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疊紀到白堊紀 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2020-12-03 科學難以解釋的事

  大約在2.4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一種新的爬行動物。像所有的爬行動物一樣, 它們是卵生動物,這就是恐龍。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約為2.45億年前的三疊紀至6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的多樣化優勢路脊椎爬行動物的統稱。恐龍從出現直至滅亡,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

  恐龍的命名最初由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歐文於1842年提出。

  大多數人認為的恐龍有著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其實不然,恐龍的體型多種多樣,最大的恐龍是蜥腳類恐龍——阿根廷龍,有30-39.7米,它們曾經是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最大的陸地動物,而最小的恐龍僅如小雞一般大小。我們至今仍不知道,在恐龍生存的1.6億年中,到底有多少種恐龍。

  近日,俄羅斯生物學家又發現了新的恐龍。新的恐龍被命名為西伯利亞泰坦巨龍,大約生活在1.2億年前,屬蜥腳下目物種。它有一條巨大的長尾巴、細長的脖子、體重約10噸、身長12米左右,用四足行走,為食草恐龍,由於其身形巨大很少受到攻擊。

  然而,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大懸案,至今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在化石中可考,中生代的地層中,就曾經發現了許多恐龍化石,可以看到各種各樣形狀的骨骼,但在隨之而來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成看不到恐龍的化石,由此可以推算出,恐龍在中生代時全軍滅絕。但還有一種例外,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於恐龍」的說法。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家對此眾說紛紜,提出了上百種恐龍滅絕的理論、假說紛紛出臺,也因此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爭論。甚至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說法,其中的「屁論」比較出名,也就是臭氧層破壞論。這種觀點認為,人的一個屁由氮、氫、二氧化碳、甲烷和氧氣組成。那麼重達百噸的恐龍每天消耗掉幾百公斤的食物,最終導致甲烷破壞了臭氧層,恐龍直接暴露在紫外輻射下,最終絕種。

  在這些假說中,也有讓人比較信服的「行星撞擊」論,持有這種觀念的科學家認為這次隕石大碰撞引起了物種大滅絕。

  1980年,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路易斯·阿爾瓦雷茨和他的地理學家兒子沃爾特·阿爾瓦雷茨發現世界多處白堊紀到古近紀地層邊層上的銥含量高於普通地殼的正常標準20倍到160倍。銥元素普遍多見於小行星中。所以他們推斷,在白堊紀和古近紀交替時,有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

  這個假說在接下來得到了一定的證實,他們在白堊紀和古近紀地層交界處找到了很多的衝擊石英,同時還找到了一處被海水淹沒的巨大隕石坑。

  如果這個假說成真,那麼我們可以大膽假設一下,隕石掉落的那一天究竟發生了什麼。

  當這顆巨大的隕石掉落海裡的時候,巨大的熱量氣化了周圍的物體,巖石被融化成小塊,同時燃起熊熊大火,這時地球上70%的生物已經死亡。隨後,大量灰塵升到大氣層中,天空被塵埃遮住,倖存的生物將面臨長久的黑夜,隕石的衝擊還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植被死亡,食物鏈和生態圈完全崩潰。這些所有的因素融合最終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如果沒有隕石撞擊,恐龍是否仍會滅絕?如果恐龍倖存下來,今天的世界又會是什麼樣子呢?相信隨著科學的進步,這個未解之謎總有一天會被揭開。

