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探訪黎母山生態研學基地——山中一間...

2020-11-28 瀟湘晨報

■海南日報記者 謝凱 於偉慧

見習記者 王迎春

9月2日,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在黎母山發現了一幢擁有多重「身份」老房子,它是特色民宿,是生態研學基地,是不少大學、企業、行業協會的戶外基地,還是四椰級鄉村旅遊點。

學而山房民宿。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其實,這是一幢有著歷史的房屋。主體房屋本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成的海南黎母山林業公司子弟學校。後來,學校搬遷,就留下了這幢破敗的舊樓房。2016年以來,以「修舊如舊」理念進行改造後,飽經滄桑的它再次煥發新的面貌,變成了一家具有旅遊接待能力的民宿、生態研學基地——「學而山房」。

學而山房生態研學基地位於黎母山腳下。改造後的房子保留了過去的原貌,卻沒有破敗不堪的感覺,而是成了通向大自然的一道門。

最近這幾年,這座房子的熱度一路走高。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啟動之後,學而山房生態研學基地負責人張春麗更是忙個不停,她想藉助國家公園建設的東風,「把這裡打造成全國知名的自然生態和人文藝術研學基地」。

張春麗不僅是「學而山房」的經營者,還是海口一家培訓學校的老師和負責人,在5年的教學實踐中,她發現海南的孩子知道的多是大海,而對海南中部山區的森林知之甚少。這個發現,讓她萌發了要為海南的孩子尋找一個鄉野課堂的念頭。「就是要讓孩子們更廣泛地接觸自然,走進自然。」張春麗說。

經過3個多月的尋找,張春麗打聽到黎母山有一所荒廢的學校,便在當地管理部門的幫助下,將這所學校的舊房子租賃下來,開始打造她心裡的鄉野課堂。張春麗告訴記者,黎母山擁有原始的雨林環境,富有鄉野氣息,同時還有獨特的黎族歷史文化,「這裡是海南生態保護核心保護區,我們充分利用當地的土地資源,不做過多的人為改造。」

現在,「學而山房」已然成了孩童和大人們享受大自然的好空間。

9月2日,採訪團來到學而山房生態研學基地時,這裡正在開展生態研學之旅的木工製作培訓班。

「我們現在開展的是生態研學之旅的木工手工活體驗課。」培訓班負責人盧影說,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但大多數城市的孩子卻少有與自然接觸的機會,組織生態研學之旅,鍛鍊孩子動手能力並開展走進大自然的研學活動,能讓更多城市的孩子體驗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我們一直在這裡舉辦生態研學活動,這期已是117期。」盧影表示,學而山房生態研學基地位置優越,能夠開展各種特色生態研學課程,同時,這裡的氛圍更像是家,而不是酒店,易於讓孩子們充分融入到研學活動中。

「研學從另一個角度上說也是一種學習。」張春麗表示,「自然生態」是研學的主線,學而山房生態研學基地通過民宿的周邊資源及專家學者、培訓機構的力量創新研學課程形式,讓研學更接地氣,讓孩子們充分感受自然,培養獨立生活能力、開放的思維和生態保護的理念。

「主要是讓孩子自己去追尋答案。」張春麗說,比如,孩子們看到雨林裡的獨木成林、植物絞殺等奇觀景象時,會想要一探究竟,「通過這樣的學習探索,他們不僅會增長知識,更會意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不僅如此,「學而山房」還搭建起了科研團隊與黎母山分局交流的橋梁,這裡掛著眾多科研團隊教育基地的牌子。「我們逐步建立起分局與各個單位共建的模式,通過這些努力,促進黎母山的生態保護工作,把國家公園的公益性展現給大眾。」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黎母山分局副局長方燕山表示。(海南日報黎母山9月6日電)

