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山高谷深、人跡罕至 海南佳西省級自然...

2020-12-06 瀟湘晨報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佳西,恐怕沒有什麼比「野性」更為貼切。

佳西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樂東黎族自治縣北部,是省內少數幾個從未遭受大規模採伐的原生態自然保護區之一,也因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一直是人跡罕至的雨林秘境。

懷著雀躍的心情,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於8月24日來到佳西。不料,面對一行人的到訪,佳西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站長陳運琪卻表情猶疑。

八月二十五日,晨曦中的佳西省級自然保護區。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你們確定要上山嗎?」陳運琪反覆確認。

「是不歡迎我們嗎?」採訪團成員們心裡暗暗納悶,但還是堅持「想要上山看一看」。

陳運琪不再阻攔,只是要求一行人將車停在山腳,改開四驅皮卡車上山。雖然有些不解,大伙兒還是十分配合地更換了交通工具,朝山上進發。

剛拐過一道彎,皮卡車突然「卡」住。探頭往地上一瞧,才發現車輪陷進了泥巴地裡。「最近山區雨季,路不好走。」陳運琪決定跳下車指揮,一番折騰後,車輪終於得到「解脫」。

佳西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的蕨類植物。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繼續前進。不過幾分鐘的車程,兩側的樹林一下子變得茂密雜亂起來,望不到頂的大樹比比皆是,自然枯爛的粗大樹幹橫七豎八,垂下的粗壯藤蔓彎彎曲曲,一切都保持著熱帶雨林的原始風貌。

「海南不少林區都有過採伐歷史,但佳西一直少有人為幹擾,這也讓它至今得以保持原始風貌……」陳運琪對保護區的介紹剛剛進行到一半,幾簇樹丫突然從窗外伸進了車內,抖落下七八隻五顏六色、長相怪異的小蟲,惹得車內尖叫連連。

趕緊關上窗,車身卻開始一陣晃動。原來,前方由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但由於路面覆滿青苔,車輪開始不停打滑。「一下過雨,林子底下的青苔就長得特別快,再加上坡急彎陡,我們平時騎摩託車巡山經常摔車,一般的小轎車更是沒法開上山。」說話間,前方果然出現一個溼滑的急陡坡,抓緊方向盤緩緩挪動,總算驚險過關。

上山前陳運琪的猶疑,也一下子有了答案。

趁著車身漸漸平穩,陳運琪搖下車窗,再次興致盎然地做起講解。「這是坡壘,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那邊一大片都是青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陳運琪對保護區裡的每一類樹種都如數家珍,哪一片山頭分布著什麼樹種,都被他牢牢地刻進了腦子裡。

正當眾人沉浸在神奇的雨林世界中時,皮卡車再次突然停下。原來,兩側的樹枝突然齊刷刷凌空伸到路中間,將去路擋了個嚴嚴實實。進退兩難之下,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前進,任由枝蔓與車身「親密接觸」。

幾乎是從枝蔓與枝蔓的罅隙中擠出了一條路,短暫的顛簸過後,眼前頓時變得豁然開朗起來。迫不及待地跳下車,往南邊眺望,整個樂東縣城一下子盡收眼底。

「你再往北邊望過去,那裡就是霸王嶺,當年我們父輩就是翻過這些山頭,從霸王嶺腹地的王下鄉遷徙到了這裡。」陪同採訪團上山的護林員洪明昌是樂東抱由鎮佳西村人,算是從小「泡」在保護區的樹林裡長大的。

彼時,佳西還不是保護區,洪明昌一有空便會跟著父輩上山鑽樹林。「一到月亮變圓時,林子裡的大靈貓、小靈貓還有豹貓就會全跑出來,有些嘴饞的獼猴甚至還會跑到村裡去覓食。」洪明昌說,隨著1981年成立保護區並實現封閉管理後,村裡其他人不再被允許進山,倒是他應聘成為護林員,得以繼續與這片山林相守相伴。

佳西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的紅水河。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山裡條件艱苦,除了路難走,更難忍的是夜晚的低溫。「每次都得喝好幾斤酒暖身,到了雨季更是又溼又冷。」好在這些年保護區幾乎沒有出現偷採、盜獵的現象,山裡的植被、動物群自然生長一如兒時模樣,讓洪明昌感到欣慰,「前幾天巡山時,還見到了50多頭水鹿,跳啊跳,歡快得很。」

