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又上新了!這次是一種稀少的蕨類,長這樣→

2020-11-16 光明網

深圳假脈蕨 王曉雲 攝

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又多了一種!近日,仙湖植物園微信公眾號在一篇題為《第一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文章中向公眾發布了一種名為「深圳假脈蕨」的植物,引發熱議。據悉,這是第一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自此以「深圳」命名的植物達到了7種。據深圳假脈蕨的命名者、仙湖植物園的蕨類植物專家王暉介紹,目前這種蕨類植物僅在深圳發現有分布,且數量極其稀少。此次新物種的發現,不僅讓深圳本土植物大家族又增添了一員,同時也豐富了深圳的物種多樣性。

「花友」野外拍攝意外收穫

深圳假脈蕨的發現,可謂是一次無心插柳。2011年一個周末,蕨類植物愛好者蔡俊通過論壇聯繫到植物攝影愛好者王曉雲,相約前往羊臺山(現名陽臺山)觀察一種名為「福建觀音座蓮蕨」高大蕨類。看完觀音座蓮蕨後,二人又前往一處生滿桫欏(一種高大的蕨類植物)的溪谷,無意間,在一塊陰溼的石壁上發現了一種形態特別的蕨類植物。當時二人並不知道是新物種,只以為是某種已知的假脈蕨屬植物,便拍攝了照片以方便查明具體種類。

為了得到權威的答案,蔡俊來到仙湖植物園找到了蕨類植物專家王暉請教。一直從事植物分類學研究的王暉,恰巧曾對假脈蕨屬植物做過研究,他發現蔡俊和王曉雲發現的假脈蕨屬植物和他之前見過的都不大一樣,但王暉並沒有急著下結論,因為要想確定究竟是哪一種假脈蕨,必須看到實物。於是,王暉帶領著同事們前往發現地採集了部分標本,經過近10年的對比研究,終於確定它是一個全新的物種,隨後於今年4月的國際主流植物學分類期刊《Phytotaxa》上正式發表該物種,並命名為「深圳假脈蕨」。

像爬山虎一樣附著在巖石上

深圳假脈蕨是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植物,這個科的成員大多分布在熱帶、亞熱帶的溼潤雨林中。它們的葉片小且薄,僅由一層細胞構成,猶如薄膜,故名膜蕨。由於葉片太薄,且缺少吸收水分的根,所以膜蕨科植物大多僅生活在潮溼且蔭蔽的環境中。深圳山地中的溝谷雨林是它們理想的棲息地,這裡生長著數種膜蕨科植物,其中就包括深圳假脈蕨。

在溝谷雨林下的溪流和瀑布邊,深圳假脈蕨利用它細長且平臥的莖牢牢地附著在巖石上,這樣的莖與其它植物的根外形很像,故稱為根狀莖。根狀莖向周圍分枝延伸,最後長成一片,布滿整個巖石,這與爬山虎這樣的藤蔓類植物生長方式類似。

深圳假脈蕨的葉片很小,最大的長度也僅有1.5釐米,葉片羽狀分裂,像綠色半透明的小羽毛覆蓋在巖石上。由於葉片太小,需要在放大鏡下才能看到它的更多特徵。它的葉片中有多行斜向伸展的「葉脈」,這些「葉脈」並不與主脈相接,也不相互聯結,所以它們沒有疏導的功能。為了與真正的葉脈區分,這樣的結構叫做假脈,它是大部分假脈蕨屬(Crepidomanes)植物共同的特徵。

深圳假脈蕨的葉間假脈 王暉供圖

在蕨類植物葉片的頂端,通常有杯狀的孢子囊群。深圳假脈蕨的孢子囊群很有特點,孢子囊群的囊苞(圍繞孢子囊群的結構)頂端並不平滑,而是呈撕裂狀,有的甚至裂到了底部,透過這些裂縫隱約可以看到其中布滿一粒粒棕褐色的孢子囊。撕裂的囊苞是它與其它假脈蕨屬植物最大的區別之一。

