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林語堂的道家人生哲學——人生唯有一「痴」字

2020-12-04 小凇Movie

《京華煙雲》:林語堂的道家人生哲學——人生唯有一「痴」字

林語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曾於1940年和1950年先後兩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早年曾經在美國、德國留學學習,獲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以及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後回國任教於清華、北大等著名學府。

因著他以上的這些經歷,有人也這樣評價他,是「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語言天才。在中國現代作家中,林語堂是活躍於文壇將近半個世紀的作家,而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他就曾因為最早用中文翻譯出「幽默」一詞,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掀起過一陣轟動。

《京華煙雲》便是他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兩部作品其中之一。這部作品距今已經有百年之久,不僅在當時刊登上了在世界上擁有巨大影響力的《紐約時報》,而且在1975年憑藉這部作品林語堂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這在當時不光激勵了中國作家,甚至影響到整個中國文學界。

而《京華煙雲》的影響之大,從以下國外學者的評論中就可見一斑,一位西方讀者說:「要想了解中國近代史,《京華煙雲》是最好的詮釋」,也有外國讀者說,「《京華煙雲》是最地道最能夠反映近代中國歷史背景的書籍」。

其實,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國內對林語堂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就文學成就來說,至今被許多人熟知的是被改編而且翻拍成電視劇的京華煙雲。而對於他在學術領域的研究卻一直被沉寂著。或者比如說《京華煙雲》中雖然表達了林語堂對於國家民族的愛國情懷,但在國家激烈的抗戰時期,林語堂卻遠在國外,就算中途曾經兩次回國,也未曾逗留很久,他也因此一直受人詬病。

而在林語堂所有的修飾詞的頭銜裡,最不引人注目的應該就是「新道家代表人物」。然而事實卻不盡如此,在他的作品裡很多內容都體現了他對於道家思想的追求和理解。《京華煙雲》中不僅是林語堂的愛國情懷的表達,更充滿了道家思想。

《京華煙雲》前面的獻詞為:全書寫罷淚涔涔,獻予殲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熱血,神州誰是自由民。除此之外,《京華煙雲》其中有聞名於世的佳話,有令人唏噓不已的哲學道理,有傳統的家族情感糾紛,也有人生應該怎樣活著的平實的道理。或者我們自己過完這一生,或者我們讀完這本書,我想我們總有時候能想明白這一生應該怎樣去經營,去思考。

一、我們雖然知道生命有限,仍能決心明智地、誠實地生活

1.良好的家庭氛圍給了他樂觀的性格

他的家庭很簡單,父親是一位充滿理想主義的幽默風趣的牧師,母親是個賢妻良母,此外家裡有個固定的傳統就是每晚都會輪流誦讀聖經。林語堂人生的這十年,是在簡樸寧靜的環境,不僅是家庭氛圍,看起來他前十年的人生都是由友好與善意包圍著,而此後二姐的去世更是對他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他也因此感悟出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從無到有,從有到無也不過都是一瞬間的事,這期間的歲月才是我們可以掌控的,或聲名大噪,或默默無聞,這些時光和經歷也成為他一生可以汲取的無盡的力量源泉。

2.家人的支持成為他的力量源泉

「做個好人,做個有用的人,做個有名氣的人」,這句話是林語堂二姐在出嫁前對他所說的話,當時十七歲的林語堂考上了上海的聖約翰大學,然而他充滿中國舊社會固有的傳統觀念的父親,認為男孩子就是要出人頭地的,而女孩子則最終是要嫁人的。

因此他父親不顧他二姐想要念書的理想,將她嫁給了父母安排的家族聯姻。在他去報到之際,恰逢他二姐結婚,所以有了這些話。他也用文字表述過,他上大學接受教育並不只是為了自己,他的人生背後,還有他最愛的人對他的期望和付出。他說:「我年少時所留的眼淚都是為她留的」。

二、人本過客來無處,休說故裡在何方,隨遇而安無不可,人間到處有花香。

1.所謂的理想生活

許多人在談到自己的理想生活時,都會想到林語堂的這句表述。「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子裡安裝著美國的水電、煤氣等管子,有一個中國的廚子,有一個日本的老婆,有一個法國的情人」。其實,這真的會成為所有人理想中的生活嗎?

