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有宇宙觀的民族才有未來

2020-12-04 熱核理論

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是研究天文。古代我國專門設置天文官記錄天象,並發明了渾天儀等設備。古埃及的金字塔、古代英國的巨石陣據說都與天文現象有關。在古代,人們利用白天的光影變化研究時間和季節變化。由於白天陽光猛烈,人們無法看到星星,黎明、黃昏、夜晚是觀測天象的重要時段。古人很關注天體的顏色、亮度、方位變化,對日食等罕見現象很是重視,認為影響天下大勢。近代以來,天文學促進了科學的發展,伽利略等是天文學家,天文研究為克卜勒定律等許多重要科學理論的建立培養了土壤。

優秀的民族一定是仰望星空的。《仰望星空》是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同志創作的一首詩歌。2007年5月14日,溫家寶同志在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報告廳向師生們作了一個即席演講,其中講到: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我們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

仰望星空,我們看到浩瀚的宇宙。宇宙是一切時間和空間的總和,也是截至目前人類已知世界的最高層級。人類作為宇宙中的智慧存在,必須要有宇宙觀,不斷發現、總結宇宙規律,因勢利導,不斷適應宇宙的變化。人類文明的大方向是向上看,向光明看齊。古人對世界的認識有限,很多東西都不懂,只好把不知道的東西神秘化。無論是古埃及、印第安人、中國人還是日本人,崇拜天或太陽是普遍現象,對腳下的地雖然也比較敬畏,但地的地位比較低。天堂地獄的慨念古今中外都是普遍的,沒聽過地堂、天獄的說法。《西遊記》中的土地伯公,地位非常低下,隨便一個妖魔鬼怪就能讓其膽戰心驚。玉皇、如來這些一把手全在天上。日本認為自己是天照大神的子孫,國旗還要印上太陽。假如日本不崇拜太陽,不叫日本,叫地本,估計不會這麼發達。古今中外普遍拜天神、天帝、上帝、太陽神。向宇宙星空看齊是共識,美國有星條旗、伊斯蘭教國家有星月符號、蘇聯、中國、朝鮮、越南等國旗有紅星。

漢族在人類史上算是影響力比較大的民族。漢族的名稱誕生於2千年前,漢的含義是銀河,漢族即銀河族。當年項羽劉邦楚河漢界地劃分,劉邦的漢最終勝利了,此後漢朝漢族的產生就自然而然。究竟是漢族祖先自己命名自己為漢族還是被外族人稱為漢族已難於考證,但漢族人的天命意識很強,觀天象,拜天神,講究天命所歸。很多人直到現在還在惋惜項羽,認為他是戰神和英雄,劉邦是小人得志。從命名的角度看,有意或無意中掛名銀河的劉邦順應了天機,只要不是太杵逆,勝利是必然的。不管是主觀也好、客觀也好,以銀河為名的漢族後來成為地球上人數最多的民族。這暗示我們,民族的格局要大,要有宇宙觀。在當前的科學技術看來,星體是銀河系的重要組織部分,沒有星體的宇宙空間比人類在地球上製造的真空還要稀薄。除銀河系外,宇宙中還有很多跟銀河系一樣的星系。也就是說,星體不僅是銀河系,更是宇宙的有機組成。除金星等少數幾個太陽系行星外,肉眼可見的星幾乎都是跟太陽一樣的恆星。我們要像星星一樣燦爛,看似低調,數量又多,又充滿能量,遍布宇宙。

太陽是恆星

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是地球生命能量的來源。然而太陽只是宇宙中一顆普通的恆星,宇宙中有無數的「太陽」。仰望星空,不應只是文人的感情宣洩。我國有《靜夜思》《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名篇,讀之固然膾炙人口,但真正的發展顯然不是吟詩作賦。歐洲人望星空得出現代科學,引領當代世界。我們要更大的發展,更應該從思想、格局、發展觀和方法論上,把宇宙放到最高的位置。