相關焦點

  •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恐龍到底是怎麼演變的?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恐龍到底是怎麼演變的?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提到,恐龍是從三疊紀末活躍到白堊紀的,恐龍家族數量龐大,而且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恐龍的體型也在逐漸的變大,外形特點也在一直變化著。想知道恐龍到底是怎麼演化的嗎?我們且往下看。
  • 區塊鏈的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
    1公元前2.5億至2億年,是地質時代的三疊紀,恐龍開始出現。到了三疊紀晚期,恐龍已經是種類繁多的一個類群了,在生態系統佔據了重要地位。因此,三疊紀也被稱為「恐龍世代前的黎明」。三疊紀這個名字取得真好啊!
  • 三疊紀、白堊紀、侏羅紀……地質年代到底是按什麼劃分的?
    在提到世界史的時候,常常會聽到從地球形成到現在,被成了許多不同的地質年代。比如太古代、元古代、侏羅紀、白堊紀等等名稱。不過,這些地址年代是根據什麼劃分的呢? 既然被稱作地質年代,自然是從地質的角度來進行劃分的。
  • 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地理之謎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晚期,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一直在緩慢地發生著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大陸不斷改變位置直至趨近於今天的大陸分布。超級大陸剛進入三疊紀的時候,多數大陸是連成一片的,就像一塊江闊無比的超級大陸,被稱為「泛古陸」。泛古陸的周圍是一望無際的古海洋它覆蓋了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大陸的分裂在三疊紀晚期,組成泛古陸的多數大陸依舊連成一片。
  •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屬於恐龍時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作為中生代的兩個紀元,儘管在某種意義上都屬於恐龍時代,但是侏羅紀和白堊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侏羅紀是距今2.01億年前至1.45億年前,是介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中間的一個時期。而白堊紀則是從侏羅紀結束之後一直持續到了6600萬年前,也就是距今1.45億年前至0.66億年前。
  •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屬於恐龍時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作為中生代的兩個紀元,儘管在某種意義上都屬於恐龍時代,但是侏羅紀和白堊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侏羅紀是距今2.01億年前至1.45億年前,是介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中間的一個時期。而白堊紀則是從侏羅紀結束之後一直持續到了6600萬年前,也就是距今1.45億年前至0.66億年前。
  • 中生代,三疊紀,爬行動物的王朝
    經歷了近5億年的大陸漂移,地球各個板塊終於在三疊紀拼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呈「c」狀的泛大陸。在赤道以北後來形成北美洲,歐洲,西伯利亞。和東亞地區的板塊;而南半球則是原屬於岡瓦納大陸的南美洲,非洲,南極洲,澳大利亞和印度等。最大的海洋——泛大洋。
  • 三疊紀的恐龍明星
    三疊紀(英語:Triassic)是2.5億至2億年前的一個地質時代,它位於二疊紀和侏羅紀之間,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
  • 我們只知道侏羅紀白堊紀,其實地球有五代十二紀,其他也很美麗
    侏羅紀可能是我們最多聽到的,還曾經有段時間很多少男少女叫寒武紀,是因為日本動畫,後來又流傳了一陣三疊紀,但很多人還不知道其他,其實地球一共分五代十二紀。其實地質年代我形容為地球的年輪,這樣比較好理解。每個地質代,又分好多紀,太古代是離我們最遠的時期,大概在地球形成初期到34億年前,這個階段地球上沒有明顯的生物特徵,不容易測定。元古代也是沒有明顯的生物特徵,但這個時代我們能探測到的信息比較多了,所以算第二古老的地質年代。
  • 白堊紀到底是什麼時候的事,當時發生了什麼?
    白堊紀(Cretaceous )白堊紀因白堊而得名,始於距今1.37億年,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其間經歷了7000萬年。白堊灰巖大部分是由金黃色的單細胞顆石藻組成 ,由於受海平面控制 ,這種藻類骨骼所組成的鈣質軟泥沉積的海水深度一般不超過 200m。白堊不是有孔蟲形成的,而是球藻的遺骸形成的。
