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代和中生代時期有哪些存在時間相對很短的動物?

2020-12-05 科學獵奇

古生代和中生代是兩個大的地質年代,而且時間跨度很大,單就古生代就跨越了2.91億年,其中共經歷了6個紀,不同的紀由不同的生物構成,因此,這個問題很麻煩。下面,我們就要從這幾億年中找出存在時間相對短的動物來。

(古生代的部分海洋生物)

古生代

古生代是一個遠古的地質年代,它約從5.42億年前開始,一直持續到2.51億年前結束,共歷經了2.91億年。古生代一共分為六個紀,從寒武紀開始依次為: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

下面我們分別來看一下這六個紀中存活時間相對較短的動物。

01 寒武紀

寒武紀是顯生宙的開始,它的起始時間為5.42億年前-4.8億年前,一共持續了約6200萬年的時間。寒武紀是之後5個紀生命多樣性的前提,這是因為寒武紀著名的生命大爆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是因為古生物學家從該年代的地質層中發現了大量種類繁多的無脊椎動物,其中以有殼、有骨骼的節肢動物最為繁盛,其中的代表動物就是三葉蟲。

雖然三葉蟲直到二疊紀才滅絕,在地球上存活了約3.2億年,但是三葉蟲綱下有眾多的動物,其中有的存活時間相對較短。在所有已發現的三葉蟲中,存活時間最短的是奇異蟲。

根據已發現的奇異蟲化石看,這種出現在寒武紀早期的三葉蟲在距今約5.18億年前就消失了,而它的出現時間約在5.36億年前,也就是說奇異蟲在寒武紀僅存活了1800萬年左右。

02 奧陶紀

奧陶紀是古生代的第二個紀,它的起始時間為:距今約4.8億年前到4.4億年前,一共持續了約4000萬年。奧陶紀的動物基本是延續了寒武紀的生物種類,不同的是在奧陶紀出現了這個時期獨有的動物,比如筆石、陸生脊椎動物比如淡水無顎魚、原始脊椎動物比如顯褶魚等等。

但是,與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相反的是,奧陶紀的末期發生了一次大範圍的伽馬射線暴,造成了超過60%的生物滅絕。

在奧陶紀出現的新生物大都是在奧陶紀的前中期出現的,而奧陶紀整個持續了4000萬年,所以,在奧陶紀沒有比奇異蟲存活時間更短的動物。

(奧陶紀的典型動物之一直殼鸚鵡螺)

03 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

志留紀是古生代的第三個紀,它的起始時間為4.4億年前到4.1億年前,一共經歷了3000萬年。志留紀的生物還奧陶紀滅絕事件後存活生物的延續,其中以筆石類種類最多,而且無顎類以及節肢動物也開始了全面的發展。

總的來說,這個時期內的動物是上一時期遺留的,而且在遺留的基礎上,這些動物也在不斷的演化。因此,也沒有出現比奇異蟲存活時間少的動物。

泥盆紀是古生代的第四個紀,它的起始時間為4.1億年前到3.6億年前,一共經歷了5000萬年,這個時期由於海西運動,陸地增多,為脊椎動物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而眾多的泥盆紀動物直到泥盆紀末期的大滅絕事件才消失,所以,也沒有出現比奇異蟲存活時間少的動物。

石炭紀又稱巨蟲時代,它的起始時間為3.6億年前到2.95億年前,一共經歷了6500萬年。這個時期以氣候溫暖適宜,大量的蕨類森林覆蓋了陸地,為蟲子的發育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因此,出現了翼展超過1米的蜻蜓、體長超過了3米的節肢動物馬陸等等。

而在這個時期內,也沒有發生動物滅絕事件,因此,也沒有出現比奇異蟲存活時間少的動物。

二疊紀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它的起始時間為2.95億年前到2.5億年前,一共經歷了約4500萬年,這個時期的動物以昆蟲、爬行動物以及軟體動物為主。而且這個時期一直持續到末期才出現了大滅絕事件。因此,二疊紀也沒有出現比奇異蟲存活時間少的動物。

總結,在古生代的6個紀中,大多數動物都活過了一個紀的時間,甚至像三葉蟲綱下的動物貫穿了整個古生代,而在其中以三葉蟲綱下的奇異蟲存活時間最短,僅存活了1800萬年左右。

