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物理,我不得不要提一下哲學,因為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古至今大多數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特別是在古代,可以說是哲學引領者物理,而隨著物理法則的越來越精確,我們逐漸看清世界的本質,慢慢的物理開始引導著我們的哲學。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常常思考我們為何而生,世界究竟從哪裡來,當我們知道宇宙時,便會驚嘆一生,這就是世界,但宇宙又從哪裡來呢?

這就會指引我們繼續像下思考從而引申出新的猜想或新的物理法則,無論是哥白尼的日心說又或是薛丁格的量子理論,在他們是一位科學家的同時,他們也是一位哲學家,我們想是什麼引領著他們進行更深一步的探討呢?是哲學,看似無用的哲學,卻是在改變著我們的世界,我們究竟為何而活?不過是原子所進行的排列組合罷了,我們為何會怕死?死後我們將會永生,進入量子世界。

同時作為民科,我們究竟為何去喜歡物理,不過是對哲學引申的思考罷了,濫用物理法則去彌補自身哲學的空白,更或者說是對人生意義的一種恐懼罷了。

那麼作為物理的盡頭呢?便是哲學,是對自己的一個思考,當有一個人能夠真正的想清楚了,那麼我想他便能成「神」了,很多人到40,50歲連自己的人生是什麼也沒有想明白,直到死亡,不過是枉活一生罷了。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當我們走到物理的盡頭時便是真正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