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假脈蕨 王曉雲 攝
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又多了一種!近日,仙湖植物園微信公眾號在一篇題為《第一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文章中向公眾發布了一種名為「深圳假脈蕨」的植物,引發熱議。據悉,這是第一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自此以「深圳」命名的植物達到了7種。據深圳假脈蕨的命名者、仙湖植物園的蕨類植物專家王暉介紹,目前這種蕨類植物僅在深圳發現有分布,且數量極其稀少。此次新物種的發現,不僅讓深圳本土植物大家族又增添了一員,同時也豐富了深圳的物種多樣性。
「花友」野外拍攝意外收穫
深圳假脈蕨的發現,可謂是一次無心插柳。2011年一個周末,蕨類植物愛好者蔡俊通過論壇聯繫到植物攝影愛好者王曉雲,相約前往羊臺山(現名陽臺山)觀察一種名為「福建觀音座蓮蕨」高大蕨類。看完觀音座蓮蕨後,二人又前往一處生滿桫欏(一種高大的蕨類植物)的溪谷,無意間,在一塊陰溼的石壁上發現了一種形態特別的蕨類植物。當時二人並不知道是新物種,只以為是某種已知的假脈蕨屬植物,便拍攝了照片以方便查明具體種類。
為了得到權威的答案,蔡俊來到仙湖植物園找到了蕨類植物專家王暉請教。一直從事植物分類學研究的王暉,恰巧曾對假脈蕨屬植物做過研究,他發現蔡俊和王曉雲發現的假脈蕨屬植物和他之前見過的都不大一樣,但王暉並沒有急著下結論,因為要想確定究竟是哪一種假脈蕨,必須看到實物。於是,王暉帶領著同事們前往發現地採集了部分標本,經過近10年的對比研究,終於確定它是一個全新的物種,隨後於今年4月的國際主流植物學分類期刊《Phytotaxa》上正式發表該物種,並命名為「深圳假脈蕨」。
像爬山虎一樣附著在巖石上
深圳假脈蕨是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植物,這個科的成員大多分布在熱帶、亞熱帶的溼潤雨林中。它們的葉片小且薄,僅由一層細胞構成,猶如薄膜,故名膜蕨。由於葉片太薄,且缺少吸收水分的根,所以膜蕨科植物大多僅生活在潮溼且蔭蔽的環境中。深圳山地中的溝谷雨林是它們理想的棲息地,這裡生長著數種膜蕨科植物,其中就包括深圳假脈蕨。
在溝谷雨林下的溪流和瀑布邊,深圳假脈蕨利用它細長且平臥的莖牢牢地附著在巖石上,這樣的莖與其它植物的根外形很像,故稱為根狀莖。根狀莖向周圍分枝延伸,最後長成一片,布滿整個巖石,這與爬山虎這樣的藤蔓類植物生長方式類似。
深圳假脈蕨的葉片很小,最大的長度也僅有1.5釐米,葉片羽狀分裂,像綠色半透明的小羽毛覆蓋在巖石上。由於葉片太小,需要在放大鏡下才能看到它的更多特徵。它的葉片中有多行斜向伸展的「葉脈」,這些「葉脈」並不與主脈相接,也不相互聯結,所以它們沒有疏導的功能。為了與真正的葉脈區分,這樣的結構叫做假脈,它是大部分假脈蕨屬(Crepidomanes)植物共同的特徵。
深圳假脈蕨的葉間假脈 王暉供圖
在蕨類植物葉片的頂端,通常有杯狀的孢子囊群。深圳假脈蕨的孢子囊群很有特點,孢子囊群的囊苞(圍繞孢子囊群的結構)頂端並不平滑,而是呈撕裂狀,有的甚至裂到了底部,透過這些裂縫隱約可以看到其中布滿一粒粒棕褐色的孢子囊。撕裂的囊苞是它與其它假脈蕨屬植物最大的區別之一。
頂端呈撕裂狀的深圳假脈蕨的孢子囊群 王暉 供圖
僅在深圳兩座山裡發現
極易瀕危
深圳假脈蕨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溪流乾涸或森林的鬱密程度降低都會導致它的死亡,遊人踩踏也是不可忽視的傷害因素。
根據目前調查,深圳假脈蕨個體數量十分稀少,僅在深圳南北兩座山裡的溪谷內發現了大約350株。因此,經過綜合評估個體數量和對環境要求等因素,已建議將其列為易危物種,這與丹頂鶴、揚子鱷和藏羚羊處於一個等級。
幸運的是,目前該地點處於少幹擾的狀態,暫時無滅絕風險。
目前已有七種
以「深圳」命名的植物
「深圳假脈蕨的發現無疑讓我們對深圳本土植物的多樣性調查又深入了一步……」王暉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據悉,仙湖植物園還將對深圳假脈蕨做進一步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以確定該物種的起源。目前,仙湖植物園目前已收集來自來自全球熱帶、亞熱帶的蕨類植物1000餘種,佔全世界蕨類植物近10%,是我國大陸蕨類植物保存種類最多的機構,此外還收集有95%的深圳本土植物。
深圳,這座植物多樣性豐富的花園城市,共有超過2100種野生維管植物生長於此。此次新物種的發現,既豐富了深圳本土植物的資料庫,也為深圳的生態文明資料又增添了重要的一頁。自此,加上此前命名的深圳耳草、深圳蓼、深圳槭樹、深圳擬蘭、深圳香莢蘭、深圳假衛矛,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已達到7種。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均在被子植物門下,而作為高等植物四大門類的蕨類植物,以「深圳」命名還是第一次。
深圳耳草 王曉雲 攝
深圳蓼
深圳槭樹
深圳擬蘭
深圳香莢蘭
深圳假衛矛
「以『深圳』命名,既是因為它目前只發現於深圳,同時也希望通過這個名字能讓深圳市民有一種親切感,想要來了解這種植物,進而喚起大家對整個深圳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王暉說道。而對深圳本土植物的探索仍在繼續,據王暉透露,很快第八種以「深圳」命名的植物——一種秋海棠科植物也將發表。
深圳的蕨類植物接近200種
蕨類植物是介於苔蘚植物和種子植物之間的一大植物類群,它既是最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最原始的維管植物。
與深圳假脈蕨一樣,它們需要依賴森林創造的環境繁衍生息,同時也是植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與其它植物共同構建了深圳豐富的植物多樣性。根據《深圳植物志》第一卷記載,深圳共有186種蕨類植物,加上近年陸續發現的新種和新紀錄種,種類已接近200種,佔深圳野生維管植物種類的近10%。
蕨類植物大小差異很大,既有深圳假脈蕨這樣迷你的草本,也有桫欏這樣的高大的喬木。它們的形態奇特美觀,是體現熱帶、亞熱帶森林景觀的代表植物,也是深圳園林綠化中營造南亞熱帶森林景觀的主要植物類群。
採寫| 記者周宏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