  • 這座恐龍谷跨越了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三個地質時代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就很有可能被突然而來的「互動」驚嚇到。 恐龍谷裡溝壑縱橫,峰迴路轉,整體環境幽靜,野趣瀰漫,跨越了三疊紀
  • 「恐龍時代」到底是什麼時候?這幾個時間點你不能不知道
    「恐龍時代」到底是什麼時候?恐龍生長的時代,我們稱為「恐龍時代」,那麼「恐龍」時代到底是什麼時候呢?我們且往下看。這些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考古成果越來越顯著,考古專家和科學家們根據發現的恐龍化石推算和復原了「恐龍時代」的自然世界的圖案和模型。
  • 恐龍的骨板到底有什麼用?有人說是加熱裝置,也有人說是散熱裝置
    恐龍的骨板到底有什麼用?有人說是加熱裝置,也有人說是散熱裝置《侏羅紀世界》播出之後,讓很多人對恐龍世界產生了很大的興趣,眾所周知,恐龍是一種遠古生物,是生活在三疊紀晚期,經歷侏羅紀,然後在白堊紀晚期消亡的一種大型爬行動物。
  • 中國科研團隊發現三疊紀昆蟲演化新證據
    據新華社華盛頓電  (記者周舟)一個中國科研團隊日前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發現大約2.37億年前全變態昆蟲和水生昆蟲曾經歷生物多樣性大發展。這一發現有助於三疊紀昆蟲復甦事件研究及油氣資源勘探。
  • 如果穿越到白堊紀,你能吃到什麼美味?
    原標題:如果穿越到白堊紀,你能吃到什麼美味?重大消息!穿越時空的夢想或成現實!搞什麼啊?近日,科科得知來自麻市理工大學的尼相·多勒博士製造出了世界第一臺時空穿梭機——No.42,並將在9月29日晚上7:30正式啟動第一次時空穿梭!科學人將全程進行直播,與各位一同見證歷史!
  • 白堊紀海洋霸主再次現身為了什麼?
    蛇頸龍是一種大型的海生爬行動物,從三疊紀晚期就開始出現,到侏羅紀時期已經遍布世界各地,蛇頸龍類和一些魚龍類一起統治著中生代的海洋。但是據記載它們已經在白堊紀末期就和恐龍一起滅絕了。難道它們不是滅絕而是「隱居」海底?蛇頸龍是白堊紀時期的海洋霸主,但是在白堊紀末期,它們就和恐龍一起慢慢地開始走向滅絕。在這個時期,一種更為兇猛,體積更大的滄龍就開始取代它們的位置。
  • 看了這麼多年《侏羅紀公園》,你知道恐龍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嗎?
    看了這麼多年《侏羅紀公園》,你知道恐龍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嗎?《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很多觀眾都是熟悉的了,在《侏羅紀公園》中遍地都是恐龍,畫面讓很多觀眾尖叫連連,同時也大呼過癮。因為恐龍這種生物早已在幾億年前滅絕,所以我們也只是在影視劇中看到恐龍的樣子,那麼恐龍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今天我們便與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歡迎收看。恐龍是一種早已滅絕的史前爬行動物,是爬行動物大家族中一個種類,它們生活在地球歷史的中生代時期。上一篇文章已經介紹過,中生代分為三個紀,分別是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
  • 自命不凡的人類界 到底經歷了哪些不堪回首的脫胎換骨,你信嗎?
    人類到底經歷了哪些漫長的演進歷程?從生命誕生到人類的出現,到底經歷了哪些重要的質變和飛躍呢?人類到底經歷了哪些不堪回首的「脫胎換骨」呢?人類一出現就是有智慧的高等動物嗎?等等。由於爬行動物大量繁殖,除絕大部分在陸地上生活外,有的重返水域成為水生爬行動物,如三疊紀開始的魚龍類、侏羅紀和白堊紀的蛇頸龍類。有的向空中發展成為飛翔的爬行動物,叫翼龍類,如德國侏羅系中發現的喙嘴龍 (Rhamphorhynchus),靠前肢的兩張翼膜飛翔。由喙嘴龍分化出另一類飛翔爬行動物叫翼指龍(Ptercdactylus),主要生活在晚侏羅世到白堊紀。
  • 地球五大生物滅絕事件:白堊紀恐龍滅絕(圖)
    北京時間12月24日消息,儘管白堊紀-第三紀生物大滅絕(又稱K-T滅絕事件)最廣為人知——因為恐龍就是當時滅絕的——但在地球歷史上發生過的一系列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有的比K-T滅絕事件更具有毀滅性。所謂生物大滅絕,指的是一大批生物物種同時,或者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然死亡、消失。最嚴重的一次大滅絕發生在二疊紀晚期,當時96%的生物消失了。
  • 古生物科普作家揭秘恐龍時代——最初的三疊紀|恐龍世界尋寶記
    你最喜歡什麼恐龍呢?擁有超A長脖的「可愛擔當」峨眉龍?既然你這麼喜歡恐龍小編來考考你你最喜歡的恐龍生活在哪個時代?你分得清恐龍時代到底有哪些嗎?出版圖書《恐龍紀元》系列、《恐龍大決鬥》系列等,翻譯圖書《恐龍藝術:世界頂級大師的恐龍世界》,《恐龍,到我眼前來!》等,長期為《博物》《知力》《環球探索》等知名科普雜誌供稿並設有專欄。曾在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煙臺市博物館、南京等地開辦古生物科普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