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處逢生的溼地「精靈」 探秘海南珍稀水生動植物

2021-01-11 南海網

  海南珍稀水生動植物:

  絕處逢生的溼地「精靈」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馬路邊的紫荊花還在綻放,綠化帶中三角梅鑽出了新的枝條,陽臺上的綠植盆栽晃著葉子,期待一場陽光的照耀——如果留心打量,你可以看見這些散布於城市裡的春日生機。

  但春天遠不止這些。

  被困在擁擠車流和鋼筋水泥裡,一些被人們忘記的事情正在發生:草叢淹沒中,灰雁和野鴨在竊竊私語;金銀蓮花悠悠地浮在澄澈水面上;水菜花正在和大薸、以及水葫蘆爭奪地盤;遠處田埂上的野生稻看起來就像是雜草;而警惕打量著四周的倭松鼠只關心到哪兒去覓食……

  季節變換悄無聲息,然而,被忽視了不代表沒有發生,就如同近年來一些動植物在漸漸減少,直至最後悄悄地消失。事實上,保護海南珍稀動植物的警鐘早已經敲響,需要被關注的物種除了在高山深海裡,還有許多也許就近在咫尺。

  「白花草」——水菜花

  「這種花就浮在水上長,根細細長長的,以前在我們這很常見,現在到水清一點的池塘溝渠中還能找得到。」看著葉片如薄紙片漂在水面上、白色花瓣中藏著淡黃色花蕊的植物,家住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雲庵村的村民林清並無多大興趣。他說,當地人都把這種植物稱作「白花草」,也沒聽說過有藥用價值,算不上稀罕物。

  3月5日,「松鼠學堂」志願者到海口府城那央村清理水葫蘆,搶救水菜花。哈圖 攝

  但老林不知道,他眼前這朵不起眼的小白花,學名叫做「水菜花」,屬於國家重點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在關注植物的專家眼裡,它算得上稀罕物。

  「水菜花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可作為溼地水質的指示性植物,科研價值也很高。」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駐海南自然保育主任、UNDP-GEF海南溼地保護體系項目專家盧剛說,水菜花一般生長在淡水溝渠或池塘中,在中國只有海南有,而目前他只在羊山地區發現有分布。

  但羊山地區的水菜花生存空間也在受擠壓。

  「外來入侵物種水葫蘆對水菜花的影響是一方面,而水質的影響才是最主要的,水質一旦變差了水菜花就沒法生長。」海南松鼠學堂自然教育工作室負責人高高說。在今年2月2日「世界溼地日」主題宣傳活動上,松鼠學堂和MCF深圳紅樹林基金會聯合製作並放映了微電影《水菜花之殤》,期待引起公眾對保護水菜花的關注。

  水菜花對水質很敏感。盧剛 攝

  水菜花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它是極為稀少的淡水水生植物,而且還在於其對水質的潔淨度和清晰度要求很高。「所以水菜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水質監測員,它只長在非常乾淨的水裡面。」高高說。

  「由於當地使用除草劑、農藥、化肥以及洗滌劑等大多未經處理直排外環境的農業面源汙染問題,溼地水質條件受到影響,水菜花的生境情況並不樂觀。」盧剛擔心地說,除了受水質被汙染和外來入侵物種肆虐生長影響以外,生境變化、溼地喪失同樣會對水菜花造成巨大殺傷力。

  「水稻祖先」——野生稻

  和水菜花一樣,野生稻的生存也面臨著農業生產和城市發展的威脅。

  我省農作物古老品種豐富,而野生稻資源就是我省重要農作物遺傳資源之一。據《海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的數據顯示,海南是我國野生稻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也是野生稻品種最豐富的省份之一,擁有我國發現的全部3種野生稻種類。目前海南已發現野生稻居群150多個,其中普通野生稻居群130多個,疣粒野生稻居群11個,藥用野生稻居群6個。這些野生居群零散分布在本島陸域18個市縣。

  野生稻很容易被認為是野草。盧剛 攝

  野生稻的生長在羊山地區可以找到,乍一看,它的外形酷似雜草,只是比農田裡種的水稻更綠,長在河溝、水塘邊有水的地方,有節有芒,看上去似禾非禾。據當地村民說,以前他們常常把野生稻當成青草,割回家餵牛羊。

