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代、泥盆紀

2020-12-01 搜狐網

  古生代是地質年代的第三個代,約開始於6億年前,結束於2.3億年前。古生代共有6個紀,泥盆紀是其中的第四個紀。泥盆(Devonshire)為英國得文郡名,因地質學家研究了該地的地層而得名,約開始於4.05億年前,結束於3.5億年前。

泥盆紀的無脊椎動物,除珊瑚、腕足類和原始菊石外,昆蟲開始出現,其他各門動物也有發展。脊椎動物中的魚類(甲冑魚、總鰭魚)大量出現。泥盆紀晚期,出現了原始兩棲動物堅頭類,原始陸生植物蕨類和裸子植物開始出現。本報綜合

相關焦點

  • 古生代大殺器「鄧氏魚」:泥盆紀之王
    鄧氏魚:泥盆紀之王在恐龍之前,地球上曾經出現過許多超級掠食者,其中很多都來自於海洋。在幾億年前的海洋中,生活著一種青面獠牙的巨型食肉魚類,它就是鄧氏魚。作為最著名的古生代大殺器,鄧氏魚以其粗壯的身體和兇悍的外形成為當之無愧的泥盆紀之王。
  • 古生代 | 進化的歷史012
    古生代泥盆紀摘要:本文主要講述了古生代的物種進化歷史。古生代科學家認為寒武紀之前的生物已經進化出了集中的神經網絡。泥盆紀泥盆紀(距今4.17億~3.54億年)是脊椎動物飛越發展的時期,魚類相當繁盛,各種類別的魚都有出現,故泥盆紀被稱為「魚類的時代」。兩棲類、爬行類的祖先四足類(四足脊椎動物)出現,生命在陸地、海洋得到空前的發展。
  • 古生代和中生代時期有哪些存在時間相對很短的動物?
    古生代和中生代是兩個大的地質年代,而且時間跨度很大,單就古生代就跨越了2.91億年,其中共經歷了6個紀,不同的紀由不同的生物構成,因此,這個問題很麻煩。下面,我們就要從這幾億年中找出存在時間相對短的動物來。
  • 生物大探索——泥盆紀
    (圖文/垚哥說動物)泥盆紀是古生代第四紀,距今約4億~3.5億年,時間跨度5000萬年。泥盆紀時期,地殼板塊活動頻繁,高山峽谷開始形成,早期裸子和蕨類植物大規模佔領了陸地,帶來一片生機盎然之勢。同時,經歷了志留紀的短暫復興,海洋生物在泥盆紀時代正式繁盛,節肢類、無頜類動物逐漸淡出歷史,但腕足類、菊石類和魚類的發展迎來了黃金期。特別是魚類,它們成功繁衍出各種類型,一類以魚的形態繼續發展,進化出龐大的軀體,成為海洋霸主。另一類開始長出四肢,進化為兩棲類,並向陸地進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脊椎動物先祖。
  • 鄧氏魚:青面鋼牙的泥盆紀之王
    作為最著名的古生代大殺器,鄧氏魚以其粗壯的身體和兇悍的外形成為當之無愧的「泥盆紀之王」。作為最著名的古生代大殺器,鄧氏魚以其粗壯的身體和兇悍的外形成為當之無愧的「泥盆紀之王」。 恐怖的魚 19世紀中葉以後,憑藉著大量的化石,美國的古生物學開始發展起來。在田納西州和懷俄明州,人們發現了許多奇怪的化石。
  • 「左子聊史前」之第五期 ——泥盆紀
    上次說到,隨著志留紀的結束,「早古生代」也退出歷史舞臺了,「晚古生代」的泥盆紀上場了。
  • 專家在貴州凱裡找到古生代六個紀古生物化石
    新華網貴陽9月13日電(記者 周芙蓉)有關專家通過在貴州黔東南的凱裡市野外實地考察,找到完整的古生代六個古地質海相地層。  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巫宜山的帶領下,幾年來有關人員經過160多次野外實地考察探明了凱裡市範圍內的古生代地層和古生物資源,共採集到了2萬餘件古生物化石標本。
  • 大白鯊如果活在泥盆紀為什麼要時時為保命擔憂?
    泥盆紀 英文:(Devonian Period),符號是D,是地質時代古生代中的第四個紀,開始於同位素年齡416±2.8Ma,結束於359.2±2.5Ma。 泥盆紀的生物種群特點 泥盆紀可另分為三個時期-早泥盆世時期、中泥盆世時期、以及晚泥盆世時期。 早泥盆紀約開始於4.05億年前,晚泥盆結束於3.5億年前,整個泥盆紀持續約5000萬年。泥盆紀對應的地層相應地分為下、中、上3個分層。
  • 誰是古生代的「顏值擔當」?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古生代的「顏值擔當」。但是在介紹主角之前,我們還是先回顧幾個知識點,關於一個我們很熟悉的朋友,這個「老朋友」就是三葉蟲。首先,讓我們確認一下:三葉蟲是昆蟲嗎?答案是:No!三葉蟲是一類已經滅絕的早期節肢動物。
