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哲學的人生不值得過

2021-01-18 Andy君

電影《大明劫》中有這樣一幕。明末崇禎15年,李自成攻打開封,危及北京。大將孫傳庭臨危受命,帶五千精兵駐紮潼關抵抗李自成。

大敵當前,孫傳庭軍中士兵不幸染上瘟疫,並且迅速蔓延。江湖遊醫吳又可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以前所未有的治療方式控制住了瘟疫。在大軍開拔前夕,孫傳庭在家中宴請吳又可。

孫傳庭問:「先生認為,大明朝氣數已盡了嗎?」

吳又可答:「《黃帝內經》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亂治未亂。』歷朝歷代始興終衰,其中道理皆是重馭世之術,而輕經世之道。我朝積弊已久,非一味猛藥可以痊癒。」

而就在當夜,孫傳庭下令,將瘟疫未痊癒的一百多名士兵全部燒死。第二天,孫傳庭引兵出關。最終戰死潼關,全軍覆沒。兩年後,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對於國家而言,重馭世之術,而輕經世之道,終將滅亡。對於人生而言,重馭人之術,而輕做人之道,終致衰敗。而如今,我們每個人忙碌於學習權謀之術、成功之術、賺錢之術,卻無暇去想「道」是什麼,甚至覺得「道」一文不值。

究其原因,也很明顯。因為人總是習慣於短視。「術」以速成為藥引,性感妖豔,誘使人投機成癮。如若一天可以精通人類史,為何要花十年苦讀?如若一夜可以暴富,為何還要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殊不知,來得快的,必然去的也快。

那麼「道」到底是什麼?「道」可以定義為宇宙萬物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脫離了「道」,而光談「術」,猶如金庸武俠中所寫的,不學心法,只練招式。其結果是,招式遠不能發揮其本應具有的強大功效,甚至還會遭其反噬,走火入魔。

可憐的是,當今討論「道」的學科只剩下早已被冷落的哲學了。只在人遭遇了重大挫折之後,才被記起,拿來當做大災之後的救急包。可是經歷了大災大禍之後,才去領悟,不覺得為時過晚嗎?為什麼不事先領悟,以消災避禍?

Andy君在過去幾年時間通讀諸多中外哲學經典,卻發現身邊可以一起探討的人寥寥無幾。唯有寫成文字,以供大家探討。

作為一個實用主義者,我不想過多地討論哲學中缺乏實用的部分,而重點討論人生哲學和思辨哲理。作為一個本質思考者,我也只討論本質問題。要解決問題就從根本上解決,治標不治本向來不是我的風格。具體來說,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1、如果說這世界存在一些終極規律推動著歷史的運行和人類的發展,那會是什麼?如果能夠掌握這些規律,並用來指導我們的人生,是否可以有如神助?

2、如果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而決定選擇的是認知。那麼怎樣的認知方式可以讓我們,在人生每個重要的分岔路口,總能做出對的選擇?

3、人的本質是什麼?如何剖析自我?

4、人生的意義

5、哲學科普和哲理思辨

6、生活觀察和感悟。

當今中國已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但民眾的幸福感和道德感卻不增反減。我們享受著越來越富裕的物質,而精神卻變得越來越空虛。如果說是五四運動喚起的民眾思想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那我願像魯迅先生那樣在當今社會吶喊一下。以綿薄之力,喚起國人覺醒之心。

哲學還有一層含義就是,開啟智慧,回歸思考。如果我的文章引起了你的思考,隨時歡迎一起交流探討。偉大的思想來自碰撞。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相關焦點

