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生物探索——白堊紀

2021-01-15 垚哥說動物

(圖文/垚哥說動物)

白堊紀,是中生代最後一紀,也是恐龍時代的終章,距今1.45億~6500萬年,時間跨度約8000萬年。這個漫長的地質年代誕生了無數的恐龍,並出現了恐龍的頂配版,如最大的食草恐龍,重量超過百噸。最大的食肉恐龍,體型超過兩隻大象。最大的翼龍,翅展堪比滑翔機。最大的海洋霸主,體型媲美鯨魚。

白堊紀是恐龍最為繁盛的一紀,其中許多恐龍在大眾文化裡都是明星級別的,它們廣泛出現在影視媒體和書本雜誌中,下面介紹的這些恐龍,想必你一定不會陌生。

三角龍

強悍的防禦者

三角龍是鳥臀目角龍科草食性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是最晚出現的一種大型恐龍。它們長有標誌性的三根犄角,其中兩根長約1米,堅硬銳利,是強大的防禦武器。它們身高2.5米,身長10米,體重8噸,像一頭超大的犀牛。它們有明顯的頸盾,長度可達1.8米,其表面粗糙,具有溝壑狀紋路,末端長有三角形小齒,可用於保護頸部。和劍龍一樣,三角龍的嘴也是鳥喙型的,但它的嘴鉤更加明顯,更利於撅取植物。

三角龍群聚而居,會聯合對抗同期最為強大的對手——霸王龍,它們尖利的犄角,可以震懾強悍的捕食者,但它們的頭骨相對脆弱,有科學實驗模擬過三角龍和霸王龍的對戰,如果三角龍採用百米衝刺的方式撞向霸王龍,它的頭骨會被撞得粉碎。因此,它們很可能是採用陣地戰,以向上挑刺的方式進行反擊。有觀點認為,霸王龍可以秒殺三角龍,因為它們的攻擊方式是居高臨下,並且身手較三角龍靈活。但筆者認為三角龍與霸王龍對決是絲毫不落下風的,兩者的決鬥應該是五五開,都有殺死對方的實力,輸贏取決於誰先犯錯。

甲龍

重型坦克

甲龍是三疊紀的重型坦克,它們身上除了肚子和腿部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全副武裝,背部有堅硬的盔甲,一直延伸到尾部。它們的頭部較小,被骨化組織包圍。尾部末端有骨質的硬槌,重達90斤,當它們左右揮擊尾槌時,造成的殺傷力是非常巨大的。科學紀錄片《與恐龍同行》中就有這麼一段,霸王龍母親為了保護幼崽,與甲龍展開決鬥,結果被甲龍一尾巴錘斷3根肋骨,最終含恨九泉。

不過在小編看來,真實的甲龍戰鬥力恐怕不會如此之強,因為它們身體較小,身高一般低於2米,身長5米,體重僅1-2噸。同時它們智商不高,靈活性也不足。綜合分析,甲龍打敗霸王龍的可能性並不大。之所以會將甲龍高估,是因為人們極容易把包頭龍和甲龍混為一談,它倆外形上長得非常相似,包頭龍是個大傢伙,能有6噸重,唯一不同是它沒有尾槌。

腫頭龍

腦殼「有包」的恐龍

腫頭龍是頗有特色的素食恐龍,它們長約4米,重約1.5噸。頭部有厚約25釐米的包塊,是堅硬的骨質化物。它們的面部有各種骨質增生般的硬疙瘩,嘴唇之上長有三角形硬刺,相貌實在不敢恭維。它們生性好鬥,善用頭部進行撞擊,例如影片《侏羅紀世界2》中,一隻小小的腫頭龍大鬧拍賣會現場,輕鬆的就將鐵籠頂破,將人頂得到處飛,甚至可以把牆頂穿。它承包了電影的大部分笑點,而觀眾也相當買帳,腫頭龍由此名氣大增,擴大了自己的知名度。

