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盡頭是哲學,一套書釐清西方哲學發展脈絡!有趣又有料!

2020-12-01 騰訊網

「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廣泛在朋友圈裡流傳。然而,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充滿爭議。而科學的盡頭卻一定是哲學!

作家周國平說:「如果你希望自己或者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那麼,哲學恰恰是最有用的。」

因為哲學是因好奇而發,以思考為工具去追求真知的。它能給人開闊的眼光、聰明的頭腦和智慧的生活態度。

研究顯示,哈佛大學哲學系的學生,平均智商始終位居前列。賈伯斯、比爾蓋茨等都是哲學愛好者。

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夜晚走在曠野之間,抬頭看著星空,滿天星鬥,可他卻預言第二天會下雨。就在他仰望星空之時,沒有留意腳下的坑,不小心掉了進去,差點摔個半死,別人把他救起來,他依然只顧著說:"明天會下雨。"

柏拉圖賦予泰勒斯這個故事非常嚴肅的意義,他認為關鍵在於「他們關心的是:什麼是人?和其他生物相比,人應該幹什麼?應該忍受什麼?他們堅持不懈地研究這些問題。

你或許以為,哲學只屬於深奧的書桌,然而事實是,哲學作為一種思考事物的方式,屬於任何人。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進入這種狀態,對周遭的事物、人物產生類似的思考。而哲學家只是將這些思考的火花,進一步燃燒下去。

在追崇自然科學的今天,有許多人不免質疑:為什麼我們還要去讀哲學,我們還要不要仰望星空?

的確,哲學不能直接拿來用於生產活動,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就要放棄哲學,反而物質生活越是發達,我們越要學會反思,用哲學的方式去思考。

哲學是人類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格式塔。

哲學為人類提供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與方法。

哲學向人類提供簡潔而有效的世界圖像和認識基礎。

哲學就是幫助你調理、改善、提高自己的眼光的學問,就是改變你自身、而不是改變你的環境的學問。

今天小編為您推薦一套哲學叢書:《圖說哲學》、《盧梭評傳》、《蘇格拉底評傳》、《黑格爾評傳》

《圖說哲學》為了幫助讀者地掌握需的哲學知識,這本《圖說哲學》採取了更為直觀的圖文呈現手法,通過科學的體例、生動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有機結合,帶你步入哲學殿堂。

「哲學的故事」,選擇了哲學發展歷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作為埠。從蘇格拉底時期的樸素哲學直到現今的流俗文化哲學,從柏拉圖、奧古斯丁、洛克、尼採到薩特,圖文並茂,組成一幅精彩的哲學畫卷,清晰地呈現出哲學發展的脈絡。

「生活中的哲學」,將哲學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靈活地聯繫起來,讓讀者在輕鬆的氛圍中明白深奧的哲學理論。無論是對哲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還是專業學者,都可以從中汲取到哲學的智慧與靈感而以哲學的眼光審視自己、指引生活,擁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另外,本套叢書精選西方哲學史中三位最具代表性的不同時代的哲學家,幫助讀者理解哲學的真諦。

哲學可以醒腦

科學的盡頭是哲學 精裝4冊

包郵,敬請放心購買。

由於青海、海南、內蒙運費較貴,每套需補收20元運費差(新疆/西藏暫不能發)