  • 中國人不懂哲學嗎?從浙江滿分作文看東西方哲學思想的差異!
    讀者對此多持反對意見,認為晦澀難懂、故弄玄虛,另一部分崇拜西方哲學的人則反擊說「中國人根本不懂哲學」。中國人真的不懂哲學嗎?今天就談談「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差異。哲學是什麼?是研究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何為方法論?研究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我們在初高中學的《政治》其實就是以馬克思哲學為藍本撰寫的,我們其實一直在學習哲學,只是我們沒意識到而已。
  • 人生哲學的定義
    #道家哲學#一、人生哲學的定義個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間,生活在人與人之間,總會意識到自己在生活,有時也總會問及生命的意義;在百無聊賴之餘,會問及「為誰工作為誰忙?」,究竟人生是什麼呢?人生哲學有什麼用呢我們開宗明義,先把這問題說清楚。我們從三方面來說:先說人生,再說哲學,最後才說人生哲學。
  • 不,是人生哲學!
    一提到物理,我不得不要提一下哲學,因為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古至今大多數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特別是在古代,可以說是哲學引領者物理,而隨著物理法則的越來越精確,我們逐漸看清世界的本質,慢慢的物理開始引導著我們的哲學。
  • 哲學大師尼採的十句經典名言,充滿哲理,啟迪人生,值得牢記收藏
    在道德、現代文化、哲學、科學等領域,尼採影響著一代代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位德國偉大的哲學家、語言學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的十句至理名言,句句啟迪人生,值得銘記。尼採的影響力有多大,舉個例子就知道了。據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士兵的背包中必備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是尼採的代表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哲學入門書單:沒有哲學,人生是盲目的
    哲學是什麼?哲學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是指導人們生活的藝術和智慧;是對於人生道路的系統的反思;是美好的、有意義的生活的嚮導;是我們正不斷地行進於其上的生活道路;是愛智慧以及對智慧的不懈追求;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學。
  • 尼採:病態的人生和健康的哲學
    所以在讀尼採的時候,一定要把他的哲學跟人生結合在一起讀,他的哲學就是他的人生,他的人生就是他的哲學。如果你不能體驗他的體驗,不能設想他的狂想,那就很難真正進入他的哲學。病態的人生和健康的哲學尼採無疑是一個病人。他的病態首先體現在生理上,他有很嚴重的頭痛症,他的胃腸功能不好,眼睛也有問題。
  • 李尖尖為什麼叫人生哲學家 李尖尖人生哲學有哪些經典語錄
    《以家人之名》李尖尖不只是人間真實,還是人生哲學家,小小年紀總會發出讓人深省的言論,有著許多充滿哲學的語錄被大家記錄下來,李尖尖為什麼叫人生哲學家?有哪些經典語錄?下面帶來全面介紹。  李尖尖為什麼叫人生哲學家?  《以家人之名》李尖尖不只是人間真實,還是人生哲學家  1、人生就是你越思考,越無法理解的東西。
  • 中國春秋時代的人生哲學
    眾先王的人生哲學,我們幾乎把思考的重點大多放在幾位聖哲身上,以他們的想法和做法,作為該時代的代表。但是,事實上,史家的記載,為了突顯善,也必須提出一些惡,作為善的對舉。其中最清楚的,就是夏桀。要突現商湯的革命合理,也就必須有夏桀的暴虐。
  • 德善|不懂求根公式也不懂人生,可依舊有很多人默默地愛著你
    她對每個人都很好,是父母朋友們眼中的開心果,是唯一願意接搞怪大叔正煥爸爸梗的人,是老師眼中值得信任最溫暖最樂於助人的學生。看似這樣沒心沒肺的德善,其實也會難過。如果家裡只剩下兩個雞蛋,德善就會主動說自己不吃。正煥爸爸送給德善的烤雞並囑咐她自己一定要吃雞腿,回家後卻被媽媽分給了姐姐和弟弟,從小到大的謙讓,善解人意,似乎讓爸爸媽媽都忘了她也還是個孩子。
  • 什麼樣的人生不值得度過?蘇格拉底的名言一語道破,警醒世人!