洪明昌的講述,讓採訪團一行心動不已,可惜雨林裡天色暗得早,不過下午五六點,已幾乎沒有什麼光亮。為了安全考慮,只好選擇下山。

下山還是原路返回。陳運琪說,進保護區的路只有這一條,如果不是山上建水電站時修了一條水泥路,路會更難走。

或許是返程時有了期待,竟覺得並沒有上山時那般顛簸。陳運琪介紹,保護區的山頂上分布著數千畝海南五針松,多年落葉積有數尺厚,枯葉潮溼腐爛,分解出一種紅色的物質,把河水染成紅色,故名紅水河。紅水河從山頂一直流到山腳,在佳西村村口便能瞧見。

臨走時,採訪團一人捧起一掬紅水,也算是帶走了一絲對佳西的念想。

(本報抱由8月27日電)

原標題:山高谷深、人跡罕至,佳西省級自然保護區至今保持原始風貌 野性佳西 原生秘境

【來源:南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走進國家公園丨熱帶雨林 海南的自然珍藏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探訪黎母山生態研學基地——山中一間...
    ■海南日報記者 謝凱 於偉慧見習記者 王迎春9月2日,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在黎母山發現了一幢擁有多重「身份」老房子,它是特色民宿,是生態研學基地,是不少大學、企業、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夜探「物種寶庫」鸚哥嶺 走進熱帶雨林...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8日消息(記者 譚琦)「噓,你們悄悄地,看這片葉子。」順著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符惠全手電筒的光線看過去,這棵不起眼的植物葉片並沒有特別之處,定睛一看,在密不透風的熱帶雨林裡,這片葉子突然動了起來。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海南熱帶雨林探微:趴下來與昆蟲對話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青蜂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一棵棵參天大樹高聳不見其端,密林深處奇珍異獸神出鬼沒,印象中的熱帶雨林似乎總是讓人目不暇接。如果將腳步慢下來,靜靜地趴在雨林裡某一塊普通的草地,會看到什麼?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走進尖峰嶺研學探秘熱帶雨林——植物原來這麼聰明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譚琦 文/圖植物怎麼傳播種子?氣生根有什麼用?熱帶雨林裡的空中花園是如何形成的?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採訪團走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區——尖峰嶺林區,在鳴鳳谷偶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林科院熱林所」)的工作人員,他們正帶領著尖峰嶺職工子弟小學的學生們走進熱帶雨林開展科普活動
  • 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旅遊超級吸引物
    根據日前出臺的《海南省旅遊業疫後重振計劃——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2020—2021年)》(下稱《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3月24日下午,海南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夏斐向媒體發布了落實重點:「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為海南旅遊新的超級吸引物,加快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加強對國家公園的推介宣傳。」
  • 海南首批10所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學校掛牌
    新華社海口9月21日電(記者陳凱姿)海南省教育廳等部門近日為10所學校掛牌,正式成立第一批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學校。海南熱帶雨林是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島嶼型熱帶雨林。2020年8月10日,經海南省教育廳、共青團海南省委、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協商,決定在海南省東方市江邊中心學校、五指山市水滿中心學校等10所學校,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學校,並於近日正式掛牌。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 人和大山、雨林續寫新故事
    原標題:大山深處無人家,雨林內外一家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見聞新華社2020年4月21日訊 3D地圖上,海南熱帶雨林就像一隻南飛的蝴蝶。鸚哥嶺的桃花水母遊弋在叢林溼地;吊羅山小爪水獺重現故園;稀有喬木、藤和附生的蘭、蕨、菌類纏繞疊生;霸王嶺山間,人類最瀕危的「近親」海南長臂猿已增長到逾30隻……這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四月景象。安然棲息的動植物,讓如蝶的雨林翩翩起舞。一年來的公園建設、體制試點、保護研究、生態搬遷,人類已經學會與這片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和諧共處。
  • 中國保存最完好的熱帶雨林裡有哪些奧秘
    吊羅山雨林溝谷 攝影 林愛和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地域分布範圍如下: 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鸚哥嶺、尖峰嶺、霸王嶺、吊羅山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黎母山、猴獼嶺、佳西、俄賢嶺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尖峰嶺、霸王嶺、吊羅山、黎母山4個國家森林公園,南高嶺、子陽、毛瑞、猴獼嶺、盤龍、阿陀嶺6個省級森林公園及毛瑞、卡法嶺、通什等相關國有林場。
  •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實現生態保護與協調發展和諧統一
    有學者提出,參考國際上的劃分標準和中國自然生態系統物種的分布情況,我國國家公園的規模數量的可能值在60到200之間。海南要積極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設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最優先位置。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熱帶雨林地區的自然文化遺產傳承地,能夠保護自然生態和自然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完整性。國家公園的設立可對重要生態系統進行更為嚴格的保護,特別是對珍稀野生動植物進行長效保護,為國家、為民族、為子孫後代,同時也是為全人類留下寶貴自然遺產。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生態名片
