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狼尾蕨
狼尾蕨又名龍爪蕨、兔腳蕨屬於水龍骨目骨碎補科蕨類植物,骨碎補科骨碎補屬植物。根莖裸露在外,肉質,長約6-12釐米,表面貼伏著褐色鱗片與毛,如同兔腳,花農因此稱它為兔腳蕨或狼尾蕨。其葉形優美,形態瀟灑,根狀莖和葉都具極高的觀賞價值,是非常流行的室內觀賞蕨類;也可以作為景觀植物配植於假山巖石邊。其根狀莖還能入藥,有祛風除溼,清熱涼血的功效。
2、卷柏
卷柏又名九死還魂草,根能自行從土壤分離,蜷縮似拳狀,隨風移動,遇水而榮,根重新再鑽到土壤裡尋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極強,在長期乾旱後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後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中國多地有分布,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朝鮮半島、日本、印度和菲律賓也有。多生於向陽的山坡巖石上,或乾旱的巖石縫中。
3、鳥巢蕨
鳥巢蕨又名山蘇花,為鐵角蕨科巢蕨屬下的一個種,屬多年生陰生草本觀葉植物。植株高80-100釐米,根狀莖直立,粗短,木質,粗約2釐米,深棕色,先端密被鱗片;鱗片闊披針形,長約1釐米,先端漸尖,全緣,薄膜質,深棕色,稍有光澤。鳥巢蕨是一種附生的蕨類植物,原生於亞洲東南部、澳大利亞東部、印度尼西亞、印度和非洲東部等,在中國熱帶地區廣泛分布。
4、銀脈鳳尾蕨
銀脈鳳尾蕨也叫白斑鳳尾蕨,為中小型陸生蕨類,株高20~40釐米,叢生。根狀莖匍匐生長,葉二型,一為孢子葉,直立,具葉柚,羽片狹長;另一種為裸葉,較矮,羽狀展開,質薄。葉脈部分為明顯的銀白色。原產於熱帶、亞熱帶、甚至寒帶地區,分布極其廣泛,品種繁多,大多數熱帶品種較適合室內栽培。
5、阿波銀線蕨
阿波銀線蕨,鳳尾蕨科鳳尾蕨屬,這種原始而古老的植物,曾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原產於熱帶、亞熱帶、甚至寒帶地區,分布極其廣泛,品種繁多,大多數熱帶品種較適合室內栽培。其葉色翠綠,形態婀娜多姿,給人清新舒暢的感覺。
6、鐵線蕨
鐵線蕨屬陸生中小形蕨類植物,根狀莖細長橫走,密被棕色披針形鱗片。柄長纖細,慄黑色,有光澤,葉片卵狀三角形,尖頭,基部楔形,羽片互生,斜向上,長圓狀卵形,圓鈍頭,能育裂片先端截形、直或略下陷,孢子囊群橫生於能育的末回小羽片的上緣;囊群蓋長形、長腎形成圓腎形,淡黃綠色,孢子周壁具粗顆粒狀紋飾,處理後常保存。鐵線蕨世界種。廣布於中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北京等。常生於流水溪旁石灰巖上或石灰巖洞底和滴水巖壁上。
7、全緣貫眾
全緣貫眾是鱗毛蕨科貫眾屬植物,植株高30-40釐米。根莖直立,密被披針形棕色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5-27釐米;葉片寬披針形,長22-35釐米,寬12-15釐米;側生羽片5-14對;具羽狀脈,小脈結成3-4行網眼;頂生羽片卵狀披針形。葉為革質,兩面光滑;葉軸腹面有淺縱溝,有披針形邊緣有齒的棕色鱗片或禿淨。孢子囊群遍布羽片背面;囊群蓋圓形,盾狀,邊緣有小齒缺。分布於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和廣東。
8、松葉蕨
松葉蕨是松葉蕨科、松葉蕨屬植物。小型蕨類,根莖橫行,圓柱形,褐色,僅具假根,二叉分枝。高15-51釐米。地上莖直立,無毛或鱗片,綠色,下部不分枝,上部多回二叉分枝;枝三稜形,綠色,密生白色氣孔。葉為小型葉,散生,二型;不育葉鱗片狀三角形,無脈,長2-3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尖,草質;孢子葉二叉形,長2-3毫米,寬約2.5毫米。孢子囊單生在孢子葉腋或葉尖,球形,2瓣縱裂,常3個融合為三角形的聚囊,直徑約4毫米,黃褐色。孢子腎形,極面觀矩圓形,赤道面觀腎形。廣泛分布於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包括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越南、日本、韓國等地。
9、翠雲草
翠雲草莖伏地蔓生,極細軟,分枝處常生不定根,多分枝。小葉卵形,孢子葉卵狀三角形。葉色呈藍綠色,其主莖纖細,呈褐黃色,分生的側枝著生細緻如鱗片的小葉。其羽葉細密,並會發出藍寶石般的光澤。由於莖枝具匍匐性,做吊盆亦能展現其柔軟懸垂的美感,也可種於水景邊溼地,翠雲草姿態秀麗,藍綠色的螢光使人悅目賞心,在南方是極好的地被植物,也適於北方盆栽觀賞,於種植槽中成片栽植效果更佳,也是理想的蘭花盆面覆蓋材料。分布於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貴州、雲南、四川等省區。中國特有,其他國家也有栽培。
10、鐵角蕨
鐵角蕨是鐵角蕨科,鐵角蕨屬小型草本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30釐米。根狀莖短而直立,鱗片線狀披針形,厚膜質,黑色,有光澤,略帶虹色,葉多數,密集簇生;葉柄慄褐色,有光澤,兩邊有棕色的膜質全緣狹翅,葉片長線形,一回羽狀;羽片基部的對生,近無柄,橢圓形或卵形,圓頭,有鈍齒牙,葉脈羽狀,纖細,兩面均不明顯,孢子囊群闊線形,黃棕色,囊群蓋闊線形,灰白色,廣泛分布於全世界溫帶地區和熱帶、亞熱帶的高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