就林語堂個體而言,他從小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年少成名,學貫東西,著作傍身。他也擁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兩個人過著自己的簡樸的生活,而作為文人,他既有作品,又沒有文人的清高。

在文人世界裡,他被稱為是「活得最快樂最通透的那個人」,然而他的一生又怎麼可能像外界看起來這麼圓滿,事實上,快樂與否,圓滿與否,都是自己過的生活,而成功也好,失敗也罷,我們都只是在得意與失意中勉強度日生活而已。

2.得意與失意中悟透人生

而當林語堂悟透生命時,他就知道糾結這個過程中的小插曲已經是毫無意義的事情了。

我們身處這個大千世界,而且只是諾大世界中渺小的一粒沙塵而已,或許我們今日的行為並不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不會對這個社會、我們整個人生的運行軌跡產生影響,然而,如果我們能夠明白生命只是短暫一瞬,或許就算路途中會出現不舒心的困難和挫折,或許可以用隨遇而安、「既來之,則安之」來說服自己享受你生命裡剩下的一切。

人生本就是走走停停,沒有人會知道路上會有怎樣的驚喜和失意,然而既然我們已經來到這個世界作為我們自己做出了選擇,人生已經在路上,我們可以駐足停留,但是我們卻沒有理由因為任何事情放棄我們原本的路和方向。正如林語堂在《京華煙雲》中想要告訴我們的,「人本過客來無處,休說故裡在何方,隨遇而安無不可,人間到處有花香。」享受當下才是我們最需要去爭取和珍惜的。

三、人必有痴,而後有成。

1.只取「痴」一字

固然,林語堂這個名字前面擁有無數的形容詞和頭銜,而這些在他看來都不如一個「痴」字的評價來的準確平實。而事實上,或許正是「痴」讓他擁有了林語堂名字前面的無數的形容詞,無論是文學成就,還是生活中和愛人親人的感情,或者還有實現了他童年時候許多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

他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一點痴性,人人都有,或痴於一個女人,或痴於太空學,或痴於釣魚。痴表示對一件事的專一,痴使人廢寢忘食。人必有痴,而後有成。」或者「痴」這個字更能體現道家思想在林語堂整個人生中的影響,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

在現在這樣的社會,物慾橫流,急功近利,每個人都是自私的,精明又斤斤計較,人人都爭搶著想要成為一個精明人,卻沒有人想要成為這樣的痴人。在我看來,成為這樣的人,即使是在這樣快節奏生活的世界也沒有什麼不可,但是最最重要的是你的心境要能夠跟得上這個世界的變化。

2.痴而專最為難能可貴

林語堂的一生也是只需要用一個「痴」字足以淋漓盡致的體現了。他一生都在追逐讓他痴迷的事情和人,無論是他作為謀生手段也足夠熱愛的文學事業,還是他對於愛情的痴迷,對於愛情,他似乎一直是痴迷而專一的。甚至,他對於出現在生命中的每一個人都給予他最珍貴的「痴」,我想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四、結語

《京華煙雲》寫給你的生活,這本書本就是中國傳統社會家族的寫照,男性是支撐起整個家族興衰的經濟基礎,由此整個家族才開始建立起來,然而這整個家族中完整的架構、細小的方面都是依靠女性來維持發展和繁衍的。

在這個社會裡,男人女人都只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也許當時理想就正如《禮記》中所描述的:「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這個世界裡的每個角色都各司其職,無論好壞,這總是世界在良好運行的表現。

或者隨著經濟和思想的發展,人們對於理想生活的想像早已發生改變,然而事實上我們無須去評價理想的好壞,關於你一生的軌跡,一生道路的選擇,或許只是在於你小時候的經歷,你的教育,你的經歷以及這些對於你的精神世界產生的影響。

