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珍稀水生動植物:
絕處逢生的溼地「精靈」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馬路邊的紫荊花還在綻放,綠化帶中三角梅鑽出了新的枝條,陽臺上的綠植盆栽晃著葉子,期待一場陽光的照耀——如果留心打量,你可以看見這些散布於城市裡的春日生機。
但春天遠不止這些。
被困在擁擠車流和鋼筋水泥裡,一些被人們忘記的事情正在發生:草叢淹沒中,灰雁和野鴨在竊竊私語;金銀蓮花悠悠地浮在澄澈水面上;水菜花正在和大薸、以及水葫蘆爭奪地盤;遠處田埂上的野生稻看起來就像是雜草;而警惕打量著四周的倭松鼠只關心到哪兒去覓食……
季節變換悄無聲息,然而,被忽視了不代表沒有發生,就如同近年來一些動植物在漸漸減少,直至最後悄悄地消失。事實上,保護海南珍稀動植物的警鐘早已經敲響,需要被關注的物種除了在高山深海裡,還有許多也許就近在咫尺。
「白花草」——水菜花
「這種花就浮在水上長,根細細長長的,以前在我們這很常見,現在到水清一點的池塘溝渠中還能找得到。」看著葉片如薄紙片漂在水面上、白色花瓣中藏著淡黃色花蕊的植物,家住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雲庵村的村民林清並無多大興趣。他說,當地人都把這種植物稱作「白花草」,也沒聽說過有藥用價值,算不上稀罕物。
3月5日,「松鼠學堂」志願者到海口府城那央村清理水葫蘆,搶救水菜花。哈圖 攝
但老林不知道,他眼前這朵不起眼的小白花,學名叫做「水菜花」,屬於國家重點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在關注植物的專家眼裡,它算得上稀罕物。
「水菜花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可作為溼地水質的指示性植物,科研價值也很高。」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駐海南自然保育主任、UNDP-GEF海南溼地保護體系項目專家盧剛說,水菜花一般生長在淡水溝渠或池塘中,在中國只有海南有,而目前他只在羊山地區發現有分布。
但羊山地區的水菜花生存空間也在受擠壓。
「外來入侵物種水葫蘆對水菜花的影響是一方面,而水質的影響才是最主要的,水質一旦變差了水菜花就沒法生長。」海南松鼠學堂自然教育工作室負責人高高說。在今年2月2日「世界溼地日」主題宣傳活動上,松鼠學堂和MCF深圳紅樹林基金會聯合製作並放映了微電影《水菜花之殤》,期待引起公眾對保護水菜花的關注。
水菜花對水質很敏感。盧剛 攝
水菜花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它是極為稀少的淡水水生植物,而且還在於其對水質的潔淨度和清晰度要求很高。「所以水菜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水質監測員,它只長在非常乾淨的水裡面。」高高說。
「由於當地使用除草劑、農藥、化肥以及洗滌劑等大多未經處理直排外環境的農業面源汙染問題,溼地水質條件受到影響,水菜花的生境情況並不樂觀。」盧剛擔心地說,除了受水質被汙染和外來入侵物種肆虐生長影響以外,生境變化、溼地喪失同樣會對水菜花造成巨大殺傷力。
「水稻祖先」——野生稻
和水菜花一樣,野生稻的生存也面臨著農業生產和城市發展的威脅。
我省農作物古老品種豐富,而野生稻資源就是我省重要農作物遺傳資源之一。據《海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的數據顯示,海南是我國野生稻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也是野生稻品種最豐富的省份之一,擁有我國發現的全部3種野生稻種類。目前海南已發現野生稻居群150多個,其中普通野生稻居群130多個,疣粒野生稻居群11個,藥用野生稻居群6個。這些野生居群零散分布在本島陸域18個市縣。