  「從2012年起,我們就組織志願者團隊對羊山溼地進行生態調查,通過我們的調查,可以證明海口羊山地區的溼地有一些普通野生稻的分布。」盧剛介紹說,野生稻從外表看和雜草沒有多大區別,難以分辨,目前他們在羊山地區發現的野生稻多是少量株數零散分布,不成規模。

  據了解,野生稻1992年被正式列入國家二級保護的瀕危物種,生境被破壞是造成野生稻面積大量縮減的主要原因,一些曾經記載野生稻生長的分布點已經消失。

  為什麼一株不起眼的野生稻被列為二級保護植物?這可以從全世界最知名的一株野生稻說起。當年袁隆平在三亞荔枝溝的野生稻田裡發現了一株野生稻,他以這株野生稻為祖本,成功培育出三系雜交水稻,從而掀起了水稻生產的「綠色革命」。

  在一定意義上,解決了中國糧食問題的「雜交水稻」的「母親」(母本)就是海南的一株野生稻。「如果沒有野生稻,就沒有今天的雜交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長許智宏說,許多植物的重要性還未被廣泛認識。

  對於野生稻特有基因的研究今天仍在繼續,人們對野生稻的探索並未止步。而野生稻生存點的大量減少,很可能讓我們永遠失去一些尚不認識的特異基因,如果丟失,就永遠也找不回來了。

  「獨特的鳳仙花」——水角

  一株渺小的植物,有些人可以熟視無睹,有些人則會為它們的生存狀況時刻牽動著內心。

  對於珍稀水生植物水角,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種質資源庫採集員張挺就曾有過「跌入谷底」的失落和「失而復得」的驚喜。

  水角是鳳仙花的一種。盧剛 攝

  張挺的工作是負責搜集全中國比較重要的野生植物的種子資源。

  2014年4月至10月,他與同事劉成和亞吉東數次來到海南,進行野外採集工作,野外採集的目的就是採集海南特有類群,在中國僅分布於海南的種屬植物。「採集的過程的確很辛苦,經歷了一波三折,特別是尋找水角。」張挺說。

  據《中國植物志》記載,水角是鳳仙花科屬下一年生水生草本,在國內僅分布於海南,一般生長於湖邊、沼澤溼地或水稻田中。由於環境變化,其分布範圍十分狹窄,張挺他們在採集前只能查詢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標本,並且存在標本陳舊、採集信息缺乏等問題。

  張挺回憶,從2014年4月份開始,他和同事根據資料記載的有限線索,前後三次到陵水和三亞兩地,在當地植物專家的幫助下尋找水角的蹤跡,但每次都失望而歸。「我們當時都已經失去信心,覺得這一海南特有物種是採集不到了」,直到10月份,他們第四次來到海南,經多方尋找,最後在海口南郊的一處火山巖湧泉溼地找到了美麗的水角。

  據介紹,鳳仙花科僅有水角屬和鳳仙花屬兩個屬,其中水角屬為單種屬,尋找到水角對研究鳳仙花科有著較高的學術價值。

  談起歷經半年多的時間、先後四次跨越千裡的採集經歷,張挺說他們在那次採集中共計採集到100科、175屬、185種、212號實驗材料,包括中國僅分布於海南的鉤枝藤科、刺茉莉科、盾葉苣苔屬和山銅材屬等海南省特有屬,同時還包括在分類系統上比較重要的一些類群,如須葉藤科、吉粟草科、雪香蘭屬、欖李屬等。

  但在採樣的過程中,他和同事也發現,隨著農業除草劑的大量使用以及自然災害的影響,海南島的很多植物生境已經消失,原採集地很多已經被開發。「特別是水角、刺鱗草這類位於農田生態系統中的很多草本,已經很難再覓到它們的蹤跡,對於這部分生境脆弱的物種的保護已經迫在眉睫。」

  張挺感嘆,相比於水角「失而復得」的驚喜,人們更應當珍惜保護好她當下的嬌媚。

  「詩經名草」——海豐莕菜

  花梗細長、五瓣黃色花瓣鑽出水面綻放,花瓣邊緣還點綴著獨特的流蘇,葉片如荷葉般漂浮在水面……這一美麗的水生植物是「海豐莕菜」。在《詩經》那首著名的開篇《周南·關雎》中,吟詠傳頌千古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令人無限遐想,莕菜因為沾了窈窕淑女的光,變得高貴神秘起來。

