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瀕危種-海南蘇鐵

2020-12-03 中國管科院紅豆杉中心

海南蘇鐵(Cycas hainanensis C. J. Chen)蘇鐵科植物。羽狀葉長約1米,葉柄長約20釐米;羽狀裂片近對生,條形,革質,斜上伸展,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大孢子葉幼時被褐色絨毛,後漸脫落幾無毛,頂生裂片矩圓形,扁平,上部變堅硬,邊緣在中下部全緣;大孢子葉的下部柄狀,橫切面四方狀圓形,在其中部兩側著生2枚胚珠;胚珠卵圓形,無毛。種子幼時壓千後呈紅褐色,寬倒卵圓形,稍扁,表面有不規則的皺紋。

產於中國海南島萬寧及海口等地,作園林觀賞植物。海南蘇鐵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為特有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瀕危(EN)物種。

形態特徵

海南蘇鐵羽狀葉長約1米,葉柄長約20釐米、橫切面四方狀圓形,兩側密生刺,刺間距離約1釐米,刺長3-4毫米;羽狀裂片近對生,條形,革質,斜上伸展,中部的羽狀裂片與葉軸約成60度的角度,通常直或微彎,長約15釐米,寬約6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縮不對稱,下側下延生長,邊緣微向下反卷,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兩面光滑,上面的中脈顯著隆起,下面的中脈微隆起。

大孢子葉幼時被褐色絨毛,後漸脫落幾無毛,上部的頂片斜方狀卵形,長約7釐米,寬約5釐米,邊緣羽狀分裂,每邊有裂片5-7條,裂片條狀鑽形,長2-3釐米,粗約2.5毫米,先端有刺狀尖頭,頂生裂片矩圓形,扁平,上部變堅硬,長3.5-4釐米,寬1.5-2釐米,邊緣在中下部全緣,在上部具數枚鋸齒或再分裂,先端有一長刺,長1-1.4釐米,邊緣有少數不明顯的疏鋸齒;大孢子葉的下部柄狀,長約7釐米,橫切面四方狀圓形,在其中部兩側著生2枚胚珠;胚珠卵圓形,無毛。種子幼時壓千後呈紅褐色,寬倒卵圓形,稍扁,表面有不規則的皺紋。

生長環境

蘇鐵性喜陽光、乾燥和通風良好環境,不耐寒,好肥,喜沙質土壤,生長緩慢,壽命約200年。在中國南方熱帶及亞熱帶南部樹齡10年以上的樹木幾乎每年開花結實,而長江流域及北方各地栽培的蘇鐵常終生不開花,或偶爾開花結實。

主要價值

科研

蘇鐵類植物起源於3億多年前的晚石炭紀,是現存最古老的種子植物,是瀕臨滅絕的活化石,全球蘇鐵類植物僅存3科11屬不足300種、亞種或變種。主要分布於亞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產蘇鐵僅1科1屬(蘇鐵屬Cycas L.),約20餘種。雖然這群在恐龍時代達到鼎盛後又逐步衰敗的植物群現存的後裔已不多了,但卻在全球物種多樣性保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1997年IUCN世界保育監測中心編制的《世界受威脅植物紅皮書》收錄了約佔世界82%的蘇鐵類植物;在中國,所有國產蘇鐵植物均被列入國家林業局在1999年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2001年國家林業局提出了建設「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其中蘇鐵類植物被確定為兩大重點保護的植物類群之一。對蘇鐵類植物的研究對探討地球上植物的演化、以及古地質和古氣候的變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觀賞

蘇鐵類植物四季常青,樹形美觀,葉酷似羽毛,常作切花用,種子大而豔麗。因其生命長久,即使數百年樹齡,仍青春常駐,開花結實,被視為長壽、吉祥的象徵。蘇鐵的樹幹蒼勁,葉叢終身濃鬱翠綠堅挺,又象徵著公正與鐵面無私,蘇鐵類植物因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保護現狀

海南蘇鐵已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並被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列為瀕危植物。生長環境的退化和大量非法盜挖等原因嚴重威脅著海南蘇鐵的生存和分布。現存的海南蘇鐵主要都是人工培養的。

