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類植物是泥盆紀時期的諸多低地生長木生植物的總稱。
蕨類植物照片(引自網絡)
蕨類植物是擁有維管束的孢子植物,其擁有一個世代交替的生命周期,由雙套的孢子體和單套的配子體的兩者進行循環。配子體是一個游離的器官。
歐亞水龍骨形態與生長結構科學繪畫解析圖
蕨類植物典型的生命周期是:孢子體(雙套)經過由減數分裂而產生的單套孢子;孢子經過由細胞分裂而形成配子體;配子體會經過由有絲分裂產生生殖細胞;可以移動、具鞭毛的精子會讓黏在原葉體上的卵子達到受精;受精後的卵子形成了一個雙套的受精卵,並經由有絲分裂成長成孢子體 。
松葉蕨形態與生長結構科學繪畫解析圖
蕨類植物基本都是生長在比較陰暗潮溼的林地角落裡,但有的蕨類植物也可以有更多的生長棲息棲地,有的可以生長在高海拔的山區,有的生長在乾燥的沙漠和巖地有的生長在水裡或者原野等地區。
卷柏屬形態與生長結構科學繪畫解析圖
蕨類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較原始的一大類群,也是最早的陸生植物。這種植物是生長在山野的草本,有著頑強而旺盛的生命力,遍布於全世界溫帶和熱帶。一般認為蕨類植物是大多生長在特定的邊緣地帶,通常是在環境限制了種子植物興盛的地方。
石松屬各種的形態結構識別科學會畫圖
蕨類植物的植物體本身已經有了真正的根、莖、葉和維管組織的分化。其木質部只有管胞、韌皮部(只有篩管或篩胞),沒有伴胞,不開花、不產生種子,主要靠孢子進行繁殖,與苔蘚一樣仍屬孢子植物。但在其生活史中有明顯的世代交替現象,孢子體世代佔優勢。
蕨類植物門的科學繪畫解析認知圖(引自網絡)
有很多的蕨類植物和菌類有著非常好的關連性。許多蕨類植物只生長在特定的酸鹼值下,如海金沙只生長在潮溼且強酸性的土地上,但球莖冷蕨則只生長在石灰巖石上。
海金沙科學繪畫圖(引自E-flora)
1940年,秦仁昌教授將水龍骨科分為33科249個屬,並提出了5條進化幹,即雙扇蕨類、桫欏類、蚌殼蕨類和兩個絕滅祖先類,表示出各幹上科的關係。
圓葉鐵線蕨科學繪畫圖(引自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繪畫蕨類植物,需要根據不同屬的特徵來進行整體或者局部的繪畫。體型較小屬和種,必須要把整體植株和局部生長特徵、生殖結構等,進行完整的繪畫。體型較大的屬和種,則要根據具體要求來進行選擇行的繪畫。
亮葉耳蕨(引自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在蕨類植物的繪畫內容中,除了具有重要的外部形態特徵需要進行繪畫之外,葉片背面的孢子囊生長形態和孢子囊的形態都必須要進行繪畫,但這些內容需要藉助顯微鏡來完成。
歐洲蕨
單葉扇蕨(引自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瓦鱗耳蕨(引自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擬鱗毛蕨(引自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二回原始觀音坐蓮(引自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要想領略蕨類植物的美麗,就請大家靜下心來,用心去大自然中發現、觀察和記錄它們,相信我,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 —— THE END —— *~~
路漫漫其修遠
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