頂端呈撕裂狀的深圳假脈蕨的孢子囊群 王暉 供圖

僅在深圳兩座山裡發現

極易瀕危

深圳假脈蕨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溪流乾涸或森林的鬱密程度降低都會導致它的死亡,遊人踩踏也是不可忽視的傷害因素。

根據目前調查,深圳假脈蕨個體數量十分稀少,僅在深圳南北兩座山裡的溪谷內發現了大約350株。因此,經過綜合評估個體數量和對環境要求等因素,已建議將其列為易危物種,這與丹頂鶴、揚子鱷和藏羚羊處於一個等級。

幸運的是,目前該地點處於少幹擾的狀態,暫時無滅絕風險。

目前已有七種

以「深圳」命名的植物

「深圳假脈蕨的發現無疑讓我們對深圳本土植物的多樣性調查又深入了一步……」王暉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據悉,仙湖植物園還將對深圳假脈蕨做進一步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以確定該物種的起源。目前,仙湖植物園目前已收集來自來自全球熱帶、亞熱帶的蕨類植物1000餘種,佔全世界蕨類植物近10%,是我國大陸蕨類植物保存種類最多的機構,此外還收集有95%的深圳本土植物。

深圳,這座植物多樣性豐富的花園城市,共有超過2100種野生維管植物生長於此。此次新物種的發現,既豐富了深圳本土植物的資料庫,也為深圳的生態文明資料又增添了重要的一頁。自此,加上此前命名的深圳耳草、深圳蓼、深圳槭樹、深圳擬蘭、深圳香莢蘭、深圳假衛矛,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已達到7種。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均在被子植物門下,而作為高等植物四大門類的蕨類植物,以「深圳」命名還是第一次。

深圳耳草 王曉雲 攝

深圳蓼

深圳槭樹

深圳擬蘭

深圳香莢蘭

深圳假衛矛

「以『深圳』命名,既是因為它目前只發現於深圳,同時也希望通過這個名字能讓深圳市民有一種親切感,想要來了解這種植物,進而喚起大家對整個深圳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王暉說道。而對深圳本土植物的探索仍在繼續,據王暉透露,很快第八種以「深圳」命名的植物——一種秋海棠科植物也將發表。

深圳的蕨類植物接近200種

蕨類植物是介於苔蘚植物和種子植物之間的一大植物類群,它既是最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最原始的維管植物。

與深圳假脈蕨一樣,它們需要依賴森林創造的環境繁衍生息,同時也是植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與其它植物共同構建了深圳豐富的植物多樣性。根據《深圳植物志》第一卷記載,深圳共有186種蕨類植物,加上近年陸續發現的新種和新紀錄種,種類已接近200種,佔深圳野生維管植物種類的近10%。

蕨類植物大小差異很大,既有深圳假脈蕨這樣迷你的草本,也有桫欏這樣的高大的喬木。它們的形態奇特美觀,是體現熱帶、亞熱帶森林景觀的代表植物,也是深圳園林綠化中營造南亞熱帶森林景觀的主要植物類群。

