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繪畫||來自泥盆紀時期的蕨類植物

2021-03-01 科學繪畫與博物精品繪

蕨類植物是泥盆紀時期的諸多低地生長木生植物的總稱。

蕨類植物照片(引自網絡)

蕨類植物是擁有維管束的孢子植物,其擁有一個世代交替的生命周期,由雙套的孢子體和單套的配子體的兩者進行循環。配子體是一個游離的器官。


歐亞水龍骨形態與生長結構科學繪畫解析圖

蕨類植物典型的生命周期是:孢子體(雙套)經過由減數分裂而產生的單套孢子;孢子經過由細胞分裂而形成配子體;配子體會經過由有絲分裂產生生殖細胞;可以移動、具鞭毛的精子會讓黏在原葉體上的卵子達到受精;受精後的卵子形成了一個雙套的受精卵,並經由有絲分裂成長成孢子體 。

松葉蕨形態與生長結構科學繪畫解析圖

蕨類植物基本都是生長在比較陰暗潮溼的林地角落裡,但有的蕨類植物也可以有更多的生長棲息棲地,有的可以生長在高海拔的山區,有的生長在乾燥的沙漠和巖地有的生長在水裡或者原野等地區。

卷柏屬形態與生長結構科學繪畫解析圖

蕨類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較原始的一大類群,也是最早的陸生植物。這種植物是生長在山野的草本,有著頑強而旺盛的生命力,遍布於全世界溫帶和熱帶。一般認為蕨類植物是大多生長在特定的邊緣地帶,通常是在環境限制了種子植物興盛的地方。

石松屬各種的形態結構識別科學會畫圖

蕨類植物的植物體本身已經有了真正的根、莖、葉和維管組織的分化。其木質部只有管胞、韌皮部(只有篩管或篩胞),沒有伴胞,不開花、不產生種子,主要靠孢子進行繁殖,與苔蘚一樣仍屬孢子植物。但在其生活史中有明顯的世代交替現象,孢子體世代佔優勢。

蕨類植物門的科學繪畫解析認知圖(引自網絡)

有很多的蕨類植物和菌類有著非常好的關連性。許多蕨類植物只生長在特定的酸鹼值下,如海金沙只生長在潮溼且強酸性的土地上,但球莖冷蕨則只生長在石灰巖石上。

海金沙科學繪畫圖(引自E-flora)

1940年,秦仁昌教授將水龍骨科分為33科249個屬,並提出了5條進化幹,即雙扇蕨類、桫欏類、蚌殼蕨類和兩個絕滅祖先類,表示出各幹上科的關係。

圓葉鐵線蕨科學繪畫圖(引自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繪畫蕨類植物,需要根據不同屬的特徵來進行整體或者局部的繪畫。體型較小屬和種,必須要把整體植株和局部生長特徵、生殖結構等,進行完整的繪畫。體型較大的屬和種,則要根據具體要求來進行選擇行的繪畫。

亮葉耳蕨(引自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在蕨類植物的繪畫內容中,除了具有重要的外部形態特徵需要進行繪畫之外,葉片背面的孢子囊生長形態和孢子囊的形態都必須要進行繪畫,但這些內容需要藉助顯微鏡來完成。

歐洲蕨

單葉扇蕨(引自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瓦鱗耳蕨(引自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擬鱗毛蕨(引自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二回原始觀音坐蓮(引自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要想領略蕨類植物的美麗,就請大家靜下心來,用心去大自然中發現、觀察和記錄它們,相信我,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  ——  THE   END  ——  *~~


