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旅遊超級吸引物

2021-01-09 鳳凰網房產

來源: 中國南海網

海口3月24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海南擁有我國分布最集中、連片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島嶼型熱帶雨林,資源極其寶貴,具有很高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以及旅遊價值。根據日前出臺的《海南省旅遊業疫後重振計劃——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2020—2021年)》(下稱《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3月24日下午,海南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夏斐向媒體發布了落實重點:「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為海南旅遊新的超級吸引物,加快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加強對國家公園的推介宣傳。」

根據《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具體內容和責任分工,海南省林業局主要涉及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遊、森林旅遊。

熱帶雨林之於海南最重要的價值有哪些?

「熱帶雨林是地球之『肺』,是天然蓄水庫,是天然空調」,夏斐首先向媒體生動形象地介紹熱帶雨林,為熱帶雨林代言。他舉了一組數據:根據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的長期監測數據,1996到2017年,尖峰嶺天保工程區約130萬畝熱帶天然林植被淨增加了約142萬噸碳,折合二氧化碳量為約520萬噸,年均淨增加約7萬噸碳,折合二氧化碳量約25萬噸,相當於吸收了40萬輛排量為2.0的汽車一年行駛1萬公裡所排出的二氧化碳。

根據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的長期監測數據,1996年到2017年,尖峰嶺天保工程區約130萬畝的熱帶天然林,每年所調節的水資源量相當於新建1座大(Ⅱ)型水庫(1-10億立方米);每年新增加的調節水量相當於新建造1座中型水庫(庫容為1000萬立方米-1億立方米)。

熱帶雨林還有調節小氣候的作用,海南中部山區夏季氣溫要比沿海地區低不少,是海南島夏季的避暑勝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森林旅遊,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強調,正確把握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挖掘生態保護蘊含的潛在經濟價值,國家公園在不影響保護的前提下,可適度開展森林旅遊等生態體驗活動。省領導指示要把國家公園掛牌地點建設成為訪客集散地,讓訪客能真正體會到熱帶雨林特色, 利用VR技術製作一些宣傳片,讓訪客在一個訪客中心通過視頻就可以感受4000多平方公裡熱帶雨林的神秘和魅力。省領導多次強調,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為海南旅遊新的超級吸引物,適度開展雨林旅遊不僅僅是利用,也是保護。要讓大家走進雨林、了解雨林、愛上雨林。

夏斐向媒體發布稱,省林業局計劃從三個方面具體落實《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具體內容和責任分工。

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為海南旅遊新的超級吸引物

下一步,海南省林業局將充分利用國家公園內廢舊場部、廠房和職工宿舍等閒置資源和建設用地,統一打包、招商,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國家公園展示區,利用VR技術製作國家公園宣傳片,讓訪客到一個訪客中心就可以感受整個國家公園的美景。

在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內提供優質生態旅遊服務,加快海南生態旅遊產業升級,打造吸引中外遊客的生態旅遊目的地。特別是支持中部市縣依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中部生態旅遊聯合體。

建設海南國家森林步棧道、林區景區景點道路和科普自然教育基地等,提高森林生態旅遊安全性和舒適性,特別是在國家公園的一般控制區規劃建設一些步棧道,通過步棧道能夠看到核心保護區的美景。

在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內適當開展自然科普教育和旅遊項目。包裝策劃一批國家公園科普教育、生態體驗、雨林探險、森林康養等旅遊項目,面向全社會發布,擴大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影響力和知名度。

加快發展海南森林康養產業

熱帶雨林具有極好的環境淨化能力,例如,有的城市負氧離子濃度為800個/立方釐米,而在五指山保護區電子屏顯示負氧離子濃度為15000個/立方釐米,在雨季或者在林中溪流瀑布之處的值則更高,遠超世界衛生組織關於清新空氣中負氧離子標準濃度應大於1500個/立方釐米的規定。

夏斐著重以PM2.5值為例,說明海南熱帶雨林空氣之優良,「2019年,海南省PM2.5年均濃度為16微克/立方米。在熱帶雨林中PM2.5年均濃度為5微克/立方米,甚至為0,反映出熱帶雨林環境是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優良場所。」