    海南擁有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和眾多特有的動植物種類        2019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規劃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7。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不僅保護熱帶雨林動植物資源,推進熱帶雨林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也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打造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        圖:海南吊羅山熱帶雨林。
  • 走進鸚哥嶺,夜探熱帶雨林中的「深夜食堂」
    日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來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鸚哥嶺林區,在護林員符惠全的帶領下,走進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夜探熱帶雨林中的「深夜食堂」。  「噓,你們悄悄地,看這片葉子。」順著符惠全手電筒的光線看過去,這棵不起眼的植物葉片並沒有特別之處,定睛細看,這片葉子卻突然動了起來。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現新特有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植物新種尖峰水玉杯被發現 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五指山4月1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海南省林業局4月1日向媒體發布,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屬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本物種為海南島首次報導的新記錄科、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
  • 物種保護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發現19個新物種
    2019年4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掛牌成立,我省理順管理體制,加強對熱帶雨林資源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及研究,類似的驚喜正頻頻上演。 海南疣螈 通訊員 米紅旭攝(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提供) 它們用「腳」給國家公園「投票」 在熱帶雨林,新生命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像桃花水母這類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的生物,往往被人們稱作是最公正的「環境評價師」——生態好不好,它們知道答案。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猿家趣事多
    擇偶也看「房」,兩個家族群常走親戚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猿家趣事多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斧頭嶺一帶活動的海南長臂猿 記者 李天平攝「見到了幾隻長臂猿?」「每次見到都是一公一母嗎?」「雌猿背部的毛色變黑了沒?」
  • 植物新種尖峰水玉杯被發現 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發現於海南尖峰嶺的新物種尖峰水玉杯。許涵研究員供圖  尖峰水玉杯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植物多樣性資源,而且也間接證明了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的森林生態環境優良,自然保護成效顯著,為許多有特色、特有、稀有、瀕危植物種類的保護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條件。  海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已知有野生維管植物約275科1240屬4579種。但這不代表海南的物種已經被完全發現。
  • 海南熱帶雨林是天然的資源「博物館」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熱帶雨林資源「博物館」,生物資源非常豐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據統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已記錄有野生維管植物3577種,隸屬220科1142屬,有各類保護植物43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坡壘(Hopea hainanensis)、伯樂樹(Bretschneidera sinensis)、海南蘇鐵(Cycas hainanensis)、葫蘆蘇鐵(Cycas
  • @瓊海市民,走進全球最大60公頃熱帶雨林樣地——植物科研的監測和發現有多難?
    這個讓科研人員「又愛又恨」的地方,蘊藏著豐富的熱帶雨林科研資源,也隱藏著危險和艱難。中國林科院熱林所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尖峰嶺生態站」)的科研人員長期駐紮於此,在這片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大樣地裡進行數據採集和監測研究工作,也在這裡陸續發現了植物生長的秘密。植物科研的監測和發現有多難?跟著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採訪團的腳步,一起探訪植物科研的故事。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海南尖峰嶺:「半棵」黃花梨老樹吐新綠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尖峰嶺山腳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試驗站熱帶樹木園裡,有「半棵」野生黃花梨在鋼筋水泥的包圍中頑強地生長著。「你看,這些新枝葉都是這陣子長出來的,這可是大好事!羅水興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早在1975年,這棵野生黃花梨就生長於此,至2011年,該樹樹幹最粗部位的直徑已超過25釐米。為防止被人盜伐,該試驗站科研人員不僅在樹旁築起了一間小房子,安排護林員輪流守夜,還用水泥和鋼筋繞樹一圈,從樹根部至樹幹的2米多高處,壘砌起一層厚約10釐米的筒裙狀「保護牆」。但即便這麼嚴實的保護舉措,也抵擋不住盜伐者的瘋狂行徑。
  • 海南熱帶雨林滋養傳奇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 已記錄有野生維管植物3577種 隸屬220科1142屬 有各類保護植物432種 其中不乏 一批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 8月底以來,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陸續走進海南吊羅山、尖峰嶺、百花嶺,不時可遇見參天古樹,它們或是突破荊棘與藤蔓的束縛,肆意地往上開枝散葉,向世人展現著雨林秘境的深幽與精彩;又或是孤傲地挺直著軀幹,靜默無語地俯視著腳下的山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