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垚哥說動物)
白堊紀,是中生代最後一紀,也是恐龍時代的終章,距今1.45億~6500萬年,時間跨度約8000萬年。這個漫長的地質年代誕生了無數的恐龍,並出現了恐龍的頂配版,如最大的食草恐龍,重量超過百噸。最大的食肉恐龍,體型超過兩隻大象。最大的翼龍,翅展堪比滑翔機。最大的海洋霸主,體型媲美鯨魚。
白堊紀是恐龍最為繁盛的一紀,其中許多恐龍在大眾文化裡都是明星級別的,它們廣泛出現在影視媒體和書本雜誌中,下面介紹的這些恐龍,想必你一定不會陌生。
三角龍
三角龍是鳥臀目角龍科草食性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是最晚出現的一種大型恐龍。它們長有標誌性的三根犄角,其中兩根長約1米,堅硬銳利,是強大的防禦武器。它們身高2.5米,身長10米,體重8噸,像一頭超大的犀牛。它們有明顯的頸盾,長度可達1.8米,其表面粗糙,具有溝壑狀紋路,末端長有三角形小齒,可用於保護頸部。和劍龍一樣,三角龍的嘴也是鳥喙型的,但它的嘴鉤更加明顯,更利於撅取植物。
三角龍群聚而居,會聯合對抗同期最為強大的對手——霸王龍,它們尖利的犄角,可以震懾強悍的捕食者,但它們的頭骨相對脆弱,有科學實驗模擬過三角龍和霸王龍的對戰,如果三角龍採用百米衝刺的方式撞向霸王龍,它的頭骨會被撞得粉碎。因此,它們很可能是採用陣地戰,以向上挑刺的方式進行反擊。有觀點認為,霸王龍可以秒殺三角龍,因為它們的攻擊方式是居高臨下,並且身手較三角龍靈活。但筆者認為三角龍與霸王龍對決是絲毫不落下風的,兩者的決鬥應該是五五開,都有殺死對方的實力,輸贏取決於誰先犯錯。
甲龍
甲龍是三疊紀的重型坦克,它們身上除了肚子和腿部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全副武裝,背部有堅硬的盔甲,一直延伸到尾部。它們的頭部較小,被骨化組織包圍。尾部末端有骨質的硬槌,重達90斤,當它們左右揮擊尾槌時,造成的殺傷力是非常巨大的。科學紀錄片《與恐龍同行》中就有這麼一段,霸王龍母親為了保護幼崽,與甲龍展開決鬥,結果被甲龍一尾巴錘斷3根肋骨,最終含恨九泉。
不過在小編看來,真實的甲龍戰鬥力恐怕不會如此之強,因為它們身體較小,身高一般低於2米,身長5米,體重僅1-2噸。同時它們智商不高,靈活性也不足。綜合分析,甲龍打敗霸王龍的可能性並不大。之所以會將甲龍高估,是因為人們極容易把包頭龍和甲龍混為一談,它倆外形上長得非常相似,包頭龍是個大傢伙,能有6噸重,唯一不同是它沒有尾槌。
腫頭龍
腫頭龍是頗有特色的素食恐龍,它們長約4米,重約1.5噸。頭部有厚約25釐米的包塊,是堅硬的骨質化物。它們的面部有各種骨質增生般的硬疙瘩,嘴唇之上長有三角形硬刺,相貌實在不敢恭維。它們生性好鬥,善用頭部進行撞擊,例如影片《侏羅紀世界2》中,一隻小小的腫頭龍大鬧拍賣會現場,輕鬆的就將鐵籠頂破,將人頂得到處飛,甚至可以把牆頂穿。它承包了電影的大部分笑點,而觀眾也相當買帳,腫頭龍由此名氣大增,擴大了自己的知名度。
副櫛龍
副櫛龍是鴨嘴龍的一種,它們名字的意思是帶冠的蜥蜴,身高4米,身長9米,體重4噸。它們的體型較其他鴨嘴龍小(鴨嘴龍是一種大型食草動物,大個體的體重達22噸),有明顯的頭冠,像動畫片《七龍珠》裡面的魔人布歐。副櫛龍的這種頭冠是骨質的,有1.5米長,非常堅硬,其用途估計和求偶有關,也有研究說頭冠可能和它發聲存在關係。它們的四肢非常發達,尤其是後腿,強壯有力,進食時可以雙腿站立行走。副櫛龍和其他種類的鴨嘴龍一起群居生活,它們喜歡有水的地方,是白堊紀較為常見的恐龍。
恐爪龍
恐爪龍,是馳龍科著名的恐龍,也是影片《侏羅紀公園》、《侏羅紀世界》的主角,在電影中,它們被錯誤地翻譯為迅猛龍,雖然迅猛龍也是馳龍科的一員,但兩者差別還是比較大的。恐爪龍的體型和成年人相仿,身高1.5米,體重200斤。而迅猛龍體型很小,身高1米,體重不足百斤,它們的前肢,身體和尾部都覆蓋有羽毛,像一隻碩大的雞。二者的相似性在於都有著標誌性的巨爪,位於腿部的第三指,這根爪子非常靈活,利於給獵物血。它們是極其聰明的捕食者,腦部發達,團隊協作時甚至會使用策略。
在恐龍文化裡,恐爪龍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現存動物中,鶴鴕有著和恐爪龍類似的爪子,它們可以給人類造成巨大殺傷,但鶴鴕似乎不是恐爪龍的後代,它們的先祖更傾向於似鳥龍類生物。