  早在1912年,海豐莕菜在我國廣東就被發現,但此後102年,這種「高貴神秘」的植物銷聲匿跡,國際植物界再無相關發現資料,《中國植物志》等權威植物著作也無記載。2000年,《廣東植物志》編纂者在沒有見到活體及標本的情況下,依據相關資料,將其列入莕菜屬,處理為疑似種(未正式發表的物種)。

  曾出現在《詩經》中的海豐莕菜。王帥 攝

  直到2013年12月,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水生植物生態專家肖克炎出差到海南時,在文昌龍馬地區野外採集到一種莕菜屬植物,屬未知植物標本,並將4株活體植物帶回武漢,種在該園。隨後,該植物園科研人員對這種植物進行了長達數月的形態、解剖和分類研究,又經與香港標本館保存的一份殘缺標本對比,最終確定它正是海豐莕菜。

  被植物科研界認為已經「滅絕」102年的水生植物海豐莕菜,才重現綽約風姿。

  今年2月24日,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主管陳輩樂在文昌野外考察時,偶然在一小片溼地裡看到海豐莕菜。「它的周圍還有伴生的豬籠草、黃花狸藻和水蔥,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植物園。」陳輩樂說,發現海豐莕菜的地點是一塊低地,水質清澈,水生植物茂盛。出於保護這一物種的考慮,他並未透露這片海豐莕菜生長的具體位置,他認為當地應加強對低地環境的保護。

  據了解,當時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在確定海豐莕菜「重現」後,就對海豐莕菜的植物類群進行了重新描述,並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對物種瀕危等級的劃分標準,確定它為中國特有的水生植物極度瀕危物種。

  「捕魚能手」——水獺

  珍稀瀕危植物在發出無聲的吶喊和求助,而一些動物的蹤跡也在漸漸地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比如說水獺。

  生存於海南的水獺有水獺和小爪水獺兩種,均為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資料描述,水獺是一種半水棲的中型食肉獸,身體細長而腰身渾圓,四肢粗短,柔軟靈活,絨毛密厚而柔軟,捕起魚來像貓捉老鼠一樣快捷。它們一般棲息在水域較緩、水清澈的河灣地段,會在岸邊相互摩擦身體,把皮毛磨得油亮而整潔。

  水獺是貴重的毛皮資源動物,也具有藥用價值,所以早期被專業捕獵者大量偷獵。本地上年紀的人說,上世紀80年代前後,水獺就很少見到。「人類的許多活動,對水獺棲息環境也造成威脅,特別是保護區內電魚、藥魚等問題屢禁不止,造成對水獺棲息地的破壞和食物短缺。」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江海聲介紹說,由於盜獵、生境被人為破壞等原因,水獺種群數在急劇下降,「根據調查,水獺在海南的局部山地類型保護區可能存在。」

  海南水獺(資料圖片)

  盧剛和團隊成員在羊山地區調查時,對當地的村民做過動物訪談,據村民回憶曾見過水獺,但目前調查團隊在羊山地區並未記錄到水獺實體。由於水獺處於山體溪流環境生物鏈的較高位置,非常依賴食物源豐富、未受汙染的水體生存,也是溼地環境好壞的指標性物種,它的活動情況能幫助考察者對該地域的生態環境做出正面評價。

