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是研究天文。古代我國專門設置天文官記錄天象,並發明了渾天儀等設備。古埃及的金字塔、古代英國的巨石陣據說都與天文現象有關。在古代,人們利用白天的光影變化研究時間和季節變化。由於白天陽光猛烈,人們無法看到星星,黎明、黃昏、夜晚是觀測天象的重要時段。古人很關注天體的顏色、亮度、方位變化,對日食等罕見現象很是重視,認為影響天下大勢。近代以來,天文學促進了科學的發展,伽利略等是天文學家,天文研究為克卜勒定律等許多重要科學理論的建立培養了土壤。
優秀的民族一定是仰望星空的。《仰望星空》是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同志創作的一首詩歌。2007年5月14日,溫家寶同志在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報告廳向師生們作了一個即席演講,其中講到: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我們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
仰望星空,我們看到浩瀚的宇宙。宇宙是一切時間和空間的總和,也是截至目前人類已知世界的最高層級。人類作為宇宙中的智慧存在,必須要有宇宙觀,不斷發現、總結宇宙規律,因勢利導,不斷適應宇宙的變化。人類文明的大方向是向上看,向光明看齊。古人對世界的認識有限,很多東西都不懂,只好把不知道的東西神秘化。無論是古埃及、印第安人、中國人還是日本人,崇拜天或太陽是普遍現象,對腳下的地雖然也比較敬畏,但地的地位比較低。天堂地獄的慨念古今中外都是普遍的,沒聽過地堂、天獄的說法。《西遊記》中的土地伯公,地位非常低下,隨便一個妖魔鬼怪就能讓其膽戰心驚。玉皇、如來這些一把手全在天上。日本認為自己是天照大神的子孫,國旗還要印上太陽。假如日本不崇拜太陽,不叫日本,叫地本,估計不會這麼發達。古今中外普遍拜天神、天帝、上帝、太陽神。向宇宙星空看齊是共識,美國有星條旗、伊斯蘭教國家有星月符號、蘇聯、中國、朝鮮、越南等國旗有紅星。
漢族在人類史上算是影響力比較大的民族。漢族的名稱誕生於2千年前,漢的含義是銀河,漢族即銀河族。當年項羽劉邦楚河漢界地劃分,劉邦的漢最終勝利了,此後漢朝漢族的產生就自然而然。究竟是漢族祖先自己命名自己為漢族還是被外族人稱為漢族已難於考證,但漢族人的天命意識很強,觀天象,拜天神,講究天命所歸。很多人直到現在還在惋惜項羽,認為他是戰神和英雄,劉邦是小人得志。從命名的角度看,有意或無意中掛名銀河的劉邦順應了天機,只要不是太杵逆,勝利是必然的。不管是主觀也好、客觀也好,以銀河為名的漢族後來成為地球上人數最多的民族。這暗示我們,民族的格局要大,要有宇宙觀。在當前的科學技術看來,星體是銀河系的重要組織部分,沒有星體的宇宙空間比人類在地球上製造的真空還要稀薄。除銀河系外,宇宙中還有很多跟銀河系一樣的星系。也就是說,星體不僅是銀河系,更是宇宙的有機組成。除金星等少數幾個太陽系行星外,肉眼可見的星幾乎都是跟太陽一樣的恆星。我們要像星星一樣燦爛,看似低調,數量又多,又充滿能量,遍布宇宙。

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是地球生命能量的來源。然而太陽只是宇宙中一顆普通的恆星,宇宙中有無數的「太陽」。仰望星空,不應只是文人的感情宣洩。我國有《靜夜思》《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名篇,讀之固然膾炙人口,但真正的發展顯然不是吟詩作賦。歐洲人望星空得出現代科學,引領當代世界。我們要更大的發展,更應該從思想、格局、發展觀和方法論上,把宇宙放到最高的位置。