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實現生態保護與協調發展和諧統一

2020-12-05 騰訊網

  瓊中森林覆蓋率達到83.74%,自然生態環境優越,熱帶雨林山區的植物多樣化 熊峰 攝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實現生態保護與協調發展和諧統一

  文 | 王琳 傅軼 David Weaver

  國家公園是指由國家批准設立並主導管理,邊界清晰,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地或海洋區域。為保護生態而設立國家公園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建立了國家公園。截至目前,我國設立了三江源、神農架、武夷山、錢江源、南山、長城、香格裡拉普達措、大熊貓、東北虎豹和祁連山等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涉及青海、湖北、福建、浙江、湖南、北京、雲南、四川、陝西、甘肅、吉林和黑龍江等12個省市。然而,這些試點中尚無代表熱帶地區的國家公園。海南應當積極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在本省開展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工作,這將是海南作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創新之舉,為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探索和積累經驗。

  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景區仙境醉人 圖/海南旅遊網

  海南熱帶雨林區域滿足設立國家公園的三大條件

  一是海島型熱帶雨林的國家代表性。海南在海洋環境下建設海島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以保護生態系統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為目標的。我國的熱帶雨林多為熱帶季雨林,是在熱帶季風氣候條件下發育的植被,主要分布在雲南南部、海南和臺灣南部,在西藏東南部、廣西、廣東也有少量分布。海南熱帶雨林區域作為海島型熱帶雨林,既有極其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又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科學內涵,為全國人民高度認同,在全國範圍內具有特殊意義。

  二是瀕危熱帶雨林的生態脆弱性。與國內其他熱帶雨林相比,海南熱帶雨林具有如下特點:典型的海島型熱帶雨林、中國最完美和種類最豐富的熱帶雨林、海南島內河流域核心水源區、海南島生態系統的核心,絕大多數分布在海南島中南部山區,主要包括五指山、尖峰嶺、霸王嶺、吊羅山、黎母山等,這些雨林區森林資源豐富,珍貴樹種繁多。海島型熱帶雨林具有的生態優勢,是特殊的、罕見的、不可替代的,也是瀕危的,一旦被破壞,就很難恢復,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

  三是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政策可行性。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由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為重點改革任務提出。2015年6月,國家發改委採用地方申報的方式啟動了為期3年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同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對建立國家公園體制進行了具體要求。2017年9月26日,《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公布,至此,我國國家公園建設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到2020年,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基本完成,國家將根據國家公園功能定位和全國總體布局,整合相關自然保護地,設立一批國家公園。有學者提出,參考國際上的劃分標準和中國自然生態系統物種的分布情況,我國國家公園的規模數量的可能值在60到200之間。海南要積極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設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最優先位置。

  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天池 張茂 攝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整合生態保護與區域協調發展的五大價值

  借鑑國外經驗,國家公園的設立通常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必須是在全國範圍內具有特殊意義,通常為歷史、文化或自然原因;二是資源必須具有代表性;三是管理可行,土地區域面積足夠大而運營成本控制在可動用資金範圍內。海南熱帶雨林在自然生態方面具有這樣的條件,擁有成為國家公園的現實可能性。而管理上的可行性則基於其價值系統。

  一是生物基因庫的國家戰略價值。到目前為止,海南島有維管束植物4000多種,其中600多種為海南所特有。藥用植物就有2500多種,還有80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有20多種。另外,還有芳香植物70多種,熱帶觀賞花卉及觀賞樹種200多種。這些豐富的植物資源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的植物群落中。海南島中南部山區熱帶雨林是海南的生態敏感區和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屬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地區之一,也是海南少數民族聚居地和主要貧困人口集中地區。在國家層面上,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具有保護生物基因庫的戰略價值。

  二是啟智大眾旅遊時代的環境教育價值。熱帶雨林作為陸地森林中最主要的生命功能載體,不僅具有地球上最豐富的物種量和生物生產力,還以強大的環境影響與改造能力維繫和支撐著地球的大部分生態平衡。大眾旅遊的興起和公共旅遊產品社會責任的演進,伴隨著公眾(遊客和居民)對於科普教育轉型升級的期待和需要以及原住民權利的重新主張,其結果便是啟智大眾旅遊(enlightened mass tourism)時代的開始。海南建設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在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能夠為公眾提供科普教育的絕佳機會,提升全民共享和認識自然資源的水平。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具備通過特定自然環境啟迪大眾心智的教育價值,其主要功能之一是為公眾提供環境教育服務,成為「啟智的大眾旅遊」的重要載體。人們對環境教育價值的全新認知將引領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演變成為滿足大眾科普、教育、藝術欣賞等精神生活需求的場所。