副櫛龍

帶冠的蜥蜴

副櫛龍是鴨嘴龍的一種,它們名字的意思是帶冠的蜥蜴,身高4米,身長9米,體重4噸。它們的體型較其他鴨嘴龍小(鴨嘴龍是一種大型食草動物,大個體的體重達22噸),有明顯的頭冠,像動畫片《七龍珠》裡面的魔人布歐。副櫛龍的這種頭冠是骨質的,有1.5米長,非常堅硬,其用途估計和求偶有關,也有研究說頭冠可能和它發聲存在關係。它們的四肢非常發達,尤其是後腿,強壯有力,進食時可以雙腿站立行走。副櫛龍和其他種類的鴨嘴龍一起群居生活,它們喜歡有水的地方,是白堊紀較為常見的恐龍。

恐爪龍

白堊紀明星恐龍

恐爪龍,是馳龍科著名的恐龍,也是影片《侏羅紀公園》、《侏羅紀世界》的主角,在電影中,它們被錯誤地翻譯為迅猛龍,雖然迅猛龍也是馳龍科的一員,但兩者差別還是比較大的。恐爪龍的體型和成年人相仿,身高1.5米,體重200斤。而迅猛龍體型很小,身高1米,體重不足百斤,它們的前肢,身體和尾部都覆蓋有羽毛,像一隻碩大的雞。二者的相似性在於都有著標誌性的巨爪,位於腿部的第三指,這根爪子非常靈活,利於給獵物血。它們是極其聰明的捕食者,腦部發達,團隊協作時甚至會使用策略。

在恐龍文化裡,恐爪龍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現存動物中,鶴鴕有著和恐爪龍類似的爪子,它們可以給人類造成巨大殺傷,但鶴鴕似乎不是恐爪龍的後代,它們的先祖更傾向於似鳥龍類生物。

易碎雙腔龍

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動物

也許你沒有聽說過它的名字,但是不要緊,現在請你記住,史上最大的恐龍就是它!易碎雙腔龍,足以藐視一切陸地生物的巨獸。從小到大,小編看過的恐龍介紹中,出現過一大堆號稱世界第一的恐龍,最早是梁龍,後來是雷龍,接著是腕龍、極龍、阿根廷龍、地震龍……實在分不清誰才是真正的大佬,直到後來看了關於易碎雙腔龍的研究,才恍然大悟,原來這種巨獸是可以擊敗藍鯨的存在。

身長80米,身高15米,臀高10米,體重220噸,這是易碎雙腔龍的最大估值,這一預估已經將藍鯨打敗。如此龐然大物,從出生後就會不停地進食,不停地生長,以它們一年增加兩噸體重的保守估計看,它們一定是長壽的動物,壽命可達百年。

請查找圖中的雙腔龍

食肉牛龍

白堊紀的獵豹

食肉牛龍,阿貝力龍其下的一種傳奇恐龍,它們身高4.5米,身長8米,體重3噸。頭頂有一對標誌性的牛角,威武霸氣!它們的雙手小巧可愛,和身體的比例顯得非常誇張,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它的手掌心永遠都是朝上的,像是託舉著某件東西一般。食肉牛龍的手很短,但它們卻是恐龍中的大長腿,臀高3米,大腿強健,又細又長。作為大型食肉龍,它們甚至比一些小型的恐龍跑得還快,時速可達60km/h,這是什麼概念?這是賽馬和格力犬的速度!能以這樣的速度飛奔,食肉牛龍因而被稱為白堊紀的獵豹。

小編第一次了解這種動物,是源於2000年上映的擬人動畫《恐龍》,片中的食肉牛龍非常可怕(中文配音版被誤譯為鯊齒龍),通體紅色,身形巨大,在捕食角龍的過程中,牛頭一甩,直接將其擊倒,瞬間秒殺。由此,食肉牛龍取代了異特龍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成為了我最喜歡的恐龍。然而好景不長,更多的科學研究說明,《恐龍》中的牛龍完全是衛星版本的,真實的牛龍身形相對單薄,在大型獸腳類中根本排不上號。雖然極度失望,但這絲毫也不會影響我對牛龍的喜歡。