相關焦點

  • 哲學很難懂?7本簡單有趣的哲學入門書推薦!
    拉斐爾的名畫《雅典學院》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幾乎都在裡面了不過,覺得一樣東西難,或許並不是因為它真的有那麼難,而只是我們沒有找到一種打開它的「正確方式」。今天就分享幾本簡單有趣,且豆瓣評分都在9分左右的哲學入門書。
  • 他們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你信嗎?
    哲學家羅素曾說,科學是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哲學是我們還不知道的事情,哲學是人們胡說八道的一種特殊權力,哲學是有道理的猜想。你可以用一個圓圈表示人類已有的知識——這是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圓圈之外就是我們還不知道的事情。
  • 力圖全面準確反映西方哲學的發展脈絡和基本內容-光明日報-光明網
    教材的主要線索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上學、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矛盾,通過哲學爭論來闡述人類認識的發展過程和主要環節。教材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深刻分析西方哲學發展的歷史脈絡、時代背景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條件,辯證認識西方哲學曲折發展的歷史過程,對西方哲學發展中的重要事件、觀點進行了全面介紹和客觀分析。
  • 哲學這麼好玩——一些有趣的哲學書籍
    哲學這麼好》【日】田中正人/著 尹國鵬/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8年2月版《驚呆了!哲學這麼好》用生動可愛的插圖,按照古希臘、中世紀、近代、現代的時間脈絡,梳理了西方哲學的發展歷程,並根據時代劃分,介紹了每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哲學家及其思想。
  • 科學的盡頭,哲學的盡頭
    總聽人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我知道這世上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這世間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哲學就是這頭和那頭的辯論,大和小的辯論,寬和窄的辯論,直與彎的辯論,空與實的辯論,宏與微的辯論。它不要求你選擇,在哲學裡,你可以隨心而選,哲學都可以根據你所選而給你力量。但是告訴你辨認方向,面積計算,大小排列,寬窄距離,彎曲弧度的,稱之為科學。
  •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
    一開始中國人面對西方的堅船利炮,覺得打不過人家;後來慢慢地發現堅船利炮的背後是發達的科學技術,然後進一步理解到西方的典章制度和哲學思想,這些都和科學技術有著一種關係,儘管不是表面的、直接的聯繫,所以中國人才有興趣去了解西方哲學。比如我上個學期開課講亞里斯多德,他的思想在現代科學技術出現之前就已存在,其對於科學的理解——或者說希臘科學思想,奠定了後來整個現代社會科學技術形成的邏輯基礎。
  • 民國時期的哲學,是在吸收西方哲學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
    民國時期的哲學,是在吸收西方哲學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民國時期的哲學,與晚清哲學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但又有其特色。它是在廣泛輸入和消化西方哲學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這是一個由西方哲學的輸入和消化,到逐步建構中國現代哲學的發展過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民國建立後,西方哲學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到五四時期便形成一個高潮。無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是康德、尼採、杜威、羅素和柏格森等近現代西方資產階級哲學,都得以輸入、介紹。
  • 與其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不如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我想,有人初聽這句話時,難免會要「嘲諷」這句話的,那不妨請你問問他,又如何解釋歐洲物理研究所門前所擺放的印度溼婆神像呢?凡對於哲學有一定研究的人們,並不會像普通群眾那樣拒絕所有對自己認知有衝擊性的信息,宇宙浩瀚,學海無涯,一個人至少做到永遠不要嘲諷自己認知以外的觀點,因為,每一個人的所知所學對於這無盡的宇宙而言,都只是「恆河沙數」罷了。人類龐大群體相互之間的認知,和能夠涉及的知識的差距是相差非常大的,謙虛樂於和進步為伍,驕傲則只剩下落後的結果。那麼,這座銅像又隱藏著怎樣的深奧哲理呢?
  • 徐濤:中西方哲學產生條件淺析