中生代

中生代簡單來說就是恐龍時代,中生代一共分為三個紀:三疊紀、侏羅紀以及白堊紀。從三疊紀開始,古生代依然存活的動物開始逐漸的滅絕,而齒槽類爬行動物的崛起為恐龍的爆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既然是恐龍時代,我們只需要看以下哪種恐龍存活時間最短就行了。而從已發現的恐龍化石看,恐龍有57科350餘屬800餘種。從三疊紀開始到白堊紀,一直是恐龍的發展期,在此期間並沒有滅絕事件的發生,而中生代唯一的一次大滅絕事件就是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因此,想要找到生存時間最短的恐龍,就要從最晚出現的恐龍入手了。

而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恐龍主要有這幾種:霸王龍、似鴕龍、恐手龍等肉食性恐龍;青島龍、盔龍、三角龍、戟龍、開角龍等植食性恐龍。

在這些恐龍中,有人認為霸王龍是生存時間最短的恐龍,它從6850萬年前出現,到6500萬年前就滅絕了,一共在地球上生存了350萬年。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在以上這些白堊紀晚期出現的恐龍中,屬戟龍(注意不是棘龍)的存活時間最短。

從已發現的戟龍化石看,它最早出現在距今約7650萬年前,但是僅僅過了150萬年後,也就是距今約7500萬年前,它就從地球上消失了。

因此,在中生代存活時間最短的就是戟龍。

總結

從古生代開始到中生代結束,一共歷經了9個紀,時間跨度超過了4.7億年,由於距今年代久遠,因此,我們了解這兩個時期的動物只能是通過動物化石,從已發現的化石看,奇異蟲是古生代存活時間最短的動物,戟龍是中生代存活時間最短的動物。

