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徐濤
任何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一個帶上自身烙印的發展歷程,其自身特色的最終形成和定格都會與其他的社會文化形成產生明顯的區別,不同的文化甚至會出現截然不同的鮮明區分。而要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不僅要從歷程中區辨別更需要去探尋文化產生的源頭,從頭開始,理清事物發展的脈絡並且試圖預期事物的未來發展,哲學便是如此。本文旨在探討中西方哲學產生條件之對比,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示。
公元3000年前,地中海及其東部愛琴海域憑藉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歷史文化因素孕育產生了古希臘哲學,而古希臘哲學恰恰正是西方哲學的源頭。西方哲學起源於古希臘,並且經歷過古希臘哲學、近代哲學、現代哲學等階段,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西方哲學家所關注的哲學問題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哲學思潮不斷延伸,雖然出現不同的方向以致後面的種種學派,但是後面的學者們一直沒有離開其源頭——古希臘的核心靈魂——對事物本質的探索以及現象原因的追求;中國哲學歷史悠久,從先秦時百家爭鳴中出現自《易經》始至少有三千年歷史。其產生,也有一個比較鮮明的區間,只是沒有出現類似古希臘早期的哲學家試圖截然與傳統分開或創立新的傳統。縱觀整個中國哲學,各種學說的前後相繼性很明顯,各個學派所討論的問題雖然有所不同,但是主要都集中在政治倫理方面,即都表現為對人的關懷和規範。
任何一種文化體系的產生和發展都有帶上自身特色的產生條件,哲學的產生也是如此。古希臘哲學作為西方哲學的開端和起源由於其鮮明的自然地理風格及民族演變交融歷程以及社會發展脈絡讓我們更好的找尋其哲學產生條件,當然中國哲學也不例外,由於其典型的大陸國家和相對封閉的社會發展體制也給我們探究其哲學起源提供了條件。下面本文將從地理環境、物質基礎、社會基調三個方面來分析古希臘哲學和中國哲學的產生之初的條件,試圖揭示中西方哲學在源頭之處的不同,從而更好地理解兩個哲學的發展脈絡,以期更好的幫助大家理解兩種哲學的產生:
從地理環境上說:古希臘境內多山,不具備農耕的條件,因此古希臘要發展經濟就必須利用它良好的海岸線,大力發展海上貿易,通過海上與其他地區交往、交流,所以,古希臘在海上貿易過程中形成相對比較發達的商品經濟。在與其他地區的經濟交往過程中,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文明(例如對亞細亞文明和埃及文明等當時先進文明),學習和汲取它們的文化精華,並且對之進行批判、改造和綜合,從而形成具有古希臘特色的哲學——科學文化;在自然因素這一條件中,中國與古希臘的自然條件不同,首先,中國有著廣袤而豐腴的土地以及便利的陸路交通,農業比較發達,經濟的交流主要通過內陸各個國家之間的互通有無,因而,在這種諸多的自然條件影響下,造成古代中國與其他不同的文明交往較少,形成了獨特穩定的和完善的文化結構。這些自然條件使中國哲學特徵表現為一種封閉的自我發展,具有相對穩定性。
從物質基礎來講:古希臘社會經濟發展中,物質資料日益豐富,使一部分人能夠直接脫離物質生產勞動,而從事腦力勞動,使探討政治和哲學獲得了物質前提,只不過多數人主要思考政治問題,有一部分人則轉移了注意力,把對政治體制和政治規範以及對人和社會的關注轉向對自然和現象之後的原因的關注,注重概念的明晰和邏輯的嚴密,進而產生古希臘獨特的哲學-科學思維方式。但在中國古代,經濟形態就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中國的農業人口佔全體人口的絕大部分,一切社會、經濟思想以至政府的政策措施都是以土地分配和利用為中心的。由此發展的中國家族制度非常重視倫理的構建,因為,只有通過「家國同構」這樣的方式才能更好的管理這個國家,人民的思想大多關注自身,有一定的局限性。
再對比兩個哲學體系產生的社會氛圍:受到分散的地理區域的限制古希臘難以形成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各個城邦隔離開來獨立發展。而多樣性的環境能促進相互之間的比較和思考,人們的思想也呈現出多樣化,激發人的批判精神和創造能力。另一方面,在一些較為寬鬆的城邦裡形成了古希臘著名的民主制,這種民主制總體上為哲學的產生提供了社會條件,因為在民主制度下,有利於使一些背離傳統的或與時下流行的思想得以產生和發展,由此形成古希臘哲學的新的傳統:超越傳統。因此古希臘哲學具有科學精神和不斷超越的特點,因此城邦制和民主制為古希臘哲學的產生創造了必要的社會環境。
在中國,中央集權的國家出現比較早,有利於經濟的迅速發展,但是由於傳統思維,在宗法制度的制約,產生了以小農家庭為中心,注重人與人之間小範圍關係以求得安穩的觀念取向。另一方面,由於國家對於文化發展的封閉性限制,能夠進行討論、研究和辯論的空間較小,多數思想家把傳統思想當作政治行為、禮儀和道德規範的主要來源,使中國哲學整體朝向倫理(政治)的方向進一步發展。
文章以上從源頭來分析中西方哲學產生情況的對比,從中可以看出中西方哲學從產生到發展到成型兩者所發展的方向以及對周邊學術環境人文氛圍的影響有著巨大差異,當然我們在區分了二者的不同之後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更好的開始,有了對中西方哲學起源的條件對比我們就可以更好的找出二者相似或者說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鑑的地方,以更多的增進中西方哲學交流,文化促進,幫助兩種文化進行全面的理解和交融,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眾多文化學者共同的努力,需要各國人民一起奮進,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為哲學文化在普通民眾間的普及打造一個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