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可遇不可求的幸運——於成千上萬年之後,剛好趕上時空的站點,發現物種新紀錄,為之命名,證明其與人類共同存在於此時此刻的地球上。
80後周潤邦撞上了這份幸運。
這位非專業科班出身的自然愛好者,在海南島發現了一個瞼虎屬新種——「周氏瞼虎」。這是海南發現的第三種瞼虎屬物種,也是海南島首個由中國人獨立發現的瞼虎屬物種。日前,相關的研究成果已在國際分類學期刊ZOOTAXA上正式發表。
夜晚裡的偶然「驚喜」
周潤邦和周氏瞼虎的「偶遇」,是在2015年的一個夜晚。
「當時是周末,我和朋友一起開車到中部山區市縣,本來是想去轉轉,看有沒有水獺的蹤跡。」周潤邦與其他的野生動物愛好者和保護者沒太多差別,工作之餘喜歡往野外跑,走路時習慣「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遊的都是他們愛觀察的對象。
那趟行程本來有些沮喪,因為在山區河谷等處轉了大半個白天后,一行人並沒有尋覓到水獺的蹤跡。彼時的他們,並不知道,驚喜的「禮物」即將登場。
天色暗下來後,閒不住的周潤邦拎起手電筒,繼續去刷「野外步數」。月亮和手電的光束,把他帶到了附近一處石堆旁。
「那裡的雜草落葉和昆蟲都很多,我手電光忽然掃到一隻壁虎樣的小動物,它正在光影下爬行,我手掌『啪』地摁住。」周潤邦回憶道。
當時的心情,周潤邦後來用文字詳細記錄了下來:「瞬間,血壓飆升,心提到嗓子眼,不會是瞼虎吧?一萬個問號在腦海秒閃而過。借著手電光屏息凝視,真的是瞼虎!天吶!這裡怎麼會有瞼虎?不是說好瞼虎在大山裡頭嗎!不假思索,已一把將它按在手心……心弦緊繃,深怕它瞬間遁去,那一刻,仿佛覺得自己『掌握』了整個世界。」
捧著手心裡的瞼虎,周潤邦三步並作兩步,趕回住所「細細研究」。這份突如其來的「驚喜」,讓他心中一時之間盈滿期待,喚醒從童年時期就深埋的生態保育夢想,但同時也將諸多疑惑和好奇塞入他的腦海之中。
解密未知瞼虎
對於瞼虎,周潤邦是知道的。這一動物隸屬爬行綱、蜥蜴目、壁虎科,四足爪尖,無吸盤,因此不能像壁虎一樣吸附攀援,只能爬行。此前,全球一共發現了17個獨立種瞼虎,海南共有2種,一種是海南瞼虎,1908年被發現並命名;另一種是霸王嶺瞼虎,2002年被發現和命名。
但那天夜晚闖入手電光下的精靈,對周潤邦而言卻是陌生而未知的。它來自於哪兒?是海南瞼虎或霸王嶺瞼虎家族的一員嗎?
「經過形態比對之後,我們發現它既不似海南瞼虎的通體黑色,背帶雙槓,也不像霸王嶺瞼虎的通體偏黃,背帶三槓,尾環櫛比。它的身體呈現出一種深沉的淡紫色,雖然也是背帶三槓,但是它的三槓明顯更加寬厚,最重要的是尾環,它的尾環比海南瞼虎多,又比霸王嶺瞼虎少。」周潤邦仔細比對幾種瞼虎之間的形態後,記下了它們之間的差異。
這些差異所隱含的「密碼」,指向的到底是已知瞼虎屬物種的個體差異,或遺傳變異,還是新種新紀錄?這一串未知的疑問,重重地墜在周潤邦的心裡。
顯然,只通過形態比對的方式無法找到答案。後來,周潤邦想到了通過分子學鑑定來確定的方法。他通過海南兩爬研究團隊,找來了海南瞼虎和霸王嶺瞼虎的標本,並採了部分組織細胞和血樣,將三份組織細胞和血樣標本第一時間送到專家手裡開始分子鑑定。
「經過半年多的等待,我收到來自研究機構的反饋說明,所報送的三份標本隸屬三個不同的瞼虎種類。」周潤邦說,鑑於知識和能力的局限,他邀請海南師範大學、省林科所梁斌博士團隊一起完成論文文稿的撰寫、形態學描述和基因分子序列的檢測。
數鱗片、點疣突、測尺度、做記錄、測序列……科學鑑定的過程需要耐心和嚴謹,周潤邦等人將時間和精力的痕跡印在電腦的鍵盤和滑鼠上,轉化成為論文上的一個個數據和一行行文字,經「一波三折」後最終被國際分類學期刊ZOOTAXA收稿正式發表。
隱居進化的古老「土著」
經過分子學鑑定與比對,周潤邦、梁斌等人有了更驚喜的發現:原來海南島的三種瞼虎在進化上是有關聯的,霸王嶺瞼虎屬於最原始的瞼虎種群,海南瞼虎則是最新的進化種類,周氏瞼虎是介於霸王嶺瞼虎和海南瞼虎之間的過渡物種。
「在海南島已發現的瞼虎屬和在其他地方發現的瞼虎屬譜系就像一棵樹一樣,霸王嶺瞼虎是最早分出來的一個枝椏,分化時間發生在成千上萬年前。」周潤邦說。
周氏瞼虎就像是在海南島「隱居」了上萬年的古老新物種,它的發現,填補了霸王嶺瞼虎和海南瞼虎之間銜接的一塊重要「拼圖」。
這一「古老土著」與已知瞼虎屬家族物種有著相同的習性,一般白晝多藏身於巖縫間,入夜後才外出覓食,屬於夜間活動的巖石特異性棲息的物種。
然而,它們之間也存在著不同。目前,周潤邦、梁斌等人所收集的周氏瞼虎均來自於一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但基於觀察和以前的報告,霸王嶺瞼虎棲息於高地森林的花崗巖或石灰巖附近,海南瞼虎喜歡棲息在火山巖或苔蘚山地森林裡。這也意味著,海南島瞼虎屬物種的棲息地跨越了寬廣的地理範圍。
「因為發現周氏瞼虎的地方屬於非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頻繁,這也引發了我們對保護周氏瞼虎生境及其種群發展的擔心。」周潤邦說,周氏瞼虎被發現棲息於海拔220米至300米的典型喀斯特地貌區,四周環繞著溼潤的熱帶常綠闊葉林。因此,如何保護周氏瞼虎的原始生境?當前生境下還存有多少數量的周氏瞼虎野外種群?如何更好地保護我省類似珍稀特有的野生動植物種質資源等等,這些問題,是周潤邦等人關心的課題。
「我來海南15年了,對這片土地上的自然生態圖景感恩之餘,更多的是心生敬畏與思考。」周潤邦說。
延伸閱讀
周氏瞼虎英文名字「Zhou's Leopard Gecko」,中文名「周氏瞼虎」,其命名是周潤邦為了紀念其曾祖父周海泉先生。周老先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西塢村,是一位執著的動物保護者,他的言傳身教影響著後代參與野生動物的保護活動。
另外,由於周氏瞼虎是海南島發現的第三種瞼虎,這個命名也是紀念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朝代——周。
本版圖片均由周潤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