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1月4日訊(記者佘惠)4日,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論壇在湖北武漢召開。論壇是「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四個分論壇之一,由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和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承辦,長江水產研究所和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協辦。來自長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各級主管部門的領導、非政府組織及企業代表200多人相聚一堂。
分論壇上午全體會議,下午組織中華鱘保護和江豚保護兩個專場開展深入討論,會議代表圍繞影響長江水生野生動物的各類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分享了多年來長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的成果、行動和策略,達成了適應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開展長江大保護的廣泛共識。
分論壇中華鱘專場圍繞中華鱘保護的關鍵問題、突出進展和應用前景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取得豐碩成果。中華鱘專場有11個代表在會上分享報告,21個相關論文摘要, 10個牆報展示,涉及中華鱘就地保護、遷地保護、遺傳資源保護、公眾教育和科學管理等眾多領域,其中,中華鱘全基因組測序和子二代規模化繁育、中華鱘性別特異性分子標記鑑定、長江鱘子三代繁育和野外種群重建、白鱘生殖細胞移植、基於高通量測序的川陝哲羅鮭轉錄組分析等成果,均是近年來中華鱘等物種保護方面優異的研究成果。
江豚專場也充分交流了江豚遷地保護、就地保護及人工飼養三大保護措施的進展、成就和策略建議,有12位代表在會上分享報告,22個相關論文摘要,涉及資源監測、遺傳多樣性、保護區建設、宣傳教育和社會參與等領域。近年來江豚保護有許多突破,特別是「社會化參與」成為分論壇江豚專場熱詞,近幾年來,在江豚保護的實踐中,越來越多的非政府組織、企業、轉產轉業漁民等社會力量加入到江豚保護的行列,而政府主管部門、科研單位等江豚保護的主力軍也騰出精力和時間,甚至拿出資金,鼓勵並支持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江豚保護。「江豚協助巡護」就是其中一個社會力量參與協助巡護初見成效的實踐,漁政部門作為執法主體,領導並支持江豚保護的社會組織,組織轉產轉業的專業漁民從捕魚人變為捕豚員,參與江豚保護巡護工作,走江豚保護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的道路。
分論壇以「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建設生命長江」為主題,倡導全社會關注、支持並參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以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為著力點,立足於建設生命長江。中華鱘、江豚、長江鱘等長江水生野生動物是長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是生命長江健康是否的重要標誌,更是長江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中華鱘、江豚、長江鱘就是保護長江生命之河。然而,由於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在高強度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白鱀豚、白鱘等長江水生野生動物已多年未見,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珍稀物種瀕臨滅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長江病了,而且病的還不輕」,長江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形勢十分嚴峻。
分論壇代表也欣喜地看到,長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迎來了春天。國務院辦公廳最近頒布了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意見,意見第八條要求實施以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為代表的珍稀瀕危水生生物搶救性保護行動,這無疑是對農業農村部先後出臺的中華鱘、江豚和長江鱘三個物種拯救行動計劃的充分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