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志願者參觀長江珍稀水生動物展館

2020-12-03 中國江蘇網

金山網訊 昨日上午,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環保志願者走進設於市農業農村局的鎮江長江珍稀水生動物展覽館,了解本地長江珍稀水生動物,踐行和宣傳環保,關心身邊環境問題。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宣布今年主題為「我們的解決方案是自然的」。鎮江長江珍稀水生動物展覽館2008年建成,運用高清視頻展示鎮江江豚保護區現狀、範圍、環境等以及保護區歷史過程的影像。除了江豚、白鱀豚和中華鱘之外,還以高科技手段展示70多種長江珍稀水生生物標本。尤其是在江豚骨骼標本基礎上以全息手法還原瀕危「江中精靈」的微笑、表情、叫聲。自開館以來,該展覽館已經接待了20批次1000多人次參觀。 (張倩羽 幹光磊)

相關焦點

  • 新聞背景:長江珍稀水生動物保護概況
    新華網武漢4月22日電(記者董峻)長江流域內縱橫交錯的河流和星羅棋布的湖泊孕育了極為豐富的水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據統計,長江流域共有淡水魚類378種,包括長江特有魚類142種,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4種,其中白鰭豚、中華鱘、白鱘、達氏鱘和胭脂魚等是我國的特有種類,也是長江流域水生生物的典型代表。
  • 留住「微笑精靈」,共守生態長江
    長江江豚,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水生生物,是長江流域水生生態系統健康的指示物種,它們與長江的命運緊密相連。近年來,受生態環境惡化的影響,長江生態警鐘已拉響,長江江豚的命運牽動著許多人的心。  拯救長江江豚,既是為了拯救水中精靈,也是為了拯救長江淡水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安全。
  • 中國海洋館如何保護水生動物:今年已救、放29隻斑海豹
    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在論壇上表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地水族館裡飼養著7000多隻、70多種已列入國家二級以上保護動物名錄或列入CITES附錄III以上動物名錄的保護動物。全球已建成開放的水族館一共500多家,其中200多家位於中國,每年近2億人次參觀。這讓水族館成為了宣傳水生生物保護知識的重要平臺,並培養了一大批熱愛水生生物的遊客觀眾。
  • 我國採取措施緩解長江水生生物資源衰退趨勢
    長江水利委員會最新完成的《維護健康長江,促進人水和諧研究報告》指出,長江流域的370種魚類(含特有魚類142種,重要經濟魚類36種),受水域環境汙染、過度捕撈和水利工程建設等因素的影響,瀕危種類增多,已有20多種魚類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主要經濟魚類趨於低齡化和小型化;魚類種群數量減少,一些重要經濟魚類已經不能形成實際產量。
  • 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面臨挑戰
    但是,隨著長江經濟帶的迅猛發展,不可避免導致了長江水生生物資源衰退、物種瀕危或消亡。   魚類捕撈量逐年下降   據不完全統計,長江中有魚類17目52科178屬370種,其中,特有魚類42種,重要經濟魚類36種。其他動物有白鰭豚、揚子鱷和大鯢等。
  • 中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歷程及展望
    同時,中國水生野生動物中還包括有大量珍稀種和特有物種,例如與恐龍同時代的海龜、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素有長江微笑天使之稱的長江江豚、被東南沿海漁民視為媽祖象徵的中華白海豚等。這些物種從很早就開始被人們熟悉和熱愛,為人民群眾提供了物質和精神財富,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1949年建國時,我國經濟根基還比較薄弱,迫切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完成國民財富積累。
  • 再見了,長江白鱘!白鱘已滅絕 更多長江水生生物生存堪憂
    從3月15起,央視財經新媒體推出十期系列訪談《別再傷害我:十種野生動物的告白》,每天晚上七點半在央視財經客戶端播出帶你走進一種野生動物,聽聽他們的告白。第三期節目我們請到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說說長江白鱘。
  • 全球僅存十大珍稀動物:中國珍稀動物上榜
    &nbsp&nbsp&nbsp&nbsp2016年5月5日,全球僅存十大珍稀動物:中國珍稀動物上榜。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很多的珍稀動物,有很多野生動物面臨滅絕的危險,近日,動物協會盤點了全球僅存十大珍稀動物,中國的的幾種珍稀動物都排在其中,下面小編帶你看下全球僅存十大珍稀動物。
  • 梅拉尼婭參觀的是一家怎樣的動物園——訪北京動物園園長李曉
    上世紀70年代起,「國寶」大熊貓和其他一些中國特有的動物承載著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誼,遠渡重洋,到許多國家的動物園安家落戶;國外的珍稀動物,也作為回贈禮品在北京動物園繁衍生息,許多國家的政要訪華時都主動提出希望到北京動物園參觀遊覽。  我感到,北京動物園自身,就是國家富強和首都發展變化的重要見證。1936年時,園內飼養的動物種類僅維持在100種左右(含淡水魚)。
  • 「檔案中心」檔案中心組織參觀白海豚救護繁育基地
