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重點改革任務,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新舉措,對於推進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國家公園體制機制試點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相信隨著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公園建設必將成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
一、三沙開展海洋類國家公園建設的必要性
國家公園作為一種新的生態保護形式和制度,當前正在我國的三江源、祁連山等10個陸地區域開展試點工作,但目前尚無海洋類的國家公園試點,國家亟需探索海洋類國家公園的管理,積累海洋類國家公園建設的經驗。
三沙市作為我國年輕的地級市,管轄著我國最大的海域。這裡有著豐富的珊瑚礁和熱帶島礁生態系統,擁有世界最深的海洋藍洞—永樂龍洞和石島老龍頭等海洋地質遺蹟,生長著海龜海鳥等大量的珍稀瀕危海洋生物和極為豐富的魚類資源,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與社會價值。把三沙作為海洋類國家公園建設,對於保護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海洋地質遺蹟和海洋珍稀動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三沙開展海洋類國家公園建設的可行性
三沙擁有開展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的優越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三沙市由於遠離大陸,是我國受人類活動影響最小的海域。海洋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持良好,這是建設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護基礎。同時三沙市海域所擁有的豐富海洋資源,可以實現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的國家公園建設目標。三沙市陸域面積較小、居民較少,屬於典型的海洋生態系統,具備理順管理體制和創新運營機制條件。綜上,三沙市完全具備建立離岸超大型海洋類國家公園的良好基礎條件,是開展海洋類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的理想場所,也是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海洋國家公園體制的必選之地。
在三沙市開展國家公園試點建設,符合《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關於國家公園的建設理念。首先是符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的理念,無論是對典型的海洋生態系統,還是對島礁生態系統,三沙管轄的海域都保持著良好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其次是符合堅持世代傳承的理念,三沙無論是珍貴的海洋生物資源還是能源礦產等其它海洋資源,都是留給後代的發展基礎和珍貴遺產;三是符合堅持國家代表性的理念,位於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永樂龍洞是目前全球已知的最深藍洞,它不僅是我國人民高度認可的自然遺蹟,也是全世界人類的遺蹟;四是符合堅持國家利益為主導的理念,三沙作為一路一帶建設的南大門,其海洋保護和國家公園建設將極大提升國家利益和國家形象,彰顯中華文明;五是符合堅持全民公益性的理念,保護和提升三沙海域所含的巨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和旅遊價值,是全民族受益全區域共享的重要體現;最後符合堅持廣泛參與的理念,三沙軍民對海洋擁有天然的保護意識和強烈摯愛,軍民共建一直是三沙的特色。
三、三沙開展海洋國家公園建設的創新價值和意義
(一)開創我國離岸超大型國家公園的新格局。由於建設時間較短,我國的海洋保護地均為近岸小型區域,平均面積不到300平方公裡,尚無離岸大型海洋保護地。在席捲全球的超大型海洋保護地建設狂潮中,超大型海洋保護地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型的海上圈地運動,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地已經達到近200萬平方公裡。這些超大型的海洋保護地對於生態系統保護和漁業資源保護具有明顯的優勢,也是實施國家有效管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開展試點的最大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面積也只有12萬平方公裡,而三沙國家公園通過逐步試點後規劃面積可以達到100萬平方公裡,成為我國國家公園布局中的新亮點和新格局。
(二)開闢國家公園管理制度的新模式。當前的國家公園試點多為解決跨行政區域管理衝突,為實施整體保護和系統保護提供管理模式和經驗。但三沙國家公園的試點建設,重點將在軍民共建共管和軍民融合保護上積極探索管理模式。三沙海域開展海洋國家公園試點,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軍民融合的方針,實現生態保護與國防建設、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管理制度上繼承軍民共建的光榮傳統,發揮各自優勢,在生態保護、文化建設等領域保持合作,探索公園軍地共管共建、海島空間分合有序、公共服務軍民兼顧、基礎設施互聯共享的新模式。
(三)探索國家公園建設和管理的新方法。目前我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尚未包含海洋類型的國家公園,在水多陸少的三沙開展海洋國家公園的選劃與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科研監測、管護與巡護、科教宣傳等,都將與陸域的國家公園的方法不同。因此,三沙海洋國家公園試點建設,將極大促進國家公園建設管理新方法、新技術探索,為以後的海洋類型國家公園的創建提供示範和引領作用。
(四)創新海洋權益保護的新實踐。三沙市是我國最南端的地級行政區,是捍衛領土主權的前沿陣地。在三沙海域開展海洋國家公園試點建設,有效保護典型的海洋生態系統和海洋資源,是對區域沿海各國的貢獻和責任;軍民共建共管的國家公園管理模式,可對海域實施有效管理和管控,將是我方維護南海生態安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舉措。
四、工作建議
海洋不僅是三沙的依存空間,也是中華民族未來的發展依託。在三沙開展海洋國家公園試點建設,既是保護我國的重要海洋生態系統、海洋地質遺蹟、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迫切需求,也是彰顯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重要創新和海洋實踐。海南省應加強在國家公園方面的工作力度,著力打造國內首個海洋類國家公園。為此,建議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三沙的海洋監測和國家公園管護基礎能力建設,彰顯國家主權
在重要島礁和典型生態系統區域設立驗潮站和海洋監測站,運用數字海洋的最新成果,驗潮站和監測站的海洋水文數據實現無人值守,海洋水文數據實現實時傳輸。在三沙國家公園示範區建設監控和預警設施,倡導軍民融合,運用雷達、無人機等技術手段,實現對示範區邊界的管控。利用衛星遙感和無人機照片計算、評估和預測三沙的生態資源和環境風險,並做到定期監控、自動分析、自動預警。為了更好的體現我國南海主權和保護三沙的生態環境,在三沙的重點區域開展海洋生物、化學和生態系統的常態化監測運行。
(二)儘快開展三沙綜合科考調查,力爭在國家層面設立三沙生態保護專項
目前三沙轄區生態基礎調查資料極度缺乏,不足以支撐三沙未來的生態保護工作,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綱要的目標。建議支持三沙市人民政府牽頭組織,由各科研單位為技術支撐,在國家層面爭取設立三沙生態調查與保護專項,摸清三沙的生態家底,科學制定三沙生態保護方案。專項任務內容包括:調查珊瑚礁典型生態系統、統計珊瑚種類、分布和活珊瑚數量,並開展珊瑚共生生物的研究;調查庫氏硨磲、玳瑁、綠海龜、紅腳鰹鳥、虎斑寶貝、文昌魚等瀕危物種的分布、洄遊/遷徙路線、產卵場、種群數量;開展三沙生態修復研究,包括珊瑚的種植技術、長棘海星等入侵生物的防治技術;開展三沙微生物種質資源和基因資源調查,並對其應用潛力進行評估,為三沙海洋資源的保護和海洋國家公園的建設奠定科學基礎和依據。
(三)大力支持三沙納入國家海洋公園試點,穩步推進三沙海洋國家公園選劃工作,逐步擴大國家公園管理面積
支持三沙申報國家海洋公園試點單位,協調海南各有關單位和部門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保障海洋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優質生態環境。以珊瑚礁等典型生態系統和瀕危海洋生物保護為重點,著力提升生態管控能力,逐步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三沙海洋生態保護工作,在合適時機爭取協調國家林草局推進三沙海洋國家公園選劃工作,並分階段擴大三沙國家公園示範區面積。
承辦單位及答覆
詳細查看
關閉
關於在三沙開展海洋國家公園建設的建議
(B類)
本答覆內容不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