原標題:探訪生態研學基地—— 山中一間房 林中一課堂

【來源:南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夜探「物種寶庫」鸚哥嶺 走進熱帶雨林...
    圖片由秘境尋蹤攝製組提供夜幕降臨,熱帶雨林裡熱鬧了起來,黑夜是這裡的「原住民」最好的保護色,它們乘夜出動覓食。「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媒體採訪活動走進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是海南的兩大江河南渡江和昌化江主要支流的發源地,保存著華南地區連片面積最大的原始熱帶雨林,是海南乃至全球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
  • 走進國家公園丨熱帶雨林 海南的自然珍藏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走進尖峰嶺研學探秘熱帶雨林——植物原來這麼聰明
    熱帶雨林裡的空中花園是如何形成的?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採訪團走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區——尖峰嶺林區,在鳴鳳谷偶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林科院熱林所」)的工作人員,他們正帶領著尖峰嶺職工子弟小學的學生們走進熱帶雨林開展科普活動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海南熱帶雨林探微:趴下來與昆蟲對話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青蜂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一棵棵參天大樹高聳不見其端,密林深處奇珍異獸神出鬼沒,印象中的熱帶雨林似乎總是讓人目不暇接。如果將腳步慢下來,靜靜地趴在雨林裡某一塊普通的草地,會看到什麼?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山高谷深、人跡罕至 海南佳西省級自然...
    懷著雀躍的心情,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於8月24日來到佳西。不料,面對一行人的到訪,佳西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站長陳運琪卻表情猶疑。八月二十五日,晨曦中的佳西省級自然保護區。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你們確定要上山嗎?」陳運琪反覆確認。
  •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實現生態保護與協調發展和諧統一
    海南應當積極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在本省開展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工作,這將是海南作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創新之舉,為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探索和積累經驗。   二是瀕危熱帶雨林的生態脆弱性。與國內其他熱帶雨林相比,海南熱帶雨林具有如下特點:典型的海島型熱帶雨林、中國最完美和種類最豐富的熱帶雨林、海南島內河流域核心水源區、海南島生態系統的核心,絕大多數分布在海南島中南部山區,主要包括五指山、尖峰嶺、霸王嶺、吊羅山、黎母山等,這些雨林區森林資源豐富,珍貴樹種繁多。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 人和大山、雨林續寫新故事
    原標題:大山深處無人家,雨林內外一家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見聞新華社2020年4月21日訊 3D地圖上,海南熱帶雨林就像一隻南飛的蝴蝶。鸚哥嶺的桃花水母遊弋在叢林溼地;吊羅山小爪水獺重現故園;稀有喬木、藤和附生的蘭、蕨、菌類纏繞疊生;霸王嶺山間,人類最瀕危的「近親」海南長臂猿已增長到逾30隻……這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四月景象。安然棲息的動植物,讓如蝶的雨林翩翩起舞。一年來的公園建設、體制試點、保護研究、生態搬遷,人類已經學會與這片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和諧共處。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海南尖峰嶺:「半棵」黃花梨老樹吐新綠
    為防止被人盜伐,該試驗站科研人員不僅在樹旁築起了一間小房子,安排護林員輪流守夜,還用水泥和鋼筋繞樹一圈,從樹根部至樹幹的2米多高處,壘砌起一層厚約10釐米的筒裙狀「保護牆」。但即便這麼嚴實的保護舉措,也抵擋不住盜伐者的瘋狂行徑。2011年七八月份的一個颱風夜,尖峰嶺周邊大面積停電,五六名大漢把守夜的護林員打傷後,將「保護牆」之上的一截較為粗壯的枝杈鋸斷並盜走。
  • 走進鸚哥嶺,夜探熱帶雨林中的「深夜食堂」
    本報記者 袁琛 攝  走進「物種寶庫」鸚哥嶺,夜探熱帶雨林中的「深夜食堂」  ■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日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來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鸚哥嶺林區,在護林員符惠全的帶領下,走進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夜探熱帶雨林中的「深夜食堂」。  「噓,你們悄悄地,看這片葉子。」順著符惠全手電筒的光線看過去,這棵不起眼的植物葉片並沒有特別之處,定睛細看,這片葉子卻突然動了起來。