    11月21日上午,檔案中心組織幹部職工乘船前往火燒嶼中華白海豚救護繁育基地參觀,與珍稀海洋生物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一行人首先來到海豚繁育館參觀。隨後,大家來到白海豚科普館參觀。中華白海豚是廈門的城市名片,是廈門唯一一種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保育難度極大。該科普館是我國第一座以中華白海豚為主題的科普展館,珍藏有中華白海豚、中華鱘、文昌魚等珍稀物種實體標本近百件。在科普館裡大家更詳實地學習「海上國寶」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現狀和相關知識,進一步了解了海豚的生活習性。
  • 長江水生生物保護「江湖行」舉行武漢開放日,用最先進技術摸底長江...
    農業部科考船停靠漢口,對市民開放參觀作為外來物種的小龍蝦,對長江生態究竟會產生哪些影響?如何摸清長江現存的水生生物種類和數量?昨日,中國漁政001號停靠在漢口漁政碼頭,水生生物專家為武漢市民帶來一場科普大餐。
  • 4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獲解救放歸長江
    大江持續奔流,保護水生動物也在時刻進行之中。  日前(7月25日),在四川宜賓長江李莊段水域,有4尾被非法困於地籠的長江鱘,被當地漁政執法人員解救,並放歸長江。  據了解,長江鱘是我國長江獨有的珍稀野生動物,距今已有1.5億年的歷史,是世界「十大瀕危滅絕物種水生動物」之一。
  • 長江江豚瀕危程度比大熊貓更嚴重
    作為長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是論壇關注的焦點。然而,這些長江精靈的保護形勢十分嚴峻——白鱀豚、白鱘等長江水生野生動物已多年未見,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珍稀物種瀕臨滅絕。旗艦物種就像一把傘,保護好旗艦物種,就保護了傘下的生物和環境。保護好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珍稀動物,就是保護長江母親之河。
  • 【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線上直播雲講堂 爭當保護野生動物志願者
    珍稀動物(rare animal)是在自然界較為稀有和珍貴的動物。國際上各個國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珍稀動物滅絕的問題。為此,國際上將每年的4月8日定為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近些年來,由於環境汙染、人類過度捕獵、棲息地減少等原因,不少動物一度瀕臨滅絕。今天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請一起守護這些美麗的生靈,留住它們。
  • 2020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在貴州龍川極地海洋世界啟動
    文佳佳)10月30日,由貴州省水生野生動物科普基地、貴州龍川極地海洋世界承辦,為主題的「關愛水生動物共建和諧家園」,2020年貴州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暨長江流域禁捕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貴州龍川極地海洋世界隆重舉行。
  •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論壇給出這樣的答案
    楚天都市報11月4日訊(記者佘惠)4日,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論壇在湖北武漢召開。論壇是「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四個分論壇之一,由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和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承辦,長江水產研究所和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協辦。
  • 【展館】福建海洋漁業科學館
    「海洋漁業科學館的宗旨在於倡導尊重知識與人才,激勵創新與協作,讓公眾在愉快的參觀體驗中,感受海洋與漁業的魅力,普及海洋生物知識,傳播了海洋環保的力量」。省水產研究所的負責人表示,科學館歡迎廣大青少年、群眾來參觀。 走入福建海洋漁業科學館,藍色為主調的牆體、波浪形的天花板,以及各種與海洋漁業有關的陳設,無處不讓人感受到迎面而來的海洋氣息。
  • 108種魚類瀕危物種再現,長江江蘇段魚類生存大起底
    本報記者 於飛金陵晚報報導作為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是許多名貴魚類的「家園」,可以說它是淡水漁業的搖籃。然而,經過數年的捕撈,很多人都很關心,長江裡還有多少魚類存活?記者從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了解到,從2001年起,專家們就開始和環保部門進行長江江蘇段魚類物種課題的調查,經過5年的「收集」,長江江蘇段漁業資源現狀終於被摸清。
  • 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的「三峽方案」
    ▲ 三峽大壩全景 攝影:湯偉▲ 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 攝影:王連生▲ 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 攝影:高峰三峽集團在葛洲壩、三峽、向家壩、烏東德建立了多個保護基地,持續開展中華鱘、長江鱘等長江珍稀特有魚類物種保護技術研究和增殖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