來源:百度百科 360百科 搜狗百科 如果您喜歡此類文章,請關注或使用評論功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比恐龍更古遠的 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臺灣蘇鐵
    臺灣蘇鐵是我國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這種植物起源早於恐龍時代。關於臺灣蘇鐵的文字記載,也可追溯到唐朝。由於數量極少,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又弱,加之原始森林的破壞、生態環境的改變和過量的採伐,野生臺灣蘇鐵已經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臺灣蘇鐵通常生長在向陽的溝谷懸巖峭壁或溪河兩岸疏林中,喜充足的陽光和溼潤、肥沃的土壤,能耐短期乾旱。
  • 大自然巡禮 | 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海南...
    植物資源 截至2007年,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20科967屬2213種,其中包括蕨類植物36科73屬131種; 裸子植物5科8屬13種;被子植物179科886屬2069種。其中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葫蘆蘇鐵、坡壘、海南粗榧3種,屬於國家二級保護的有蕉木、油丹、海南風吹楠、蝴蝶樹、金毛狗、水蕨、蘇鐵蕨、海南梧桐、蝴蝶樹、山銅材、半楓荷、華南栲、海南紫荊木、駝峰藤、海南石梓、鉤葉藤、藥用野生稻17種。有菌類17目38科335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海南大學教授楊小波研究後認為,海南珍稀瀕危植物共有512種,隸屬於86科254屬。其中,海南特有植物137種,佔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總數的26.9%。  2012年,國家林業局公布的極小種群植物中,海南有24種,經過楊小波等人努力查找,迄今只找到其中的20種。
  •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花木君中國是世界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動植物資源豐富,迄今為止,目前發現的植物(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32000種,動物(獸、鳥、爬行類和兩棲類)2100種,各佔世界總數10%。
  • 蘇鐵有哪些品種,最常見且珍貴的幾種蘇鐵品種介紹
    雲南蘇鐵雲南蘇鐵又稱為暹羅蘇鐵,產自雲南南部,在緬甸、越南和泰國也有分布。枝幹可以長到2米高,葉子長1米到1米5左右,是國家三級珍稀保護植物。海南蘇鐵海南蘇鐵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特有物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瀕危物種。分布在廣東、海南島及海口等地。羽葉長約1米,小葉疏鬆。
  • 四川攀枝花蘇鐵保護區發現26種國家珍稀瀕危物種
    四川攀枝花蘇鐵保護區發現26種國家珍稀瀕危物種時間: 2012-12-09責任編輯: 白水旅遊_中國網 中國網12月9日訊 記者從四川有關部門獲悉,近日,由四川省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邀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聯合開展的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珍稀瀕危物種調查工作圓滿結束。
  • 攀枝花蘇鐵園,有「巴蜀三寶」之一,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攀枝花蘇鐵與四川省內的大熊貓、恐龍並列為「巴蜀三寶」。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種子植物,曾被地質學家譽為「植物活化石」,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瀕危種。攀枝花蘇鐵是年年開花的神話常說:「千年鐵樹開了花。」是說一件事終於極不容易地成功了,就像鐵樹開花一樣。
  • 國家Ⅱ級瀕危珍稀蕨類植物:蘇鐵蕨
    國家Ⅱ級瀕危珍稀蕨類植物:蘇鐵蕨文:花木君世界蕨類植物品種繁多Sm),是烏毛蕨科、蘇鐵蕨屬大型土生草本植物。為我國特有的單種屬物種,分布於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臺灣、雲南、貴州等地區,常生長在海拔450-1700米的向陽山坡。
  • 植物國寶德保蘇鐵首次亮相湖南 百名公眾見證首秀
    紅網時刻5月20日訊(通訊員 彭煒 記者 姚冶)今天是湖南科技活動周的第二天,湖南省森林植物園舉辦「走近植物國寶——中國特有珍稀瀕危植物」公益講解活動。活動中,省植物園植物引種與信息管理研究所所長牟村等青年專家帶領100多名家長孩子參觀珍稀植物園,讓公眾一睹銀杉、珙桐等國寶級植物的真容,特別是園裡最新引進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中國特有的國寶級植物——德保蘇鐵,是在湖南首次公開展示,這批遊客有幸成為首秀見證人。
  • 四川攀枝花:礦山退出保護區為瀕危植物蘇鐵「讓路」
    新華社成都12月26日電(蘇安靜、胡旭)12月26日,位於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區的攀鋼石灰石礦宣告全面退出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曾經裸露的礦石採場及排土場已重披「綠裝」。為此,國企攀鋼捨棄了40年礦山開採權,且每年增加生產成本超過1億元。
  •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瀕危種-報春苣苔
    可作藥用植物,也具有中藥的科研價值。株形優美,花色豔麗,可作觀賞花卉。主要價值可作藥用植物,也具有中藥的科研價值。株形優美,花色豔麗,可作觀賞花卉。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瀕危。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部分)2004年——瀕危。
