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中華鱘保護現狀如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論壇給出這樣的答案

2021-01-08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11月4日訊(記者佘惠)4日,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論壇在湖北武漢召開。論壇是「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四個分論壇之一,由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和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承辦,長江水產研究所和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協辦。來自長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各級主管部門的領導、非政府組織及企業代表200多人相聚一堂。

分論壇上午全體會議,下午組織中華鱘保護和江豚保護兩個專場開展深入討論,會議代表圍繞影響長江水生野生動物的各類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分享了多年來長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的成果、行動和策略,達成了適應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開展長江大保護的廣泛共識。

分論壇中華鱘專場圍繞中華鱘保護的關鍵問題、突出進展和應用前景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取得豐碩成果。中華鱘專場有11個代表在會上分享報告,21個相關論文摘要, 10個牆報展示,涉及中華鱘就地保護、遷地保護、遺傳資源保護、公眾教育和科學管理等眾多領域,其中,中華鱘全基因組測序和子二代規模化繁育、中華鱘性別特異性分子標記鑑定、長江鱘子三代繁育和野外種群重建、白鱘生殖細胞移植、基於高通量測序的川陝哲羅鮭轉錄組分析等成果,均是近年來中華鱘等物種保護方面優異的研究成果。

江豚專場也充分交流了江豚遷地保護、就地保護及人工飼養三大保護措施的進展、成就和策略建議,有12位代表在會上分享報告,22個相關論文摘要,涉及資源監測、遺傳多樣性、保護區建設、宣傳教育和社會參與等領域。近年來江豚保護有許多突破,特別是「社會化參與」成為分論壇江豚專場熱詞,近幾年來,在江豚保護的實踐中,越來越多的非政府組織、企業、轉產轉業漁民等社會力量加入到江豚保護的行列,而政府主管部門、科研單位等江豚保護的主力軍也騰出精力和時間,甚至拿出資金,鼓勵並支持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江豚保護。「江豚協助巡護」就是其中一個社會力量參與協助巡護初見成效的實踐,漁政部門作為執法主體,領導並支持江豚保護的社會組織,組織轉產轉業的專業漁民從捕魚人變為捕豚員,參與江豚保護巡護工作,走江豚保護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的道路。

分論壇以「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建設生命長江」為主題,倡導全社會關注、支持並參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以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為著力點,立足於建設生命長江。中華鱘、江豚、長江鱘等長江水生野生動物是長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是生命長江健康是否的重要標誌,更是長江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中華鱘、江豚、長江鱘就是保護長江生命之河。然而,由於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在高強度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白鱀豚、白鱘等長江水生野生動物已多年未見,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珍稀物種瀕臨滅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長江病了,而且病的還不輕」,長江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形勢十分嚴峻。

分論壇代表也欣喜地看到,長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迎來了春天。國務院辦公廳最近頒布了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意見,意見第八條要求實施以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為代表的珍稀瀕危水生生物搶救性保護行動,這無疑是對農業農村部先後出臺的中華鱘、江豚和長江鱘三個物種拯救行動計劃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相關焦點

