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湖泊革命 讓「小不點」昆蟲找到快樂家園

2020-11-27 求是網

  從風光旖旎的西湖、太湖,到煙波浩渺的鄱陽湖、洞庭湖,我們身邊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無一不是水草繁盛、魚鮮蟹肥。作為現今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環境之一,湖泊可以說是眾多水生動植物的「快樂家園」。

  但是,在2億多年前,地球上的湖泊都是一片死氣沉沉的水體,不用說魚蝦,就連昆蟲和水草都很少。直到一場「中生代湖泊革命」的到來,湖泊才開始逐漸擁有了「生機」。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團隊採集的、來自中國西北地區兩個三疊紀地層中的昆蟲化石群,證實了全變態昆蟲和水生昆蟲在約2.37億年前經歷了快速輻射和多樣化,並將「中生代湖泊革命」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為了解這一生命演化過程打開一扇新的窗口。該研究近日已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上。

  十年採集千餘枚昆蟲化石

  2009年,一隊拿著地質錘、放大鏡和羅盤的人來到陝西銅川市何家坊鎮漆水河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帶領著「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團隊,正在這裡進行中國石油集團委託的地質勘探。

  出於職業習慣,他們在一個山崖邊,對一處三疊系地層剖面進行試探性的挖掘。沒想到,第一天他們就在此收穫了許多有價值的化石。「這些化石只有毫米級,但是我們通過放大鏡一看,就能判斷是一些以前沒有見過的昆蟲。」團隊成員王博研究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這些昆蟲屬於什麼種類?它們的生活習性如何?這些化石將為人們帶來哪些新的認識和發現?

  此後的十年間,團隊成員鄭大燃博士、王博研究員等與香港大學、長慶油田等科研人員每年都會來到銅川,收集更多的化石證據,希望還原數億年前一幕。同時,他們還遠赴新疆克拉瑪依,在那裡進行同樣的科學考察和化石發掘,先後收集了近千枚昆蟲化石。

  通過研究發現,銅川昆蟲群包含至少11目28科,是世界範圍內三疊紀最豐富的昆蟲群之一。克拉瑪依昆蟲群包含6目10科,以石蠶巢和劃蝽為代表。

  更加可貴的是,銅川昆蟲群層位有著大量的火山灰,這為確定地質年齡提供了絕佳的工具。數億年前華南板塊與華北板塊的碰撞擠壓,使得秦嶺隆起,並發生了多次火山噴發,而這些火山灰中富含鋯石,而鋯石中則有鈾元素。

  研究團隊在利用質譜儀對鋯石進行了鈾-鉛同位素年代學測試後,認定這個地層年齡大約為2.37億年前。

  「這個研究的意義就在於,把模糊的年齡更加精確化,使得銅川成為三疊紀中晚期的標準剖面之一,相當於一把尺子。」王博介紹說,含化石層位也是長慶油田和克拉瑪依油田的重要產油層,同位素年代學和生物地層學的研究結果也為油氣資源勘探提供了新的定年和化石證據。

  全變態昆蟲大爆發有新解

  蚊子、蒼蠅、蝴蝶、飛蛾……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昆蟲,它們在學術界有一個特定的名字——全變態昆蟲。「這些昆蟲的幼蟲和成蟲,在不同環境下生活,吃的食物也不相同,因此叫全變態昆蟲。」王博介紹說。

  全變態昆蟲的一生分為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幼蟲與成蟲在外部形態及生活習性上有很大差異,在幼蟲老熟脫皮化蛹時,幼蟲形態消失,而蛹期形態與成蟲基本接近,如鱗翅目(蛾、蝴蝶)、鞘翅目(甲蟲)。

  現生全變態昆蟲在昆蟲中佔據最大比例和多樣性,所以全變態昆蟲什麼時候繁盛也暗示了現代生態系統的誕生。那麼這些全變態昆蟲是從何時開始出現在地球上的呢?