  • 小學生公園探訪「暗夜精靈」
    記者從順德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順德區環境保護協會了解到,經過近年來環境保護措施的有力實行,順德的藍天更多,水更清,而像雲近河濱公園這樣的「綠色地區」,各種各樣的小昆蟲也隨即出現,順德孩子們終於可以「足不遠赴」,在自己家門口就能參加很多自然環境類的科普項目,上述活動,正是環寶蛙青少年環境體驗中心組織下,一場名為「探訪順峰山暗夜精靈」的有趣活動。
  • 走進高黎貢山,探索「世界物種基因庫」|親子特色研學冬令營
    ③民俗文化:雲南原生態民俗文化體驗,天然溫泉。④學習了解雲南咖啡種植髮展歷史,動手製作咖啡。研學安排以下活動全部符合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系列標準」大綱。還有一個小小的溼地公園等,此處是環洱海白族村落裡最大的旅遊風景區。DAY2 大理——高黎貢山早餐後,順著滇緬公路一路前往保山,抵達後午餐。
  • 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旅遊超級吸引物
    省領導多次強調,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為海南旅遊新的超級吸引物,適度開展雨林旅遊不僅僅是利用,也是保護。要讓大家走進雨林、了解雨林、愛上雨林。夏斐向媒體發布稱,省林業局計劃從三個方面具體落實《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具體內容和責任分工。
  • 中國兒童產業基地「侏羅紀公園」,打造精品恐龍科普研學基地
    中國兒童產業展覽交易基地(ETJD)恐龍科普主題樂園精品研學教育基地研學旅行,旅遊產業新藍海研學旅行作為「旅遊+教育」中的細分領域創新服務,越來越受到各大中小學校、家長和學生的歡迎,更為旅遊市場帶來了全新發展機遇,成為旅遊產業的一片新藍海
  • 視頻| 走進美麗高黎貢山 探訪「世界物種基因庫」
    視頻 | 走進美麗高黎貢山 探訪「世界物種基因庫」 2020-07-12 1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航空航天主題研學營
    【行程安排】 第一天上午:接站、學習奧園精神 接站,之後走進奧林匹克公園 下午:國家博物館 研學主題:守護歷史文化,做國家寶藏的守護人。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生態名片
    海南擁有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和眾多特有的動植物種類        2019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規劃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7。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不僅保護熱帶雨林動植物資源,推進熱帶雨林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也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打造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        圖:海南吊羅山熱帶雨林。
  • 青河縣打造隕石探秘、星際追蹤「研學旅行」品牌
    天山網訊(記者胡俊秀 通訊員張磊報導)為豐富新疆青河縣冬季旅遊產品,激活青少年對課外文化生活的熱愛,近日,青河縣組織30多名中小學生首次開展以「隕石探秘、星際追蹤」為主題的「研學旅行」。  記者了解到,研學旅行是各個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遊學、「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
  • 長三角、浙皖閩贛研學大咖齊聚開化,共話錢江源國家公園研學發展
    女聲獨唱「送你一個錢江源」一首《送你一個錢江源》拉開本次活動的序幕,活動以「錢江源國家公園與研學研討」為主題,旨在更好利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浙皖閩贛國家生態旅遊協作區機遇,挖掘、展示開化山水、人文等研學資源,做精做深錢江源國家公園研學旅遊品牌,加強長三角及浙皖閩贛區域研學旅行資源相融相通,搭建研學交流平臺,實現共贏目標。
  • 探訪四川赤水河流域生態環保:守護「母親河」清水綠岸
    探訪四川赤水河流域生態環保:守護「母親河」清水綠岸 2020-10-29 14:55:23單鵬 攝   中新網瀘州10月29日電 題:探訪四川赤水河流域生態環保:守護「母親河」清水綠岸  作者 單鵬  在四川、雲南、貴州三省交界處的高山峽谷間,今年一月份通車的雞鳴三省大橋高高聳立。站在橋上俯瞰,綠色的赤水河在橋下湍急流淌,浪花翻騰,由此地「正式」入川。
  • 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檳榔谷研學教育實踐基地揭牌
    中新網海南新聞1月13日電 (潘達強)1月12日,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檳榔谷研學教育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檳榔谷景區三月三廣場舉行。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校長楊立功、檳榔谷景區董事長程天富、校企相關負責人等各界人士共200餘人出席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