星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密腺副金星蕨,屬於蕨類植物門、真蕨亞門、薄囊蕨綱、水龍骨目、金星蕨科、金星蕨屬的一種植物。金星蕨,植株高35-50釐米。
  • 蕨類植物|松葉蕨是不是瀕危物種?如何栽培養護?
    蕨類植物|松葉蕨是不是瀕危物種?如何栽培養護?文:花木君蕨類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為廣泛的高等植物,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尤其是熱帶和亞熱帶最為豐富。蕨類植物在志留紀晚期(4.2億年前)開始出現,在古生代泥盆紀(距今4-3.6億年前)、石炭紀(距今約3.55億年至2.95億年)繁盛。
  • 常見的觀賞蕨類植物,無論是作為綠植,還是搭配盆景,顏值都超高
    1、狼尾蕨狼尾蕨又名龍爪蕨、兔腳蕨屬於水龍骨目骨碎補科蕨類植物,骨碎補科骨碎補屬植物。根莖裸露在外,肉質,長約6-12釐米,表面貼伏著褐色鱗片與毛,如同兔腳,花農因此稱它為兔腳蕨或狼尾蕨。3、鳥巢蕨鳥巢蕨又名山蘇花,為鐵角蕨科巢蕨屬下的一個種,屬多年生陰生草本觀葉植物。植株高80-100釐米,根狀莖直立,粗短,木質,粗約2釐米,深棕色,先端密被鱗片;鱗片闊披針形,長約1釐米,先端漸尖,全緣,薄膜質,深棕色,稍有光澤。
  • 壹木讀書會 |怎樣給蕨類植物拍攝辨識度高的照片
    首先就是這一張宣傳照片吧,這上面總共有六個物種,上面的三種是鳳尾蕨屬的植物,下面的三種是屬於三個不同的科,我們先看上面的三種吧,三種鳳尾蕨啊,如果我們只看這三張照片的話,我們是沒有辦法能區分出這三種到底是什麼物種的,我們只知道他是一個鳳尾蕨屬的植物,那這個時候我們只提供這樣的照片的話,那麼幫我們鑑定的人也是只能給我說鳳尾蕨屬的植物,然後呢大概是哪些附近,比如說傅氏鳳尾蕨附近的,然後去查一查
  • 室內常見盆栽觀葉蕨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
    但是很多人對於觀葉植物的習性不太了解,不知道怎麼養好這些植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小編選出幾十種觀葉植物,從形態特徵、適生環境、栽培技術、繁殖方法、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內容豐富,簡明易懂,一定能夠滿足廣大花卉愛好者的需要。今天呢,給大家介紹的植物種類是鳳尾蕨。鳳尾蕨( Pteris multifida)別名袋帶蕨。屬鳳尾蕨科,鳳尾蕨屬。
  • 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又上新了!這次是一種稀少的蕨類,長這樣→
    2011年一個周末,蕨類植物愛好者蔡俊通過論壇聯繫到植物攝影愛好者王曉雲,相約前往羊臺山(現名陽臺山)觀察一種名為「福建觀音座蓮蕨」高大蕨類。看完觀音座蓮蕨後,二人又前往一處生滿桫欏(一種高大的蕨類植物)的溪谷,無意間,在一塊陰溼的石壁上發現了一種形態特別的蕨類植物。
  • 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又上新了!這次是一種稀少的蕨類,長這樣
    2011年一個周末,蕨類植物愛好者蔡俊通過論壇聯繫到植物攝影愛好者王曉雲,相約前往羊臺山(現名陽臺山)觀察一種名為「福建觀音座蓮蕨」高大蕨類。看完觀音座蓮蕨後,二人又前往一處生滿桫欏(一種高大的蕨類植物)的溪谷,無意間,在一塊陰溼的石壁上發現了一種形態特別的蕨類植物。當時二人並不知道是新物種,只以為是某種已知的假脈蕨屬植物,便拍攝了照片以方便查明具體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