  • 盤點上古洪荒巨獸(古生代),地球顯生宙史詩–歷史學習筆記3
    地球進入顯生宙時代以後,生命在一個特殊的時間段產生爆發式增長,這就是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惡劣的氣候下逼迫著生命進行千奇百怪的變化,接下來以時間線的方式介紹古生代各個時期的主要的上古怪獸。(顯生宙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寒武紀-距今約5.42億年前—4.85億年前這是所有怪獸的進化始祖,細菌在這一時期大量進化,變成了數不清種類的節肢動物和軟體動物(無脊椎動物)
  • 四億年前的遠古生物化石,竟還令人類產生畏懼,鄧氏魚統治泥盆紀
    鄧氏魚是在約3.6億至4.3億年前的大型古生物,也就是生活在古生代泥盆紀時期,憑藉著體長約8米、重量可達2噸,咬合力可達5000千克等的優勢,海洋被它統治著,鄧氏魚在當時海洋中是最兇猛的肉食動物,在泥盆紀時代,沒有動物是它的對手!
  • 泥盆紀的一種魚類,能在陸地生存,是否為海陸過渡物種?
    含肺魚最早是生活在泥盆紀時代,那個時候的海洋之中各種海洋生物已經非常豐富,泥盆紀是屬於地球地質時代,顯生宙古生代的第四個世紀,在這一時期晚期出現了兩棲動物,距今應該是在4億年前左右,在這個時期之中海洋生物大量繁殖,陸地上也陸續出現了一些動植物,尤其是昆蟲跟蕨類比較繁盛。
  • 泥盆紀的小「拖孩」
    但即使是這樣美麗的生物中,也曾出現過堪稱泥石流的醜萌傢伙,小編願稱之為泥盆紀的小拖孩,這到底是什麼珊瑚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吧。一起去尋找泥盆紀的小「拖孩」吧時間回溯到泥盆紀中晚期,這時的海洋既是魚類的天下,也是四射珊瑚的溫暖家園,四射珊瑚是珊瑚蟲綱的一個亞綱,它們每個個體的鈣質硬體骨骼,都由輻射狀縱向排列的「隔壁」組成,在生長的初期,先依次長出主隔壁、對隔壁、左右對側隔壁四個「原生隔壁」,之後在此基礎上重複加密生長出以
  • 中國古生代氣候演變(圖)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研究古生代氣候的專著    本書以古氣候演變為主體,綜合論述了與之相關的中國古生代各時期的沉積相和生物相的主要分布規律,論證了生物地理分布及不同等級生物地理區系的演變規律,同時論證了中國各主要塊體在整個古生代地質歷程中的運移和聚散。    本書供研究古氣候學、古生物地理學、古地理學、沉積環境、全球構造重建和現代氣候的學者參考,對於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研究生和大學生亦是一本帶有教科書性質的參考書。
  • 泥盆紀恐怖生物,鄧氏魚無愧是海洋巨無霸
    泥盆紀時期出現了一種恐怖的遠古生物,鄧氏魚。它們是鯊魚獵手,海中巨無霸,站在食物鏈頂端的霸主。鄧氏魚鄧氏魚出現在泥盆紀時期,距今大約3.7億年左右的深海中,是一種非常巨大的魚類。所以今天我們能經常在泥盆紀巖石中發現圓球狀的化石。曇花一現,迅速消亡鄧氏魚是一種節甲魚,屬於盾皮魚中非常進步的一個族群。儘管鄧氏魚「孔武有力」,但大部分節甲魚類體型較小,它們通常為食腐動物。目前已知的節甲魚大概有200多種,正是這些魚類的出現,它們統治了泥盆紀。然而,鯊魚的出現,盾皮魚迅速消亡,大約在3.55億年前,盾皮魚完全滅絕。
  • 板足鱟,古生代海洋的頂級掠食者,在一次次打擊中總能涅槃重生!
    在科學家的追源溯本下,蜘蛛的祖先在地球的遠古時期也曾一度稱霸,風光無幾——古生代一霸板足鱟類(俗稱海蠍子)。不過板足鱟的稱霸之路卻是命運多舛,不過它們最後還是找到了在地球生存的方式。板足鱟,是4.2億年前出現的一種已絕滅的節肢動物(螯肢動物的先驅),也是是現代蜘蛛、龍蝦、蜱的祖先。
  • Science Advances:紫外線(UV-B)輻射引發泥盆紀-石炭紀界線陸地...
    Science Advances:紫外線(UV-B)輻射引發泥盆紀-石炭紀界線陸地生物滅絕泥盆紀末期高溫氣候損害臭氧層使地表接受紫外線輻射大幅增強,破壞植物DNA,造成孢子畸形,陸地森林生態系統徹底崩潰。現今全球變暖對臭氧層的影響需要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