野生稻很容易被認為是野草。盧剛 攝
野生稻的生長在羊山地區可以找到,乍一看,它的外形酷似雜草,只是比農田裡種的水稻更綠,長在河溝、水塘邊有水的地方,有節有芒,看上去似禾非禾。據當地村民說,以前他們常常把野生稻當成青草,割回家餵牛羊。
「從2012年起,我們就組織志願者團隊對羊山溼地進行生態調查,通過我們的調查,可以證明海口羊山地區的溼地有一些普通野生稻的分布。」盧剛介紹說,野生稻從外表看和雜草沒有多大區別,難以分辨,目前他們在羊山地區發現的野生稻多是少量株數零散分布,不成規模。
據了解,野生稻1992年被正式列入國家二級保護的瀕危物種,生境被破壞是造成野生稻面積大量縮減的主要原因,一些曾經記載野生稻生長的分布點已經消失。
為什麼一株不起眼的野生稻被列為二級保護植物?這可以從全世界最知名的一株野生稻說起。當年袁隆平在三亞荔枝溝的野生稻田裡發現了一株野生稻,他以這株野生稻為祖本,成功培育出三系雜交水稻,從而掀起了水稻生產的「綠色革命」。
在一定意義上,解決了中國糧食問題的「雜交水稻」的「母親」(母本)就是海南的一株野生稻。「如果沒有野生稻,就沒有今天的雜交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長許智宏說,許多植物的重要性還未被廣泛認識。
對於野生稻特有基因的研究今天仍在繼續,人們對野生稻的探索並未止步。而野生稻生存點的大量減少,很可能讓我們永遠失去一些尚不認識的特異基因,如果丟失,就永遠也找不回來了。
「獨特的鳳仙花」——水角
一株渺小的植物,有些人可以熟視無睹,有些人則會為它們的生存狀況時刻牽動著內心。
對於珍稀水生植物水角,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種質資源庫採集員張挺就曾有過「跌入谷底」的失落和「失而復得」的驚喜。
水角是鳳仙花的一種。盧剛 攝
張挺的工作是負責搜集全中國比較重要的野生植物的種子資源。
2014年4月至10月,他與同事劉成和亞吉東數次來到海南,進行野外採集工作,野外採集的目的就是採集海南特有類群,在中國僅分布於海南的種屬植物。「採集的過程的確很辛苦,經歷了一波三折,特別是尋找水角。」張挺說。
據《中國植物志》記載,水角是鳳仙花科屬下一年生水生草本,在國內僅分布於海南,一般生長於湖邊、沼澤溼地或水稻田中。由於環境變化,其分布範圍十分狹窄,張挺他們在採集前只能查詢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標本,並且存在標本陳舊、採集信息缺乏等問題。
張挺回憶,從2014年4月份開始,他和同事根據資料記載的有限線索,前後三次到陵水和三亞兩地,在當地植物專家的幫助下尋找水角的蹤跡,但每次都失望而歸。「我們當時都已經失去信心,覺得這一海南特有物種是採集不到了」,直到10月份,他們第四次來到海南,經多方尋找,最後在海口南郊的一處火山巖湧泉溼地找到了美麗的水角。
據介紹,鳳仙花科僅有水角屬和鳳仙花屬兩個屬,其中水角屬為單種屬,尋找到水角對研究鳳仙花科有著較高的學術價值。
談起歷經半年多的時間、先後四次跨越千裡的採集經歷,張挺說他們在那次採集中共計採集到100科、175屬、185種、212號實驗材料,包括中國僅分布於海南的鉤枝藤科、刺茉莉科、盾葉苣苔屬和山銅材屬等海南省特有屬,同時還包括在分類系統上比較重要的一些類群,如須葉藤科、吉粟草科、雪香蘭屬、欖李屬等。
但在採樣的過程中,他和同事也發現,隨著農業除草劑的大量使用以及自然災害的影響,海南島的很多植物生境已經消失,原採集地很多已經被開發。「特別是水角、刺鱗草這類位於農田生態系統中的很多草本,已經很難再覓到它們的蹤跡,對於這部分生境脆弱的物種的保護已經迫在眉睫。」
張挺感嘆,相比於水角「失而復得」的驚喜,人們更應當珍惜保護好她當下的嬌媚。
「詩經名草」——海豐莕菜
