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生物探索——三疊紀

2020-12-05 垚哥說動物

(圖文/垚哥說動物)

三疊紀,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距今2.5-2億年,時間跨度5000萬年。三疊紀是一個特殊的地質年代,也許它並不為人所熟知,但是一提到恐龍,大家應該就不會陌生了。是的,三疊紀是恐龍的誕生紀,恐龍在此刻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不過除了恐龍之外,三疊紀還生活著其他的動物,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菊石

鸚鵡螺的後代

菊石類動物早在後古生代的泥盆紀就已經出現了,但它們的繁盛卻是在三疊紀。菊石是卷殼鸚鵡螺的後代,因此外貌與鸚鵡螺是極其相似的,不同點在於菊石有明顯的螺紋,向內延伸呈螺旋狀排列。作為新版本的頭足類動物,它有著相對輕盈的殼,可以更加靈活的遊動。菊石的個體差異很大,小的僅幾釐米,但最大的直徑能超過兩米,比磨豆花的石盤還大,極具視覺震撼。菊石是海洋中靈活的捕食者,但是它們可不是主宰,因為有更可怕的生物以它們為食。

魚龍

混魚龍

魚龍類生物在三疊紀早期就出現了,它們是恐龍時代海洋的標誌性動物。魚龍並不是由魚進化而來的,是由爬行動物從陸地重新回到海洋的「逆進化」過程而來。魚龍和海豚非常相似,有著長長的嘴,尖利的牙齒以及肥碩的身軀,它們是兇殘的捕食者,食物包括魚類、菊石類,甚至同類。魚龍和海豚的不同點在於,魚龍有一雙特大的眼睛,像盤子一樣,而海豚是眯眯眼。魚龍的尾鰭是豎立型的,靠左右擺動前進,而海豚尾鰭是平行的,靠上下擺動推進。三疊紀中,小型魚龍如混魚龍,僅有1米長,體重不足百斤,而大型魚龍,如短頭魚龍,身長15米,重達10多噸。魚龍在後期發展中體型越來越大,甚至大到超乎想像,至今飽受爭議的紐西蘭魚龍,就是很好的例子。

腔骨龍

最早的食肉龍

腔骨龍是最早的食肉恐龍,生存於三疊紀晚期。它們有著三角形的長腦袋,牙齒細小尖銳,體型纖細,普遍身長1米,體重20斤。它們應該是由蜥蜴進化而來,是首次以兩腿直立活動的動物。它們成群結隊的出沒,幾乎什麼都吃,捕食爬行類,魚類、兩棲類和昆蟲類生物,甚至可以和古生代的波斯特鱷大戰。在後期發展中,腔骨龍成為了獸腳目恐龍的先祖。

尼亞薩龍

早期素食恐龍

同樣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的恐龍,和腔骨龍類似,體型小巧,兩腿直立,但它們卻是素食主義者。關於這種恐龍的介紹不多,它們身長2-3米,重達百斤,應該是最早的素食恐龍。

原顎龜

原始烏龜

原顎龜是最早的龜,是當今烏龜、鱉等動物的祖先,它們由杯龍類動物進化而來,體型上它們小了很多,背部開始全部覆蓋堅硬的盔甲,和當今的鱷龜非常類似。原顎龜在行動方式上也有所改變,由之前的四腿直立行走變成了匍匐前進。食性上它們依然是素食,但是逐漸的分化出一支肉食性龜類。

翼龍

蓓天翼龍

翼龍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它們出現於三疊紀中晚期,很難明白它們是怎麼進化出翅膀,進而飛向天空的。翼龍由小型蜥蜴進化而來,前期的翼龍還具有明顯的蜥蜴特徵,頭部狹長,嘴裡布滿了利齒。它們一般體型不大,如蓓天翼龍,僅有20釐米長,100克重,就和小鳥一樣。它們逐漸取代了巨型昆蟲,成為了天空的統治者。

板龍

超巨型恐龍

板龍是三疊紀最大的恐龍,也是此階段最大的陸地生物。它們身高3.5米,身長8米,體重高達5噸,足以藐視一切生物。它們是素食者,但並不溫柔,指部皆具利爪,又長又尖,可用於挖掘和攻擊,四肢強健,能雙足和四足行走,尾部肌肉發達,具備橫掃功能,沒有任何生物膽敢挑戰板龍的權威,它們是三疊紀特別的統治者。

