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本身就是一種信仰,而不是「真理」的代稱。
先來看何為「科學的盡頭」。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總是經常看到。其大致的意思大概是科學經過無限推演,實證,最終卻可能抵達神學。
準確點說,應該是最終抵達的終點是抽象的哲學。
比如物理學的黑洞理論,一切物質都坍塌陷入黑洞之中,包括各種概念、原理和規律,那麼這個黑洞就是按照現有科學理論不斷推演出來的合理結論,然而它卻是一個純粹理論上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還銷蝕破壞了現有的理論,導致現有所有的理論失效。你說這是哲學也好,說它是神學也罷,總之就是由純粹實證和唯物,最終卻走向了虛無。
又比如,摒棄了上帝造人理論學說之後,所謂科學觀點的的宇宙大爆炸學說,說宇宙是一個奇點產生的,那麼這個奇點又是怎麼來的呢?好吧,可以用各種理論無限再往前推,但最終卻發現,逃不出人所創造的各種概念,最終還是導向了抽象和虛無。
還有,科學所倚重的數學幾何學,總會有一些我們稱之為規律的定理,可這些定理無限前推,依然逃不出人為設定,依然是抽象的、先驗的概念。比如我們認為三維空間是由長寬高構成的,也就是面構成的,可是,零維度的點和一維的線,在理論上都是人類不可見和無法感知的,可為什麼人類無法感知的點和線構成了人類可見的面,繼而構成可以感知的三維立體空間呢?所以這依然是基於一種先驗的抽象的理論,或者說思想突驗。
大眾理解的神學,總以為有個玉皇大帝、有個閻王爺或者有個無所不能的上帝,佛祖才叫神學。錯了,神學和哲學一樣,是一種信仰的原點,什麼稱謂無所謂,首先必然是抽象的、先驗的、無法證偽的思想體系。
目前大眾認為的那種神學,不過是神學的餘唾,即狹隘的有神論、多神論抑或泛神論而已。
這種由科學推演出先驗的,近似於神學概念的情況,在科學理論界也成為相當一部分學者的共識。
比如《物理學之"道":近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這部書,就講述了高能物理學者不斷研究求索後,愈發感受到自己的思想竟然與東方的道教、佛教、印度教等思想如此貼近,因而對科學(物理學)是什麼產生了迷茫和反思。
這部書的作者卡普拉(Fritjof Capra),在維也納大學理論物理學專業獲博士學位,並在多所歐美大學研究過高能物理學。所以,那些也不必擔心這樣的書是由哪個國內「神棍」寫的。
書中舉了一些耳熟能詳的例證,比如著名高能物理學家尼爾斯·波爾曾提出量子力學中非常重要的互補性原理(complimentarity principle),他認為自己的思想與中國道家的陰陽思想有很多相通之處,所以用陰陽魚(太極圖)作為了自己理論的標誌和家族的族徽。
當然還有很多類似例子,有興趣者可以去深入閱讀。儘管這是《物理學之道》是一部強調科學理論與古老宗教和神學概念之間聯繫的書,但個人覺得這部書立論也許偏於簡單,它很大程度上只是把科學與古老宗教神學理論的相同相似之處羅列比對。但僅是如此,也已足見在科學理論體系的內部頂級學者們,並沒有像大眾以為的那樣,把科學對立於宗教神學之外,將科學奉為唯一的「真理」。
科學哲學對科學實在性的探討紛爭,說明科學等同於「真理」是存疑的
科學哲學,是以科學為研究對象的哲學分支,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是科學,科學理論的可靠性以及科學的終極目標。其中自然包括最有分量的話題:科學與真理的關係,科學與宗教神學的關係。
儘管這個哲學門類流派眾多,探討的理論觀點也紛紜複雜,但在科學實在論上卻必然要產生站隊問題。
何為「科學實在論」,就是研究:科學理論的對象是否獨立於對它們的認識而客觀存在和起作用?
科學能否向我們提供關於客觀世界的認識?
科學理論的目的是否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質,即獲得真理?
有贊同的一方(即認為科學即客觀真理),也有反對的一方(即認為科學依然是依賴於人的主觀意識和語言而存在),還有調和的一方。各方分執一詞,相持不下。
著名科學哲學家波普爾在其名作《猜測與反駁》中說:
我們應當放棄終極知識源泉的觀念,承認一切知識都是人的知識;承認知識同我們的錯誤、偏見、夢想和希望混在一起,我們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探索真理,儘管它是不可企及的。
雖然反對科學實在論的一方也未必將科學視同於神學,但至少把科學當做是各種信仰觀念之一,而不是真理。
由此可知,儘管科學誕生於西方,可在西方學界,並沒有把科學捧到至高無上不容置疑的寶座之上。
盡頭算不了什麼,科學的源頭才是神學
眾所周知,西方文明應該稱得上是當代科學的「祖宗」。
我們所熟知的畢達哥拉斯、伽利略、哥白尼、布魯諾、牛頓、達文西、培根、富蘭克林、愛因斯坦、孟德爾等等數不勝數的著名「科學」奇才、大咖們,幾乎到了有一個算一個的程度,基本上都是某種宗教的信仰者,或者某種宗教思想的追隨者。
所謂科學,其實一開始就脫胎於宗教神學某個分支。例如,有些人認為,只要信仰上帝就行,神保佑一切;但有些人認為,神把它的意志藏在自然的規律當中,發現、遵循、信仰這些規律就等於是信仰神,後者就是科學的前身,或者說是科學的源頭。
例如畢達哥拉斯學派,信仰的就是神秘的數的宗教。他們認為數字中藏有神的秘密和旨意,常常秘密集會,對自己的神秘信仰秘而不宣。
特別有意思的是,曾經被我們誤以為是為科學獻身,因堅持日心說而遭受火刑的布魯諾,其真實身份卻是一個與當時教會持異見的巫師。
《劍橋科學史科學與宗教篇》說布魯諾:
他的世界圖景受到一種巫術哲學的影響,這種哲學幾乎成為他的宗教。
研究者以為,布魯諾是一個四處傳播法術的魔法師,被宗教裁判認定是一個宗教異端者而處死。
當國內很多人將科學等同於真理,以為科學足以消滅宗教神學的時候,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科學的「祖宗們」居然大部分都是「神棍」,不得不說,這略微有些「打臉」。
其實,這裡用「神棍」一詞,還真沒有貶低色彩,因為科學是他們所信奉的另一種新的神學主張,正是基於這種信仰,他們才創立並不斷完善這座科學的大廈。
舉個例子,有個事並不是象我們一廂情願的理解那樣:牛頓是因為沒有想明白,所以才一邊研究科學,一邊琢磨神學;力學原理是他年輕清醒時的成就,神學和鍊金術是他老了犯糊塗。錯!牛頓始終就是個無比清醒又無比堅定的有神論者。他的力學理論即是他的一部「神學」著作中的理論。
正如英國詩人蒲柏在牛頓的墓志銘上寫道:
自然和自然的法則,隱藏在黑暗中。 上帝說:讓牛頓出世吧!於是一切於光中顯現。
紐約大學歷史教授曼紐(Manuel),1968年在他所著的《牛頓傳》中說:
「近代的科學是源自牛頓對上帝的默想。」
可見,從一開始,西方大學者們研究和創立的科學,就是一種另類的神學。
最後,為了說明科學和神學在西方文明中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就以數學家高斯的一句話作為結語吧:
微小的學識使人遠離神,廣博的學識使人接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