  三亞亞龍灣熱帶森林公園內,遊客體驗雨林清涼之旅圖/糯米網

  三是提供公眾戶外活動的遊憩價值。國家公園的基本理念是在生態系統保護前提下滿足公眾戶外遊憩需求。遊憩活動的發展應該密切契合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生態特色和地方文化景觀特色。熱帶雨林的戶外遊憩價值獨一無二,對公眾吸引力強。但海島型熱帶雨林獨有的遊憩價值,需要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約束下達到動態的平衡與可持續發展。

  四是源自農耕文明的鄉土價值。在海南熱帶雨林地區,當地漢族、黎族、苗族人民世代居住,在此耕種、狩獵、捕撈。本土居民代代相傳的生產技藝和常識,形成了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鄉土文化。服飾、飲食、住宿、出行等生活方式具有典型的雨林特徵,熱帶雨林成為家族延續的生活家園。源自農耕文明的鄉土價值能夠連接和維繫熱帶雨林生態系統與當地社區居民的關係。

  五是根植生態文明的遺產價值。工業化帶來「發展」,生態文明則看重「傳承」和「發展」,主張可持續發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熱帶雨林地區的自然文化遺產傳承地,能夠保護自然生態和自然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完整性。國家公園的設立可對重要生態系統進行更為嚴格的保護,特別是對珍稀野生動植物進行長效保護,為國家、為民族、為子孫後代,同時也是為全人類留下寶貴自然遺產。

  自然生態保護完好的霸王嶺熱帶雨林 蘇曉傑 攝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實現和諧發展的六大舉措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為,國家公園應擁有大面積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區域。因此,與一般的自然保護地相比,國家公園的保護更嚴格,管理層級更高。在我國,國家公園屬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禁止開發區域,納入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管控範圍。在國家公園範圍內,除不損害生態系統的原住民生活生產設施改造和自然觀光、科研、教育、旅遊外,禁止其他開發建設活動。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開展試點工作,體制機制創新是重點。秉持「山海林水泉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保持生態完整性與空間整合,發展環境教育,推動旅遊業及多業態整合,協調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探索解決跨縣域、跨部門體制性問題,完備立法並依法實行更加嚴格的保護。

  一是保持生態完整性與空間整合。國家公園強調生態完整性,因此需要相當大的空間規模完整實現其生態功能。將海南島中南部連片的熱帶雨林劃入國家公園,從瀕危物種保護上升到整個生態系統保護,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既能讓公眾認識到保護雨林生態的重要性,同時也滿足人們親近自然空間的精神需求。海南的熱帶雨林分為中南部核心熱帶雨林區和北部的熱帶季雨林區。環繞熱帶雨林的是海南島獨特的山嶽奇峰、火山地貌、巖溶景觀、瀑布、溫泉和地震遺蹟;還有1500多公裡的海岸線,眾多海灣、沙灘、珊瑚礁石和海蝕地貌。建設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能整合海南島內的各種地理空間形態,如山、海、林、水、泉、田、湖,進行統一規劃、統一保護,體現特色性。

  二是發展環境教育。《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專門提到國家公園要發展「自然環境教育和遊憩」,這是國家公園在未來服務公眾的重要功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開展自然教育活動,負有為公眾提供親近自然、保護環境、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生態體驗的責任,能夠積極適應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和美好生活需求。

  三是推動旅遊業及多業態整合。在嚴格生態保護的前提下,國家公園周邊可開展適度的商業活動,但其規劃必須與國家公園規劃一致和協調。國家公園以國家投入為主,不搞門票經濟,僅開展限制性的遊客預約的生態體驗。針對國內旅遊市場,海南熱帶雨林具有代表性意義,在建設時需要考慮與其它資源和產業的整合。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應大力發展啟智的大眾旅遊,整合園區內外產業,聯動發展,打造多元化且各具特色的社會服務鏈和產業鏈。加強公共服務、特許經營、原生服務業的發展,實現國家公園的公益性與多重價值。多業態整合有利於旅遊服務業全面發展,在公園內餐飲、住宿、交通、購物、保健、娛樂業集聚與分散並存。通過服務聚集區、生態展示帶、遊客生態修復體驗區、邊緣農牧區和生態廊道,建設人與雨林和諧共存的國家公園。多元化利用雨林自然資源,從單純觀光走向多元遊憩,加入露營、野餐、探險、自行車、自然教育等元素;同時,複合利用雨林資源,衍生出多樣的空間複合型業態,積極和適度地開展休閒農業、民宿業、森林療養業、採摘業和傳統手工業等。