夏斐說,省林業局將大力發展基於氣候治療的康養醫療、氣候療養等非常符合養肺需求的健康旅遊。建設一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推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健康生活的需要。進一步提升五指山、霸王嶺、吊羅山、尖峰嶺生態康養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

目前,海南省林業局正積極組織申報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爭取獲得國家政策的支持。通過制定省級森林康養基地標準,開展省級森林康養基地、康養人家評選,促進森林康養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加強國家公園推介宣傳和科普教育 傳播生態文明理念

在落實《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中,海南省林業局將通過宣傳圖冊、宣傳片、紀錄片、訪客導則等在全球推介宣傳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提升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知名度、美譽度。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理念,設計自然體驗和環境教育項目,打造自然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展示平臺,使公眾在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過程中培養珍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

相關焦點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生態名片
    海南擁有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和眾多特有的動植物種類        2019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規劃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7。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不僅保護熱帶雨林動植物資源,推進熱帶雨林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也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打造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        圖:海南吊羅山熱帶雨林。
  •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實現生態保護與協調發展和諧統一
    海南應當積極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在本省開展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工作,這將是海南作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創新之舉,為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探索和積累經驗。這些豐富的植物資源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的植物群落中。海南島中南部山區熱帶雨林是海南的生態敏感區和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屬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地區之一,也是海南少數民族聚居地和主要貧困人口集中地區。在國家層面上,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具有保護生物基因庫的戰略價值。   二是啟智大眾旅遊時代的環境教育價值。
  • 走進國家公園丨熱帶雨林 海南的自然珍藏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現新特有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植物新種尖峰水玉杯被發現 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五指山4月1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海南省林業局4月1日向媒體發布,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屬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本物種為海南島首次報導的新記錄科、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 人和大山、雨林續寫新故事
    原標題:大山深處無人家,雨林內外一家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見聞新華社2020年4月21日訊 3D地圖上,海南熱帶雨林就像一隻南飛的蝴蝶。鸚哥嶺的桃花水母遊弋在叢林溼地;吊羅山小爪水獺重現故園;稀有喬木、藤和附生的蘭、蕨、菌類纏繞疊生;霸王嶺山間,人類最瀕危的「近親」海南長臂猿已增長到逾30隻……這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四月景象。安然棲息的動植物,讓如蝶的雨林翩翩起舞。一年來的公園建設、體制試點、保護研究、生態搬遷,人類已經學會與這片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和諧共處。
  • 海南首批10所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學校掛牌
    新華社海口9月21日電(記者陳凱姿)海南省教育廳等部門近日為10所學校掛牌,正式成立第一批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學校。海南熱帶雨林是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島嶼型熱帶雨林。2020年8月10日,經海南省教育廳、共青團海南省委、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協商,決定在海南省東方市江邊中心學校、五指山市水滿中心學校等10所學校,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學校,並於近日正式掛牌。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猿家趣事多
    擇偶也看「房」,兩個家族群常走親戚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猿家趣事多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斧頭嶺一帶活動的海南長臂猿 記者 李天平攝「見到了幾隻長臂猿?」「每次見到都是一公一母嗎?」「雌猿背部的毛色變黑了沒?」
  • 物種保護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發現19個新物種
