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Ⅱ級瀕危珍稀蕨類植物:蘇鐵蕨
文:花木君
世界蕨類植物品種繁多,大多為草本植物,木本蕨類比較少見,諸如有「蕨類植物之王」活化石之稱的桫欏,是目前已經發現的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然而有一種蕨類,介於草本和木本之間,這就是我國特有的單種屬珍稀物種——蘇鐵蕨。
蘇鐵蕨(學名:Brainea insignis (Hook.) J. Sm),是烏毛蕨科、蘇鐵蕨屬大型土生草本植物。為我國特有的單種屬物種,分布於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臺灣、雲南、貴州等地區,常生長在海拔450-1700米的向陽山坡。
蘇鐵蕨植株高可達1.5米,根狀莖短而粗壯,粗約10-15釐米,單一或有時分叉,黑褐色,木質,為直立的圓柱狀主軸,內部維管束排列成環,與葉柄基部同被紅棕色至褐棕色的線形鱗片,有光澤,膜質。葉簇生於主軸的頂部,葉柄棕禾稈色,堅硬;葉片橢圓披針形,一回羽狀;羽片對生或互生,線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能育葉與不育葉同形,葉脈兩面均明顯,葉革質,葉軸棕禾稈色,孢子囊群沿主脈兩側的小脈著生,最終滿布於能育羽片的下面。
蘇鐵蕨是古生代泥盆紀時代的孑遺植物,雖然沒有真正的種子,卻有胚球,葉大型,其木質部發達,莖能增粗,是介於蕨類植物向裸子植物過渡的中間類型。因而研究蘇鐵蕨,對於研究植物的物種進化以及植物的區系,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蘇鐵蕨形體頗似蘇鐵,尤其是葉片,非常近似。蘇鐵俗稱鐵樹,也是著名的遠古孑遺植物,然而蘇鐵蕨和蘇鐵還是有較大的區別,我們將其辨識區別介紹一下:
蘇鐵盆景
【種屬不同】蘇鐵屬於蘇鐵科、蘇鐵屬亞木本植物;蘇鐵蕨則屬於烏毛蕨科、蘇鐵蕨屬蕨類植物。蘇鐵屬種類繁多,有100餘種,我國約有30種;而蘇鐵蕨屬於單種屬,僅僅有1種。
蘇鐵盆景
【形態區別】蘇鐵是現存於地球上最為原始的裸子植物,樹形古樸,莖幹堅硬如鐵,頂生大羽葉;一般雌雄異株,成株會開花。蘇鐵蕨屬於孢子植物,莖稈近似木質,滄桑灰褐,葉片青翠,嫩葉緋紅色,孢子囊群沿葉片小脈著生而成匯生孢子囊群。
【繁殖不同】蘇鐵主要是靠種子及分櫱繁殖;蘇鐵蕨則是靠袍子繁殖,另外也經常採取孢子和幼葉進行組織培養的方式。
鐵樹開花
蘇鐵蕨孢子繁殖
蘇鐵蕨除了科研價值,觀賞價值也很高,蘇鐵蕨的株形優美,莖稈嶙峋,葉痕斑斑,古樸蒼勁;葉片青翠舒展,飄逸瀟灑,幼葉緋紅,清秀美麗,四季皆可觀賞,因而非常適宜製作成盆栽,置於庭院、公園之中,情趣盎然,生機勃勃。
蘇鐵蕨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雖然分布較為廣泛,然而植株數量較為稀少,再加上野生資源環境的變化,使得野生蘇鐵蕨面臨滅絕,因而在1999年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中,保護級別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蘇鐵蕨被列為易危(VU)。
蘇鐵蕨的人工栽培植株較多,多年來人們積攢了豐富的栽培經驗,從養護上來看,蘇鐵蕨還是相對比較容易栽培繁育的。蘇鐵蕨的繁殖多採取分株和孢子繁殖:分株繁殖全年都可進行,將母株旁的子株扒開盆栽,並注意遮陰保溼;孢子繁殖,則將成熟孢子撒在腐葉土和碎磚屑的混合基質上,噴水後放陰溼處,萌芽後待苗長高時分栽上盆。
蘇鐵蕨栽培時宜用排水、保水性好的基質,生長期要保持盆土溼潤,並經常噴水。盛夏適當遮陰,避免強光直射,以免葉片乾癟枯黃。冬季盆土稍乾燥,兩年左右翻盆一次。
蘇鐵蕨常發生葉斑病,可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蟲害有介殼蟲危害,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殺。另外在日常養護中,要注意通風和適當光照,這樣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以上就是關於珍稀物種蘇鐵蕨的保護現狀和鑑賞養護的介紹,如有不到之處,敬請諸位植物愛好者以及專家學者批評指導,謝謝!
2019-8-5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