責任編輯:甘晨卉

相關焦點

  • 罕見高山溼地珍貴動植物天堂
    這兩片沼澤溼地分別位於峨嵋峰自然保護區海拔約1500米的東海洋及慶雲寺腳下,四面環山,中間為廣闊平坦的山頂凹地,因長期積水,形成了高海拔東海洋沼澤溼地。溼地內有眾多微型水塘,水質清澈,溼地中遍布著密密麻麻的山地沼澤灌草叢、灌叢和草叢。  據了解,峨嵋峰自然保護區中生長著鍾萼木、南方鐵杉、黃山木蘭等珍稀植物30餘種,也是中華蟾蜍、虎紋蛙、銀環蛇、黃腹角雉等30多種珍稀動物的天然棲息地。
  • 海南周刊 | 海南大多數珍稀保護植物具有多種用途
    本期海南周刊主要內容:  海南周刊| 探秘萬寧75歲「記憶爺爺」 用100組10位數字記住一生  海南周刊| 瓊臺書院名師眾生相 你知道其中幾人?  海南周刊|憶瓊劇名師蘇炎娣:印尼歸僑痴迷地方戲 潛心創作瓊劇音樂  海南周刊| 剪紙藝人歷時7個多月創作巨幅剪紙 展現美好新樂東  海南大多數珍稀保護植物具有多種用途  植物王國裡的古老精靈  海南蕨類植物。
  • 圖視| 海南溼地資源家底知多少?
    溼地裡都有什麼樣的動植物……這一連串的問題,在《中國溼地普查——海南卷》中都可以找到答案。11月13日,在海南溼地保護媒體沙龍活動上,該書首次正式「亮相」,詳實記錄了我省的溼地資源「家底」。統計顯示,海南島溼地總面積為32萬公頃,共有5類25型,溼地類型十分豐富。  據了解,中國溼地資源系列圖書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寫,海南卷主編由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江海聲擔任。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它們是海尾溼地公園的「明星鳥種」,與慄樹鴨、水雉、鳳頭潛鴨等一起生活在公園半人工式的溼地區域。  「海尾溼地公園現有面積近5000畝,其中水域面積在2000畝左右,紫水雞和慄樹鴨,常年穩定在公園裡繁殖棲息。」入秋,海南日報記者跟隨「海南媒體溼地保護環島考察行」到海尾溼地公園時,公園業主和管理方海南西岸鄉村莊園俱樂部有限公司的項目部經理張璐向海南日報記者介紹。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天空之鏡」引候鳥舞翩躚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鶯歌海萬畝鹽田,造就了「天空之鏡」的美景。
  • 刷新海南蜻蜓種類新紀錄
    蜻蜓,是一種來自遠古的物種早在恐龍出現之前,它們就飛翔於天際也是一種美麗與速度共存的精靈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今天,記者從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獲悉在7月29日的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兩棲及爬行類動物監測項目中該團隊發現了紅腹異蜻刷新了海南蜻蜓新紀錄
  • 環保志願者參觀長江珍稀水生動物展館
    金山網訊 昨日上午,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環保志願者走進設於市農業農村局的鎮江長江珍稀水生動物展覽館,了解本地長江珍稀水生動物,踐行和宣傳環保,關心身邊環境問題。鎮江長江珍稀水生動物展覽館2008年建成,運用高清視頻展示鎮江江豚保護區現狀、範圍、環境等以及保護區歷史過程的影像。除了江豚、白鱀豚和中華鱘之外,還以高科技手段展示70多種長江珍稀水生生物標本。尤其是在江豚骨骼標本基礎上以全息手法還原瀕危「江中精靈」的微笑、表情、叫聲。自開館以來,該展覽館已經接待了20批次1000多人次參觀。
  • 新聞背景:長江珍稀水生動物保護概況
    新華網武漢4月22日電(記者董峻)長江流域內縱橫交錯的河流和星羅棋布的湖泊孕育了極為豐富的水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據統計,長江流域共有淡水魚類378種,包括長江特有魚類142種,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4種,其中白鰭豚、中華鱘、白鱘、達氏鱘和胭脂魚等是我國的特有種類,也是長江流域水生生物的典型代表。
  • 加拿大最大的水族館,蓄養水生生物近萬種,還有雨林的珍稀動植物
    館內蓄養的水生生物近萬種,動物明星殺人鯨和白鯨恣意地優遊在仿真的海洋生態環境裡,慵懶的水獺漂浮在水面搞怪可愛。除了水生生物,還可以觀賞到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珍稀動植物,是溫哥華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歷史悠久的水族館,館內區域劃分合理,展示不同海域的海洋世界,互動和講解很豐富,非常適合帶孩子來參觀!有殺人巨鯨、小白鯨、多姿多彩的熱帶魚、亞馬遜河的植物、猴子及鳥類。
  • 下塘水鳥溼地成海南越冬水鳥密度最高區域 鴴鷸類水鳥數量最多
    「這就是下塘水鳥溼地保護小區,又稱演中洋溼地。」6月29日,隨行的海南觀鳥會副會長馮爾輝告訴記者,今年6月份通過專家評審的《海口市溼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已將這裡列為溼地保護小區,成為我市4個珍稀瀕危動植物溼地保護小區之一。
  • 江蘇省首次普查水生野生動植物資源