    2019年4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掛牌成立,我省理順管理體制,加強對熱帶雨林資源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及研究,類似的驚喜正頻頻上演。 海南疣螈 通訊員 米紅旭攝(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提供) 它們用「腳」給國家公園「投票」 在熱帶雨林,新生命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像桃花水母這類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的生物,往往被人們稱作是最公正的「環境評價師」——生態好不好,它們知道答案。
  • 紮根尖峰嶺熱帶雨林,打造海南最具規模的有機熱帶水果種植基地
    北緯18度,被大家認定為地球上最神奇的地理區域之一,在這條絢麗的緯度線上,有大家熱愛的陽光大海沙灘,豐茂的熱帶雨林,在這條緯度上,還有一個神秘的亞洲亞馬遜,就是中國十大最美森林公園的海南尖峰嶺熱帶雨林。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探訪黎母山生態研學基地——山中一間...
    ■海南日報記者 謝凱 於偉慧見習記者 王迎春9月2日,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在黎母山發現了一幢擁有多重「身份」老房子,它是特色民宿,是生態研學基地,是不少大學、企業、
  • 植物新種尖峰水玉杯被發現 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發現於海南尖峰嶺的新物種尖峰水玉杯。目前發現尖峰水玉杯的植株數量極少,根據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對物種瀕危程度的劃分標準,建議將該種列入漸危(Vulnerable)級甚至是瀕危(Endangered)級加以保護。  尖峰水玉杯的發現,是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科研監測人員,通過60公頃大樣地及網格樣地的長期監測工作的成果。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海南熱帶雨林探微:趴下來與昆蟲對話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青蜂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一棵棵參天大樹高聳不見其端,密林深處奇珍異獸神出鬼沒,印象中的熱帶雨林似乎總是讓人目不暇接。如果將腳步慢下來,靜靜地趴在雨林裡某一塊普通的草地,會看到什麼?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發現19個新物種
    7月上旬,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內、位於五指山市通什鎮什會村的一口水井中,成群通體晶瑩、像柳絮般柔軟的小傢伙突然現身。  「它是『水中大熊貓』,我在新聞上見到過。」最先發現這群生物的什會村村民小柯,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給有關部門。聞訊趕來的專家很快證實了他的猜測:這叫索氏桃花水母,是一種罕見的珍稀水生生物。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夜探「物種寶庫」鸚哥嶺 走進熱帶雨林...
    圖片由秘境尋蹤攝製組提供夜幕降臨,熱帶雨林裡熱鬧了起來,黑夜是這裡的「原住民」最好的保護色,它們乘夜出動覓食。「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媒體採訪活動走進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是海南的兩大江河南渡江和昌化江主要支流的發源地,保存著華南地區連片面積最大的原始熱帶雨林,是海南乃至全球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
  • 海南旅遊包蜜園度假公園,負氧離子的養生天堂
    海南旅遊包蜜園度假公園,負氧離子的養生天堂生態公園,上級生態公園指以生態學和生態文化為指導思想,結合了傳統城市公園和主題公園人造景觀各自的特色而建立的一種新型的城市公園,是公園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生態公園所致力或強調的是綜合生態量的最大化。
  • 儋州在看丨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啟動海南長臂猿大調查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1日消息(記者 譚琦)11月11日,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啟動。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73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開展為期7天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將對海南長臂猿的的生存狀況、熱帶雨林生態、棲息地保護等情況開展調查,對改善海南長臂猿瀕危現狀具有重要意義。
  • 海南周刊 | 好萊塢效應攪熱海島遊 海南借力打造天然攝影棚
    「劇組取景的地方,也一定是漂亮的地方、民眾喜歡去的地方,海南擁有城市景、森林景、濱海景,還有燦爛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影視劇作品展示出來,將有助於推動全域攝影島打造。」《巨齒鯊》外聯製片邢叢林說。鄭聰輝介紹,下一步,該景區將以內容為王,加強資源嫁接,加大與電影劇組的合作,通過引入《一齣好戲》等電影中的特色道具、打造影片場景,巧用明星效應、名人效應,創新設計旅遊產品與旅遊路線,豐富旅遊產品內涵。  「海南的美麗資源無法比擬,得天獨厚的的自然景觀,能滿足我們開展高空、海上及熱帶雨林中不同場景的拍攝。」《火力無限》總編劇若水說。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又發現了一個新的特有植物種:尖峰水玉杯(尖峰精靈燈籠)
    由中國林科院熱林所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科研監測人員,在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植物種類
  • 海南熱帶雨林是天然的資源「博物館」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熱帶雨林資源「博物館」,生物資源非常豐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據統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已記錄有野生維管植物3577種,隸屬220科1142屬,有各類保護植物43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坡壘(Hopea hainanensis)、伯樂樹(Bretschneidera sinensis)、海南蘇鐵(Cycas hainanensis)、葫蘆蘇鐵(Cycas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走進尖峰嶺研學探秘熱帶雨林——植物原來這麼聰明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譚琦 文/圖植物怎麼傳播種子?氣生根有什麼用?熱帶雨林裡的空中花園是如何形成的?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採訪團走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區——尖峰嶺林區,在鳴鳳谷偶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林科院熱林所」)的工作人員,他們正帶領著尖峰嶺職工子弟小學的學生們走進熱帶雨林開展科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