易碎雙腔龍
也許你沒有聽說過它的名字,但是不要緊,現在請你記住,史上最大的恐龍就是它!易碎雙腔龍,足以藐視一切陸地生物的巨獸。從小到大,小編看過的恐龍介紹中,出現過一大堆號稱世界第一的恐龍,最早是梁龍,後來是雷龍,接著是腕龍、極龍、阿根廷龍、地震龍……實在分不清誰才是真正的大佬,直到後來看了關於易碎雙腔龍的研究,才恍然大悟,原來這種巨獸是可以擊敗藍鯨的存在。
身長80米,身高15米,臀高10米,體重220噸,這是易碎雙腔龍的最大估值,這一預估已經將藍鯨打敗。如此龐然大物,從出生後就會不停地進食,不停地生長,以它們一年增加兩噸體重的保守估計看,它們一定是長壽的動物,壽命可達百年。
食肉牛龍
食肉牛龍,阿貝力龍其下的一種傳奇恐龍,它們身高4.5米,身長8米,體重3噸。頭頂有一對標誌性的牛角,威武霸氣!它們的雙手小巧可愛,和身體的比例顯得非常誇張,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它的手掌心永遠都是朝上的,像是託舉著某件東西一般。食肉牛龍的手很短,但它們卻是恐龍中的大長腿,臀高3米,大腿強健,又細又長。作為大型食肉龍,它們甚至比一些小型的恐龍跑得還快,時速可達60km/h,這是什麼概念?這是賽馬和格力犬的速度!能以這樣的速度飛奔,食肉牛龍因而被稱為白堊紀的獵豹。
小編第一次了解這種動物,是源於2000年上映的擬人動畫《恐龍》,片中的食肉牛龍非常可怕(中文配音版被誤譯為鯊齒龍),通體紅色,身形巨大,在捕食角龍的過程中,牛頭一甩,直接將其擊倒,瞬間秒殺。由此,食肉牛龍取代了異特龍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成為了我最喜歡的恐龍。然而好景不長,更多的科學研究說明,《恐龍》中的牛龍完全是衛星版本的,真實的牛龍身形相對單薄,在大型獸腳類中根本排不上號。雖然極度失望,但這絲毫也不會影響我對牛龍的喜歡。
棘龍
棘龍,陸地上最大的食肉恐龍,在前期科學文獻中,它們並不出眾,僅僅是體重4噸,類似重爪龍的龐大「漁夫」。但隨著對埃及棘龍等北非種類的進一步研究,科學家認為棘龍的體型被嚴重低估了,它們很可能是身長18米,體重14噸的超大型恐龍。身高超過7米,臀高4米,光是頭部就有1米75,這些數據顯示,棘龍比霸王龍、南方巨獸龍還要大得多。
電影《侏羅紀公園3》中,棘龍首次以重量級嘉賓身份進入人們的視線,我們恍然,竟有比霸王龍更為巨大的食肉恐龍。劇中的棘龍相當無敵,是霸王龍權威的否定者,僅與霸王龍交戰三回合,就用強大的手臂壓制對方,並扭斷了它的脖子。此役之後,棘龍撼動了霸王龍的霸主地位,一度登上恐龍王中王的寶座。至今,關於兩者誰更強的話題,依然爭論不休。但筆者認為,棘龍不會是霸王龍的對手,具體理由以後分解。
滄龍
霍夫曼滄龍,作為白堊紀海洋中的終極boss,或許並不為人所知。它們由不起眼的崖蜥進化而來,和之前海洋中的任何生物都沒有關係,因此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看到它和上龍類,蛇頸龍類的身體區別。在短短的百萬年進化中,它們的體型越來越大,成為了體長18米,體重超過16噸的大傢伙。
滄龍的出現徹底打破了海洋的平衡,原本的霸主滑齒龍類被屠戮殆盡。「陪伴」滄龍的其他生物,如魚龍、蛇頸龍,甚至是金廚鯊,將長期生活在它的陰影之中。
風神翼龍
風神翼龍,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最大的飛行動物,又被叫作披羽蛇翼龍,是天空的統治。作為能飛的動物,它們的體型龐大到讓人不可思議,嘴和脖子就有2米多長,站立高度比肩長頸鹿,翼展超過11米,相當於小型的滑翔機。風神翼龍是無齒翼龍的一種,沒有滿嘴的利齒,但它們依然能捕食中小型恐龍,甚至以霸王龍幼崽為食。科學家很難理解它們如何才能飛上天空,畢竟它們有著500斤的體重。
霸王龍
雷克斯霸王龍,世界上最兇猛的恐龍,世界上咬合力最大的恐龍,世界上最強壯的恐龍,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龍……
身長13米,身高6米,體重8噸。霸王龍——恐龍時代的終極霸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早已深植於我們的記憶中。對此,小編已詞窮,無須過多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