棘龍

唯一挑戰霸王龍權威的生物

棘龍,陸地上最大的食肉恐龍,在前期科學文獻中,它們並不出眾,僅僅是體重4噸,類似重爪龍的龐大「漁夫」。但隨著對埃及棘龍等北非種類的進一步研究,科學家認為棘龍的體型被嚴重低估了,它們很可能是身長18米,體重14噸的超大型恐龍。身高超過7米,臀高4米,光是頭部就有1米75,這些數據顯示,棘龍比霸王龍、南方巨獸龍還要大得多。

電影《侏羅紀公園3》中,棘龍首次以重量級嘉賓身份進入人們的視線,我們恍然,竟有比霸王龍更為巨大的食肉恐龍。劇中的棘龍相當無敵,是霸王龍權威的否定者,僅與霸王龍交戰三回合,就用強大的手臂壓制對方,並扭斷了它的脖子。此役之後,棘龍撼動了霸王龍的霸主地位,一度登上恐龍王中王的寶座。至今,關於兩者誰更強的話題,依然爭論不休。但筆者認為,棘龍不會是霸王龍的對手,具體理由以後分解。

滄龍

《侏羅紀世界》中的滄龍 衛星版

霍夫曼滄龍,作為白堊紀海洋中的終極boss,或許並不為人所知。它們由不起眼的崖蜥進化而來,和之前海洋中的任何生物都沒有關係,因此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看到它和上龍類,蛇頸龍類的身體區別。在短短的百萬年進化中,它們的體型越來越大,成為了體長18米,體重超過16噸的大傢伙。

滄龍的出現徹底打破了海洋的平衡,原本的霸主滑齒龍類被屠戮殆盡。「陪伴」滄龍的其他生物,如魚龍、蛇頸龍,甚至是金廚鯊,將長期生活在它的陰影之中。

風神翼龍

最大飛行動物

風神翼龍,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最大的飛行動物,又被叫作披羽蛇翼龍,是天空的統治。作為能飛的動物,它們的體型龐大到讓人不可思議,嘴和脖子就有2米多長,站立高度比肩長頸鹿,翼展超過11米,相當於小型的滑翔機。風神翼龍是無齒翼龍的一種,沒有滿嘴的利齒,但它們依然能捕食中小型恐龍,甚至以霸王龍幼崽為食。科學家很難理解它們如何才能飛上天空,畢竟它們有著500斤的體重。

霸王龍

T-rex

雷克斯霸王龍,世界上最兇猛的恐龍,世界上咬合力最大的恐龍,世界上最強壯的恐龍,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龍……

身長13米,身高6米,體重8噸。霸王龍——恐龍時代的終極霸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早已深植於我們的記憶中。對此,小編已詞窮,無須過多贅述……