林語堂的一生或許也正如《京華煙雲》一書中所描述的那樣,瀟灑自如,隨心的生活,這也正是道家思想所追尋的「無」。敘述者永遠是要做選擇的,他在寫這本書的過程,恰好將他的意識注入進去。

相關焦點

  • 林語堂先生的英語學習秘方
    平時,「發燒友們」都吃著本庸醫開的藥方,不痛快,今天我就把壓箱底兒的秘方——來自林語堂先生的金玉良言,開給大家,大家視情況「內服外用」。林語堂先生可能有些朋友不熟悉,先介紹一下先生。(內容來自百度百科)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今漳州)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雲》《啼笑皆非》。
  • 為何說儒家進取而道家無為?一文看懂儒道人生哲學的不同
    哲學上有三個著名的追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三個追問,構成了人生哲學的總框架。相較於西方追問宇宙起源和物的問題,中國哲學更重視人的問題,無論儒家道家還是墨家,無不把人的價值的問題放在首位,所以,一部中國哲學史其實就是關於人生的哲學史。
  • 想入門中國哲學,這7本書閉眼入!
    此書一出,便立即成為西方人了解和學習中國哲學與文化的不二之選,七十餘年來一直是諸多世界名校中國哲學課程的通用教材。在書中,馮友蘭用簡明優美的語言敘述了中國哲學的發展歷史,對中國歷史上有代表性的哲學派別及哲學家的主要思想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在有限的篇幅中融入自己對中國傳統思想與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對人生的獨到感悟,視界高遠、貫通古今、脈絡清晰。
  • 道家老子為什麼說上善若水?老子從水的身上學到了哪些人生哲學?
    老子的道家哲學,給中國人的人生哲學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提供了另外一條道路。人跑得太快,連靈魂都跟不上身體的腳步,所以,中國人的人生哲學,需要另外一種哲學來調劑,讓我們的人生不至於崩潰,讓我們在努力奮鬥的時候,有可以停下來休息的精神家園。這種人生哲學,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產生,這就是老子和莊子的道家哲學。最終,道家哲學和儒家哲學,一陰一陽,成為中國文化的兩種精神,源遠流長。
  • 林語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最多的中國作家
    近日,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出爐了,讓大家又開始關注這一文學界最高獎項。那麼在我們中國作家中,誰是獲得諾貝爾獎提名次數最多的中國作家呢?他就是林語堂。他獲得過兩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目前能夠查到的確切名單,中國作家只有兩位獲得提名:胡適與林語堂。胡適一次,林語堂兩次。網傳的老舍、沈從文等上過提名,因為50年保密期限的原因,目前都沒有看到過確切資料,我們只能等待時間來公布答案了。
  • 林語堂先生教你翻譯 "之乎者也"
    林語堂於1940年和1950年先後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曾創辦《論語》《人世間》《宇宙風》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雲》《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主持編撰《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
  • 林語堂的這10句話,藏著成年人的幸福哲學
    林語堂的這10句話,藏著成年人的幸福哲學 2020-12-03 1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生哲學的定義
    #道家哲學#一、人生哲學的定義個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間,生活在人與人之間,總會意識到自己在生活,有時也總會問及生命的意義;在百無聊賴之餘,會問及「為誰工作為誰忙?」,究竟人生是什麼呢?人生哲學有什麼用呢我們開宗明義,先把這問題說清楚。我們從三方面來說:先說人生,再說哲學,最後才說人生哲學。