    很多人肯定會覺得,不值得,這樣的人生太難熬了,太難過了,過這樣的人生,簡直是找罪受。是啊,我們現實中很多人活著就是找罪受。比方說,很多人放著家裡農村房子裝修好好的不住,非要借貸去城市買一套房子全家跟著一起還款,每個人每個月都感覺壓力重重,這不是找罪受嗎?但找罪受的人生,值不值得度過呢?很多人肯定也會回答,不值得,當真不值得嗎?被這麼一問,很多人肯定有些懵逼,有些質疑。
  • 對哲學的三大批判——當今社會是否已容不下哲學或不需要哲學了?
    在西方,知識分子之間的對話已經持續了大約2500年,哲學相對來說是不受歡迎的,所以讓我們來看看我能想到的三個最受歡迎的批評來解釋這種不受歡迎,沒有特定的順序。(1)哲學太迂腐,充斥著術語,與主題無關,甚至可能不再正確職業哲學是高度防禦的,原因有很多。網際網路上大量的免費信息不僅威脅著媒體公司,也威脅著人文學科的消亡。
  • 神聖的心理學:心比天大│由「人性的弱點」而誕生的「人生哲學」
    2.由「人性的弱點」而誕生的「人生哲學」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正因為人性存在著致命的缺陷,所以才為「人生哲學」的誕生,創造了最有利的契機!人生哲學的範疇,太廣、太深、太大,這裡面,我們取最關鍵的幾點來詳談。
  • 高深的定理比比皆是,有趣的科學人生值得擁有
    介紹形式,包括了「人生好難,不如發廢文吧」、「酸民無極限」、「這就是人生啊」、「你媽絕對不會的定理」、「科學動態時報」和「人生精彩回顧」。 每個單元以「人生好難,不如發廢文吧」做開場,以科學家的語氣在臉書頁面上發布廢文(一種網絡文體),每一則廢文不但隱含著科學定理,更是對科學家人生境遇的抒發。讀來讓人忍俊不禁,結合後文簡述的定理內容,值得你會心一笑。
  • 一文看懂儒道人生哲學的不同
    哲學上有三個著名的追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三個追問,構成了人生哲學的總框架。相較於西方追問宇宙起源和物的問題,中國哲學更重視人的問題,無論儒家道家還是墨家,無不把人的價值的問題放在首位,所以,一部中國哲學史其實就是關於人生的哲學史。
  • 哲學能否彌補信仰與美育的缺失?| 劉蘇裡評《季風青少年哲學課》
    哲學,大概是日常閱讀和公共討論被提及最頻繁的學科之一。自然它也不止是一門學科。蘇格拉底有句話,中譯過來,就是「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不管哲學如何被定義,它都必然需要思考,去克服狹隘、偏見和頑疾。而要真正與日常生活建立聯繫卻是一種挑戰。
  • 老莊哲學和他們的人生智慧
    孔孟思想被稱為「有」那是一種為社會確立秩序和價值的學說,只有明確的秩序才能讓社會進入穩定的狀態,但世界並不是按照理念來變化的,也永遠不會安頓在人給的秩序與價值體系中不懂,所以老莊的「無」能夠順應不斷的變化,具有無窮的可能性。莊子提倡的是在混亂變化的世界中保全自己並能夠達到一種超越的精神自由。沒有強調很強的構建作用,是一種自然之道,世界萬象森然,在秩序中變化不息。
  • 中國人生哲學的高階管理哲學,一篇文章帶你全面認識中國哲學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杜保瑞摘要:古代中國哲學的經典,實際上是有理想的知識分子的智慧結晶,他們懷抱著理想,為社會擘劃政策,為人們指點方向,他們所有的作品,既是人生哲學,也是管理哲學。一旦要作為管理哲學,實際上都是站上社會高位的人,他們必須具備的技能、知識、智慧。
  • 哲學|從仰望星空開始
    漸漸地,出現了一些人,他們不滿足於活在那些抽象的概念和教條中,他們對物質生活沒什麼欲望,而是痴迷於去探索宇宙的本源和人生的意義。哲學開始於仰望星空——泰勒斯「長眠在此地,是我們偉大的天文學家」,泰勒斯的墓碑上這樣寫道。
  • 在中國讀哲學著作的有幾人?讀易經、讀懂康德哲學的又有幾個?
    聽說過康德哲學的,也就二律背反,物自體之類的哲學概念,而了解的,恐都是研究人員了。對於《易經》呢?頂多知道乾坤而已,為什麼中國讀哲學著作的人少之又少呢?肯讀康德哲學的就更少了。而讀懂康德哲學,易經的就寥寥無幾了。為什麼呢?
  • 轉一篇好文章:鋼琴教學中的人生哲學探討(作者:依依)
    一、音樂中的美學與哲學對現代生活的塑造哲學是系統化的世界觀, 一個經得起時間沉澱的人, 其思想不可能是零零碎碎、混亂不堪的, 也不可能脫離科學的認識和正確的道德觀念。哲學是認識的抽象, 抽象的哲學, 能夠啟迪人們明辨事理, 增強對未來的預見能力, 加深對世界的本質以及人與周圍世界關係的理解, 加強人自身的反思能力, 使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