路漫漫其修遠

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關焦點

  • 貴州出現遠古生物群,蘊藏超80個物種,或揭開泥盆紀時期的秘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確定生物群的存在後,考古人員對該區域進行歷史鑑定,最終確定該生物礁化石群裡的生物都出現在泥盆紀時期。泥盆紀是地球歷史上最著名的時期之一,根據考古研究這個時期的魚類走向了發展的繁榮。無論是海洋裡的魚類還是內陸水域裡的魚類,它們在種群數量、種類上都發展到了巔峰,因此這個時期也被認為是「魚類時代」。
  • 遠古圖鑑之蕨類植物
    一直都再說動物,這次就來說說植物。我們現在的森林樹木這些都是新生代以後繁盛起來的,那麼在新生代以前甚至是更久遠的時代當時地球上的植物是什麼樣子呢,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蕨類
  • 《野生綠色蕨類植物》聖手書生-協助拍攝
    蕨類(Fern)是泥盆紀時期的低地生長木生植物的總稱。它們需要水分作為再生循環的一部分,且從此開始衍生出各種不同的種類,在今日仍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植物。蕨類植物有著一個世代交替的生命周期,由雙套的孢子體和單套的配子體兩者循環。配子體是一游離的器官。
  • 葉子長得像羊的牙齒的植物——蕨類
    在地球自然歷史發展過程中,這些「羊齒植物」實際上是最早的高等植物,它們在志留紀晚期已經開始在陸地上出現。 這些最早的陸生蕨類被稱為頂囊蕨或光蕨。此後,蕨類植物分化為兩支,其中一支經志留紀向泥盆紀過渡時期的工蕨發展到後來的石松類;另一支經泥盆紀早期的裸蕨發展出後來的節蕨(也叫木賊或楔葉)和真蕨。
  • 古生代、泥盆紀
    古生代共有6個紀,泥盆紀是其中的第四個紀。泥盆(Devonshire)為英國得文郡名,因地質學家研究了該地的地層而得名,約開始於4.05億年前,結束於3.5億年前。泥盆紀的無脊椎動物,除珊瑚、腕足類和原始菊石外,昆蟲開始出現,其他各門動物也有發展。脊椎動物中的魚類(甲冑魚、總鰭魚)大量出現。泥盆紀晚期,出現了原始兩棲動物堅頭類,原始陸生植物蕨類和裸子植物開始出現。
  • 低調的植物——蕨類
    在自然界中,有的植物擁有挺拔高大的樹幹,有的植物能開出絢麗多彩的花朵,有的植物世間難尋、貴若珍寶,但也存在著一些生長在山野之間的低調植物,比如蕨類。;蕨類說到蕨類植物,它曾經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可以說,蕨類植物是歷史最為悠久的陸生植物,靠孢子繁衍後代。
  • 大白鯊如果活在泥盆紀為什麼要時時為保命擔憂?
    泥盆紀的生物種群特點 泥盆紀可另分為三個時期-早泥盆世時期、中泥盆世時期、以及晚泥盆世時期。 早泥盆紀約開始於4.05億年前,晚泥盆結束於3.5億年前,整個泥盆紀持續約5000萬年。泥盆紀對應的地層相應地分為下、中、上3個分層。
  • 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是高等植物中較早登陸上陸地的一個類群,現代蕨類是由古代蕨類進化來的,通常生長在森林下層陰暗潮溼的環境中。蕨類植物很特別。它們大多數為草本,有根、莖、葉,但不會開花,也不會結出果實和種子。路邊、樹上、石頭縫裡、江河或農田的水面上,都可以找到蕨類植物的蹤跡。蕨類植物到處有,長相也大不相同哦。
  • 網友調侃「潮」科學:有一種蕨類植物叫「Gaga」
    網友調侃「潮」科學:有一種蕨類植物叫「Gaga」 原來,「為了紀念Lady Gaga不遺餘力地捍衛平等和個人表達自由」,一個蕨類植物新屬近日被杜克大學定名為Gaga,神奇的是,這種植物的配子體像極了Gaga的某件演出服。之後,果殼網網友搜羅了那些以明星命名新物種的動植物,網絡世界一時充滿歡樂。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了南京研究植物分類的專家,了解到,植物的學名為拉丁文,要遵守國際植物命名規則;而英文單詞的叫法則不受任何約束。
  • 國家Ⅱ級瀕危珍稀蕨類植物:蘇鐵蕨
    國家Ⅱ級瀕危珍稀蕨類植物:蘇鐵蕨文:花木君世界蕨類植物品種繁多,大多為草本植物,木本蕨類比較少見,諸如有「蕨類植物之王」活化石之稱的桫欏,是目前已經發現的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然而有一種蕨類,介於草本和木本之間,這就是我國特有的單種屬珍稀物種——蘇鐵蕨。蘇鐵蕨(學名:Brainea insignis (Hook.) J. Sm),是烏毛蕨科、蘇鐵蕨屬大型土生草本植物。
  • 生物大探索——泥盆紀
    (圖文/垚哥說動物)泥盆紀是古生代第四紀,距今約4億~3.5億年,時間跨度5000萬年。泥盆紀時期,地殼板塊活動頻繁,高山峽谷開始形成,早期裸子和蕨類植物大規模佔領了陸地,帶來一片生機盎然之勢。同時,經歷了志留紀的短暫復興,海洋生物在泥盆紀時代正式繁盛,節肢類、無頜類動物逐漸淡出歷史,但腕足類、菊石類和魚類的發展迎來了黃金期。特別是魚類,它們成功繁衍出各種類型,一類以魚的形態繼續發展,進化出龐大的軀體,成為海洋霸主。另一類開始長出四肢,進化為兩棲類,並向陸地進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脊椎動物先祖。
