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紀(Cretaceous )白堊紀因白堊而得名,始於距今1.37億年,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其間經歷了7000萬年。
白堊灰巖大部分是由金黃色的單細胞顆石藻組成 ,由於受海平面控制 ,這種藻類骨骼所組成的鈣質軟泥沉積的海水深度一般不超過 200m。白堊不是有孔蟲形成的,而是球藻的遺骸形成的。
海洋微生物:有孔蟲
「白堊系」是一億四千五百萬年前到六千六百萬年前的那段時期中形成的地層,它又被進一步分為下白堊統和上白堊統,這套地層前後沉積了7700多萬年。
海洋中的球藻
1822年,比利時地質學家將巴黎盆地一段產白堊灰巖的地層的年代命名為「白堊紀」。白堊灰巖沉積不僅出現在北半球的北歐(英國 —俄羅斯)和北美(德克薩斯)地區 ,也出現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西部。
當時的環境大概:極地都覆蓋著雨林,也就是溫室氣候的頂峰。
白堊紀中期的時候,溫室氣候達到了頂峰,當時地球上溫度梯度平緩,兩極地區沒有永久性的極地冰蓋,年平均氣溫超過14 ℃,海平面也要比現在高出100~200m據估計,當時大氣中的CO2濃度要比工業革命前高4至10倍。
溫暖的環境,在環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長出了茂盛的森林,於是現在的這層就堆了不少的煤。
溫室效應
白堊紀發生過的大事:恐龍時代在此GG。
恐龍滅絕
六千五百萬年前,在經歷了超級大陸裂解帶來的一系列海陸變遷和地殼運動之後,一顆直徑約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這是對生活在白堊紀的眾多生靈的致命一擊。
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使生物由2866個屬減為1502個屬, 絕滅率達48%, 死亡的屬近半數, 而死亡的種達75%左右, 只有哺乳動物和少數的爬行動物 (如蛇、龜等) 得以倖免, 稱霸於地球的恐龍、菊石、雙殼類、六射珊瑚、大型底棲有孔蟲和超微浮遊生物等一同趨於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