相關焦點

  • 中生代,三疊紀,爬行動物的王朝
    三疊紀的命名。距今2.52億至2.01億年前的三疊紀時間上剛好還在二疊紀之後,不過這只是個巧合。因為:「二」疊紀,是因為當時的沉積層分為兩層,而「三」疊紀則有三層。持續了1.9億年的中生代,也就是著名的「恐龍時代」。但在他的第1個紀元三疊紀恐龍還沒有統治全球,而只是在盤古大陸(泛大陸)上眾多新登場的動植物家族之一。最早的恐龍之一。
  • 只知道侏羅紀的你,應該了解一下三疊紀,四足動物進化的特殊時期
    三疊紀出現在二疊紀末地質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後不久,這一前所未有的巨大災難幾乎摧毀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只有10%的物種在二疊紀末的災難中存活下來,這場災難結束了古生代,開啟了中生代,從而進入了恐龍時代。在二疊紀滅絕期間,超過95%的海洋無脊椎動物消失了。
  • 中生代生物探索——白堊紀
    (圖文/垚哥說動物)白堊紀,是中生代最後一紀,也是恐龍時代的終章,距今1.45億~6500萬年,時間跨度約8000萬年。這個漫長的地質年代誕生了無數的恐龍,並出現了恐龍的頂配版,如最大的食草恐龍,重量超過百噸。最大的食肉恐龍,體型超過兩隻大象。最大的翼龍,翅展堪比滑翔機。最大的海洋霸主,體型媲美鯨魚。
  • 三疊紀:恐龍出現之時
    三疊紀晚期的遐想圖(來源:wikipedia)三疊紀距今約2.4億年,位於二疊紀之後,侏羅紀之前。這個持續了約5200萬年的時代,也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三疊紀的開始,是以一次滅絕事件為標誌的。滅絕事件後,地球上的動物可以被分為三類:從二疊紀遺留下來的;短暫出現了繁榮、後來又消失了的;以及新出現的、在之後的中生代位於支配地位的。而這第三種動物,就包括我們的主角——恐龍。要知道,恐龍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在可以被定義為恐龍之前,它們的祖先叫做主龍類。三疊紀開始的那次大滅絕,讓地球上超過90%的生物都死亡了。就這樣,由於競爭對手變少,主龍數量上升,並得以分化成各種類型的動物。
  • 中國科研團隊發現三疊紀昆蟲演化新證據
    據新華社華盛頓電  (記者周舟)一個中國科研團隊日前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發現大約2.37億年前全變態昆蟲和水生昆蟲曾經歷生物多樣性大發展。這一發現有助於三疊紀昆蟲復甦事件研究及油氣資源勘探。
  • 三疊紀古生物群的世界級寶庫在貴州
    距今2-2.5億年的三疊紀,是古代生物群大量消亡、現代生物群開始形成的過渡時期。據介紹,當時貴州大部分地區是被海洋淹沒著的,在貴州中部、西部和南部地區,尤其以中生代的三疊紀地層分布最為引人注目。巖層的沉積物記錄著大量的地質事件和生態信息,其中有最有名的貴州龍、海百合、魚龍等生物化石是三疊紀的重要特徵。這些化石的發現,使貴州成為當今國際地質界公認的三疊紀沉積巖王國和古生物王國。
  • 研究人員揭示三疊紀昆蟲大輻射事件
    二疊紀末生物滅絕事件引發了嚴重的陸地生態系統危機,包括昆蟲數量和多樣性的急劇減少。進入三疊紀,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迅速發展,是現代生態系統起源的第一步,因而被稱作「現代生態系統的黎明」。此時期,在陸地生態系統中,脊椎動物類群異常繁盛,而植物和昆蟲同樣經歷了重要的發展。但由於早、中三疊世昆蟲化石極度稀缺,人們對於三疊紀昆蟲復甦這一重要事件的認識嚴重不足。
  • 三疊紀昆蟲研究獲重大進展 蚊蠅、蝴蝶等「大復甦」時間被提前2000...
    近日,中科院牽頭的團隊證實了如蝴蝶、蚊子、蒼蠅、蛾子等全變態昆蟲和水生昆蟲,在約2.37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晚期經歷了快速輻射和多樣化。將之前報導的時間提前了2000萬年;將國外研究者提出的「中生代湖泊革命」時間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該研究於9月5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
  • 中生代湖泊革命 讓「小不點」昆蟲找到快樂家園
    作為現今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環境之一,湖泊可以說是眾多水生動植物的「快樂家園」。  但是,在2億多年前,地球上的湖泊都是一片死氣沉沉的水體,不用說魚蝦,就連昆蟲和水草都很少。直到一場「中生代湖泊革命」的到來,湖泊才開始逐漸擁有了「生機」。
  • 美國公司將與黔南州共建三疊紀世界地質公園
    記者從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招商局了解到,美國加州九星發展有限公司與黔南州政府日前籤署初步協議,雙方將合作建設「貴州三疊紀大貴州灘世界地質公園主題樂園」。    據地質專家介紹,三疊紀時期是地球生命演化進程中較重要的一個時期,距今約2億年至3億年,當時劇烈的地殼運動致使97%的物種滅絕,是世界上研究中生代初期生物滅絕與復甦的一個熱點領域。    貴州省三疊紀地質遺蹟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最具開發和研究價值。其中,「大貴州灘」集中展示了二疊紀到三疊紀地質變化的過程,被地質學界譽為「研究三疊紀的寶地」。