  大約4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第一隻昆蟲;大約3億年前,出現了全變態昆蟲,但種類很少。而且,在距今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地球曾經出現過一次生物滅絕事件,90%的物種滅絕,全變態昆蟲也難逃厄運。

  直到2.37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期,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迅速發展,體型較小的昆蟲先行一步。研究人員發現,銅川昆蟲群不僅種類數量多,而且該昆蟲群擁有超過14個科的全變態昆蟲,佔所有昆蟲化石的約65%。

  根據前人的研究,全變態昆蟲在中生代中期才在全球佔據主導地位。因而,銅川和克拉瑪依昆蟲群中全變態昆蟲的高多樣性和高豐度是始料未及的,揭示了中三疊世全變態昆蟲的大輻射(即突然增多)。

  王博說,正是在這次大輻射事件中,出現了蚊子、蒼蠅、蝴蝶、蛾子……這一研究發現,把全變態昆蟲和水生昆蟲大輻射出現的時間,提前了2000萬年。

  「中生代湖泊革命」提前5000萬年

  如果穿越到3億年前,地球上的大小湖泊裡,只有水,沒有硬骨魚和宏體植物,死氣沉沉的。

  那充滿生機的湖泊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科恩2003年在他的專著《古湖泊學》中首次提出,可能是在侏羅紀到白堊紀,存在著一次「中生代湖泊革命」,形成了現代湖泊生態系統的雛形。

  但是,這一推論的時間跨度非常大。中生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從2.5億年前到6700萬年前。無疑,這一推論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讓它變得清晰。

  而銅川和克拉瑪依兩個昆蟲群恰恰位於兩個巨大凹陷——鄂爾多斯和克拉瑪依盆地中,2億多年前,這裡就是巨大的湖泊。那麼,這些昆蟲與湖泊究竟有沒有關係呢?

  進入三疊紀,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迅速發展,是現代生態系統起源的第一步,因而被稱作「現代生態系統的黎明」。「此時期,在陸地生態系統中,脊椎動物類群異常繁盛,而植物和昆蟲同樣經歷了重要的發展。」王博說。

  通過研究發現,兩個昆蟲群化石中有大量的水生昆蟲,比如克拉瑪依昆蟲群中發現的大量劃蝽就是最早的水生蝽類。而一些毛翅目和水生甲蟲也是水生全變態昆蟲。

  王博說,推測在「二疊紀大滅絕」後,生態系統全部打亂了,在早期空出了很多生態的位置,與其他昆蟲相比,全變態昆蟲可能更適應早三疊世環境變化;再加上地質活動,三疊紀出現了大量的淡水湖泊,水生宏體植物大量出現,它們給魚、昆蟲等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而這些水生昆蟲也就在那時找到家園樂土。這一事實,將原本假設的「中生代湖泊革命」的時間向前推進了5000萬年。