  • 中國蘇鐵屬植物的遺傳多樣性和保護研究獲進展
    ,現存蘇鐵類植物僅蘇鐵科(Cycadaceae)和澤米鐵科(Zamiaceae)2科10屬約348種。其中,近63%的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我國西南地區及中南半島是現代蘇鐵科植物兩大分布中心之一。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龔洵研究組一直致力於蘇鐵屬植物的系統發育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並結合地質活動和氣候變遷探討其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的起源、演化,為其有效保護提供理論依據。
  •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現身四姑娘山
    四川農業大學、四姑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進行「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及「《四姑娘山野生藥用植物》編研」外業調查活動,在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雙橋溝發現一處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種群分布。相關科研人員對獨葉草生長環境進行調查 攝影 李臻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  四川農業大學藥用植物專業博士侯凱介紹,獨葉草是我國特有的孑遺植物,僅分布於四川、甘肅
  • 南寧市的野生植物資源(一)
    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209科、764屬、2023種,其中喬灌木樹種600多種。廣西龍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202科、662屬、1137種。其中,蕨類植物29科、57屬、82種,裸子植物6科、6屬、10種,被子植物167科、599屬、1045種。廣西三十六弄—隴均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151科、604屬、1041種(含變種、栽培變種和變型)。
  • 「植物霸主」蘇鐵曾遍布全球 如今為何弱爆了
    蘇鐵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鐵樹,起源於古生代二疊紀,於中生代的三疊紀(距今2.25億年)開始繁盛,侏羅紀(距今1.9億年)進入最盛期,幾乎遍布整個地球,與恐龍在生物界裡佔盡優勢,地史上稱為「蘇鐵恐龍時代」。至白堊紀(距今1.36億年)時期,由於被子植物開始繁盛,蘇鐵才逐漸走向衰落。
  • 海南周刊 | 海南大多數珍稀保護植物具有多種用途
    《海南珍稀保護植物》收錄的植物,均為海南生態環境保護指示種或重要的建群種,或是重要木材、食物、藥用、觀賞等經濟栽培作物或生態景觀觀賞植物的野生近緣種,或是具有重要的植物進化研究價值種類等。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嚴嶽鴻介紹說,現存種子植物是蕨類植物的姊妹群。3.6億年來,蕨類植物歷經地質史上數次生物滅絕與興盛一直延續至今,其對於人類的意義非常重大。  在《海南珍稀保護植物》中,蕨類植物被列為第一類進行了介紹,一共選入了11種,其中桫欏科植物共6種。這是一類樹形舒展而優美的蕨類植物,是現今僅存木本蕨類植物,均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 廣東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生存鏡像側記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加上物種自身的繁殖缺陷,越來越多的野生植物種群的數量和分布面積急劇減少,在廣東乃至全國範圍內,一批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正瀕臨滅絕。一個物種改變一個民族,一個基因影響一個國家。地球上每一個物種的消失,就等於一種獨特資源的絕對遠去,並終將可能引發另外10-30種生物的生存危機。為挽救這場危機,一群「護花使者」正在用生命展開一場保護瀕危植物生命的賽跑。
  • 比恐龍更古遠的 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臺灣蘇鐵
    臺灣蘇鐵通常生長在向陽的溝谷懸巖峭壁或溪河兩岸疏林中,喜充足的陽光和溼潤、肥沃的土壤,能耐短期乾旱。具有抗火燒、喜溫暖、畏冷溼、忌遮陰等特徵。臺灣蘇鐵在分布區一般都能開花,但種子很少成熟。花期4-5月,被當地人稱為「鳳蛋」的種子當年秋冬成熟脫落,但種胚要到第二年秋季才發育完全。
  • 世界上罕見的古老珍稀植物-多歧蘇鐵
    蒙自、屏邊、河口等縣(市)交界處的一塊狹小地域,已列為珍稀瀕危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裸子植物。多歧蘇鐵,是世界上罕見的古老珍稀植物,它大約出現在2.8億年前的古生代, 至1.8億年前中生代侏羅紀進入繁盛時期。
  • 四姑娘山發現數千株獨葉草,屬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
    近期,四川省相關專家四姑娘山在進行野外調查時,發現一處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種群分布。此前,四姑娘山景區還發現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玉龍蕨。「這是景區第二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此前我們發現了玉龍蕨,目前景區發現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兩種,二級保護植物30多種,多數以稀有蘭科植物為主。」四姑娘山景區管理局科研處處長楊晗介紹,本次發現獨葉草的區域,位於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雙橋溝紅杉-雲杉混交林中,海拔3700餘米,其種群分布面積近200平方米,種群數量達數千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