  • 地殼演化簡史第4篇:中生代——恐龍的鼎盛期和爬行動物的時代
    中生代:顯生宙第二個地質年代,指介於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間的時代,距今2.5億年-6500萬年前,地質學上分為3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中生代是地球上爬行動物統治地球最鼎盛的時代,其中代表的動物是恐龍,出現於三疊紀,鼎盛於侏羅紀、白堊紀中期,滅絕於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由於當時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種就是恐龍,統治地球時間長達約1.6億年之久,故中生代也被稱為恐龍時代。那麼這一個地球重要的地殼發展史階段,中生代有什麼特點呢?
  • 中生代的海洋,被三種「海怪」統治著,除了滄龍以外你還知道誰?
    地質歷史被劃分成了五個地質時代,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徵,生物也不例外。現在地球上的代表生物是人類,5億年前的寒武紀出現了一次生命大爆發,生命形式首次出現了井噴現象,到現在也清楚這是怎麼回事。總的來說古生代的生物還比較原始,生物形式發生改變還是在中生代。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
    準噶爾盆地三疊紀地層對比和昆蟲群記錄 二疊紀末期的生態危機造成了三疊紀初期昆蟲多樣性和豐度的急劇降低,直到中-晚三疊世昆蟲才走出低迷,進入輻射期。昆蟲綱蜻蜓總目受二疊紀末和三疊紀末滅絕事件的影響尤為明顯,其中的原蜻蜓目出現於晚古生代晚期,在中-晚三疊世進入輻射期,但於三疊紀末滅絕。原蜻蜓目的Triadophlebiomorpha支系代表了古生代巨型蜻蜓和現代蜻蜓的形態學「連結」,然而關於該支系的身體結構和生物古地理研究較少。
  • 「古生物王國」貴州將申報三疊紀世界地質公園
    新華網貴陽5月3日電 (記者 何雲江)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素有「古生物王國」之稱的貴州省正積極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三疊紀世界地質公園。  貴州是國際地質學界公認的「沉積巖王國」和「古生物王國」,孕育了舉世矚目的古生物化石庫。近幾年來發現的古生物化石群,其化石數量之多、門類之廣,令世界矚目。
  • 侏羅紀公園之旅,中生代恐龍帝國的開始與毀滅-歷史學習筆記4
    中生代距今2.51億年到6600萬年前,是顯生宙第二個地質時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這時的地球生機盎然,動物和植物到處都是,其中最猛的還是生物鏈頂端的恐龍,它們走在了進化序列的最前端,成為中生代地球的統治者。
  • 古生代和中生代時期有哪些存在時間相對很短的動物?
    奧陶紀的動物基本是延續了寒武紀的生物種類,不同的是在奧陶紀出現了這個時期獨有的動物,比如筆石、陸生脊椎動物比如淡水無顎魚、原始脊椎動物比如顯褶魚等等。但是,與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相反的是,奧陶紀的末期發生了一次大範圍的伽馬射線暴,造成了超過60%的生物滅絕。
  • 古生物科普作家揭秘恐龍時代——最初的三疊紀|恐龍世界尋寶記
    等,長期為《博物》《知力》《環球探索》等知名科普雜誌供稿並設有專欄。曾在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煙臺市博物館、南京等地開辦古生物科普講座。微博「江氏小盜龍」粉絲超700萬,原創科普文章閱讀量均達到10萬+,是深受恐龍愛好者們喜愛的恐龍知識科普工作者。大家好,我是江氏小盜龍,古生物科普作家。
  • 天天學普地||三疊紀
    三疊紀中生代開始,生物界的面貌發生重大變化,除前述的海洋各脊椎動物以外,二疊紀時已發展到204屬的陸上四足動物,到三疊紀時只剩下48屬。早三疊世,海生菊石類普遍發育。以前繁榮的植物界蕨類、石松類、有節類,在三疊紀大為衰減,而被子植物則蓬勃興起。
  • 三疊紀的恐龍明星
    三疊紀(英語:Triassic)是2.5億至2億年前的一個地質時代,它位於二疊紀和侏羅紀之間,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
  • 人法天-論生物滅絕
    幾億年中,地球生命史就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除了距今6500萬年前恐龍消失外,地球上另四次大的物種滅絕期分別發生在2.05億年前←2.5億年前←3.75億年前←4.4億年前。值得一提的是——每次生物大滅絕並非短時間完成的,而是經過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的演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