採寫| 記者周宏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深圳特區報

相關焦點

  • 以「深圳」命名的植物 又上新了!這次是一種稀少的蕨類,長這樣
    【綠野深圳 | 以「深圳」命名的植物 又上新了!這次是一種稀少的蕨類 ,長這樣】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又多了一種!近日,仙湖植物園微信公眾號在一篇題為《第一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文章中向公眾發布了一種名為「深圳假脈蕨」的植物,引發熱議。據悉,這是第一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自此以「深圳」命名的植物達到了7種。
  • 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又上新了!這次是一種稀少的蕨類,長這樣
    「深圳」命名的植物又多了一種!近日,仙湖植物園微信公眾號在一篇題為《第一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文章中向公眾發布了一種名為「深圳假脈蕨」的植物,引發熱議。據悉,這是第一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自此以「深圳」命名的植物達到了7種。
  • 首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發布 數量稀少堪比丹頂鶴
    仙湖植物園微信公眾號日前發布了一種名為 " 深圳假脈蕨 " 的植物,這是第一個以 " 深圳 " 命名的蕨類植物,自此以 " 深圳 " 命名的植物達到了 7 種。據命名者、仙湖植物園的蕨類植物專家王暉介紹,目前這種蕨類植物僅在深圳發現有分布,且數量極其稀少。
  • 首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發布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周宏博)仙湖植物園微信公眾號日前發布了一種名為「深圳假脈蕨」的植物,這是第一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自此以「深圳」命名的植物達到了7種。據命名者、仙湖植物園的蕨類植物專家王暉介紹,目前這種蕨類植物僅在深圳發現有分布,且數量極其稀少。
  • 「深圳」首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發布
    仙湖植物園微信公眾號日前發布了一種名為「深圳假脈蕨」的植物,這是第一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自此以「深圳」命名的植物達到了7種。據命名者、仙湖植物園的蕨類植物專家王暉介紹,目前這種蕨類植物僅在深圳發現有分布,且數量極其稀少。
  • 網友調侃「潮」科學:有一種蕨類植物叫「Gaga」
    凱特·溫絲萊特和以她名字命名的甲蟲  有一種蕨類植物叫「Gaga」 有一種地衣名為「歐巴馬」  揚子晚報記者為您揭秘植物命名的秘密  「Lady Gaga攻入植物界了!」昨天,這個消息在微博上流傳很火。原來,「為了紀念Lady Gaga不遺餘力地捍衛平等和個人表達自由」,一個蕨類植物新屬近日被杜克大學定名為Gaga,神奇的是,這種植物的配子體像極了Gaga的某件演出服。之後,果殼網網友搜羅了那些以明星命名新物種的動植物,網絡世界一時充滿歡樂。
  • 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是高等植物中較早登陸上陸地的一個類群,現代蕨類是由古代蕨類進化來的,通常生長在森林下層陰暗潮溼的環境中。路邊、樹上、石頭縫裡、江河或農田的水面上,都可以找到蕨類植物的蹤跡。蕨類植物到處有,長相也大不相同哦。
  •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蕨類植物:中國蕨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蕨類植物|中國蕨花木君關於蕨類植物,我們前面介紹了很多種類,其中有高大如樹的桫欏和鐵樹,有幼小的翠雲草石松,有葉片優美的鐵線蕨,有形態奇特的鹿角蕨等等,今天我們給花友介紹一種以我國國家命名的珍稀蕨類植物,那就是——中國蕨。
  • 山中常見的一種蕨類植物,被廣泛用於綠化—鳳尾草
    在老家的山林裡,有這樣一種植物,它和我們吃的蕨苔很像,但又有差別,這就是鳳尾草,不知大家有沒有見過呢?鳳尾草之所以被認為和蕨類植物很像,是因為其在生物分類上就屬於蕨類植物,屬於鳳尾蕨科、鳳尾蕨屬,主要以其葉形和生態環境來命名,別名有很多,如金雞尾、雞腳草、井欄邊草等。
  • 深圳仙湖植物園新景點蕨類中心開放詳情