相關焦點

  • 三疊紀昆蟲研究獲重大進展 蚊蠅、蝴蝶等「大復甦」時間被提前2000...
    近日,中科院牽頭的團隊證實了如蝴蝶、蚊子、蒼蠅、蛾子等全變態昆蟲和水生昆蟲,在約2.37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晚期經歷了快速輻射和多樣化。將之前報導的時間提前了2000萬年;將國外研究者提出的「中生代湖泊革命」時間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該研究於9月5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
  • 南京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把全變態昆蟲大輻射事件時間提前2000萬年
    「這些昆蟲的幼蟲和成蟲,在不同環境下生活,吃的食物也不相同,因此叫全變態昆蟲。」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是這次課題研究的成員之一,他介紹說。  王博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大約4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第一隻昆蟲;大約3億年前,出現了全變態昆蟲,但種類很少,而且都在演化途中滅絕了。昆蟲世界的格局正式成形,應該是距今2.37億年前。
  •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中生代傳粉昆蟲麗蛉生態位分化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中生代傳粉昆蟲麗蛉生態位分化 2018-09-18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但由於化石材料的缺乏,人們對被子植物時代之前的傳粉昆蟲及其生態位知之甚少。
  • 「中生代蝴蝶」化石揭秘古老傳粉昆蟲「分工模式」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南京9月17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7日發布消息稱,科研人員通過對「中生代蝴蝶」--麗蛉的傳粉行為、化學通訊行為及偽裝行為進行詳細研究,揭示了中生代傳粉昆蟲的生態位分化,為重建傳粉昆蟲與植物的生態關係提供了新觀點。
  • 首師大方慧在生物學頂級期刊發表《中生代擬態地衣的昆蟲》的研究...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12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李亞敏)近日,由首都師範大學生科院教育部創新團隊培養的博士生方慧以首都師大為第一單位和第一作者身份在期刊 eLife 上發表了題為《中生代擬態地衣的昆蟲》的文章,王永傑副教授、劉家熙教授和中科院微生物所魏鑫麗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 研究人員揭示三疊紀昆蟲大輻射事件
    ,證實了全變態昆蟲和水生昆蟲在約2.37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晚期經歷了快速輻射和多樣化。銅川昆蟲群的時代接近拉丁期-卡尼期界限(約237百萬年),為同時期生物群對比提供了時代依據。研究團隊對陝西和新疆兩個化石產地開展了近十年的採集工作,迄今已採集了近千枚昆蟲化石。其中,銅川昆蟲群包含至少11目28科,是世界範圍內三疊紀最豐富的昆蟲群之一。該昆蟲群擁有超過14個科的全變態昆蟲,佔所有昆蟲化石的約65%。
  • 侏羅紀公園之旅,中生代恐龍帝國的開始與毀滅-歷史學習筆記4
    但近年來的研究不支持這一說法,因為古代地球的地心引力比現代要小,而且雷龍有著鳥類一樣的氣囊,呼吸頻率非常高,可以有效攝入氧氣。達爾文翼龍達爾文翼龍不像其他翼龍捕食魚類和昆蟲像雙型齒翼龍,小盜龍和始祖鳥都是達爾文翼龍的常規獵物。
  • 生物大滅絕後,湖泊生態恢復需要多少年?
    研究團隊在銅川組油頁巖中發現了較豐富的植物、介形蟲、葉肢介、鱟蟲、昆蟲、魚和魚糞等化石。其中最大的螺旋狀魚糞化石長達77毫米,表明當時湖泊中已存在體型較大的捕食性魚類。通過對部分魚糞化石進行切片,研究團隊在其中發現了雙翅目昆蟲的大顎。
  • 盤點精彩的動漫片,尖耳朵的小不點,福星小鴨子
    《小不點》一個叫亨利的13歲男孩在度假途中,在他的旅行箱裡意外發現了一種長著尖耳朵、翹門牙、細尾巴的微型小人「小不點」。此後,他們就住在亨利臥室的通風道裡,亨利的寵物龜也成了他們的好朋友。美國動畫片中與孩子們作對的反派角色總是大人。
  • 中生代生物探索——三疊紀