相關焦點

  • 新疆瑪納斯縣首次發現中生代白堊紀叉鱗魚類化石
    上周,新疆瑪納斯縣文物局工作人員在該縣發現了兩塊魚化石,經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初步鑑定,這兩塊魚化石是中生代白堊紀叉鱗魚類化石,對天山一帶的地質年代特徵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據。  5月14日,瑪納斯縣文物局工作人員在該縣南部山區(清水河鄉)發現了二塊較為完整、且紋理清晰的魚化石。
  • 中生代生物探索——三疊紀
    (圖文/垚哥說動物)三疊紀,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距今2.5-2億年,時間跨度5000萬年。三疊紀是一個特殊的地質年代,也許它並不為人所熟知,但是一提到恐龍,大家應該就不會陌生了。是的,三疊紀是恐龍的誕生紀,恐龍在此刻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 白堊紀恐龍比侏羅紀更加繁盛,電影為何不叫《白堊紀公園》?
    白堊紀恐龍比侏羅紀更加繁盛,電影為何不叫《白堊紀公園》?我們熟悉的恐龍電影系列《侏羅紀公園》給我們帶來了一幅生動的恐龍時代景象。不過在這部電影下,我們都被潛移默化地騙了。因為實際上,無論是侏羅紀公園,還是侏羅紀世界系列,裡面出現的大部分恐龍都是生活在白堊紀的,比如暴龍、三角龍等。非鳥恐龍類在地球上生活超過了1.6億年,跨越了三個地質歷史上的「紀」: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它們最繁盛的時段應該在晚侏羅世到早白堊世,而大眾最為熟悉的恐龍大多來自晚白堊世。有趣的是,除去一些晚侏羅世的龐然大物,大部分侏羅紀的恐龍都不為大眾所知。
  • 地殼演化簡史第4篇:中生代——恐龍的鼎盛期和爬行動物的時代
    中生代:顯生宙第二個地質年代,指介於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間的時代,距今2.5億年-6500萬年前,地質學上分為3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中生代是地球上爬行動物統治地球最鼎盛的時代,其中代表的動物是恐龍,出現於三疊紀,鼎盛於侏羅紀、白堊紀中期,滅絕於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由於當時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種就是恐龍,統治地球時間長達約1.6億年之久,故中生代也被稱為恐龍時代。那麼這一個地球重要的地殼發展史階段,中生代有什麼特點呢?
  • 侏羅紀與白堊紀,同為恐龍時代,具體有何不同?
    而恐龍時代又分為兩個部分:侏羅紀與白堊紀。侏羅紀與白堊紀,只要提及二者之一,我們馬上就會想到恐龍,可見這二者就是恐龍的代名詞,侏羅紀與白堊紀,二者同為恐龍時代,具體有何不同呢?提到恐龍,我們總感覺那是很遙遠的事情,感覺它們就好像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一樣,但實際上它們所處的年代已經屬於中生代了,而在中生代之前,還有更為古老的古生代。
  • 中生代的海洋,被三種「海怪」統治著,除了滄龍以外你還知道誰?
    地質歷史被劃分成了五個地質時代,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徵,生物也不例外。現在地球上的代表生物是人類,5億年前的寒武紀出現了一次生命大爆發,生命形式首次出現了井噴現象,到現在也清楚這是怎麼回事。總的來說古生代的生物還比較原始,生物形式發生改變還是在中生代。
  • 古生代和中生代時期有哪些存在時間相對很短的動物?
    奧陶紀的動物基本是延續了寒武紀的生物種類,不同的是在奧陶紀出現了這個時期獨有的動物,比如筆石、陸生脊椎動物比如淡水無顎魚、原始脊椎動物比如顯褶魚等等。但是,與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相反的是,奧陶紀的末期發生了一次大範圍的伽馬射線暴,造成了超過60%的生物滅絕。
  • 侏羅紀公園之旅,中生代恐龍帝國的開始與毀滅-歷史學習筆記4
    中生代距今2.51億年到6600萬年前,是顯生宙第二個地質時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這時的地球生機盎然,動物和植物到處都是,其中最猛的還是生物鏈頂端的恐龍,它們走在了進化序列的最前端,成為中生代地球的統治者。
  • (原創)地殼比中生代加厚了許多!
    中生代的地球是淺海環境。白堊紀末期,小行星環撞擊地球導致地軸傾斜,地臺活化,隕石坑連接形成環太平洋在太平洋兩岸,白堊紀隕石坑巖漿衝擊波層流逆掩或順推形成了山脈與洋殼;隕石坑衝擊波層流裡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的金屬氫聚合的二氧化矽及二氧化矽衍生的矽酸鹽按「鮑文反應序列」分布。
  • 白堊紀時期的兩大海洋霸主,白堊刺甲鯊VS滄龍,誰更厲害?
    在白堊紀時期,地球的海洋中存在著一種最大的頂級海洋掠食者,它就是令無數海洋生物聞風喪膽的滄龍,如果不是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中滄龍滅絕了,如今地球的海洋中,或許將一直上演著堪比大片的腥風血雨。那麼,在白堊紀時期,有沒有哪種海洋生物可以與它抗衡呢?答案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白堊刺甲鯊。
  • 我們只知道侏羅紀白堊紀,其實地球有五代十二紀,其他也很美麗
    我們把這個年輪分為五代十二紀,先說五代包括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這五代是五個大的地質層,根據放射性元素,可以知道這些時代具體年份。每個地質代,又分好多紀,太古代是離我們最遠的時期,大概在地球形成初期到34億年前,這個階段地球上沒有明顯的生物特徵,不容易測定。元古代也是沒有明顯的生物特徵,但這個時代我們能探測到的信息比較多了,所以算第二古老的地質年代。