花梗細長、五瓣黃色花瓣鑽出水面綻放,花瓣邊緣還點綴著獨特的流蘇,葉片如荷葉般漂浮在水面……這一美麗的水生植物是「海豐莕菜」。在《詩經》那首著名的開篇《周南·關雎》中,吟詠傳頌千古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令人無限遐想,莕菜因為沾了窈窕淑女的光,變得高貴神秘起來。
早在1912年,海豐莕菜在我國廣東就被發現,但此後102年,這種「高貴神秘」的植物銷聲匿跡,國際植物界再無相關發現資料,《中國植物志》等權威植物著作也無記載。2000年,《廣東植物志》編纂者在沒有見到活體及標本的情況下,依據相關資料,將其列入莕菜屬,處理為疑似種(未正式發表的物種)。
曾出現在《詩經》中的海豐莕菜。王帥 攝
直到2013年12月,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水生植物生態專家肖克炎出差到海南時,在文昌龍馬地區野外採集到一種莕菜屬植物,屬未知植物標本,並將4株活體植物帶回武漢,種在該園。隨後,該植物園科研人員對這種植物進行了長達數月的形態、解剖和分類研究,又經與香港標本館保存的一份殘缺標本對比,最終確定它正是海豐莕菜。
被植物科研界認為已經「滅絕」102年的水生植物海豐莕菜,才重現綽約風姿。
今年2月24日,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主管陳輩樂在文昌野外考察時,偶然在一小片溼地裡看到海豐莕菜。「它的周圍還有伴生的豬籠草、黃花狸藻和水蔥,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植物園。」陳輩樂說,發現海豐莕菜的地點是一塊低地,水質清澈,水生植物茂盛。出於保護這一物種的考慮,他並未透露這片海豐莕菜生長的具體位置,他認為當地應加強對低地環境的保護。
據了解,當時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在確定海豐莕菜「重現」後,就對海豐莕菜的植物類群進行了重新描述,並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對物種瀕危等級的劃分標準,確定它為中國特有的水生植物極度瀕危物種。
「捕魚能手」——水獺
珍稀瀕危植物在發出無聲的吶喊和求助,而一些動物的蹤跡也在漸漸地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比如說水獺。
生存於海南的水獺有水獺和小爪水獺兩種,均為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資料描述,水獺是一種半水棲的中型食肉獸,身體細長而腰身渾圓,四肢粗短,柔軟靈活,絨毛密厚而柔軟,捕起魚來像貓捉老鼠一樣快捷。它們一般棲息在水域較緩、水清澈的河灣地段,會在岸邊相互摩擦身體,把皮毛磨得油亮而整潔。
水獺是貴重的毛皮資源動物,也具有藥用價值,所以早期被專業捕獵者大量偷獵。本地上年紀的人說,上世紀80年代前後,水獺就很少見到。「人類的許多活動,對水獺棲息環境也造成威脅,特別是保護區內電魚、藥魚等問題屢禁不止,造成對水獺棲息地的破壞和食物短缺。」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江海聲介紹說,由於盜獵、生境被人為破壞等原因,水獺種群數在急劇下降,「根據調查,水獺在海南的局部山地類型保護區可能存在。」
海南水獺(資料圖片)
盧剛和團隊成員在羊山地區調查時,對當地的村民做過動物訪談,據村民回憶曾見過水獺,但目前調查團隊在羊山地區並未記錄到水獺實體。由於水獺處於山體溪流環境生物鏈的較高位置,非常依賴食物源豐富、未受汙染的水體生存,也是溼地環境好壞的指標性物種,它的活動情況能幫助考察者對該地域的生態環境做出正面評價。
責任編輯:甘晨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