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中西方哲學產生條件淺析

2020-12-06 了不起的西西弗

本文作者:徐濤

任何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一個帶上自身烙印的發展歷程,其自身特色的最終形成和定格都會與其他的社會文化形成產生明顯的區別,不同的文化甚至會出現截然不同的鮮明區分。而要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不僅要從歷程中區辨別更需要去探尋文化產生的源頭,從頭開始,理清事物發展的脈絡並且試圖預期事物的未來發展,哲學便是如此。本文旨在探討中西方哲學產生條件之對比,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示。

公元3000年前,地中海及其東部愛琴海域憑藉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歷史文化因素孕育產生了古希臘哲學,而古希臘哲學恰恰正是西方哲學的源頭。西方哲學起源於古希臘,並且經歷過古希臘哲學、近代哲學、現代哲學等階段,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西方哲學家所關注的哲學問題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哲學思潮不斷延伸,雖然出現不同的方向以致後面的種種學派,但是後面的學者們一直沒有離開其源頭——古希臘的核心靈魂——對事物本質的探索以及現象原因的追求;中國哲學歷史悠久,從先秦時百家爭鳴中出現自《易經》始至少有三千年歷史。其產生,也有一個比較鮮明的區間,只是沒有出現類似古希臘早期的哲學家試圖截然與傳統分開或創立新的傳統。縱觀整個中國哲學,各種學說的前後相繼性很明顯,各個學派所討論的問題雖然有所不同,但是主要都集中在政治倫理方面,即都表現為對人的關懷和規範。

任何一種文化體系的產生和發展都有帶上自身特色的產生條件,哲學的產生也是如此。古希臘哲學作為西方哲學的開端和起源由於其鮮明的自然地理風格及民族演變交融歷程以及社會發展脈絡讓我們更好的找尋其哲學產生條件,當然中國哲學也不例外,由於其典型的大陸國家和相對封閉的社會發展體制也給我們探究其哲學起源提供了條件。下面本文將從地理環境、物質基礎、社會基調三個方面來分析古希臘哲學和中國哲學的產生之初的條件,試圖揭示中西方哲學在源頭之處的不同,從而更好地理解兩個哲學的發展脈絡,以期更好的幫助大家理解兩種哲學的產生:

從地理環境上說:古希臘境內多山,不具備農耕的條件,因此古希臘要發展經濟就必須利用它良好的海岸線,大力發展海上貿易,通過海上與其他地區交往、交流,所以,古希臘在海上貿易過程中形成相對比較發達的商品經濟。在與其他地區的經濟交往過程中,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文明(例如對亞細亞文明和埃及文明等當時先進文明),學習和汲取它們的文化精華,並且對之進行批判、改造和綜合,從而形成具有古希臘特色的哲學——科學文化;在自然因素這一條件中,中國與古希臘的自然條件不同,首先,中國有著廣袤而豐腴的土地以及便利的陸路交通,農業比較發達,經濟的交流主要通過內陸各個國家之間的互通有無,因而,在這種諸多的自然條件影響下,造成古代中國與其他不同的文明交往較少,形成了獨特穩定的和完善的文化結構。這些自然條件使中國哲學特徵表現為一種封閉的自我發展,具有相對穩定性。

從物質基礎來講:古希臘社會經濟發展中,物質資料日益豐富,使一部分人能夠直接脫離物質生產勞動,而從事腦力勞動,使探討政治和哲學獲得了物質前提,只不過多數人主要思考政治問題,有一部分人則轉移了注意力,把對政治體制和政治規範以及對人和社會的關注轉向對自然和現象之後的原因的關注,注重概念的明晰和邏輯的嚴密,進而產生古希臘獨特的哲學-科學思維方式。但在中國古代,經濟形態就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中國的農業人口佔全體人口的絕大部分,一切社會、經濟思想以至政府的政策措施都是以土地分配和利用為中心的。由此發展的中國家族制度非常重視倫理的構建,因為,只有通過「家國同構」這樣的方式才能更好的管理這個國家,人民的思想大多關注自身,有一定的局限性。

再對比兩個哲學體系產生的社會氛圍:受到分散的地理區域的限制古希臘難以形成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各個城邦隔離開來獨立發展。而多樣性的環境能促進相互之間的比較和思考,人們的思想也呈現出多樣化,激發人的批判精神和創造能力。另一方面,在一些較為寬鬆的城邦裡形成了古希臘著名的民主制,這種民主制總體上為哲學的產生提供了社會條件,因為在民主制度下,有利於使一些背離傳統的或與時下流行的思想得以產生和發展,由此形成古希臘哲學的新的傳統:超越傳統。因此古希臘哲學具有科學精神和不斷超越的特點,因此城邦制和民主制為古希臘哲學的產生創造了必要的社會環境。

在中國,中央集權的國家出現比較早,有利於經濟的迅速發展,但是由於傳統思維,在宗法制度的制約,產生了以小農家庭為中心,注重人與人之間小範圍關係以求得安穩的觀念取向。另一方面,由於國家對於文化發展的封閉性限制,能夠進行討論、研究和辯論的空間較小,多數思想家把傳統思想當作政治行為、禮儀和道德規範的主要來源,使中國哲學整體朝向倫理(政治)的方向進一步發展。