    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以下簡稱「仙湖植物園」)將於12月17日正式開放「一專類園」蕨類中心。新開放的蕨類中心不另外收取參觀費用,公眾只需提前在仙湖植物園官方微信進行報名併購買仙湖植物園門票即可入專類園參觀。
  • 第五屆亞洲蕨類植物學大會在深圳召開
    這次會議由中國花卉協會蕨類植物分會、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深圳仙湖植物園共同組織。來自亞洲、歐洲、北美和非洲15個國家的150餘位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 15日上午,中國花卉協會蕨類植物分會會長張憲春研究員主持了開幕儀式。
  • 我們老家有一種蕨類植物黑桫欏,是國家保護植物,是如何繁殖的?
    我們老家有一種植物樹蕨,學名黑桫欏,屬國家保護樹種,這種樹種是如何栽培繁殖的?黑桫欏是蕨類植物門真蕨目桫欏科桫欏屬黑桫欏種,喜愛溫暖潮溼的自然環境,屬熱帶亞熱帶山坡溪澗邊灌木叢,生長在我國海南、臺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地區多雨潮溼的地方,是一種古老的蕨類植物活化石,是屬國家二類重點保護植物。
  • 我國特有的國家Ⅰ級珍稀瀕危蕨類植物:水韭
    ,曾經在地球上繁盛一時,佔據著統治地位,然而歷經地質變遷和氣候突變,存活下來的極其稀少,成為珍稀的孑遺植物。在其中有一類蕨類植物,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3億年,而分布在我國的僅僅有5種,全是我國特有的稀有物種,如今面臨滅絕,被列入國家Ⅰ級保護,那就是——中華水韭、高寒水韭、雲貴水韭、臺灣水韭和東方水韭。
  • 蕨類植物,一種不產生種子和花朵的植物
    生活中處處可以見到各種形式多樣的植物。但是植物主要分為五種: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我們經常吃的蕨類植物。中國有四大長壽菜分別是蕨菜,馬齒筧,海帶和香菇。蕨菜又叫做龍頭菜、如意菜,是山區很常見的山野菜。它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很高。
  • 海南蕨類植物大揭秘!
    1882年10月至11月間, 美國植物學家深入海南腹地開展廣泛的考察並採集了兩個蕨類植物新種細辛蕨和沙皮蕨, 同年,Eryl Smith也曾前往海南採集蕨類植物標本。);此後,不斷有植物學家在海南開展調査和研究工作,並有大量新的石松類和蕨類植物被記載。
  • 深圳仙湖植物園蕨類中心要門票嗎
    深圳仙湖植物園蕨類中心要門票嗎不需要門票,但需要購買仙湖植物園門票新開放的蕨類中心不另外收取參觀費用,公眾只需提前在仙湖植物園官方微信進行報名併購買仙湖植物園門票即可入專類園參觀。
  • 我國特有的一種蕨類植物,它的發現極為偶然!
    蕨類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陸生植物。它們被稱為「羊齒植物」,因為它們的葉子酷似羊的牙齒。它有維管組織,因而與種子植物被合稱為維管束植物;又因它仍借孢子繁殖,所以和苔蘚植物一起被稱為孢子植物。事實上,蕨類植物屬於過渡植物區系。它們位於植物界苔蘚植物和種子植物之間。它們比苔蘚植物更進化,也比種子植物更原始。
  • 桫欏有「蕨類植物之王」「活化石」的稱號,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桫欏有「蕨類植物之王」「活化石」的稱號,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若你家鄉有這種植物,記得千萬不要破壞它,它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除了人類和動物外,還有植物,在眾多的植物當中,有一些植物隨著時代的變遷,時間的推移,環境的不斷變化,有很多的植物慢慢地死去,變得越來越少
  • 數量極為稀少 「二郎山神草」光葉蕨首現峨眉山
    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二郎山,這也是峨眉山首次發現該植物。光葉蕨有何特別之處?光葉蕨是1963年首次被發現的。當時,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學家王文採來到雅安市天全縣二郎山的團牛坪一帶,在潮溼的溪邊陡崖石頭上,找到了這種地表只有一片葉子、根深不到兩釐米的植物。
  • 國家Ⅱ級保護瀕危珍稀蕨類植物:對開蕨
    國家Ⅱ級保護瀕危珍稀蕨類植物:對開蕨文:花木君#科學了不起#在1999國家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名單中,有一種稀有的蕨類植物,並非生在蕨類眾多熱帶亞熱帶的南方地區,而是生活在北溫帶的吉林地區,這就是對開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