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好書大爆炸,ID:Shijia920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怎樣才能獲得幸福?什麼是道德?怎樣對待他人和自己?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如何面對生與死?我們每個人都曾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
如果你仔細看歐洲地圖,有一塊像是雨點打在車窗上,支離卻又想團抱在一起的土地,那裡是希臘。那裡海島縱橫,公元前2000年,那裡商業和貿易極為活躍。擁有著不同種族和不同信仰的人們紛紛來到這裡,為的是生存與發展。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
千百種信仰,千百種觀念,在這塊土地上摩擦、競爭、雜糅。漸漸地,出現了一些人,他們不滿足於活在那些抽象的概念和教條中,他們對物質生活沒什麼欲望,而是痴迷於去探索宇宙的本源和人生的意義。
哲學開始於仰望星空——泰勒斯
「長眠在此地,是我們偉大的天文學家」,泰勒斯的墓碑上這樣寫道。他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思想家,被稱為「科學和哲學之祖」。
他用日影測量出金字塔的高度,他準確預言了公元前585年發生的一次日食。他確認了小熊星座,大大地促進了當時航海技術的發展。
一夜,他仰望星空,預測了第二天的大雨,卻因為當時太過專注,跌倒在了泥坑裡,還被隨行的女傭嘲笑。泰勒斯起身,抖落汙泥,笑了笑,繼續看天。
鬥轉星移,變幻莫測。
也許是變化的事物看得太多太膩,他便開始在變化中尋找不變,從表面探尋本質。在有形的事物中尋找背後的無形——形上學,這便是哲學的起點。
從星空到靈魂——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把哲學從星空帶到了人們的靈魂。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當聽說有個神諭告訴他的朋友,在雅典最聰明的人就是他時,蘇格拉底這樣回答他的朋友。
蘇格拉底認為自己所知甚少,認為比他聰明的人滿街都是。於是,他經常向他人提問,比如:你怎樣理解正義?什麼是道德?你怎樣理解死亡?等等。並且無論對方說什麼,他總能追問下去。在別人眼裡,或許他不應該叫蘇格拉底,倒應該叫刨根問底才對。
漸漸的,蘇格拉底儼然成為了雅典人民眼中的破壞者。因為在此之前,宗教的教義和各路的神已經替人們解釋了他們頭腦中和生活中的一切迷惑——信神得永生,你還思考什麼?而自從有了蘇格拉底,生活變得不再安寧。
現在冒出來這麼一個人,帶著一群學生,整天挑戰他們的諸神與信仰。
最後,蘇格拉底被帶去審判,陪審團以360比140票,判決蘇格拉底死刑。
在當時,雅典的刑罰有這樣一條:如果犯人認罪,並保證以後不會再犯,便可免除死刑。顯然,蘇格拉底並沒有認罪的意思。他說:「死別的時候到了,我們各走各的路——我去死,你們去活。哪一個更好,唯有神知道。」
離行刑的時刻還早,學生們在低頭啜泣,獄卒也捨不得他喝下毒酒,都勸他時間還早,等等再喝。他卻教導學生們:「我不認為拖延能夠解決問題,吝惜不可挽回的生命,豈不可笑?」說罷,便詢問獄卒毒酒的使用方法,然後喝了下去。在身體僵硬之前的最後一刻,他說:「克裡託,我還欠阿斯克勒仳俄斯一隻公雞,你能替我還清這筆債嗎?」這句話成了蘇格拉底的臨終遺言。
哲學的英文是philosophy,單詞從希臘傳入。philo的原意是愛,sophy的原意是智慧。哲學的原意是愛智慧,也就是追求真理。哲學是一種品格,並不只是我們現在所了解的一門學科。
蘇格拉底說:」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過。」我想,想要獲得一個值得過的人生,那就要熱愛智慧,獨立思考,並受它的指引去過一種樸素、獨立的生活。
人類對哲學的思考從仰望星空開始,哲學只相信理性的思考不相信任何權威,它仿佛一直保持著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哲學是人類的鄉愁,是對人類永恆故鄉的懷念與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