文章以上從源頭來分析中西方哲學產生情況的對比,從中可以看出中西方哲學從產生到發展到成型兩者所發展的方向以及對周邊學術環境人文氛圍的影響有著巨大差異,當然我們在區分了二者的不同之後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更好的開始,有了對中西方哲學起源的條件對比我們就可以更好的找出二者相似或者說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鑑的地方,以更多的增進中西方哲學交流,文化促進,幫助兩種文化進行全面的理解和交融,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眾多文化學者共同的努力,需要各國人民一起奮進,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為哲學文化在普通民眾間的普及打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相關焦點

  •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我國哲學學科的影響
    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引進契合了我國思想解放的現實需要,對我國改革開放實踐,尤其是對我國哲學學科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西方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論域的積極影響在於,它促使了國內學者後形上學世界觀的形成、批判性哲學思維方式的塑造,並且提供了新興哲學論題,但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影響也有消極方面。我們應該在充分肯定西方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中國哲學發展積極意義的同時,在批判性的反思中克服它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
  • 西方協商民主理論興起的哲學基礎
    一、西方協商民主理論產生的哲學背景    西方協商民主理論通過語言交往實現主體間理解和形成共識的核心特徵正是當代西方哲學領域語言學和主體間性哲學轉向的體現。   (一)西方協商民主理論產生的哲學背景:當代西方哲學主題從主體哲學到主體間性哲學的轉向    首先,近代主體哲學。在許多學者看來,西方哲學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本體論階段、認識論階段(「意識階段」哈貝馬斯語)和語言哲學階段。在古希臘,哲學家側重於研究本體論,關注世界的本原和始基,探究現象背後的終極本體。
  • 哲學本體在中國,不是與西方哲學「亮劍」,而是與西方哲學的融合
    哲學的本體在中國,不是與西方哲學的「亮劍」,而是與西方哲學的融合與統一哲學不是西方的。哲學是人類的,哲學是人類的思維。哲學作為人類思維的方式,人類思維的直接對象,人類思維的間接對象,人類思維的內容物的到達方式的人類認識自然與社會和改造自然與社會的「科學之母」的精確科學的哲學,由西方哲學建制為哲學體系以後,出現了幾次關涉哲學體系的根基和基礎的變革,人們都在疑問,西方哲學出了什麼樣的哲學問題,為什麼停滯不前。
  •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
    我認為這肯定是中國——或者首先是中國知識分子,最初對西方哲學感興趣的一個原因。我想,理解西方哲學的這一過程和中國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雖不能說完全一致,但二者有著非常內在的關係。現在,國內已經有好幾代學者在西方哲學的研究中做了很多工作,相當多的西方哲學經典都已經被翻譯成中文,但是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學院裡進行的,主要是文科的老師和學生在關注。
  • 學者宗白華對西方哲學的解讀!一起來扛中國哲學轉化之大旗
    1,西方哲學的產生宗白華把哲學看做一種社會諸關係的交織演化,包括生產力、生產資料、生產中的諸關係等,總的來說,是一種社會關係的現實反映。西方哲學開始於小亞細亞的沿海,實際上就是當時希臘的殖民地米麗都城,形成了後世認為的伊奧尼亞哲學,即米麗都學派。
  • 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西方主流經濟學初期以實證主義為自己的哲學基礎有其內在的原因。首先,實證主義與經驗主義有血緣關係。實證主義也可稱為經驗主義在現代的表現形式。
  • 西方哲學和社會理論中的自然主義
    一、基本信息書名:《高校社科文庫:西方哲學和社會理論中的自然主義》作  者: 魏鶴 著 出 版 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ISBN:9787511237064定 價:¥25.00二、內容簡介   《高校社科文庫:西方哲學和社會理論中的自然主義》通過對哲學自然主義及其在社會理論中的作用和表現形式的系統研究,認為自然主義作為哲學一元論,具有反神秘主義、反先驗哲學、
  • 西方哲學33:中世紀哲學
    中世紀基督教哲學不再像古希臘哲學那樣把眼光投向自然世界和客觀存在,而是把靈魂和上帝作為研究的對象。因此中世紀基督教哲學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關於主觀精神世界的哲學,具體表現為心靈哲學和宗教哲學。中世紀基督教哲學儘管具有種種扭曲和偏頗的形式,但是它對於西方哲學精神向自身內部的深化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構成了西方哲學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殘篇」;/貳/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思想皆為「殘篇」對於任何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而言,其思想皆為零散的「殘篇」;正如《前蘇格拉底哲學》序中所言;;這個思想學說究竟在解決什麼問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肆/整體縱向演化的視角在俯瞰西方哲學系列文章中;我們將採用「人類整體縱向演化的方式