  •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植物根進化的分子源頭
    化石證據顯示,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共同祖先在泥盆紀中期出現了根起源事件。但是我們對這次根起源過程中的分子進化歷程知之甚少,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是生長素信號通路在根進化中如何被招募並主導根器官的發生。2020年5月,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徐麟研究組在進化生物學權威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發表了題為「Molecular evolution of auxin-mediated root initiation in plants」的研究論文,以Evo-Devo
  • 研究發現萊氏蕨在全球泥盆紀不同地質時期和古氣候帶的時空分布模式
    雲南盤溪中-晚泥盆世地層中所產出的Leclerciqa(萊氏蕨)石松類和竹節石化石萊氏蕨在泥盆紀不同時期的時空分布模式(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泥盆紀是植物登上陸地的早期階段,全球不同古陸均已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植物群,植物地理分區的現象也已經顯現。
  • 在我們身邊經常會看到的蕨類植物
    事實上,早在3.5億年前,在石炭紀恐龍時代的潮溼森林裡,蕨類植物和它們的近親屬就生長得很繁茂。那個時期的穩定氣候促進了蕨類植物的生長。平坦的沼澤地和廣闊的內海使這些早期陸生植物得以繁榮生長。這些蕨類植物形成的森林佔據了地球表面的很大一部分,包括現在的極地冰川地帶。石炭紀過後,氣候變涼,導致蕨類植物進化到今天的模樣,它們適應了發生一系列變化的自然環境。
  • 三農:如何在室內種植蕨類植物
    導語:蕨類植物相對容易生長, 然而,氣流,乾燥空氣和極端溫度都無濟於事。蕨類植物受到幹擾和極端溫度等環境的保護,可以全年為您提供鬱鬱蔥蔥的綠葉,讓您的室內花園美化得比您想像的更多。讓我們更多地了解如何在室內種植蕨類植物。在室內種植蕨類植物的技巧——蕨類植物是高等植物的一大類群。
  • 湖南江華發現植物活化石「蕨類植物之王」桫欏
    楊丁香攝中新網長沙11月3日電(楊丁香 王偉)近日,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蔚竹口鄉黃南口村村民在自家後面的山坡上,發現約10來棵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稀有植物——桫欏樹。他介紹,桫欏為白堊紀時期遺留下來的珍貴樹種,是現今僅存的木本蕨類植物。桫欏科桫欏屬植物,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主要生於林下或溪邊蔭地,產於我國的西藏、貴州赤水及南方各地,在世界上其他地區也偶有分布,被譽為「蕨類植物之王」,極其珍貴。在中國早期公布的保護植物名錄中,將桫欏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珍貴植物(桫欏科其餘種類均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 園藝種植:如何照顧蕨類鐵線蕨植物
    蕨屬類有200多種植物。在自然界中,這種優雅的低蕨類植物可以在石灰巖,巖石的裂縫中找到,靠近地球的亞熱帶地區的水體。在自然條件下,鐵線蕨存在於北美洲,南部非洲,亞洲山區,歐洲,印度和中國的亞熱帶地區。鐵線蕨是最美麗的室內蕨類植物之一。
  • 研究人員發現植物根進化的分子源頭
    根是植物登陸後進化的器官,它的出現是植物適應陸地環境的重要一步。化石證據顯示,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共同祖先在泥盆紀中期出現了根起源事件。但現有研究對這次根起源過程中的分子進化歷程知之甚少,其中的關鍵問題是生長素信號通路在根進化中如何被招募並主導根器官的發生。
  • 蕨類植物|松葉蕨是不是瀕危物種?如何栽培養護?
    蕨類植物|松葉蕨是不是瀕危物種?如何栽培養護?文:花木君蕨類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為廣泛的高等植物,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尤其是熱帶和亞熱帶最為豐富。蕨類植物在志留紀晚期(4.2億年前)開始出現,在古生代泥盆紀(距今4-3.6億年前)、石炭紀(距今約3.55億年至2.95億年)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