綜合來看,戟龍是整個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存活時間最短的動物。

相關焦點

  • 地殼演化簡史第4篇:中生代——恐龍的鼎盛期和爬行動物的時代
    中生代:顯生宙第二個地質年代,指介於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間的時代,距今2.5億年-6500萬年前,地質學上分為3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中生代是地球上爬行動物統治地球最鼎盛的時代,其中代表的動物是恐龍,出現於三疊紀,鼎盛於侏羅紀、白堊紀中期,滅絕於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由於當時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種就是恐龍,統治地球時間長達約1.6億年之久,故中生代也被稱為恐龍時代。那麼這一個地球重要的地殼發展史階段,中生代有什麼特點呢?
  • 只知道侏羅紀的你,應該了解一下三疊紀,四足動物進化的特殊時期
    地球歷史的三疊紀(2.51億年到2.02億年前),是四足動物進化的一個特殊時期。在此期間,化石記錄中首次出現了若干脊椎動物類群,如滑體兩棲類、龜、有鱗目、鱷類、恐龍、鳥類和哺乳動物。只有10%的物種在二疊紀末的災難中存活下來,這場災難結束了古生代,開啟了中生代,從而進入了恐龍時代。在二疊紀滅絕期間,超過95%的海洋無脊椎動物消失了。主要受害者是在珊瑚礁和潛水區中靜止不動和行動遲緩的海洋生物,如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葉蟲、廣翅鱟、腕足類、單細胞竹蜓及許多苔蘚蟲類種群。
  • 從來沒有確切資料的地球冥古宙時期,是否存在失落的高級文明
    自然界中的鉛有一部分是地球形成初始時期原始存在的,另外一部分是由具有放射性的鈾元素衰變而來的。鈾元素主要的兩种放射性同位素鈾-235和鈾-238的半衰期分別為7.1X108年和4.51x109年,即鈾-235比鈾-238衰變得更快。所以鈾-235最終的衰變產物鉛-207的增長速度比鈾-238的衰變產物鉛-206快。
  • 誰是古生代的「顏值擔當」?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古生代的「顏值擔當」。但是在介紹主角之前,我們還是先回顧幾個知識點,關於一個我們很熟悉的朋友,這個「老朋友」就是三葉蟲。首先,讓我們確認一下:三葉蟲是昆蟲嗎?答案是:No!三葉蟲是一類已經滅絕的早期節肢動物。
  • 盤點上古洪荒巨獸(古生代),地球顯生宙史詩–歷史學習筆記3
    地球進入顯生宙時代以後,生命在一個特殊的時間段產生爆發式增長,這就是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惡劣的氣候下逼迫著生命進行千奇百怪的變化,接下來以時間線的方式介紹古生代各個時期的主要的上古怪獸。(顯生宙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寒武紀-距今約5.42億年前—4.85億年前這是所有怪獸的進化始祖,細菌在這一時期大量進化,變成了數不清種類的節肢動物和軟體動物(無脊椎動物)
  • 中生代後的新生代分為兩部分:第三紀、第四紀
    地球的歷史按照地質年代被劉分為始生代、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今天的日本列島在距今約6億至2.3億年前的古生代仍臥於海底。至古生代末期,海底開始隆起,在經歷了地球在距今約2.3億年至6500萬年後發生的刷烈的「造山運動」後,當今日本列島的弧狀骨架開始形成。
  • 遠古時期存在哪些兇殘動物,僅有一種曾在中國出現
    南方巨獸龍,其名稱的含義是「巨大的南部爬行動物」,南方巨獸龍生存於1億年前中生代早白堊紀時期,是最大的異特龍超科,南方巨獸龍是最為兇殘的恐龍物種之一,其碩大的嘴巴長著一口鋒利的牙齒,每顆牙有9釐米長。波斯特鱷,波斯特鱷不是鱷魚也不是恐龍,是一種遠古時期存在的初龍類動物,其體型不適於快速奔跑,但它具有比當時大而笨重的植食性動物較長而細的腿,它外形看起來極其兇殘,就像是史前鱷魚和霸王龍何為一體。鐮刀龍,這是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異類恐龍,其祖先為小型腔骨龍類,鐮刀龍體長達到8-11米,與暴龍相同。
  • 古生代 | 進化的歷史012
    奧陶紀前面說的寒武紀時期出現了物種大爆發,與現代動物形態基本相同的動物在那時「集體亮相」,形成了多種門類動物同時存在的繁榮景象。寒武紀之後是奧陶紀,這個地質時期生物都生活海洋中,陸地仍是一片荒涼。海中出現了體形巨大的動物,其體長能達到10米是軟體動物的獵食者。
  • 中生代海洋猛獸:魚龍的外形酷似海豚,滄龍的祖先是蜥蜴
    地球上的早期生命生活在古生代。古生代出現了多次生命大爆發,植物多種多樣,陸地動物和海洋動物也出現了。不過論生命的精彩程度還是要以中生代為最,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中出現了諸多有代表性的動物,恐龍就是其中之一。
  • 中生代生物探索——三疊紀
    (圖文/垚哥說動物)三疊紀,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距今2.5-2億年,時間跨度5000萬年。三疊紀是一個特殊的地質年代,也許它並不為人所熟知,但是一提到恐龍,大家應該就不會陌生了。是的,三疊紀是恐龍的誕生紀,恐龍在此刻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 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篇文章給予解答
    1、太古代 是地質發展史中最古老的時期,該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稱為太古宇。該時期延續時間長達15億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確地質記錄的最初階段。 由於年代久遠,太古代的保存下來的地質紀錄非常破碎、零散。
  • 福建及臺灣海峽中生代至新生代巖漿活動獲揭示
    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大洋巖石圈地震成像學科組博士後張亞運、研究員徐敏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姚華建、劉斌合作,在中國東南部中生代至新生代的巖漿活動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地球系統》。
  • 這幾個時間點你不能不知道
    據科學家分析,我們生活的地球已經有四十六億年的壽命了,在地球最初的四十億年中,地球上只有一些單細胞生物,一直到了離我們相對比較近的5.7億年左右,地球上的生物才開始有了驚人的大發展。而科學家們就是根據生物演化的情形,把離我們比較近的5.7億年的時間,分成了三個地質時代,分別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 面波成像結果揭示福建及臺灣海峽中生代至新生代的巖漿活動
    中科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大洋巖石圈地震成像學科組博士後張亞運、研究員徐敏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姚華建和劉斌合作,在中國東南部中生代至新生代的巖漿活動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上。
  • 塔克拉瑪幹沙漠存在多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有哪些秘密?
    到了中生代,塔克拉瑪幹的氣候,儘管還是以暖溼為主流,但較之古生代,溫度、溼度都有明顯的降低,從熱帶氣候轉向亞熱帶氣候,趨向乾旱已成定局。對塔克拉瑪幹現代天氣和氣候至關影響的是在新生代,特別是新生代中距今兩百多萬年的第二個紀一第四紀。
  • 歷史:二疊紀時期,二疊紀時期的史前生活!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小編又是和大家一起見面了有人說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對著鏡子笑一笑你們都做到了嗎?微笑可以給人帶來好運哦!有這麼可愛的小編每天都為你們帶來不同的文章應該也是非常的開心的。歷史:二疊紀時期,二疊紀時期的史前生活!從字面上看,二疊紀時期是開始和結束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