  • 林語堂談工作:只有人類為著生活而工作,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一個人的生命短暫,那一家人呢?一個家族呢?一個民族呢?我們無數人的生命連在一起,才有了歷史。我們常說自己被湮滅在歷史長河中,可我們又何嘗不是這長河的開創者呢?林語堂曾經感悟:"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現得正像中國的山水畫。
  • 林語堂 發明第一臺中文打字機自動牙刷後 破產了
    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即《中國人》)中寫道:「所有的中國人在成功時都是儒家,失敗時則是道家」。巧不巧,林語堂正是近代新道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新加坡南洋大學第一位校長,當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寫出過《京華煙雲
  • 佛教與道家哲學的十大區別
    我發現佛教哲學和道家哲學差別太大,甚至相反。為此,我從十個方面把佛教哲學(主要是中國佛教哲學)與道家哲學(主要是《道德經》哲學)作了對比,供大家參考。這十個方面是: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人生哲學、生命觀、認識論、因果關係、人生修煉的方法論、人生修煉的結果,以及政治哲學(當然包含管理哲學)。   畢竟由於水平有限,難免錯漏,萬望包涵。
  • 賞絕句與楹聯、談道家人生哲學 本周孔學堂國學講座等你來報名
    (一)第一場  時 間:10月12日(周六)下午2:30—4:30  主講 人:王曉衛(貴州大學人文學院資深教授)  主 題:絕句與楹聯欣賞  >>>>>>點擊報名參加本次講座>>>>>>>
  • 中國春秋時代的人生哲學
    眾先王的人生哲學,我們幾乎把思考的重點大多放在幾位聖哲身上,以他們的想法和做法,作為該時代的代表。但是,事實上,史家的記載,為了突顯善,也必須提出一些惡,作為善的對舉。其中最清楚的,就是夏桀。要突現商湯的革命合理,也就必須有夏桀的暴虐。
  • 他自詡痴人,發明打字機編寫大詞典,還把幽默一詞帶到了中國
    他是林語堂,中國近代著名作家,學者,是新道家的代表人物。林語堂自稱痴人,一生痴迷無數,有人說「人必有痴,而後有成」。在林語堂老前輩身上,不難看出痴迷創作,痴迷興趣發明,痴迷兒女情長的三個個性特徵。這位幽默的文學大師的一生,在痴迷中,用汗水和淚水給自己也給大眾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林語堂老前輩痴迷創作,編撰了英漢大詞典。
  • 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塵封半世紀
    [摘要]塵封半個世紀的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在日本發現。海內外享有盛譽的作家、翻譯家林語堂是一位著名的「紅迷」,撰寫過大量紅學研究文章,其名著《京華煙雲》即深受《紅樓夢》影響。但他翻譯為英文的《紅樓夢》多年來不知所終。林語堂之女林太乙所著的林語堂傳記中,曾附有「林語堂中英文著作及翻譯作品總目」,未提及林譯版《紅樓夢》。此次發現林譯本的是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屆博士宋丹。
  • 「門市部」裡的故事與歌曲 藝術凝固人生煙雲
    溫小暖 攝中新網上海7月8日電 題:「門市部」裡的故事與歌曲 藝術凝固人生煙雲作者 陳靜 溫小暖上海市中心百年愚園路,是鬧市中的一條充滿故事、韻味十足的馬路。在翠綠濃密的法國梧桐枝葉掩映下,沿街有一間小小的房子,綠色的牆、大大的玻璃,這裡是一個「故事門市部」。不過,這個門市部不出售任何商品,人們可以用自己的故事與店主——音樂人湯木交換音樂、美酒等。
  • 不懂哲學的人生不值得過
    對於人生而言,重馭人之術,而輕做人之道,終致衰敗。而如今,我們每個人忙碌於學習權謀之術、成功之術、賺錢之術,卻無暇去想「道」是什麼,甚至覺得「道」一文不值。究其原因,也很明顯。因為人總是習慣於短視。「術」以速成為藥引,性感妖豔,誘使人投機成癮。如若一天可以精通人類史,為何要花十年苦讀?如若一夜可以暴富,為何還要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殊不知,來得快的,必然去的也快。
  • 從一首詩看蘇東坡的人生哲學!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人物,他的詩詞書畫堪稱四絕;蘇東坡是中國人生哲學史上的標誌性人物,他是打不死的小強,他越挫愈勇的性格,是中國人的偶像;在蘇東坡身上,有儒家的積極進取;有道家的順應自然;有佛家的放下和解脫;蘇東坡的人生態度,用他自己的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