    不過除了恐龍之外,三疊紀還生活著其他的動物,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菊石是卷殼鸚鵡螺的後代,因此外貌與鸚鵡螺是極其相似的,不同點在於菊石有明顯的螺紋,向內延伸呈螺旋狀排列。作為新版本的頭足類動物,它有著相對輕盈的殼,可以更加靈活的遊動。菊石的個體差異很大,小的僅幾釐米,但最大的直徑能超過兩米,比磨豆花的石盤還大,極具視覺震撼。菊石是海洋中靈活的捕食者,但是它們可不是主宰,因為有更可怕的生物以它們為食。
  • 它是世界上最深湖泊,儲存著全球30%的淡水!可供世界人民喝50年
    前蘇聯科學家維列夏金根據古生物和地質方面的材料推測,中生代侏羅紀時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曾有過一個浩瀚的外貝加爾海。後來由於地殼變動,留下了內陸湖泊-貝加爾湖。隨著雨水、河水的不斷加入,鹹水變淡。20世紀90年代初期,科學家根據貝加爾湖鑽井取出的巖芯樣品中未發現任何關於中生代的東西。
  • 她的空間是小世界,冰山火山+森林湖泊,還能換外掛,末世空間文
    大家早上好呀,今天為各位讀者帶來的小說推薦是4本末世空間文,她的空間是小世界,冰山火山+森林湖泊,還能換外掛!《末世之霸愛》——冷谷幽蘭精彩內容:她的空間是小世界,冰山火山+森林湖泊,還能換外掛!爽文,末世突然降臨,徐染意外開啟神之戒,一個能種植能兌換的小型世界的空間戒指,虛之空間。外加一位沉睡的血祖。外掛藥劑技能兌換,應有盡有。血祖大人只輕輕一揮手,萬物瞬間消失。
  • 二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後,湖泊生態系統需要一千萬年才能恢復
    陸地生態系統恢復需要多長時間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NIGPAS)的王博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二疊紀末大滅絕後,湖泊和形成泥炭的森林生態系統可能需要長達1000萬年的時間才能恢復。結果於3月30日發表在《地質學》上。
  • 盤點世界上不同尋常的湖泊
    在世界各地眾多的湖泊中,有些湖泊的存在有違常理,人們無法弄清楚它們的奇異之處,從而留下一個又一個謎。南極「不凍湖」南極在地球的最南端,一提起它,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冷,就是人跡罕至的冰雪世界。的確,在南極放眼望去,全是皚皚白雪。
  • 地球——我們的家園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們對她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們天天在她的懷抱裡生活,陌生的是我們對她又是那樣的不了解,她從哪裡來,轉到哪裡去?還是小不點?人們應該為我們的家園做些什麼呢?我算不上個天文謎,只是出於好奇,查找了一些專業資料,想通過一些更形象、更通俗的文字對我們的家園一探究竟。
  • 那些兒時叫不出名字的昆蟲,終於在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
    「這個昆蟲叫什麼?」「那個昆蟲叫什麼?」小朋友的手指向哪兒,我就要把那一幅昆蟲圖片上的文字念給她聽,念得嗓子都要冒煙了,這才勉強同意把書抱過去自己翻看圖片。也就是在陪著小朋友走馬觀花看昆蟲圖鑑的時候,我無意中看到了很多小時候叫不出名字的昆蟲,一併鑽出記憶閘門的,居然是小時候被各種可怕蟲子(有一些不屬於昆蟲)支配的恐懼。
  • 大千世界的小昆蟲:給昆蟲畫像
    文/張國雄 大自然中,昆蟲世界自成天地。它們美麗而又充盈著巧奪天工的靈性,吸引著我們去親近和了解。而與此同時,我們又可在觀察當中,用人性去呵護它們的家園,用蟲性去反觀社會與人生。
  • 滅蟑螂方法找到了,昆蟲家:一種「昆蟲」讓蟑螂們一窩端
    導語:蟑螂的「剋星」找到了,昆蟲家:一種「昆蟲」讓蟑螂們聞風喪膽蟑螂是公認的害蟲,但是由於蟑螂的體型比較小,再加上它強悍的餓繁殖能力,所以想要把家裡的蟑螂徹底清除掉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往往就是你今天清理乾淨了過了一個晚上又出現了一大波
  • 科學家:找到證據,像是昆蟲、爬行動物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外星球的環境介乎兩者之間,也就是說,有一些外星球的環境不是很惡劣,可能具備孕育生命的潛力,但是我們暫時還沒找到外星生命的存在。在太陽系內,其實就存在一些可能具備孕育生命潛力的外星球,比如說火星。由於火星與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在很多方面都與地球極為相似。因此,很多人都認為,火星可能會成為我們人類的「第二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