  五指山熱帶雨林空氣清新 圖/新浪網

  四是妥善處理雨林生態保護管理與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的關係。與美國黃石公園模式(國家公園內無居民居住的設立模式)不同,整合海南熱帶雨林區域來構建國家公園,可能涉入大量的人口,且存在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並存的情況。熱海雨林國家公園雖然不能在保護區內進行開發,但可以引導當地政府在國家公園周邊合理規劃建設入口社區和特色小鎮。通過合理劃定功能分區、建立社區共管機制、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完善社區參與機制,實現國家公園與當地社區的協調發展。同時,考慮雨林原生居民和部族的人文遺產保護和傳承問題。在保護區內進行百姓生態移民,或通過生態補償的方式,使原住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不致損害生態系統。

  五是完備國家公園地方立法。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領導小組,制定和頒布《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施方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總體規劃》《機構設置方案》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支持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基礎和保護設施建設,以自然修復為主,保護好熱帶雨林、江源河流、海岸礁石、巖溶景觀、瀑布溫泉的生態系統,維護和提升森林水源涵養功能,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國家公園治理體系,為國家公園建設提供規範和法制保障。

  六是深化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機構改革。創新管理體制,打破碎片化的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格局,解決跨縣域、跨部門的體制性問題,構建統一規範高效的全新管理體制。設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局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劃入國土資源、林業、農牧、水利等部門涉及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範圍內各類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進行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創新運營機制,探索特許經營模式,加強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和所屬自然文化遺產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護。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以及省際和國際交流合作平臺搭建,保護與利用以熱帶雨林為核心的「山海林水泉田湖」生命共同體,使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成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名片、國際野生動植物保護負責任大國形象展示的窗口以及世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

  【作者單位:王琳、傅軼,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David Weaver,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國際服務管理研究中心(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來源:《今日海南》2018年第7期