    江蘇省首次普查水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江蘇,魚米之鄉不可無魚11日,江蘇省水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普查總體方案經專家論證通過,下月啟動普查。今後3年,江蘇將對全省近海及淡水水生野生動植物展開全面普查。這是近40年江蘇省首次普查水生生物資源,也是江蘇省首次調查水生動植物的數量和分布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尊重自然規律呵護海南溼地
    (2月3日《海南日報》)  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溼地具有多種獨特功能,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降解汙染、調節氣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 極危珍稀水鳥現身泰安!十幾隻青頭潛鴨來汶河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正在汶河國家溼地公園觀鳥的劉兆瑞迅速按下相機快門,抓拍下精彩瞬間。據介紹,青頭潛鴨是極危珍稀水鳥,去年觀鳥愛好者就曾在東平湖畔和汶河國家溼地公園拍攝到青頭潛鴨的身影,此次在汶河國家溼地公園發現的青頭潛鴨有十幾隻。△觀鳥愛好者 劉兆瑞 攝觀鳥愛好者劉兆瑞說,去年冬天曾在東平湖觀察到一群越冬的青頭潛鴨,約有300多隻。
  • 溼地有哪些生態效益
    自然溼地遵循著自然演替規律,生態系統結構的複雜性和穩定性較高,生物物種十分豐富。許多的自然溼地不但為水生動物、水生植物提供了優良的生存場所,也為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特別是水禽提供了必須的棲息、遷徙、越冬和繁殖場所。可以說,沒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溼地,許多野生動物將無法完成其生命周期,溼地生物多樣性將失去棲身之地。同時,自然溼地為許多物種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許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生存和繁衍。
  • 沽源閃電河溼地公園建成張市最大動植物標本館
    長城網張家口9月25日電(李宏 席滿琴 通訊員祝漢國 崔建軍)溼地精靈天鵝、能飛起來最重的鳥大鴇、毛色豔麗的中華秋沙鴨……逛溼地動植物標本館,就像一場神奇的遊歷。近日,沽源閃電河溼地公園建成全市最大動植物標本館,並向遊客開放。
  • 多樣水生植物為溼地留住美
    多種水生植物治理汙水溼地植物在溼地生態系統中擔當重要的角色。它們處於食物鏈的基層,是許多生物的食物來源。溼地植物在水中能形成多樣化的生存空間,植物中沉水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為生活在水中的生物提供了呼吸所需要的氧氣。部分溼地植物由於能有效吸收水中的汙染物質,更會被運用於汙水處理項目上。
  • 生態宜居|溼地的精靈:反嘴鷸
    而隨著天津溼地生態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候鳥決定留在這裡越冬。這群優雅的黑白色水鳥,就是其中之一。它們的名字叫反嘴鷸。反嘴鷸主要分布在歐洲西部至東亞,繁殖於俄羅斯外貝加爾地區北部,越冬於中國沿海,習慣在淺水的溼地上駐留。
  • 溼地又被稱為什麼 支付寶螞蟻莊園11月13日答案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溼地又被稱為什麼 支付寶螞蟻莊園11月13日答案
  • 長江溼地生態系統退化 部分喪失動植物棲息地功能
    許多重要溼地富營養化問題相當嚴重,部分或全部喪失了作為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的功能。」談及我國溼地現狀,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賈治邦憂心忡忡。  全國政協委員、河海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超介紹說,目前,長江經濟帶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有:長江流域局部江段水體汙染嚴重,69%湖泊處於富營養化狀態;溼地退化,導致湖區水安全保障能力降低,水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長江漁業資源嚴重枯竭;長江流域水鳥棲息地的減少和破壞直接威脅著眾多稀有鳥類的生存;珍稀物種生存面臨嚴峻挑戰。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海南島植物組成種類不僅豐富且富於熱帶性,古老植物保存較多、又加上是典型的島嶼環境,因此珍稀瀕危植物種類眾多。  海南,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植物資源尤其令人嘆為觀止。古人云:「欲求名材香塊者,必於海之南也。」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梁淑雲認為,海南島植物組成種類不僅豐富且富於熱帶性,古老植物保存較多、又加上是典型的島嶼環境,因此珍稀瀕危植物種類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