  •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 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約為2.45億年前的三疊紀至6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的多樣化優勢路脊椎爬行動物的統稱。恐龍從出現直至滅亡,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  恐龍的命名最初由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歐文於1842年提出。  大多數人認為的恐龍有著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
  •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屬於恐龍時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作為中生代的兩個紀元,儘管在某種意義上都屬於恐龍時代,但是侏羅紀和白堊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侏羅紀是距今2.01億年前至1.45億年前,是介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中間的一個時期。而白堊紀則是從侏羅紀結束之後一直持續到了6600萬年前,也就是距今1.45億年前至0.66億年前。
  •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屬於恐龍時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作為中生代的兩個紀元,儘管在某種意義上都屬於恐龍時代,但是侏羅紀和白堊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侏羅紀是距今2.01億年前至1.45億年前,是介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中間的一個時期。而白堊紀則是從侏羅紀結束之後一直持續到了6600萬年前,也就是距今1.45億年前至0.66億年前。
  •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中生代傳粉昆蟲麗蛉生態位分化
    本次發現的麗蛉來自於白堊紀中期的緬甸琥珀和中國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及侏羅紀的燕遼生物群。傳粉生態位分化提高了傳粉效率,進一步促進了白堊紀傳粉昆蟲和蟲媒植物的演化。  伴隨著傳粉形式的多樣化,麗蛉也演化出了獨特的化學通訊和防禦機制。緬甸雄性麗蛉的觸角為中生代昆蟲中罕見的櫛狀結構,而雌性為念珠狀或絲狀結構。
  • 什麼是侏羅紀、白堊紀? 來看地質年代如何劃分
    以生物的情況對地球進行劃分,將地球46億年劃分成兩個大單元,其中看不到或者難以見到生物的時代稱為隱生宙,而可以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後的時代稱為顯生宙。隱生宙開始於地球起源時,其結束時間大概推至5.42億年前;而5.42億年以後到現在的時間則被稱為顯生宙。地質學家將宙劃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代。
  • 同樣都是恐龍稱霸,侏羅紀和白堊紀環境有什麼區別?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是地質年代中的一個時間段,其中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個記,開始於2億130萬年前,到1億4500萬年前(略有誤差),共持續了5360萬年。白堊紀是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開始於1億4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略有誤差),共持續了8000萬年。
  • 母親節 · 來刷一刷中生代恐龍媽媽們的朋友圈
    「媽媽」幾乎是每個人成長中呼喊最多的名字是她可能用著不一樣的方式為我們傾注著心血和愛其實早在億萬年前的中生代生物的生育方式一直在變化對寶寶也有著不一樣的養育方式中生代 是顯生宙的三個地質時代之一,可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紀,約從2.52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前後橫跨1.8億年,是板塊、氣候、生物演化改變極大的時代。
  • 中生代湖泊革命 讓「小不點」昆蟲找到快樂家園
    作為現今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環境之一,湖泊可以說是眾多水生動植物的「快樂家園」。  但是,在2億多年前,地球上的湖泊都是一片死氣沉沉的水體,不用說魚蝦,就連昆蟲和水草都很少。直到一場「中生代湖泊革命」的到來,湖泊才開始逐漸擁有了「生機」。
  • 我國科學家揭示中生代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
    新華社南京4月27日電(記者 王珏玢)記者27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科研人員在一項最新研究中,依據銀杏類化石成功揭示出中生代晚三疊世(距今約2億年)和中侏羅世(距今約1.6億年)的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這一研究成果對了解過去地球的環境和氣候演變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