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明劫》中有這樣一幕。明末崇禎15年,李自成攻打開封,危及北京。大將孫傳庭臨危受命,帶五千精兵駐紮潼關抵抗李自成。
大敵當前,孫傳庭軍中士兵不幸染上瘟疫,並且迅速蔓延。江湖遊醫吳又可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以前所未有的治療方式控制住了瘟疫。在大軍開拔前夕,孫傳庭在家中宴請吳又可。
孫傳庭問:「先生認為,大明朝氣數已盡了嗎?」
吳又可答:「《黃帝內經》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亂治未亂。』歷朝歷代始興終衰,其中道理皆是重馭世之術,而輕經世之道。我朝積弊已久,非一味猛藥可以痊癒。」
而就在當夜,孫傳庭下令,將瘟疫未痊癒的一百多名士兵全部燒死。第二天,孫傳庭引兵出關。最終戰死潼關,全軍覆沒。兩年後,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對於國家而言,重馭世之術,而輕經世之道,終將滅亡。對於人生而言,重馭人之術,而輕做人之道,終致衰敗。而如今,我們每個人忙碌於學習權謀之術、成功之術、賺錢之術,卻無暇去想「道」是什麼,甚至覺得「道」一文不值。
究其原因,也很明顯。因為人總是習慣於短視。「術」以速成為藥引,性感妖豔,誘使人投機成癮。如若一天可以精通人類史,為何要花十年苦讀?如若一夜可以暴富,為何還要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殊不知,來得快的,必然去的也快。
那麼「道」到底是什麼?「道」可以定義為宇宙萬物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脫離了「道」,而光談「術」,猶如金庸武俠中所寫的,不學心法,只練招式。其結果是,招式遠不能發揮其本應具有的強大功效,甚至還會遭其反噬,走火入魔。
可憐的是,當今討論「道」的學科只剩下早已被冷落的哲學了。只在人遭遇了重大挫折之後,才被記起,拿來當做大災之後的救急包。可是經歷了大災大禍之後,才去領悟,不覺得為時過晚嗎?為什麼不事先領悟,以消災避禍?
Andy君在過去幾年時間通讀諸多中外哲學經典,卻發現身邊可以一起探討的人寥寥無幾。唯有寫成文字,以供大家探討。
作為一個實用主義者,我不想過多地討論哲學中缺乏實用的部分,而重點討論人生哲學和思辨哲理。作為一個本質思考者,我也只討論本質問題。要解決問題就從根本上解決,治標不治本向來不是我的風格。具體來說,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1、如果說這世界存在一些終極規律推動著歷史的運行和人類的發展,那會是什麼?如果能夠掌握這些規律,並用來指導我們的人生,是否可以有如神助?
2、如果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而決定選擇的是認知。那麼怎樣的認知方式可以讓我們,在人生每個重要的分岔路口,總能做出對的選擇?
3、人的本質是什麼?如何剖析自我?
4、人生的意義
5、哲學科普和哲理思辨
6、生活觀察和感悟。
當今中國已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但民眾的幸福感和道德感卻不增反減。我們享受著越來越富裕的物質,而精神卻變得越來越空虛。如果說是五四運動喚起的民眾思想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那我願像魯迅先生那樣在當今社會吶喊一下。以綿薄之力,喚起國人覺醒之心。
哲學還有一層含義就是,開啟智慧,回歸思考。如果我的文章引起了你的思考,隨時歡迎一起交流探討。偉大的思想來自碰撞。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