相關焦點

  • 仰望星空,放飛心中夢想
    仰望星空以超越光速的目光追尋138億光年宇宙邊緣的風景縱觀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一聲巨響炸開時空演化成星雲、恆星、星系、簇團的宇宙壯美歷程仰望星空以哈勃深邃的鏡頭捕捉宇宙心臟的脈動目睹中子星、星系、創生之柱、太空禮花的絕美和震驚仰望星空
  • stellarium:用來仰望星空的手機app
    「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
  • 仰望星空的智者在拯救世界,而見識淺陋的「智慧」卻成了「真理」
    文章來源:文教在線原創:子正先生引言: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仰望星空、「無所事事」的閒人去探索宇宙萬物的終極本源和人類的精神世界,而是遍布腳踏實地的成功「智慧」和功利者。這樣的民族註定不會成為未來的引領者。1、信奉「眼見為實」,是動物式的文盲。
  • [學習時報]王利明:仰望那遙遠的星空
    哲學家仰望這片星空,探索人類過去和未來的哲理;科學家仰望這片星空,發現宇宙無盡的奧秘;文學家仰望這片星空,書寫來自天外的故事;地理學家仰望星空,從日月星辰的運轉中探索地質變化的真諦;佔卜者也仰望星空,或許是他們試圖從星座中窺探人生的秘密。其實,宇宙遠比我們想像的要神秘複雜得多,許多宇宙現象也許是我們連做夢都無法想像的。
  • 南科大「星空畢業禮」 校長寄語「仰望星空,相信未來」
    南科大校長陳十一 晶報訊(記者 王文麗 通訊員 龐翠瓊/文 學校供圖)「肩上掠過風,眼裡有星辰當晚,繁星點綴的夜空之下,933名本科生畢業生和411名研究生畢業生參加了這一場特別的「星空畢業典禮」,成為南科大首屆擁有「星空畢業典禮」的學生。 「這是我第一次在南科大的畢業典禮上說『晚上好』。」南科大校長陳十一表示,為了讓大家留下一生難忘的回憶,更為了傳遞戰疫必勝的信心和力量,學校完善了相關防控措施後,決定在戶外舉行今年的畢業典禮。
  • 仰望星空 讓聖潔靈魂陪伴(組圖)
    (原標題:仰望星空 讓聖潔靈魂陪伴(組圖))
  • 「治癒系」之仰望星空 鄭超、葉梓頤跨界雙個展
    藝術發展從來都不只由藝術本身推動,比如便攜易用的鋁管顏料的發明,解放了被禁錮在畫室裡的畫家,因而才誕生了所謂「印象派」。如今藝術正在朝著一條更加多元化的道路在發展,產生了許多學科及藝術門類之間的互動,這也是社會發展所出現的「藝術變革」或者說是一場新的「藝術革命」。
  • 仰望星空,星辰大海裡裡創造未來 18
    深讀了前面內容的朋友知道我對相對論的重要推導結果是認同的,我是從更深層次推演上來,雖然結果認同,但是那僅僅是交叉點而已,在邏輯推得更遠的地方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愛因斯坦對光電效應的解釋是基於光的粒子說,而我對光電效應的解釋是基於能量磁場平衡說。各位可以比較一下哪個更具原理價值。
  • 有哪些宇宙觀,更符合宇宙呢?
    當我們仰望星空時,心懷宇宙之時,也不禁讓我們對這個所知甚少的宇宙產生了無限遐想。到底哪種宇宙觀,更符合宇宙?今天來了解,兩種廣泛接受的宇宙觀。阿瑟.克拉克的宇宙觀阿瑟·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在克拉克眾多的宇宙科幻小說中,他所表達的宇宙觀都是相通的。無論是《遙遠的地球》、《天堂的噴泉》、《2001太空漫遊》、《童年的終結》,都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和平的宇宙圖像。文明與文明能夠和平相處,相互幫助,充滿了希望。在克拉克的小說中多次描寫了高度文名與低級文明接觸的畫面。
  • 科技,擦亮學生仰望星空的眼睛
    科技圖書,可擦亮孩子仰望星空的眼睛,讓孩子把視角朝向遠方的天際,給他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科技,激發孩子的探索與思考。科技類的圖書在給學生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給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新奇的世界——亙古的年代、遙遠的星空、深深的海底……讓孩子們知道除了生活的這個可以看得見的世界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未知領域,可以激起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強烈願望,讓創新的意識進入他們的頭腦,把他們變成為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勇者。
  • 一隻有故事的考拉走紅 每晚獨坐枝頭仰望星空