  • 中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歷程及展望
    1986年,《漁業法》頒布實施,提出要對白鱀豚等珍貴、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頒布實施,提出要全面加強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第一次將「水生野生動物」一詞確定為「珍貴、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與漁業法規定的經濟物種實行區別管理,同年又發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超過70種水生野生動物列入名錄實行嚴格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得到不斷加強。
  •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啟動 江豚比熊貓珍貴
    昨天上午,由杭州市農業局和市科協主辦的「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在蕭山湘湖邊啟動。在現場,記者看到了許多水生野生動物標本,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鸚鵡螺、庫氏硨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江豚、大鯢(娃娃魚)、蠵(xī)龜、玳瑁、山瑞鱉、海豹及鯨、海豚等十多樣標本。
  • 長江江豚瀕危程度比大熊貓更嚴重
    2018年11月3日~4日,由農業農村部和湖北省政府主辦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在武漢舉行。作為此次論壇的四個分論壇之一,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論壇2018年11月4日召開,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政府主管部門、非政府組織及企業代表200餘人,共同把脈「長江精靈」的未來。作為長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是論壇關注的焦點。
  • 新聞背景:長江珍稀水生動物保護概況
    新華網武漢4月22日電(記者董峻)長江流域內縱橫交錯的河流和星羅棋布的湖泊孕育了極為豐富的水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據統計,長江流域共有淡水魚類378種,包括長江特有魚類142種,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4種,其中白鰭豚、中華鱘、白鱘、達氏鱘和胭脂魚等是我國的特有種類,也是長江流域水生生物的典型代表。
  • 制訂江豚保護方案,開展揚子鱷野外放歸,加強麋鹿種群監測物種保護...
    2020年下半年,湖北武漢市民發現,和野生江豚「見面」的機會變多了:9月的一天早上,曹穎到漢陽江灘足球場一帶散步,發現有江豚躍出長江江面,她一口氣錄了十幾段視頻,拍到了「江豚與黃鶴樓同框」的畫面;10月的一個傍晚,鸚鵡洲長江大橋江波中有江豚躍出水面,市民萬鵬立刻拿手機拍下視頻……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分布有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有170多種為長江特有種
  • 《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 長江江豚擬調整為一級保護動物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封面新聞記者6月19日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當天發布。長江江豚等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物種名錄列為極危物種,本次調整考慮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
  • 科普問答|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寬吻海豚、長江江豚、糙齒海豚、點斑原海豚
    寬吻海豚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寬吻海豚,海豚科寬吻海豚屬的一種動物。又叫尖嘴海豚,瓶鼻海豚。長江江豚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江豚屬體型較小,頭部鈍圓,額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闊,上下頜幾乎一樣長,吻較短闊。該屬共有三個物種:印度洋江豚、長江江豚和東亞江豚。
  • 四川明確水生野生動物保護 嚴格水生野生動物審批管理
    19日,記者從四川省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四川有18個依法人工繁育或經營利用的水生野生動物品種,全省辦理水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的養殖場有558家,主要養殖雜交鱘、胭脂魚、大鯢、中華鱉等;辦理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
  • 長江江豚該怎麼保護
    近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印發通知,批准從安徽和湖北的保護區內遷出14頭江豚到廣東珠海長隆和上海海昌極地海洋世界。「遷水族館」繁育是否可行、需求是否迫切?日前,在湖北武漢舉行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上,長江江豚的保護策略成為與會專家討論的焦點。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長江江豚或成一級保護
    記者統計發現,此次《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將約400個物種新增或提升保護級別。這也是該名錄自1989年實施以來,第一次進行大規模調整。其中,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物種名錄列為極危物種的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 長江江豚等,自然種群已極其瀕危的北方銅魚,遭到過度獵捕造成野生種群數量大幅度下降的黃胸鵐等,均考慮升級或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
  • 長江江豚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動畫電影《江豚》今年將上映!
    「微笑精靈」長江江豚「升級」啦~2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新修訂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式公布,長江江豚等6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國家一級。長江江豚,在地球上已生存了約18萬年,是這顆藍綠色星球上很早很早的「原住民」。
  • 江豚,滅絕還是保護?
    為了拯救長江江豚這一瀕危野生動物,他們下洞庭、長江巡邏,勸導漁民不要濫捕濫撈;手持自費印刷的江豚保護資料、招貼畫,在市民中宣講,連今年春節都沒有休息。他們只有一個目的:為子孫守護這一珍貴物種,永遠留住江豚的微笑!  江豚是啥?江豚就是長江水生生物的「國王」,是「水中大熊貓」  「你知道熊貓嗎?你知道江豚嗎?」
  • 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本報記者 文波 攝本報訊 為進一步加強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規範馴養繁殖秩序,加快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水生野生保護動物資源,11月16日至12月11日,廣東省漁政總隊中山支隊以「雙隨機一公開」的方式,開展新一輪的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專項執法。11月24日上午,記者隨執法人員先後來到港口鎮西九龍龜業養殖場及石岐區碧湖西街的一個家庭養龜場。
  • 農業農村部:封控水生野生動物飼養繁育場所6254處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中國發布丨農業農村部:封控水生野生動物飼養繁育場所6254處 查獲水生野生動物445隻、製品1088.5千克中國網2月27日訊(記者 趙曉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工作情況
  • 江豚將「晉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據繆學剛透露,江豚有望在新版國家動物保護目錄上,晉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搜尋遺憾:3天未發現江豚  11日,兩艘科考船從武漢起航,40名科考人員將用7周時間對長江江豚「普查」。其中,將經過我省安慶、銅陵等地,最後到達上海江段,全程尋找蹤跡。這是自「2006年長江豚類考察」宣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以來,首次針對江豚的全面科考。
  • 長江江豚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湖口參與聯合投資的動畫電影《江豚》今年將上映!
    「微笑精靈」長江江豚「升級」啦~2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新修訂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式公布,長江江豚等6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國家一級。長江江豚,在地球上已生存了約18萬年,是這顆藍綠色星球上很早很早的「原住民」。
  • 長江江豚等擬升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施行30餘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於迎來首次大幅修訂。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新修訂的《名錄》有哪些亮點,對更好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怎樣的意義?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三部門制訂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遏制物種衰退
    總體而言,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正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上遊受威脅魚類種數佔總數的27.6%,重點保護物種瀕危程度加劇,白鱀豚、白鱘、鰣魚已功能性滅絕,長江江豚、中華鱘成為極危物種。將中華鱘慢慢放回大海 東方IC 圖《方案》要求,開展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觀測網絡建設,定期發布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觀測公報。
  • 物種保護 為長江添活力(大江大河·長江保護這五年④)
    2020年下半年,湖北武漢市民發現,和野生江豚「見面」的機會變多了:9月的一天早上,曹穎到漢陽江灘足球場一帶散步,發現有江豚躍出長江江面,她一口氣錄了十幾段視頻,拍到了「江豚與黃鶴樓同框」的畫面;10月的一個傍晚,鸚鵡洲長江大橋江波中有江豚躍出水面,市民萬鵬立刻拿手機拍下視頻…… 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分布有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有170多種為長江特有種
  • 甘肅20種水生野生動物納入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新華社蘭州9月20日電(記者朱國亮)甘肅省農牧廳2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第二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加強對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    甘肅省此次公布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全部是水生野生動物,共2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