  文字編輯:朱薇 技術編輯:黃慧

  圖文統籌:王群存

相關焦點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生態名片
    海南擁有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和眾多特有的動植物種類,是我國熱帶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地區。        2019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規劃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7。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不僅保護熱帶雨林動植物資源,推進熱帶雨林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也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打造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        圖:海南吊羅山熱帶雨林。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 人和大山、雨林續寫新故事
    原標題:大山深處無人家,雨林內外一家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見聞新華社2020年4月21日訊 3D地圖上,海南熱帶雨林就像一隻南飛的蝴蝶。鸚哥嶺的桃花水母遊弋在叢林溼地;吊羅山小爪水獺重現故園;稀有喬木、藤和附生的蘭、蕨、菌類纏繞疊生;霸王嶺山間,人類最瀕危的「近親」海南長臂猿已增長到逾30隻……這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四月景象。安然棲息的動植物,讓如蝶的雨林翩翩起舞。一年來的公園建設、體制試點、保護研究、生態搬遷,人類已經學會與這片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和諧共處。
  • 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旅遊超級吸引物
    根據日前出臺的《海南省旅遊業疫後重振計劃——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2020—2021年)》(下稱《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3月24日下午,海南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夏斐向媒體發布了落實重點:「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為海南旅遊新的超級吸引物,加快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加強對國家公園的推介宣傳。」
  • 走進國家公園丨熱帶雨林 海南的自然珍藏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
  • 物種保護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發現19個新物種
    2019年4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掛牌成立,我省理順管理體制,加強對熱帶雨林資源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及研究,類似的驚喜正頻頻上演。 海南疣螈 通訊員 米紅旭攝(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提供) 它們用「腳」給國家公園「投票」 在熱帶雨林,新生命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像桃花水母這類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的生物,往往被人們稱作是最公正的「環境評價師」——生態好不好,它們知道答案。
  • 海南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半年來,海南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對照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整改事項,全面梳理、舉一反三,以最嚴的規劃、最嚴的措施、最嚴的處罰、最嚴的問責,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努力把海南打造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的樣板間。
  •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推行生態優先的投資消費模式、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
  • 綠色發展要聞丨國家公園新政策速覽
    建成統一規範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有效解決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的碎片化問題,有效保護國家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形成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新體制新模式,促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7.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具體目標是什麼?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現新特有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植物新種尖峰水玉杯被發現 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五指山4月1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海南省林業局4月1日向媒體發布,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屬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本物種為海南島首次報導的新記錄科、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
  • 國家公園新政速覽- 園林資訊 - 園林網
    建成統一規範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有效解決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的碎片化問題,有效保護國家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形成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新體制新模式,促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7.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具體目標是什麼?
  • 關於保護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建議
    公園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潮汐特徵決定了其具有豐富的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自然景觀多樣性,景色迷人,宛如仙境。海南是全球檯風活動的主要區域之一,溼地植被可以有效抵禦海浪、風暴的衝擊力,防止對海岸的侵蝕。溼地對海南來說生態功能價值巨大,特別是以紅樹林為代表的的濱海溼地,可以保護海岸線,過濾、分解汙染物,調節氣候等。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探訪黎母山生態研學基地——山中一間...
    ■海南日報記者 謝凱 於偉慧見習記者 王迎春9月2日,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在黎母山發現了一幢擁有多重「身份」老房子,它是特色民宿,是生態研學基地,是不少大學、企業、
  • 植物新種尖峰水玉杯被發現 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發現於海南尖峰嶺的新物種尖峰水玉杯。目前發現尖峰水玉杯的植株數量極少,根據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對物種瀕危程度的劃分標準,建議將該種列入漸危(Vulnerable)級甚至是瀕危(Endangered)級加以保護。  尖峰水玉杯的發現,是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科研監測人員,通過60公頃大樣地及網格樣地的長期監測工作的成果。
  • 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中心獲批!將吸引全球頂尖專家團隊和科研院所參與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孫慧 陳雪怡 傅人意 實習生李大武8月20日晚, 記者從在海口召開的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研討會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已批覆同意,依託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設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中心」,致力於吸引全球頂尖靈長類專家團隊和科研院所參與海南長臂猿保護。
  •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就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本刊採訪了四位專家學者,請他們從不同角度暢談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學習體會。
  • 加強海南長臂猿法律保護的思考
    (資料圖片)   作為海南熱帶雨林環境的生態指示種,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狀況關係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的成敗,是檢驗海南生態保護成效的重要指標。  目前,並沒有針對海南長臂猿保護的專門法律規定,已有的相關法律規定比較零散,尚不能對海南長臂猿實施全面有效的保護。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走進尖峰嶺研學探秘熱帶雨林——植物原來這麼聰明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譚琦 文/圖植物怎麼傳播種子?氣生根有什麼用?熱帶雨林裡的空中花園是如何形成的?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採訪團走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區——尖峰嶺林區,在鳴鳳谷偶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林科院熱林所」)的工作人員,他們正帶領著尖峰嶺職工子弟小學的學生們走進熱帶雨林開展科普活動
  • 海南首批10所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學校掛牌
    新華社海口9月21日電(記者陳凱姿)海南省教育廳等部門近日為10所學校掛牌,正式成立第一批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學校。海南熱帶雨林是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島嶼型熱帶雨林。2020年8月10日,經海南省教育廳、共青團海南省委、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協商,決定在海南省東方市江邊中心學校、五指山市水滿中心學校等10所學校,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學校,並於近日正式掛牌。
  • 關於在三沙開展海洋國家公園建設的建議
    二、三沙開展海洋類國家公園建設的可行性   三沙擁有開展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的優越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三沙市由於遠離大陸,是我國受人類活動影響最小的海域。海洋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持良好,這是建設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護基礎。同時三沙市海域所擁有的豐富海洋資源,可以實現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的國家公園建設目標。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猿家趣事多
    擇偶也看「房」,兩個家族群常走親戚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猿家趣事多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斧頭嶺一帶活動的海南長臂猿 記者 李天平攝「見到了幾隻長臂猿?」「每次見到都是一公一母嗎?」「雌猿背部的毛色變黑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