  • 西方哲學中的10個超級問題,了解人生先從這些開始!
    西方哲學中的10個超級問題,了解人生先從這些開始!如果你能把這些問題全部搞懂,那恭喜你,你完全可以面對醒來的一切,世界將會在你面前呈現出更為本真和更為明晰的姿態。在古希臘,西方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將水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認為萬物產生於水,復歸於水。阿那克西美尼認為氣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認為火是世界的本原……當然,這種觀點早已經被科學證明是錯誤的,但這種思考方式或思維模式卻一直在西方社會延續,並構成了西方哲學史的主要內容。
  • 中國的「道」和西方的「物自體」:中西方哲學思維方式的差異
    哲學產生於西方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中國文化有哲學嗎?答案是肯定的:中國文化有哲學。兩者的區別在於,西方哲學思考問題的方式和中國哲學思考問題的方式存在差異。這其中的最大差異在於,西方哲學探討世界的本質始終離不開感性、理性的對立(二元對立);中國哲學探求宇宙的本源和生態論以及「體認」論有關。比如康德哲學的「物自體」概念和中國文化的「道」範疇可以說明問題。
  • 西方近現代哲學中的最強陣容:法國啟蒙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
    上次,哲學詩畫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下西方哲學史筆記中的近現代以前的哲學,但西方近現代哲學部分卻因為時間原因一直耽誤了,今天趁著是周一,就和大家分享完善下,希望粉絲們能夠喜歡,並且最好能多提寶貴意見,或後臺留言,以便哲學詩畫更好的改進。
  • 近代西方哲學的巔峰:維也納學派思想來源於康德
    哲學從古希臘羅馬時期到康德時期,大體經歷了主要研究本體論問題,到中世紀為神學作論證,再由近代理性派與經驗派在認識問題上的爭論而轉變為在主體的認識中尋找自然科學和科學實驗方法的邏輯條件的階段。為此,康德專門建立了他的先驗邏輯來研究這一問題。
  • 在西方哲學史上,馬克思哲學排斥形上學,實現哲學主題的轉換
    而我們今天就看一下馬克思的哲學觀點。現如今,後現代主義思想家們對馬克思哲學的論述,涉及馬克思哲學與「形上學」的關係,馬克思哲學與當代西方哲學包括後現代主義的關係。儘管後現代主義思想家們對馬克思哲學的理解各異,取捨不同,但從總體上看,在後現代語境中,馬克思哲學的拒斥「形上學」性、實踐的存在論意義以及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這些被忽略、被抑制乃至被遺忘的部分得以彰顯。
  • 十卷本西方哲學巨著《勞特利奇哲學史》出版
    :54:4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夏君 房程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馬海燕)歷經15年翻譯、總字數逾540萬的十卷本西方哲學巨著《勞特利奇哲學史》23日與此間專家學者見面。該書匯聚了國內頂尖哲學研究者翻譯,原著水平之高、翻譯水平之高,受到廣泛關注。  「《勞特利奇哲學史》出版發行暨西方哲學的翻譯、研究與寫作研討會」2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 中世紀基督教哲學與文明產生的碰撞淺析
    聖奧古斯丁撰寫了《上帝之城》來回應這一事件,這部基督教哲學奠基之作對基督教會和歐洲思想產生了巨大影響。該 書為來自世界之外的救贖辯護,也就是說,為了以下兩種對象進行辯護:一是致力於道德與宗教價值的靈性生命,二是對追求舒適和此世利益的拒斥。
  • 坤鵬論:西方哲學第一人
    一、西方哲學史的歷史階段西方哲學史基本可以劃分為以下歷史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主要的哲學命題。在12個愛奧尼亞城邦中,米利都位於最南端,公元前6世紀,它是重要的貿易港口,或者也是當時希臘最富裕的城邦。就在這個不同種族、語言和宗教相互混雜的城市裡,誕生了希臘以及西方世界的科學和哲學。
  • 西方歷史哲學研究在中國:70年回顧與反思
    在前面這部以「帝國主義時代歷史哲學批判綱要」為副標題的著作中,康恩將歷史哲學看作「唯心主義哲學和資產階級的社會學、歷史學、政治科學之間的一個連接的環節」。⑦他從「歷史主義的危機」談起,試圖說明在這種危機中如何產生出「反動的」歷史哲學,並對這種歷史哲學的主要流派及其對職業史家理論思維的影響進行批判分析,進而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上,提出最為迫切的理論問題。
  • 民國時期的哲學,是在吸收西方哲學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
    這是一個由西方哲學的輸入和消化,到逐步建構中國現代哲學的發展過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民國建立後,西方哲學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到五四時期便形成一個高潮。無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是康德、尼採、杜威、羅素和柏格森等近現代西方資產階級哲學,都得以輸入、介紹。
  • 中庸之道隨想(3):辯證法的定義及西方哲學為什麼很無用
    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尤其是針對西方哲學。西方哲學基本都是在做一些「把簡單事情變成複雜事情」的簡單事情,從而讓那些學了多少年西方哲學的學子們畢業以後還在「雲裡霧裡」,還「剪不斷理還亂」。這個「簡單事情」是什麼?就是西方哲學家們的「胡思亂想」,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繞到哪裡就算那裡,然後整理成「一籮筐」「複雜的事情」,然後美名其曰為「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