    一隻有故事的考拉走紅 每晚獨坐枝頭仰望星空2017-07-05 11:02出處/作者:驅動之家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澳大利亞雪梨市的Symbio野生動物園,一隻名為Grace的考拉近日被美妙的星空吸引,連續兩個夜晚都獨上枝頭,凝望夜空,若有所思。
  • 哲學|從仰望星空開始
    哲學開始於仰望星空——泰勒斯「長眠在此地,是我們偉大的天文學家」,泰勒斯的墓碑上這樣寫道。他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思想家,被稱為「科學和哲學之祖」。一夜,他仰望星空,預測了第二天的大雨,卻因為當時太過專注,跌倒在了泥坑裡,還被隨行的女傭嘲笑。泰勒斯起身,抖落汙泥,笑了笑,繼續看天。鬥轉星移,變幻莫測。也許是變化的事物看得太多太膩,他便開始在變化中尋找不變,從表面探尋本質。
  • vivo X50 Pro仰望星空,絕美星空照輕鬆呈現
    你有多久,沒有仰望星空?對於星空,人們似乎都有著夢幻般的嚮往,嚮往它神秘而又深邃、迷人而又浪漫的意境美。而對於常常奮鬥在大都市的人來說,快節奏的生活卻讓仰望星空變成了一種奢侈。近日,vivo官微發布了一組由vivo X50 Pro所拍攝的星空美照,絕美的星空再一次有了小時候的韻味。星空的美,無與倫比小時候總喜歡仰望星空,看著顆顆如鑽石般閃耀的星星在天空中大展風採。它們像是螢火蟲般,為這個黑夜提供了一絲光芒,又像是黑寶石般,暗淡中帶著微光。而在vivo X50 Pro的拍攝下,這些或明或暗的星星,也真正做到了鋒芒畢露。
  • 一起去探秘宇宙吧 寶安科技館「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覽開展啦!
    太空裡有什麼?頭頂那片宇宙究竟藏著多少奧秘?我們為何探索月球甚至火星?在寶安科技館舉辦的新展覽「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你可以找到答案。記者從寶安科技館了解到,為推廣和普及天文科普知識,「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近日在寶安科技館球幕天象館三樓展廳開展啦!
  • 《飛向宇宙深處》:送給所有仰望星空的人
    1969年的7月20日,有個人站在月球表面,向全世界公布「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如今,尼爾·阿姆斯特朗的這一步已經邁出了整整50年。在這50年間,人類對月球乃至整個宇宙又有了怎樣的新成就和新認知?我們以為亙古不變的真理是否也曾受到撼動?霍金曾說:「愛因斯坦錯了——他說『上帝不玩色子』。
  • 劉慧根:星空下的仰望者
    多年來,劉慧根一直致力於系外行星領域的研究,探索著璀璨星空的奧妙,樂此不疲。正如哲學家黑格爾所言,一個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民族才有希望。「80後」劉慧根就是那群仰望星空、不斷探索未知的天文學家之一。投身科研以來,他始終秉持著探索、創新的科研精神,希望可以藉助南大這個優質平臺,通過一次次的天體觀測,逐漸揭開系外行星的神秘面紗,為中國天文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 為何要仰望星空?
    人們記住的第一個仰望星空者恐怕要算泰勒了,他被譽為科學之父。  作為普通人,我們仰望星空有什麼意義呢?具體過程非常複雜,但盧昌海的《上下百億年》就有生動的解說。如果沒有大爆炸模型,你甚至無法解釋星空深處的黑夜,無限大的宇宙在任何方向必然都有無數的星星,怎麼可能會有黑夜呢?科學家從星光光譜雖距離遠近產生的不同「紅移」,以及微波背景輻射,驗證了大爆炸理論。並解釋了非常多的天文現象。黑夜也就能理解了,因為宇宙僅僅膨脹了138億年。
  • 8K「視界」我們為什麼要仰望星空?
    8K「視界」我們為什麼要仰望星空?、不斷增長 這就是我心中的道德定律和頭頂上的星空 這是人類思想史上最氣勢磅礴的名言之一 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像映在頭頂的星辰大海 照耀著無數埋頭疾走的後人 試想,當你仰望星空
  • 仰望星空,那是天上的海
    看吧,你永遠看不到星空的盡頭,因為它深不可測,超乎你的想像。數吧,你永遠也數不清天上星星有幾顆,因為它數不勝數,數量之多,不是人間數學所能承受的。神秘的星空,它的廣度,它的深度,構建成了一個不可測量的境界。仰望星空,人的思緒瞬間就像是飄蕩在了大海裡,縱享海一樣的自由。
  • 仰望星空,星辰大海裡創造未來(11)
    通過前面的《仰望星空......(7)》的基礎理論,我們應該知道所謂的原子核能量就是深層的構成物質體積與質量的磁場能量。我們既然知道磁場是能量使空間做圓周運動的產物,快速釋放它的能量顯然就是讓另外一個同等的磁場與它直接融合,就像磁鐵正負極直接碰撞一樣,兩磁場運動抵消,能量會擴撒到下一層更大的磁層空間。(這就是湮滅,通常這種完美的等量碰撞很難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