    而要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不僅要從歷程中區辨別更需要去探尋文化產生的源頭,從頭開始,理清事物發展的脈絡並且試圖預期事物的未來發展,哲學便是如此。本文旨在探討中西方哲學產生條件之對比,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示。公元3000年前,地中海及其東部愛琴海域憑藉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歷史文化因素孕育產生了古希臘哲學,而古希臘哲學恰恰正是西方哲學的源頭。
  • 探索真知 孕育匠心——工程哲學的發端與發展
    回顧建築工程歷史,可以清晰地發現中西方工程與哲學的關係相互影響、緊密聯繫。通過釐清哲學與工程管理的關係,並對中西方工程哲學的發端、歷程、發展的脈絡進行梳理分析,有助於我國橋梁工程人深刻了解工程與哲學的關係,通過哲學思維審視工程,進而學哲學、用哲學。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還是哲學?你怎麼看?
    科學與哲學的關係其實是很密切的,可以簡單認為哲學就是科學的「鼻祖」,科學研究的是具體的事物,而哲學研究的是抽象的事物,哲學為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而科學(自然科學)是哲學發展的基礎。科學與哲學是具體與一般,實踐與理論的關係。
  • 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西方主流經濟學初期以實證主義為自己的哲學基礎有其內在的原因。首先,實證主義與經驗主義有血緣關係。實證主義也可稱為經驗主義在現代的表現形式。
  • 哲學本體在中國,不是與西方哲學「亮劍」,而是與西方哲學的融合
    哲學的本體在中國,不是與西方哲學的「亮劍」,而是與西方哲學的融合與統一哲學不是西方的。哲學是人類的,哲學是人類的思維。哲學作為人類思維的方式,人類思維的直接對象,人類思維的間接對象,人類思維的內容物的到達方式的人類認識自然與社會和改造自然與社會的「科學之母」的精確科學的哲學,由西方哲學建制為哲學體系以後,出現了幾次關涉哲學體系的根基和基礎的變革,人們都在疑問,西方哲學出了什麼樣的哲學問題,為什麼停滯不前。
  • 沒有哲學的國度——胡適,經學壓制了哲學的發展,中國只有思想!
    哲學源自思想?還是思想包含哲學?答案不唯一,但學術一定有問題!哲學與思想究竟有什麼聯繫?說到思想大家普遍給出的定義是,思想是一個系統性的概念。能夠觸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去解決人類社會所出現的問題,甚至能夠準確預言未來的基本發展方向。如果一個思想並不系統,無法囊括進整個社會的基本狀態,那麼最多只是想法。
  • 想進入西方哲學的智慧殿堂?這10本哲學入門書,你必須得看!
    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書是他的代表作,涉及到了政治學、教育學、倫理學、哲學等多個領域,思想博大精深,幾乎代表了整個希臘的文化。2015年11月,《理想國》在英國「學術圖書周」中,被評為最具影響力的20本學術書。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我們面對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面對其與馬克思哲學的思想史淵源,無疑要以批判繼承的態度去釐清或探尋馬克思哲學的哲學之基和根本性質,因為馬克思哲學在哲學史中的超越性不是橫空出世抑或懸置的。必須看到,恰恰是脫胎於德國古典哲學的馬克思哲學,以完全不同的現實路向終止了德國古典哲學的思辨路向。
  • 現代科學發展與中國古代哲學思維
    (該書第3頁)     坦率地說,該書雖然是一本通俗的科學普及讀物,但對於缺乏足夠專業知識的讀者來說,未必都能讀懂。但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作者的論述是立足於自然科學,而不是哲學,更不是神學。這是作者在書中一再提醒讀者的。書中所講的「虛空」,在很多場合是與「真空」並用的,而「真空」這個概念本身,就是自然科學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
  • 科學的產生和哲學有關係嗎?
    哲學思想產生科學思想中國人說兩極相通,其實不解其意義。哲學看起來沒任何用處,可恰恰是哲學,這個最沒有用的,生出來這個最有用的自然科學。多數國人不懂這個道理。中國人不懂得哲學思想產生科學思想,科學思想轉化為技術只是一部分。古希臘以來,思辨作為探索真理的手段,來源於古希臘的辯證法。它被柏拉圖認為是最高級形式的。中國「哲學」最大問題是缺乏思辨,但不等於禪宗或佛學沒有思辨,但那肯定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系統化的哲學。
  • 研討會丨《道體學引論》:後哲學時代的中國哲學再出發?
    貢華南(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試圖將《道體學引論》放置於二十世紀中國哲學發展的脈絡中去理解,對「立道」的古今之變做了梳理,感佩丁耘《道體學引論》中直追道體的自覺,認同本書富有成見,但對其「工夫證成」提出質疑。白鋼(復旦大學中文系)認為,如果對中西哲學皆有深入研究且瞭然於胸,那麼讀《道體學引論》反而會感覺豁然暢通,本書對中西道體脈絡皆有提振。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那哲學是什麼?網友:神也不是無所不能的!
    科學作為我們探索世界最直觀的運用,它就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陷入了瓶頸當中,許多人就認為科學的盡頭或許就是神學,所以很多人也就加入了神學的研究隊伍但事實上,科學和神學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並且科學也並沒有盡頭,當我們感覺走到盡頭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